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论文_李蕾,崔国栋,姜红,苏金良,詹立辉,王兴民

12例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论文_李蕾,崔国栋,姜红,苏金良,詹立辉,王兴民

大庆市人民医院眼科 黑龙江大庆 163316

摘要:目的:针对恶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12例18眼恶性青光眼患者的有关资料,分别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囊内摘出晶状体术等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8只眼痊愈,2只眼好转。有6只眼视力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2只眼没有变化。结论:恶性青光眼患者若得到及时诊断,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法,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恶性青光眼;临床治疗;治疗效果

1. 前言

恶性青光眼在临床中也被称为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或房水错流性青光眼,在抗青光眼术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中通常因不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后果或不当处置而导致患者单眼或双眼失明。现收集2010年3月—2015年3月期间的12例18眼恶性青光眼患者有关资料,分析研究患者的治疗情况。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

收集2010年3月—2015年3月期间的12例18眼恶性青光眼患者有关资料,其中有4例5眼为男患者,8例13眼为女患者。患者年龄在38—77岁之间,平均年龄(58.2±3.1)岁。7例9眼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例6眼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例1眼因眼球挫伤而导致继发青光眼患者,1例2眼为原发性恶性青光眼患者。患者发病的引发因素分布为:9例12眼患者为抗青光眼滤过性术后引发,3例4眼患者为匹罗卡品眼药水引发,1例2眼原发性恶性没有确切诱因。患者都消失周边前房,7眼消失中轴前房,其余11眼都不大于1个角膜厚度,术后对患者进行半年至3年的随访。

2.2 方法

7眼只采用睫状肌麻痹剂、碳酸配酶抑制剂、高渗剂及皮质类固醇剂等药物进行保守治疗,其中2例3眼应用缩瞳剂治疗引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形成前房、恢复正常眼压后,1例2眼实施切开周边虹膜术,1眼具有明显的白内障实施超声乳化与植入人工晶状体术,1眼实施切除小梁术。1例2眼原发性恶性青光眼患者用药形成前房后实施激光切开周边虹膜及氢激光睫状突光凝术,切除小梁术后继发恶性青光眼3眼患者实施切开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积液抽吸及注气前房术,1眼实施抽吸后玻璃体与囊内摘出晶状体联合术,3眼与囊外摘出白内障或吸除超声乳化与植入人工晶状体术,1眼实施分离房角形成前房、摘出白内障、切除玻璃体及联合抗青光眼手术。

2.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形成前房、恢复正常眼压,视力提高货没有变化,停药后随访超过9个月没有复发的患者为治愈,全部或部分形成前房,采用睫状肌麻痹剂及抑制生成房水药物控制眼压保持在正常范围的患者为好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处理软件对患者有关数据统计分析,对治疗前后眼压采用t检验方法进行比较,对治疗前后视力采用秩和检验进行比较,将α=0.05作为显著性水平标准。

3. 结果

经上述方法治疗后,8只眼痊愈,2只眼好转。有6只眼视力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2只眼没有变化。

4. 讨论

通常恶性青光眼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比较常见,原发性病例、在应用缩瞳剂后、炎症、外伤、白内障及激光术后等患者中也容易产生。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及确切病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通常观点是由睫状突、玻璃体、晶状体异常的解剖关系引发睫状环与晶状体贴近玻璃体导致阻滞,这时不能使房水向前房流而向玻璃体逆流。随着广泛应用的超声生物显微镜,逐渐证实了这些假说。而且玻璃体、前移晶状体贴近虹膜导致流通房水的中阻滞,前移虹膜关闭房角引发前阻滞,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恶性循环,促进了病情不断发展。

临床中诊断恶性青光眼主要是按照恶性青光眼临床特征进行:普遍消失前房或使其变浅;眼压明显升高或一定程度的偏高;应用缩瞳剂治疗没有效果;睫状肌麻痹剂效果比较明显。符合上述四方面特征的患者就能诊断为恶性青光眼,缩瞳剂引发恶性青光眼而无法进行确诊患者,应及时将缩瞳剂停用并调整为睫状肌麻痹剂,观察患者病情缓解程度,如患者病情缓解就能诊断为恶性青光眼,本研究中2例3眼应用缩瞳剂治疗引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就是该情况。

恶性青光眼可采用睫状肌麻痹剂、碳酸酐酶抑制剂、高渗剂及皮质类固醇剂等药物进行治疗,有研究结果显示,及时采取正确的诊断方法与适宜的保守治疗措施能够使近一半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缓解。

本研究中采用保守治疗的8眼(占44.4%)得到治愈,不满意药物疗效的患者可采用氢激光作睫状突光凝,使阻滞因皱缩而得到解除,也能采用激光用于玻璃体前切开界膜方法对无晶体及人工晶体眼患者进行治疗,应用药物及激光方法进行治疗没有效果的患者可及时进行手术方法治疗。扁平切开睫状体将玻璃体积液抽吸及注气前房术是首选手术方法,一次不能成功手术的患者可再次进行手术,有研究结果显示存在实施4次手术治愈恶性青光眼的患者,本研究中存在1眼实施2次手术的患者最终治愈。晶状体具有明显混浊患者,应实施切开后囊膜切除前玻璃体与联合摘出晶状体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联合手术方法治疗。对恶性青光眼患者只应用白内障乳化吸除与植入人工晶状体联合术进行治疗只有一半患者的病情能够保持长期稳定,而实施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与切除前玻璃体联合术的患者都没有再产生恶性青光眼。

本研究中的3眼与囊外摘出白内障或吸除超声乳化与植入人工晶状体术,有1眼术后再产生恶性青光眼,实施分离前房角形成前房、切开玻璃体前界膜及切除前玻璃体等方法治愈,针对较长病程房角与原小梁广泛粘连切除没有滤过功能患者还应与滤过性手术等进行联合治疗。此外,结合临床具体观察,采用缩瞳剂引发恶性青光眼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都是产生疾病前就存在普遍明显较浅的前房,临床中应用缩瞳剂治疗这类患者时应对其密切观察,避免引发恶性青光眼。针对缩瞳剂引发的恶性青光眼患者,治疗形成前房、恢复正常眼压后还能根据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治疗。对恶性青光眼早期患者实施激光周边切开虹膜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对于晶状体明显混浊患者实施摘出白内障植入人工晶状体术效果较佳。

5. 结语

总之,恶性青光眼具有比较复杂的发病机制,具有较多的治疗方法,将各种阻滞因素解除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关键性作用。摘出白内障与切除前部玻璃体联合对于恶性青光眼治疗是一种比较彻底和效果较佳的方法,但在临床中对于晶状体混浊患者比较适合,在手术中具有较大损伤,也受医疗条件所限。本研究结果显示,恶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诊断应及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法,就能明显提高疗效及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卓业鸿,葛坚,刘奕志等.恶性青光眼手术治疗远期疗效探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10

[2] 邢怡桥,吴建华,杨安怀等.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治疗恶性青光眼[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6.8

[3] 刘磊,王涛,李志辉.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J],中华眼科杂志,2015.7

[4] 黄圣松,余敏斌,刘奕志等.晶状体后囊和玻璃体前界膜切开治疗恶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11

[5] 曹玉丽,黄丽娜,成洪波等.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恶性青光眼发病机制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5.2

[6] 彦龙,张晓辉,孙乃学等.恶性青光眼治疗的临床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5.6

论文作者:李蕾,崔国栋,姜红,苏金良,詹立辉,王兴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7

标签:;  ;  ;  ;  ;  ;  ;  ;  

12例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论文_李蕾,崔国栋,姜红,苏金良,詹立辉,王兴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