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临床救治分析论文_刘彦娥,, 刘光宁

(威海市立医院儿科;山东威海264200)

【摘要】 目的:总结新生儿窒息后并发器官损伤的情况以及临床预后特点。方法: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患儿100例,均在入院后安排支持、对症等综合救治方案,针对具体器官损伤情况进行对症治疗,患儿治疗前后均进行检查,对比患儿疗效以及身体指标变化。结果:患儿治疗1周后,治愈55例,好转40例,治疗总有效率95%。对比治疗前后患儿肌酐、心肌酶等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需要短时间查明原因并予以对症治疗,更好地提高新生儿窒息患儿的治愈率、治疗预后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伤;抢救治疗;预后效果

引言: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期的急症问题之一,患儿由于缺氧以及缺血问题引发了机体内环境的明显改变,所以出现了心脑肾等器官损害问题[1]。有报道指出,做好患儿治疗前后机体指标变化监测,并针对合并损伤问题进行对症治疗,能够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2]。本文就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收治治疗的100例新生儿窒息合并器官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内容以及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是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收治抢救治疗的100例新生儿窒息患者。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的窒息诊断标准[3]。100例患儿中,男性患儿56例,女性患儿44例;患儿年龄在出生后30min到5d,均值2.0d;患儿中,轻度窒息、重度窒息依次为62例、38例;患儿中早产儿为22例,足月儿78例;患儿出生体质量在2500g以内者18例,超过2500g者82例;患儿中顺产22例,剖宫产58例,产钳助产10例,臀位产10例;合并器官损害情况:脑损害患儿70例,肾损害患儿36例,肺损害患儿34例,心肌损害患儿30例,肝脏、胃肠损害分别为10例,多器官损害患儿48例。

1.2 方法

窒息患儿入院后,均行对症以及支持抢救治疗,维持患儿通气、换气,保持患儿心率、血压、血糖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另外,对患儿行抗感染、营养支持以及原发病治疗。脑损害患儿行营养脑细胞以及心肌细胞、保肝细胞药物。同时,对患儿行禁食、胃肠减压以及静脉营养干预。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为患儿行心电图检查,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身体指标。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1个疗程后,患儿症状消失,经心电图、胸片、血气分析检查,指标均为正常。好转:治疗1个疗程后,患儿症状减轻,经心电图、胸片、血气分析检查,指标异常情况不明显。无效:治疗1个疗程后,患儿症状未改善,检查指标未变[4]。

1.4 观察指标

肌酸激酶——CK、心肌型CK——CK-MB、尿素氮——BUN、肌酐——Cr、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100例新生儿窒息并发器官损害患儿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患儿抢救治疗效果以%形式展开,进行卡方检验;患儿治疗前后各项身体指标(CK-MB、BUN、Cr、AST)变化行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表示两组新生儿窒息并器官损害患儿的实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效果分析

100例患儿治疗1周后,治愈55例,好转40例,治疗总有效率95%。有2例患儿死亡,3例患儿家属自动放弃治疗,无效率5%。

2.2 治疗前后身体指标对比

对100例实验患儿进行实验前后各项身体指标(CK-MB、BUN、Cr、AST)对比,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1。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会出现较多器官损害问题,窒息的原因是缺氧,而缺氧问题会造成患儿机体内环境变化,出现细胞紊乱以及体内因子连锁反应,造成器官功能障碍(缺氧缺血性脑病、肺脏损害、胃肠功能损害等)[5]。新生儿窒息不但会出现很多继发性损害问题,还有较高的病死率以及严重的后遗症问题。临床抢救中,需要对患儿进行支持、对症、禁食、胃肠减压、营养等治疗,能够在保证抢救效果的同时,改善患儿后遗症问题。

结合本文实验研究结果,100例新生儿窒息合并器官损害患儿经过抢救治疗后,95例患儿均抢救成功,成功率达95%。有2例患儿死亡,死亡患儿合并器官损害均超过3个,由此说明器官损害越多,患儿的死亡率问题越为明显,这与患儿自身机体功能抵抗力较差相关。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问题明显,必须及早发现并行对症治疗,以减轻患儿的病残率,更好的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常树宝,孙秀丽,马晓花等.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202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13):69-70.

[2] 吕伟,丁国栋,林珍等.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12):1527-1528.

[3] 王清.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8):883-886.

[4] 王露,李磊,樊启红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肾功能损伤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下旬刊,2014,(4):118-120,124.

[5] 周玲.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临床救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436-437.

论文作者:刘彦娥,, 刘光宁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2

标签:;  ;  ;  ;  ;  ;  ;  ;  

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临床救治分析论文_刘彦娥,, 刘光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