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_数学论文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_数学论文

指导小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小学生论文,数学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数学教师的任务不仅是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去自学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既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预习是指导学生在课前学习教师将要讲授的有关知识内容,初步了解所要学的新知识,为上课做好准备.预习可以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预习的方法很多,但需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个性习惯、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方法.如低年级学生在预习时,可以看看新知识内容中有没有生字,能不能读懂,能不能看懂主题图等.高年级学生要求看懂新的知识点,在不懂的地方标上记号,试做一两道题目,看看会不会.在预习新概念时,要在文字阅读上下工夫,从句子结构上去解释概念的定义;预习法则、公式时,要在推导的过程上下工夫;预习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时,要在创设直观条件上下工夫.有些在课堂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如讲统计表时,就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好同组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预习,布置课外作业时间宁可少,但预习时间不可缺.

二、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对学生来说,在课堂内听课是主要的学习形式.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越集中,对知识的认识就越清晰.教学生听,不仅仅要求学生认真听教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听出别人发言中的亮点和问题.低年级的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对别人的发言不理不睬,只管讲自己的意见.因此,教师应该适时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培养其善“听”的能力.

听老师讲时,要求学生注意:(1)带着明确目的的听,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2)带着疑难问题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不急于回答;(3)无论是否感兴趣都要听;(4)做到自始至终集中精力听.听同学讲时,要求学生注意:(1)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不插嘴,不跟其他同学交流、讨论;(2)仔细倾听,同学讲对了,想想他答的方法,进而推测他的思考方法;同学讲错了,应听出他错在哪里,如何订正.

小学生听课时,最大的不足在于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指导学生听课要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训练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三、指导学生善于质疑问难

在参与和经历数学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中,提出有针对性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学生创造性学习方法指导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质疑,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指导学生质疑,可从模仿开始,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小数”时,学生尝试计算2.8×0.6,板演时出现这种情况:2.8×0.6=168.学生质疑:“积的小数点不知道应该点在哪里?”这就是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很多时候,学生的疑点便是教学重点或难点,这些疑点解决的过程便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正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当然有的问题不见得一定要回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成长,培养学生问的习惯,这本身就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四、指导学生复习和练习

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复习意义,养成日常复习的习惯.小学数学教材系统性很强,一节课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不仅容易遗忘,而且会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因此,学习数学不仅要听好课,还要重视复习巩固.只有抓好复习,才能巩固记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顺利完成数学知识由初步领悟到熟悉掌握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以下复习方法:(1)概括复习.每学完一个单元,对知识体系进行一次再概括,理出纲目,记住轮廓,列出重点,掌握单元的主要内容.(2)分类复习.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类整理、分类比较,以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扩展知识的深度、广度.(3)区别复习.把学过的相似的概念、法则等,加以区别、比较,掌握知识的特征.总之,复习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重点、关键,然后提炼概括,组成一个知识系统,形成或发展扩大认知结构.通过复习,不断地对知识本身或从数学思维角度进行提高与精炼,发展与提高数学能力.

要认真对待练习,养成专心做作业的习惯.一要时间适宜,练习和作业需选择精神饱满、头脑清醒的时间去完成.二要有一个安定的作业环境.三要有刻苦练习的精神.四要独立完成作业,认真审题、认真计算、认真书写,严格按规定格式完成作业.五要全面检查,勤算苦练,仔细验算,确保作业质量.

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实验、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要有目的地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因素,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能力.(1)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起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2)逆向思维.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有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反面提出假设,是创新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要注意到有些概念之间存在着互逆关系,如加与减、乘与除、大与小、多与少、长与短等等.备课时教师要把这些可逆因素挖掘出来,并在教学中加以实施.在按题目条件进行顺向思维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精心设计互逆式问题,问“小方从前面数坐第几排”,紧接着问“她从后面数坐第几排”;看“运走的”要想“剩下的”,判断“所有真分数都小于1,所有假分数都大于1正确吗”,等等.(3)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利用概念进行思考活动,对创造性目标的实现有着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中公式、法则的推导,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等应用题蕴涵着丰富的逻辑思维,对训练学生答题语言的严密性、验算结果的准确性、推理过程的周密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

记忆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是智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之一.记忆、应用、理解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没有记忆就没有学习活动.根据学习与记忆对象的特点,可采取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1)系统记忆法.按照科学的知识系统把知识归类、整理,形成网络的记忆方法.(2)直观记忆法.借助直观形象提高记忆的效果.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在教学中,教师的讲授要生动形象,以唤醒学生对事物的印象,进行直观记忆.(3)比较记忆法.把相似、相近的数学材料进行对比,把握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如整除与除尽,质数与互质,因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等,在学生理解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记忆.(4)联想记忆法.如接近、相反、类比联想等帮助记忆.例如,学生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时候,引导学生联想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和除法和分数的关系,那么分数的基本性质就不难理解和记忆了.(5)规律记忆法.数学知识是有规律的,只要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就可以进行有效记忆.如长度、面积、体积单位进率之间就有内在联系,因为长度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可推出面积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就是1000.除此之外,好的记忆方法还有歌诀记忆法、交替记忆法、归纳记忆法等,这些记忆方法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

标签:;  ;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