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油菜免耕直播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

稻田油菜免耕直播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

吴玉林[1]2003年在《稻田油菜免耕直播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文中认为本研究以油菜施肥技术为研究对象,目的是为水稻—油菜复种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的应用,提供配套施肥技术的可行性和技术依据。 本项目试验研究内容包括:一是对水稻—油菜复种免耕直播栽培条件下,施肥方法对油菜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效应的研究,提出稻田免耕直播油菜以轻简和效益为目的时,应用胶膜缓释肥的可行性。二是对胶膜缓释肥施用量试验研究,比较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效应差异性,筛选最佳施肥量方案。示范研究内容是稻田免耕直播油菜一次性施用胶膜缓释肥,探讨免耕直播油菜的种植效益。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施肥处理对油菜生育进程有一定影响。肥料养分供应不足时(不施肥),油菜生育进程趋前,生育期缩短。 2.对油菜第7叶~14叶的出叶期和枯黄期的观察记载,施肥方法处理A(习惯法)、B(施普通复合肥)、C(施肥胶膜可控肥)的平均出叶间距比CK_1长0.5~0.7天,平均叶片功能期增加5~7天,与C相比,A、B处理的平均叶片功能期短3.5天和1.5天。胶膜肥施肥量(30~60kg)处理F_1、F_2、F_3、F_4的出叶平均间距比CK_2长0.2~0.4天,平均叶片功能期增加3~6天,随施肥量的增加,叶片功能期呈增长趋势。施用胶膜缓释肥对油菜有防止叶片早衰和延长功能期的效应。 3.施肥处理对油菜苗素质和长势长相影响较大。处理A、B、C均比CK_1秧苗素质要好,绿叶数增加0.2~1.2叶,根茎粗增加0~0.28cm,单株叶面积增加3.6~362.4cm~2,其中以处理C秧苗素质最好。施肥量试验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绿叶数、最大叶片长、宽、根茎粗、单株叶面积均依次呈不同程式度的增加趋势。以F_4与F_1相比,绿叶数增加2.3叶,最大叶长、宽分别增加1.7cm、1.8cm,根茎粗增加0.27cm,单株叶面积增加942.9cm~2。在30~60kg肥料施用量范围内,随施肥量的增加,营养生长量更高,更有利于油菜高产。对春后长势长相的影响与对冬前苗素质的影响基本一致。 4.油菜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分枝有效角果数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受施肥处理影响较大。而植株株高、每角粒数、千粒重除施肥的比不施肥的略增外,施肥处理之间的变幅较小。施肥方法处理c的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分别比A、B、CK_1增加3.2~10.4个,增幅为7.5~29%,分枝数有效角果数分别增加11.3~28.7个,增幅为12.9~40.8%。在30~60kg的范围内,施肥量的增加均能有效改善油菜的经济性状,提高产量。5.叁种施肥方法比不施肥(CK.)增产都达极显着水平,叁者之间差异不显着。处理e,667m2产菜籽93.3kg,L匕eK.增产4一二Ikg,增幅达s一90/0,为最大。L匕CKI增加投入62元,增加的净产值为41.44元,投入增值回报率为66.8%,增加净产值和投入增值回报率都居第一位。6.每667m2一次施用胶膜缓释肥30一6okg,随灯l量的增)Jl一,比不施肥ffJ(eKZ)增产幅度依次递增。F;(6以g),667m2产菜籽los.gkg,L匕eK:增产4s.lkg,增幅83.50,0,达极显着水平。F3(sokg),667:nZ产菜籽99.6kg。F4、r3比亩施F.(3okg),增产达显着水平。F;比CKZ增加投入74.4元,增加的净产值为41.04元,列第一位,投入的增值回报率为55.2%,列第叁位。F3比CK:增加投入62元,增加的净产值为3832元,列第二位,投入的增值回报率为61 .8%,列第一位.可见,667m2施50一60kg的胶膜缓释肥都是可行的,在肥力较低的田块可适当增施肥料,在肥力水平较高的田块,要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选用施SOkg肥料量。

吴九桂[2]2015年在《稻田油菜免耕直播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通过对稻田油菜免耕直播的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方式和种子处理进行小区试验,观测其长势长相,并对其小区产量变化进行分析,同时进行大田示范,观测其种植效益与实用价值,为提高澧县稻田油菜栽种的合理规划,增加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参考。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提早播期:由于前作是一季稻中稻,一般比双晚稻提前15天左右收割(10月上中旬收割),因此免耕直播油菜要尽可能早播,以便能充分利用秋末有利的温光条件,促进苗期生长,弥补比移栽油菜迟播而造成的营养生长不足,以此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2)增加播量:直播油菜具有群体自我调节、相互协调的功能,播种量少、密度小的个体长势旺,分枝多、单株产量高;播种量大、密度高的个体生长较差。本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直播油菜播量以200-250克/亩为宜,密度约为1.5万株/亩,但随着播期的推迟,如迟到10月中旬以后,播量可增加到300克/亩,密度达到2万株/亩为宜。(3)免耕撒播: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方式不同,油菜籽产量也有差异,以包衣种子免耕撒播后进行稻草覆盖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了160.7kg/667m2,比其他5种播种处理分别增产4%-13.8%。(4)效益显着: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直播油菜产量为122.3kg/667m2,产值538.12元/667m2(按菜籽收购均价4.4元/kg),纯收入157.12元,产值和纯收入均超过澧县翻耕直播和板田移栽的平均水平,比板田移栽产量减少10.7kg/667m2,减少8%,产值少47.08元,纯收入高227.62元;比翻耕直播油菜产量增加11.8kg/667m2,增产10.7%,产值高51.92元,纯收入高6.92元。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稻田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技术不但操作简便、用工低、劳动强度小,而且高产、高效,可减轻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可用劳力紧张的矛盾,加之实用性强,易于推广,是今后农业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其前景十分广阔。

黄瑞英[3]2008年在《2BYF-6型油菜免耕直播联合播种机推广模式研究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机械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标识,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措施。随着新型的农业机械大量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油菜的免耕直播种植技术近年来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油菜生产过程中。长沙中下游地区作为我国南方冬油菜的主要种植基地,有着独特的适合油菜生长地理位置和气候、土壤结构松软等特征,地块面积非常适合油菜的播种、收获等农业机械设备的运用,为实现油菜的免耕直播提供了良好的地理条件,为油菜免耕直播联合播种机的推广创造了较好的物质基础。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内外油菜生产种植的现状分析,结合世界油菜机耕机播技术的发展状况,重点研究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油菜免耕直播联合播种机的可行性,通过对多种传统农业机械推广模式的分析,以农业机械这一特殊行业的国家政策作为经济依据,以长江流域特殊的土壤及土块分布结构作为条件依据,研究得出一种新型的“学校(工作站)+公司+农户”的适合2BYF-6型油菜免耕直播联合播种机的推广模式,并结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使用过程中获得的效益及农民受益情况,最终制定一个该机型在推广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评价方案及相应的评价指标,研究表明2BYF-6型油菜免耕直播联合播种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推广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2BYF-6型油菜免耕直播联合播种机从2003年推广至今,有效的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农民收益,提升了我国在油菜免耕直播机研发技术领域的地位,并有利于提高油菜综合生产能力,实现高产稳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奠定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张琼瑛[4]2003年在《油菜稻田免耕直播技术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通过对稻田油菜免耕直播的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方式、种子处理进行小区试验,观测其长势长相,并对其小区产量变化进行分析,同时进行大田示范,观测其种植效益与实用价值。旨在为形成系统的稻田油菜免耕直播种植模式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以指导实际生产。 本研究内容包括:(1)稻田油菜免耕直播技术试验,包括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方式、种子处理等内容。目前为止,这样系统的稻田油菜免耕直播研究的尚无报道。(2)稻田油菜免耕直播技术示范。这是为了进一步验证该研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设计的,旨在验证其经济效益,加快推广。主要研究结果是: (1)适宜播种期:由于前作是一季中晚稻,水稻收割已在9月中下旬以后,结果表明,免耕直播油菜,播期尽可能提早,充分利用秋末有利的温光条件,使油菜安全齐苗,促进营养生长。 (2)适宜播种量:直播油菜的个体和群体互有消长关系,群体基数多,个体弱,群体基数少,个体生长好。因此,稻田油菜免耕直播要协调好密度与单株的关系。本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直播油菜播量以200—250克/亩为宜,密度约1.5万株/亩,但随着播期的推迟,如迟到10月中旬以后,播量可增加到300克/亩,密度达到2万株/亩为宜。 (3)适宜的播种方式和种子处理方式:结果表明,采取不同播种方式和种子处理方式,油菜籽产量无显着差异。但其中以包衣种子免耕撒播后进行稻草覆盖的播种方式最佳,增产的幅度达14.9%—21.7%,使用丸化造粒种子,经催芽后播种产量稍高于其他方式。这两种结果均未显示出包衣(丸化)种子的优势。 (4)经济效益明显。安乡示范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中,免耕直播产量为122.1kg/亩,产值268.3元/亩(菜籽收购均价为2.2元/亩),纯收入135.6元,产值和纯收入均超过全县翻耕直播和板田移栽的平均水平,比翻耕直播亩产增加32.1kg,产值高70.3元,纯收入高80.3元;比板田移栽亩产增加39.1kg,产值增加85.7元,纯收入高70.7元。 综合以上结果,稻田油菜免耕直播技术不但简便、省本,而且高产、高效,可减轻劳力紧张的矛盾,同时实用性强,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前景广阔。

吴明亮[5]2008年在《油菜免耕直播机关键部件工作机理与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油菜生产大国,油菜常年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位,南方冬油菜区是我国的油菜主要产区,其种植手段严重落后,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低。改变目前油菜种植方式的唯一途径就是机械化。而油菜种植的关键技术是控制基本苗数量和田间排水畅通,涉及到机械上即为排种系统和开沟系统。然而,目前针对油菜播种的排种器还不是很成熟,排种精度难以控制;而开沟机市场上较多,大都属于工业用产品,大功率,机体重,价格昂贵,难以配套到农田作业。尤其是对机具与土壤的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很少,为此本研究针对油菜种植机械的关键部件开沟系统和排种系统进行理论研究,并设计制作了试验研究载体2BYF-6型油菜免耕直播联合播种机。该理论与试验研究为今后设计同类型免耕直播播种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油菜籽粒的物理机械特性的测定及对偏心轮型孔轮式排种器的排种机理进行分析,得到了设计排种系统的基本参数。借助Solidworks软件对排种系统核心部件—排种器进行结构设计和仿真,进一步优化排种器的结构参数,最后通过台架试验和田间播种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排种系统能顺利完成油菜播种的要求。开沟器是2BYF-6型油菜免耕直播播种机的关键部件之一,本研究首先借助matlab优化工具箱对旋耕开沟刀盘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初步确定了刀盘结构参数,以此为基础,从运动动力学的角度建立起开沟刀盘在土壤中的运动模型。进而研究在刀片作用下的土粒受到切土、运土、抛土叁个连续过程中的运动动力学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土粒在运土及抛土阶段时,其速度和加速度及抛土阶段的横向抛土宽度不仅与旋耕刀盘的结构尺寸R_i,R_l,φ_0,δ和运动参数ω有关,还与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f,k,土壤在刀片正切面上的运动方向θ有关。当旋耕刀盘体结构及运动参数确定后,土粒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主要与土粒在刀片正切面上的运动方向θ角及土粒受到刀片正切面支撑力与土粒质量比值系数k(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有关。最后借助Maple软件对相应数学模型仿真,进一步确立相关参数的影响权重。从被抛起土粒与挡土板相碰撞为前提,建立了土粒能与挡土板碰撞的条件,得到了挡土板材料、形状,安装位置对土粒最终抛向厢面的影响关系。以实现覆土均匀、细碎设计试验进行免耕播种机开沟性能试验研究,利用单因素、多因素正交试验,分别考查机具结构,土壤物理机械性质对开沟覆土的影响,从试验的角度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冯文豪, 冯泽蔚[6]2016年在《贵州油菜轻简栽培技术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策略初探》文中研究表明油菜轻简化栽培是以免耕栽培和直播技术为核心,简化了传统育苗移栽的复杂栽培管理过程,减轻了劳动强度和节省了劳动力,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简要介绍了贵州轻简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动态,初步提出了贵州油菜轻简化栽培的一些发展思路,以供参考。

韩自行[7]2010年在《不同氮肥处理对稻茬免耕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油菜生产的全过程基本是手工操作,每亩需用工10-12个,再加上劳动力转移导致农村劳力不足,冬季丢荒现象严重,油菜种植面积下降,长江流域冬闲田累计已达1亿多亩。因此,推广轻简化栽培模式,简化作业环节,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可被显着调动,长江流域农民冬季丢荒问题也将被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稻茬免耕油菜已被长江流域油菜产区广泛应用,但有关该模式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华双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不同施氮基追比和不同追氮处理对稻茬免耕油菜生长状况、生理生化、菜籽品质和产量等的影响,以期为该技术的示范推广提供依据。其主要结果如下:油菜株高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基追比对株高的影响存在差异,基肥比例越大则株高较高,在相同氮素及基追比条件下,翻耕(对照)直播油菜的株高高于免耕直播油菜;绿叶数、根颈粗的变化规律与株高类似;根冠比随施氮水平增加而减小,且基肥比例越小根冠比越大,翻耕直播油菜根冠比小于免耕直播油菜。苗期和薹期,干物质积累增加较快,进入角果成熟期增加缓慢,且施氮水平越低,单株干物质积累越小;在相同施肥条件下,基肥追肥比例为5:5时有利于干物质得累积;采用翻耕栽培模式比免耕模式更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抽薹前油菜整株干重由叶片和根系干重组成,根干重比例随施氮水平以及基肥比例增加而下降,叶干重比例则相反;越冬期根系干重比例有所增加,基肥越大,则地上部叶片干物质分配越多,根系反之;花期单株总干重迅速增大,地上部干重分配大于根系,超过80%;成熟期地下根系干重比例进一步缩小。翻耕干物质分配变化与免耕相似。不同施氮条件下的各基追比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动态变化基本一致。在相同生育期及相同基追比条件下叶片SPAD值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增加;不同基追比影响着叶片SPAD值,出苗到冬至叶绿素含量逐渐上升,且施基肥越多,则叶绿素含量也越高,免耕模式下冬至苗SPAD值为7:3处理最大,3:7处理最小,不同施氮量的规律类似;翻耕油菜SPAD值与免耕油菜的变化规律类似。免耕条件下,油菜植株氮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且植株地上部氮含量高于根系;相同供氮条件下,基追比例均衡处理为5:5、6:4的氮含量高于7:3、3:7处理。油菜成熟期,追肥量越大则荚壳及油菜籽含氮量越高,且免耕各基追比处理明显低于翻耕。但翻耕条件下植株地上部氮含量变化规律与免耕类似。免耕条件下,油菜成熟期株高、根颈粗随着氮肥用量以及基肥比例增加而增加;主花序长度及分枝数随着氮肥用量及基肥比例增加呈上升趋势;有效角果数、每角籽粒数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每角粒数随追肥比例增加而增加,千粒重在各基追比之间变化不明显。翻耕条件下油菜各产量现状指标优于免耕油菜,但其变化规律类似。免耕油菜产量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相同氮肥用量条件下,基追比为5:5时产量较高;翻耕条件下,基追比为6:4时产量较高;相同施氮水平及相同基追比条件下,翻耕油菜产量高于免耕油菜。不同追肥处理显着影响着免耕油菜的各经济现状及产量构成。在各种追肥处理中,T2(薹肥)、T4(腊肥+薹肥)处理的成熟期株高、根颈粗及一次分枝的测定值均较大,T5(薹肥+花肥)、T7(腊肥+薹肥+花肥)生物学产量较高但其经济系数最低;一次施入腊肥T1、花肥T3两个处理株高、根颈粗和一次分枝数均较低,生物产量亦低于其他处理,但经济系数略高于T2(薹肥)、T4(腊肥+薹肥)、T5(薹肥+花肥)、T7(腊肥+薹肥+花肥)处理。其他条件相同时,在采用1次追肥模式的3个处理中,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及千粒重最高的分别是T2(薹肥)、T1(腊肥)及T3(花肥)处理,T2(薹肥)处理的单株及实际产量均显着高于T1(腊肥)与T3(花肥)处理。在采用2次追肥模式的个处理中,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及千粒重最高的分别是T5(薹肥+花肥)、T4(腊肥+薹肥)及T6(腊肥+花肥)处理;就最终的单株及实际产量而言,移栽条件下,T4(腊肥+薹肥)、T5(薹肥+花肥)处理间无显着差异,而这均显着高于T6(腊肥+花肥)处理;直播条件下,T5(薹肥+花肥)处理显着高于T4(腊肥+薹肥)及T6(腊肥+花肥)处理。与其他追肥处理相比,移栽条件下,采用叁次追肥模式的T7(腊肥+薹肥+花肥)处理单株及实际产量低于T4(腊肥+薹肥)、T5(薹肥+花肥)处理,但在直播条件下,T7(腊肥+薹肥+花肥)处理均高于其他所有处理。不同施氮量明显影响着免耕油菜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相同氮素条件下,免耕移栽油菜各产量构成因素、最终的单株及实际产量均高于免耕直播,且不同氮素水平均影响着免耕移栽与直播油菜各产量构成因素,从而最终体现在单株及实际产量上,有的处理间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免耕移栽模式下,油菜千粒重随施肥水平增加而增加,但在15kg/667m2及18kg/667 m2氮素处理间差异不显着;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单株及实际产量均随氮肥水平增加而呈波峰曲线变化。免耕移直播模式下,不同氮素水平对油菜各产量构成因素、单株及群体产量的影响规律与移栽类似,但二者的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单株及实际产量出现波峰的氮肥处理水平存在差异。本试验条件下,12kg/667 m2的氮素水平可使免耕移栽油菜的单株及实际产量达到峰值,而免耕直播油菜达到峰值需施用15kg/667m2的氮素。

牛建刚[8]2009年在《陕南稻茬小麦油菜免耕覆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效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我省陕南地区常年14.6万公顷水稻收获后的田块种植油菜和小麦,在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实际生产中,小麦、油菜播栽期正值陕南秋雨连绵的季节,病害、草害、湿害“叁害”严重,生产中常年采用的常规翻耕种植方法,造成耕种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播栽质量差、产量低而不稳、土壤耕性退化、水土流失、稻草焚烧污染环境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传统的耕作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既要发展生产又要保护生态环境,既要提高粮食产量又要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以先进适宜技术为突破口,研究与推广陕南稻茬麦油免耕覆盖栽培技术,对于解决陕南稻区生产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生产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减轻劳动强度具有重要作用,也是陕南稻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针对陕南稻茬麦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自2001年开展小麦、油菜免耕栽培多点区域试验,推行麦油免耕覆盖栽培,形成了稻茬田块不翻耕、开沟排水、化学除草、科学施肥、小麦免耕播栽、覆盖稻草为关键技术的稻茬小麦油菜免耕覆盖栽培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稻茬田小麦、油菜采用免耕栽培,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使作物增产,特别是在多雨的秋播季节,可抗淋播种,不违农时,节约成本,确保产量。本研究作为一项节本增效、省时省工、节能环保、高产稳产的技术措施,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兼收并蓄的优点,有利于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本研究2002年大面积示范首获成功,2003年示范面积一举达到3334公顷,2004年~2006年叁年共在汉中、安康两市10个县区115个乡镇的31.91万户实际推广6.8万公顷,实现免耕小麦每公顷平均节本1312.5元、油菜亩均节本1050元,节本7946.75万元;增产小麦692.5万公斤、油菜籽671.5万公斤,增值2715.4万元;共计节本增值10662.15万元,扣除新增成本1456.41万元,总新增纯收入9205.74万元。以上研究对于发掘免耕栽培技术的增产、节本、增收潜力和生态环保优势,对于陕南稻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丁卫东, 成新华, 王雪红, 罗品忠[9]2009年在《稻田油菜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稻田油菜免耕直播栽培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合理轮作、适时播种、化学除草、合理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油菜种植户参考。

冯跃华[10]2005年在《稻田复种免耕条件下土壤特性和水稻生长生理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免耕作为一种重要的省工、高效的栽培法,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本项研究采用田间试验,结合室内分析,连续叁年(2003~2005)在湖南农业大学(简称长沙点)和湖南省石门县(简称石门点)系统研究了水稻-油菜复种免耕对土壤特性(包括物理性状、化学特性、酶)和水稻生长生理效应的影响,并连续二年(2003~2004)在长沙点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免耕/翻耕移栽稻的生长特性的影响。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 1 水稻-油菜复种免耕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1) 对长沙点(河流冲积物发育的潮泥田),水稻直播条件下,免耕田10~20cm土层的容重比翻耕田低3.81%,而其总孔隙度比翻耕田高3.43%;免耕田0~5cm和10~20cm土层的毛管孔隙度分别比翻耕田高6.09%和11.14%,而其通气孔隙度分别比翻耕田低13.0%和16.19%;免耕田5~10cm和10~20cm土层毛管持水量分别比翻耕田高5.69%和17.95%;稻田免耕后,大团聚体和0.001~0.05mm微团聚体的含量均有所增加;免耕2年后,土壤的分散系数减少。水稻移栽条件下,免耕田5~10cm和10~20cm土层的容重分别比翻耕田低5.13%和4.66%,而其总孔隙度分别比翻耕田高4.66%和4.62%;免耕田5~10cm土层的毛管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分别比翻耕田高7.85%和3.98%,且其0~5cm和5~10cm土层的通气孔隙度分别比翻耕田高33.95%和6.32%。稻田免耕后,大团聚体和0.001~0.01mm微团聚体的含量均增加,但<0.001mm、0.25~0.05mm微团聚体的含量有所降低;无论采取何种定植方式,稻田免耕后,砂粒含量和分散系数降低;粉粒和粘粒含量及结构系数增加,这有利于土壤结构的形成,增强土壤的肥力。 (2) 对石门点(板页岩风化物发育的黄泥田),免耕直播田10~20cm土层的容重比翻耕移栽田低3.53%,而其总孔隙度比翻耕移栽田高1.89%;免耕直播田5~10cm和10~20cm的毛管孔隙度分别比翻耕移栽田高4.08%和5.11%,而其0~5cm、5~10cm和10~20cm土层的通气孔隙度分别比翻耕移栽田低3.61%、55.71%和63.00%;免耕直播田10~20cm土层的毛管持水量比翻耕移栽田高5.73%,而其0~5cm和5~10cm的毛管持水量刚好相反。与翻耕移栽田相比,免耕直播田大团聚体和0.25~0.05mm、0.001~0.005mm微团聚体的含量均增加,但0.01~0.005微团聚体的含量相对减少,且其0~5cm、5~10cm和10~20cm土层的分散系数均比翻耕移栽田低。 2 水稻-油菜复种免耕对土壤化学特性的影响 (1) 水稻-油菜复种免耕对土壤酸碱度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稻田油菜免耕直播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D]. 吴玉林. 湖南农业大学. 2003

[2]. 稻田油菜免耕直播技术研究[D]. 吴九桂. 湖南农业大学. 2015

[3]. 2BYF-6型油菜免耕直播联合播种机推广模式研究与评价[D]. 黄瑞英. 湖南农业大学. 2008

[4]. 油菜稻田免耕直播技术试验研究[D]. 张琼瑛. 湖南农业大学. 2003

[5]. 油菜免耕直播机关键部件工作机理与试验研究[D]. 吴明亮. 湖南农业大学. 2008

[6]. 贵州油菜轻简栽培技术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策略初探[J]. 冯文豪, 冯泽蔚. 耕作与栽培. 2016

[7]. 不同氮肥处理对稻茬免耕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韩自行. 华中农业大学. 2010

[8]. 陕南稻茬小麦油菜免耕覆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效益分析[D]. 牛建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9]. 稻田油菜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 丁卫东, 成新华, 王雪红, 罗品忠.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0]. 稻田复种免耕条件下土壤特性和水稻生长生理效应研究[D]. 冯跃华. 湖南农业大学. 2005

标签:;  ;  ;  ;  ;  ;  ;  ;  ;  ;  

稻田油菜免耕直播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