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球伦理价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化建设论文,中国论文,伦理论文,价值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东亚乃至亚洲各民族对于人类以现代化为标识的现代文明的伦理价值何在?或者换言之,东亚乃至亚洲各民族对于人类现代文明的伦理贡献何在?根据通常看法,以现代化为标识的现代文明发端于欧洲,当代人类所遵奉的人道、自由、民主等基本价值理念或价值精神,亦均发端于欧洲,因而,似乎在当代人类文明进程中,包括东亚各民族在内的全世界其他诸民族只是沿着欧洲民族的脚步前行,在思想精神、伦理价值上,没有什么建树。果真如此吗?这不仅是一个直接关涉东方民族自尊心及其在国际生活中的民族地位的问题,亦是一个如何合理理解当代社会的多元性及其多元价值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为个案,管窥全球化进程中的东亚伦理价值,且所述东亚伦理价值,主要不是在东亚传统伦理思想或传统伦理思想在今天光大发扬意义上所言,而是指以中国改革开放为标识的现代化建设实践对于人类文明的伦理价值。
二、现代伦理价值精神的全人类性与民族性
中国改革开放对于当代人类文明的伦理价值,主要不在于能够从文明古国丰富传统的诠释性再生立场为人类现代文明进程提供丰富的伦理价值资源,而在于以自身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特殊实践丰富并推进了人道、自由、民主等现代伦理价值精神。
人们已经普遍注意到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古老东亚价值精神对于现代性社会的意义。和谐、家庭、社会责任等基本价值,在东亚社会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传统;儒家传统中的中道、天人合一、个人与社会统一等思想,对于克服当代西方发达国家中的某种社会疏离倾向、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消费主义取向,无疑具有积极的思想资源价值。诸如社会、国家比个人重要,家是国之本,国家和社会应尊重个人,和谐比冲突更能维持社会秩序,宗教与宗教之间不仅应和平共处而且应互补,等等,这样一些亚洲价值的核心内容,(注:参见李慎之《亚洲价值与全球价值》,载李慎之:《中国的道路》,南方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第23~24页。)就其要义而言是传统儒家精神在现代的弘扬。不过,人们这种对于东亚伦理价值的辩护与亚洲价值世界性意义的说明,其基点是古老儒家精神的现代性转化及其价值,主要是侧重于肯定以古代传统儒家为代表的东亚伦理价值思想。这种辩护与说明,对于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东亚民族而言只是证明祖宗对于人类伦理文明的贡献,所表达的主要是对于既有先人财富的肯定及其审美,更多的是倾向于对自身古代文化的眷顾与自恋,而不能充分证明东亚社会的当代伦理价值与东亚民族当代对于人类伦理价值的贡献。因而,对于东亚社会伦理价值的考察,其立足点必须是现代性的,必须揭示其在人类现代性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生命力及其价值。(注:参见刘梦溪《21世纪的挑战:亚洲价值的反省》,《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12月19日,第10版。)
根据黑格尔的看法,在人类文明演进中存在着人类普遍历史进程与历史精神,在这种普遍历史进程中,以传统儒学作为基本价值精神的东方民族属于早熟的文明状态,西方民族及其现代历史样式是人类的现代文明状态。根据这个逻辑,以传统儒学为基本价值精神的东方民族在现代性社会就失却了存在的伦理依据,它只能从西方文明中获得自身存在的伦理价值。在抽象的意义上而言,黑格尔的这个思想方法有其合理性。这种合理性就在于:黑格尔在具体、个别的文明存在形式中看到了文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在不同的具体实践样式中发现了代表人类文明不同阶段的价值精神,在个别特殊的历史实践样式中发现了人类普遍的历史精神与历史进程,在杂多中看到了统一。黑格尔以自己的方式表明:特殊中有一般,一般通过特殊存在;凡是现实的总是必然的,凡是必然的总是现实的。然而,黑格尔的这个思想方法中亦存在着严重的思想局限与逻辑矛盾,这就是:他将首先以欧洲文明特殊样式存在的人类普遍历史进程及其历史精神,仅仅看作是欧洲的。事实上,人类普遍历史进程及其历史精神不仅仅属于欧洲,它们属于全人类。这种隐藏在普遍历史进程中的普遍历史精神具有存在样式的丰富多样性,并在这丰富多样性中昭显出自身的完整性内容。
如果我们能够在现实性的意义上理解与把握黑格尔所说的这种普遍历史精神,并赋予客观内容,那么,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首先发端于西欧民族的这种普遍历史精神,理解为就是启蒙时代以来所确立起的以人道、自由、平等、民主等为基本内容的现代性伦理价值精神。这种历史精神尽管首先出现在西欧并以西欧的样式存在,但是它的充分形态及其实现,却是全人类的。即,它只有在全人类范围内实现,才能在充分展示其丰富现实内容的同时,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历史精神。这就如柏拉图所说的绝对理念,它理一分殊而在,然而,这种分殊而在的理念却并不等于绝对理念自身。
在现代化视域背景中理解当代人类伦理价值时,应当警惕伦理价值的西方霸权主义与精神殖民主义倾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近代以来的历程是现代化、全球化历程,这个历程首先发端于西方(西欧),并由西方逐渐向全球扩散,包括东亚民族在内的世界其他民族在其现代化过程中,都事实上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一个向西方学习的痛苦过程。这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以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就是走西方的道路,以为在现代化过程中,一切西方以外的民族在历史上所形成的伦理价值都终将失却其合理性,都要从西方寻求伦理价值合理性内容。其实,西方以外的其他每一个民族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丰富并实现着普遍历史进程与普遍历史精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个民族的现代化过程,都具有其独特的伦理价值。
确实,作为一种历史事实,人类近代以来的全球化历史,正如马克思所揭示的那样,首先是在资本主义殖民地扩张过程中进行。资本主义在输出资本、商品的同时,输出其价值精神,其中包括发展商品经济所必须的自由、平等、民主、人道等社会伦理价值精神。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近代以来全球化过程,同时亦是殖民地民族在自由、平等、民主、人道等价值精神指引之下反抗殖民地运动、获得独立与自由的过程。正是殖民地民族的这种反抗、斗争与独立,一方面,使西方国家不得不重新认识与调整自己的国内与国际伦理关系,放下某种殖民精神,另一方面,使得现代化、全球化运动不至于沦为殖民化的代名词,而成为一种人类文明运动。这意味着,这种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一方面宣告了绝对西方化的全球化历史的终结;另一方面还使得人类对于自由、民主、人道等基本伦理价值获得新的理解。
三、中国现代化实践的全球伦理价值贡献
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以一种特殊实践方式证实了东亚社会的现代伦理价值。
中国以改革开放为标识的现代化建设作为人类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汲取并张扬人类近代以来所确立起的作为现代社会基本伦理价值精神的人道、自由、民主等价值精神,但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所张扬起的人道、自由、民主等伦理价值精神,其实践形态、具体存在样式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以其自身特色为人类现代伦理价值作出独特贡献。
人道。人道(或人权)无疑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伦理价值之一。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人道与人权状况有了相当的改善,对人的发现,对生命的尊重,正逐渐成为一种基本价值潮流。不过,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所表现出的人道,不同于欧洲民族在启蒙运动及现代化过程中的人道思想内容与实践样式。人道及人权概念具有丰富的内在规定性,且这种丰富内在规定与理解的多维度直接相关。它可以是政治意义上的人的独立身份与人格、宪法权利,以及自由言论等;可以是经济意义上的人维持尊严所必须的起码物质生活条件、体面生活等;可以是思想文化意义上的自由思想、较为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等。尽管人道的这些丰富内容对于人道伦理价值自身而言均不可或缺,但是正如黑格尔在讨论康德的义务论思想时所强调的那样,这些均具有合理性规定的内容之间并不是一种平面平铺的关系,而是一种具有层次结构的关系,进而相互间就有一个价值权衡与选择的优先性问题。对于改革开放中的中国而言,出于各种缘由,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首先侧重选择了经济层面意义上的人道。富民强国,解决10多亿人的基本衣食住行问题,使人们摆脱贫困过上温饱日子,成为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第一目标。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当代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实践上选择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推行经济改革,将经济发展作为压倒一切的第一位任务这一实践取向,并领悟包含在这种实践取向中的基本价值理念与基本伦理精神。发展经济、改善公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需要,使人们迅速摆脱贫困,具有做人的基本尊严与基本自由生存条件,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道价值精神的首要内容。这种对于人道伦理价值精神的特殊理解与实践,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动员与社会凝聚,使全体成员在切身利益的驱动下集中于经济建设事业,从而避免由于空洞政治论争而出现的内耗;另一方面,它有利于为人道伦理价值精神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为进一步解决其他丰富多样性人道问题奠定客观基础创造客观条件;同时,它还有利于公民关于人的尊严与权利意识的培育,并为公民的自由价值精神觉醒及自由权利的实现奠定客观基础。
人道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人权亦不是一个任意的范畴。正如费尔巴哈、马克思当年尖锐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时所指出的那样,当人们连基本生存条件都不具备,过着猪狗不如的物质生活时,人性不能得到健康生长。此时,获得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善人的基本生存状况,就是人道的首要现实内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的生存权是最基本的人道与人权。在一般意义上而言,若没有基本生存条件,遑论人道与人的权利。
首先从经济层面切入理解与实践人道伦理价值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以此作为建立起现代性伦理关系及其价值精神的基点,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对于当代人类伦理价值精神的一大贡献。
自由。自由也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伦理价值精神之一。中国现代化建设就其实质而言,是追求自由的过程。不过,对于一个原本落后且经过剧烈动荡、有10多亿人口的国家而言,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自由,却值得深思。究竟是仿效西方发达国家的传统路径,还是以创造性的态度另辟蹊径,究竟是以政治自由优先,还是以经济自由优先,这首先不是一个纯粹抽象学理问题,而是一个深刻的社会生活实践问题。当代中国以改革开放为标识的现代化建设实践,取经济自由优先于政治自由的价值立场,首先推进市场经济建设,努力逐步实现经济领域中的自由,并通过经济自由为社会伦理关系的全面调整创造条件积累基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既有身份等级制的缩小与模糊,既有严格户籍关系的淡化,既有城乡、工农身份差别的逐渐缩小,既有单位人身份的松动,全面流动开放社会的逐渐出现,私人财产权的保护,等等,这一切使人们感受到生活中愈来愈多的自由。然而,这些人们逐渐感受到的愈来愈多的自由,未必就是改革开放初始阶段的刻意追求,相反,它们有很大一部分与初衷并不一致,它们是经济自由水到渠成的结果。经济自由的逐步扩大,以及由于经济自由所带来的社会物质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的变化,为社会各领域的全面自由创造了条件与前提。(注:李光耀“先经济,后民主”的主张及其新加坡实践,与当代中国经济自由优先于政治自由的实践具有内在相通性。关于新加坡实践可参见吕元礼《亚洲价值观:新加坡政治的诠释》,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章尤其是第360~371页。)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经济自由并不是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而是在政府有效干预之下进行。尽管这种政府的有效干预本身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对于改革开放或对于经济自由发展的某种代价,但是,它却有效地避免了由于纯粹自由竞争所可能带来的社会无政府主义状态及其大规模混乱与动荡,并使社会在经济自由的逐步发展中逐步为全面自由创造条件。
关于自由及其实现的伦理价值精神,在其现实性上是一个历史性规定,具有丰富多样性内容。这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关于人权的争取与实现过程中可窥见一斑。在西方民族现代化进程中,政治自由是经济自由的前提,其关于人的自由权利的争取与实现大体上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是争取公民个人的政治权利,要求限制政府的干预,扩大个人的自由,继而发展到争取政府的适当干预以维护个人的自由权益,再到争取一定社群集体共享性的自由权利。当代中国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现代化实践,却创造性地将经济自由当作政治自由的具体内容与具体表现,一定程度上缩小乃至消解了政治自由与经济自由二者可能存在着的巨大紧张。在这里,通过逐渐打破经济生活中的身份等级制冲击政治生活中事实存在着的家长制与等级制;在这里,以经济自由注疏政治自由;在这里,政治自由已不再是一个相对较为空泛的概念,而是一个有着具体内容与具体规定且有具体承载的现实内容,它通过经济自由为自己开辟道路,避免了在空泛政治自由追求之下可能出现的盲目与动荡。
经济自由优先于政治自由,以经济自由注疏政治自由,通过经济自由为政治自由创造条件,以经济自由推动政治自由并逐步实现社会生活的全面自由,这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为人类所贡献的又一重要伦理价值精神。
民主。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就一直成为社会价值焦点之一,并曾围绕着民主出现了几次较大的社会事件,引起全民族乃至全球的广泛注意与论争。然而,无论这种论争的具体内容如何,当代中国的民主状况、民主秩序、民主价值精神普遍明显好于过去,这却是各种社会力量都无法否认的一个基本事实。这表明,无论对于当代中国民主状况持何种评价立场与态度,都必须正视当代中国民主的空前进步这一基本成就。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似乎重视经济改革、没有大张旗鼓搞民主建设的实践中,民主秩序却正在逐步建立,民主伦理价值关系正在逐步形成?邓小平曾深刻揭示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不过,这个革命却不是近代以来中国人似乎习惯了的那种摧枯拉朽、骤风暴雨式的一种政权取代另一种政权的你死我活的革命,而是改良渐进式的革命。这个革命以建立法治社会,建立民主、自由的新伦理秩序为目的。但是,一方面,正如前述,它通过以经济自由优先于政治自由的方式,将自由、民主的理解具体化,使经济自由成为民主、自由的现实内容;另一方面,它坚持与维护社会的基本秩序,以秩序建立法治,在秩序框架内改良,并逐步推进民主秩序。这种民主伦理关系及其秩序的推进过程,避免了由于纠缠在意识形态上的简单争论而可能引起的社会空洞与虚化,亦避免了基于对民主的简单激进理解、操之过急而对于社会可能造成的破坏作用。对于晚发民族的现代化实践而言,民主既是一个美好的希望与激动人心的目标,亦可能是一朵美丽的罂粟花,极具毁灭力。对于民主的追求,如处理得不好,很可能造成较为普遍的内乱与动荡。正是在这一点上,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表现出相当的理性与智慧,并为晚发民族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民主伦理关系及其秩序,提供了一个极为有益的典范。
当代中国通过自己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与探索表明,人道、自由、民主价值精神具有丰富多样性内容,其具体存在样式与实现路径亦是多样的;西方发达民族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东亚民族乃至其他所有晚发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亦有自己的特色,并将以自己的特色丰富与发展人道、民主、自由这样一些人类基本价值精神。这正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对于人类伦理价值的一个基本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