平邑县水利局 山东临沂 273300
摘要: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采用灌浆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大坝的稳定性和整体性。灌浆施工技术作为一项复杂的工程,灌浆质量的好坏对整个水利工程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施工中,需要结合水利工程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灌浆施工技术,严格按照施工工序和要求进行施工,确保灌浆施工顺利进行,从而保证灌浆质量。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及其质量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灌浆技术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中重要的施工技术手段,灌浆技术不仅是当前施工单位中的技术保证,也是在工程中质量与进度的保障。灌浆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不断的被广泛应用,施工单位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也应将施工单位的土层地点、地下水情况等与灌浆联系的因素进行分析、调研,以确保灌浆技术更好的实施,并根据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灌浆施工处理方法。
1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
1.1灌浆孔钻孔施工
在进行灌浆施工时,首先需要进行灌浆孔的钻孔施工,对于灌浆孔施工具有以下要求:首先,在灌浆孔钻孔施工时,要求直孔、孔壁要保证一定的均匀性与正直性,特别是帷幕深孔,必须对孔斜进行控制。其次在进行灌浆施工时,注意每个工序都要按照一定顺序进行。通常应该先进行Ⅰ序孔灌浆,然后再进行Ⅱ序孔和Ⅲ序孔灌浆,这样Ⅰ序孔灌浆完成后,可作为后序孔的检查孔并对后序孔进行检查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压水试验,严格检测吸水率,保证吸水率与设计要求相符合,如此可省去灌浆施工过程中很多工序。
1.2灌浆施工
1.2.1浆液材料基本要求
在灌浆施工中,灌浆浆液材料的选择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灌浆施工质量,在灌浆过程中,常用的水泥浆材料主要有粉煤灰水泥、水及外加剂。为了对浆液材料质量进行检验,应将浆体制成立方体的试件,并对于试件质量进行检测。在灌浆过程中可加入一定量的膨胀剂,这样可避免出现浆体干缩的现象。浆液流动性直接影响着可灌性,可灌性随着浆液流动性值的增高而加大,流动性值越高可灌性越好。如果水泥浆液没有掺加减水剂,其浆液流动性值应在16s以上;如果浆体掺加了减水剂,其浆液流动性值可达到25s 以上;一般应将浆液流动性值控制在40s以内,注意施工过程中浆液流动性值不能过小,浆液流动性值应控制在25~35s之间。
1.2.2灌浆方式
在灌浆施工过程中,灌浆方式主要有循环式灌浆、纯压式灌浆两种。其中,循环式灌浆主要有孔口循环和孔内循环两种形式,孔口循环方式中循环仅在孔口进行,实际上该方式是一种纯压式循环,在内外两管空隙之间循环为孔内循环,循环式灌浆方法的利用可以使孔段中浆液始终保持流动状态,这样一来可以大大减少了颗粒沉淀,从而使灌浆质量得到提升,所以此方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纯压式灌浆不需要进行循环,浆液可直接沿着灌浆管被压入到钻孔中,此方法通常使用在裂缝较大的岩层中,但是施工过程中注意孔深不能过深,一般控制在10~12m的范围之间,最后,灌浆时应选择比较浓稠的浆液。该方法也存在不足之处,较小的裂隙可能会被堵塞,导致浆液不能填满缝隙,从而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1.2.3灌浆顺序
(1)自下而上分段灌浆。这种方式需要一次性将孔钻好,从上往下分段进行灌浆,分段应严格按照3~5m的标准进行,在灌浆时使用灌浆塞分段进行塞孔,同时还要注意上下段灌浆应保证一定的连续性,上段灌浆要在下段灌浆结束后紧结着进行,以有效节约设备搬运的时间。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只能应用于岩层倾角不大或者岩层比较坚硬的地方。
(2)一次灌浆。此方法要求一次钻到最深,适用于10m以下的孔深,同时透水较小或者裂缝较少的岩石也可利用此方法进行灌浆,注意灌浆压力要分段升高。
(3)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此方法主要采用高灌浆压力,可为灌浆质量提供充分保证,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事故,此方法在一些岩层较破碎的地区适用,在孔钻到3~5m 深时,注意一定要进行压水、冲洗等工序,待灌浆凝固以后才能进入到后续钻孔及灌浆中,此方法的不足在于需要对钻机和灌浆机械进行多次移动。
2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2.1灌浆压力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控制灌浆压力非常重要,主要采取两种措施进行压力控制,一种是一次性升压法,另一种是分段式升压法。如果利用一次性升压法进行控制,必须清洗和检查灌浆孔,同时还要清楚知道岩石的完整度和坚硬度,是否有裂缝,裂缝的大小情况等,观察其是否具备使用一次性升压法的条件,如果完全满足就可以使用,否则就要选分段式升压法。分段灌浆施工,基本上都是使用分段式升压法,其能够有效配合分段灌浆操作,而且作用效果非常好。
2.2使用检查验收的方式提升质量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压水实验,吸水率成为灌浆施工的主要标准,这样在对比上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因此需要结合着现场的施工基本情况进行灌浆质量的把握,在施工完成之后还需要做好后续的养护工作,这些都需要在工程中被关注和重视,灌浆施工之后的一个月之内还需要在全方位上的检查灌浆施工的主要质量,对于灌浆区域进行仔细的研究和考核,然后做好压水方面的实验,对灌浆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检验,只有达到标准才能够提升质量,保障质量。
2.3方案的科学合理性
在很多情况下,如果遇到了渗水的现象,并且对浆的吸量非常大,有基础岩石,基础岩石也非常大的情况下需要使用分段方式的声压灌浆方式,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施工也需要分段的进行,之后在逐渐的加大,让施工压力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不断的内部孔的施工合理性进行分析和检查。现场施工的过程中有帷幕灌浆还有固结灌浆的方式,对此还需要进行岩芯的选择,使用压力球实验的方式对孔的合格性进行检查和检验,以此核实胶结的情况,按照灌浆的综述10% 的数量进行相应的规划和布局。
2.4对漏水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管理
水利水电的灌浆施工非常容易产生漏水的现象,漏水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施工的位置没有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一旦发生漏水的情况就会让施工的成本被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工程施工竣工整体质量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漏水的位置进行确定,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多个方面的处理。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模袋灌浆的技术,主要特点就是提升灌浆技术的耐磨性,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使用的灌浆材料不能出现外漏的现象,使用模袋进行反复性的挤压,灌浆在此过程中会非常缓慢的流出来,材料的稳固性也能够更好让水利水电工程的稳定性能够得到多方面的强化,抗震性和防水性被增加。最后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就能够更加稳定,并且会被强化,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能够对漏水的情况进行缓解,减少对整个过程的负面影响度。在灌浆结束之后的一个月之内,要做好更多更加全面的检查。在进行单孔压水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试压之前是1.5倍,水龙头的设计要按照压水之前的情况进行冲洗,进而你能够给获取非常稳定的流量形式,吸水率在数值规范的范围之内,灌浆还需要符合基本的要求。
综上所诉,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需要严格的技术操作,在水利工程的实践应用中亦要把控好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切实将不良因素进行遏制,从而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樊艳萍.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2).
[2]程静.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浅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07).
论文作者:张庆兰,陈曼,李广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浆液论文; 过程中论文; 质量论文; 吸水率论文; 流动性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方式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