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灵子[1]2004年在《论李维汉对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的探索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历来纷繁复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积极探索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途径,最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李维汉作为我党早期开展民族、统战工作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分析和研究我国民族问题,提出了许多适合国情的民族理论观点和民族政策思想,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重视和采纳,为我党成功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受国际上民族纠纷冲突不断的影响,处理好民族问题对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值此之际,对李维汉关于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的探索加以研究,无疑是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本文按历史发展的脉络,对李维汉关于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的探索进行研究。 在民族问题上,李维汉在建国初期建议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后来为民族区域自治的推行,又做了大量工作;他还重视并强调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提出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必须采取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的态度;提出在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和平改革的方法实行民主革命;他还详细阐明了各民族平等的联合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认为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各民族开始成为社会主义民族;提出社 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在平等团结的基础上共同发展和繁荣的阶段。 在宗教问题上,李维汉提出并阐明我国宗教具有“五性”;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作了完整的解释;提出要改革宗教中的封建剥削制度,提出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这一意义重大的课题;提出发展同宗教界上层人士的统一战线;民族与宗教的关系问题等。 另外,本文对李维汉成功探索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注重调查研究,共同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关注实践中出现的现实问题。这些都是他做出诸多贡献的重要因素。 总之,李维汉提出的这些政策建议,对正确解决当时国内的民族问题,推动民族工作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丰富和发展毛泽东的民族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对于十一届叁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解决民族宗教问题,也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他在研究、处理民族宗教问题上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对于我们今天开展民族工作和其他工作,也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娜珂娅[2]2017年在《李维汉民族思想研究》文中提出李维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开展民族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在民族工作中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和我国具体民族问题相结合,为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与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李维汉的民族思想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我们党民族理论的形成、民族政策的制定和民族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十分关心和重视的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强调了民族工作的重要性。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局部地区民族矛盾和冲突的不断涌现,重新研究并借鉴李维汉对协调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对于今天民族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由叁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李维汉民族思想的理论来源进行研究,认为其思想主要受到两方面影响,一方面主要受到心怀天下、博学笃行、以身作则、自省自克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民族平等团结、民族融合和宗教理论等思想的影响,这对李维汉日后投身革命、从事民族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二部分:对李维汉民族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主要从民族区域自治、宗教、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以及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五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第叁部分:本文立足现实,结合当前国际国内民族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为李维汉的民族思想对当前解决我国国内民族问题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孙玉凤[3]2016年在《论李维汉的民族主义观》文中提出李维汉同志是党和国家在统一战线和民族、宗教工作方面的着名理论家,有着诸多关于民族主义的重要论述。他的民族主义观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紧密结合起来而逐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民族主义观。这种民族主义观在本质上与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观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是与共产主义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体现。他在认识和处理“两种民族主义”问题上有着丰富的论述和鲜明的立场。需要强调的是,李维汉在批判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观自私性和消极性的同时,并未绝然地否定民族主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性,相反对这种历史进步性给予了充分的认识和应有的评价。虽然关于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辩论在理论界的探讨逐渐淡化,但是并不意味着相应民族主义现象的减弱甚至消失,故而在现今趋势下“反对两种民族主义”仍然是我们处理民族问题的当务之急。当前的民族问题实际上是一种人民内部矛盾,因而面对新时期的民族关系,采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审慎的去解决,更有利于争取教育多数,孤立少数,更有利于反对和克服民族主义尤其是地方民族主义。李维汉在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和建立平等联合繁荣的民族关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我们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因而整理和研究李维汉的民族主义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李玉伟[4]2004年在《内蒙古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与实践》文中提出本文以研究中国共产党探索关于解决近代内蒙古民族问题的理论和实践为视角,力图清晰地梳理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确立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策及其制度安排、中共领导的内蒙古自治运动、内蒙古实现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的曲折历程等重要问题。 全文共分导言、正文和结论3部分。导言介绍本课题的选题及其意义、主要研究视角和论述范围、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与主要资料。正文部分共分为4章。第一章探讨本论题的背景,即包括内蒙古民族问题的中国民族问题的国情背景,国内的民族格局与民族关系的特点,历代统治者的民族政策及其对内蒙古的影响,近代内蒙古的民族运动等相关问题。第二章系统梳理了中共成立以来对国内民族问题的认识过程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构想,特别是对于选择单一制还是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进行的长期探索;深入剖析了中共在加强内蒙古等民族地区工作时所制定的一系列纲领政策,其中关于内蒙古民族问题的四个纲领性文献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充分说明了中共确立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策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过程,其中有多种历史条件下的不断实践,也有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进行的反复思考,内蒙古民族工作中取得的巨大成功是关系这一决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第叁章论述了关于发动内蒙古自治运动、创建内蒙古自治政府的实践历程;在深入、细致地分析史料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共对发动内蒙古自治运动的酝酿与准备工作,新形势下的内蒙古民族运动,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的成立与“四·叁会议”的成功召开,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等重要事实;分析了以乌兰夫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密切结合内蒙古的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在发动内蒙古自治运动过程中的开创性实践。第四章深入研究了关于发展内蒙古自治运动,加强内蒙古民族工作,撤销热察绥叁省建制,实现内蒙古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等重要问题;在全力考证有关档案、文献和回忆录等资料的基础上,细致梳理了内蒙古共产党工委的成立与相关决策,保卫内蒙古自治运动的武装斗争,内蒙古民族工作中的系列成功经验,关于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典范性贯彻、实施,中共中央恢复内蒙古历史地域、形成内蒙古统一区划的决策,内蒙古自治区党政机关西迁张家口与蒙绥合并,察哈尔盟、锡林郭勒盟、翁牛特旗、喀喇沁旗、赤峰县、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等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等重要事实和问题。结论部分在综合论述的同时,阐述了关于本论题的历史思考,总结了内蒙古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与他人成果相比较,本文充分利用了《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中共中央文件选集》、《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诞生档案史料选编》等汇编类档案文献以及内蒙古档案馆和河北省档案馆收藏的原始档案、《解放日报》等报纸资料、《乌兰夫回忆录》等回忆录资料中有关本论题的史料,增加或补充了关于中共解决内蒙古民族问题在不同时段的主要主张,有关发动内蒙古自治运动的酝酿,“四·叁会议”的准备及其主要内容,内蒙古共产党工委和内蒙古人民自卫军的成立,解决察哈尔盟与察哈尔省的历史遗留问题,撤销绥远省和热河省建制的举措等诸多史实的论述:丰富了关于近代内蒙古民族问题,中共认识“武人割据”和“联邦运动”,在深化国情认识时进行的民族理论创新,建国初期在内蒙古等地开展民族工作大检查,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大力促成蒙绥合并等问题的阐述;提出了中共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才最终做出放弃联邦制、选择单一制的郑重抉择,恢复内蒙古的历史地域、建立跨盟旗的自治机关、实现内蒙古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影响深远的英明决策等重要观点。
参考文献:
[1]. 论李维汉对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的探索与研究[D]. 赵灵子. 新疆师范大学. 2004
[2]. 李维汉民族思想研究[D]. 娜珂娅. 内蒙古大学. 2017
[3]. 论李维汉的民族主义观[D]. 孙玉凤. 燕山大学. 2016
[4]. 内蒙古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与实践[D]. 李玉伟. 内蒙古大学. 2004
标签: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李维汉论文; 民族问题论文; 中国民族主义论文; 中国宗教论文;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