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县人民医院 湖北襄阳 441600
【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应用在盆腔囊性占位病变中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在2015年3月16日至2016年3月16日期间选取110例疑似盆腔囊性占位病变患者为探索对象,且均实施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随后分析其诊断价值性。结果: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可发现100例疑似患者中,95例确诊为盆腔囊性占位病变患者,核磁共振成像对卵巢囊腺瘤诊断正确率为94.44%,对卵巢囊腺癌诊断正确率为93.33%,对卵巢囊肿诊断正确率为95.24%,对盆腔脓肿诊断正确率为94.12%,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诊断正确率为95.83%。同时对盆腔囊性占位病变患者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5.79%、93.33%、4.21%、6.67%。结论:对盆腔囊性占位病变患者实施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够提高诊断正确率。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盆腔囊性占位病变;诊断
盆腔囊性占位病变好发于中年女性,属于临床好发病,早期由于无明显症状,容易出现误诊,且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需加强临床影像学检查,从而及时确诊疾病 [1]。早期常实施CT检查,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等优势,但对盆腔囊性占位病变患者敏感性小 [2]。而核磁共振成像无辐射损伤成像,无需改变体位,具有对比度强、软组织高分辨率、多参数、多方位、多平面等优势,能够显示病变范围和器官、邻近组织关系,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3]。而本文旨在探索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应用在盆腔囊性占位病变中的临床意义,具体见下文描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择110例疑似盆腔囊性占位病变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受检者均在2015年3月16日至2016年3月16日期间收治。患者平均年龄为(36.13±5.44)岁,均为已婚女性;临床表现:46例患者存在贫血现象,35例患者存在继发性痛经现象,65例患者存在发热现象,42例患者存在下腹坠账现象,33例患者存在下腹疼痛现象,72例患者存在不规则阴道流血现象。本次实验患者均知情、同意、了解本次研究,且签署协议书。
1.2 方法
检查方法:本次使用的超导磁共振仪和正交体线圈选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IEMENS MAGNETOM ESSENZA型号。MRI检查序列:SET1W1:信号采集4次,ETL 4,TE 8~10ms,TR 380~450ms;矢状位、冠状位、轴位SET2WI抑脂序列:信号采集四次,ETL19,TE 80~100ms,TR 3000~3500ms。静脉注射0.1mmol/kg钆双胺,T1WI矢状位、冠状位、轴位LAVA序列:反转角9~12增强扫描,TE 1~2ms,TR 3~5ms;所有扫描序列FOV 260~360mm,重建矩阵512×512,层间距1.0mm,层厚56mm。观察周围结构关系、信号特点以及病变形态、部位、大小。
1.3 观察指标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正确率、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以P<0.05代表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10例疑似盆腔囊性占位病变患者中,经病理检查,95例确诊,18例患者为卵巢囊腺瘤,15例患者为卵巢囊腺癌,21例患者为卵巢囊肿,17例患者为盆腔脓肿,24例患者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正确率为95.79%(91/95),其不存在差异性(P>0.05)。如表1所示:
表1:分析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正确率
3 讨论
盆腔囊性占位病变属于临床常见病,早期常实施超声检查,虽然价格低廉,但误诊率较高,对此部分学者提议实施MRI检查,其能够充分显示病灶范围和邻近器官、组织关系,加上多方位成像,能够提高诊断正确率,且具有较好的软组织分辨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4]。
MRI诊断盆腔脓肿、输卵管妊娠、卵巢良性畸胎瘤、转移性肿瘤、卵巢囊肿、卵巢囊腺瘤均存在各自的图像特点。比如在卵巢囊腺瘤患者中,经MRI检查,可呈现出囊性扩张,管腔内存在分泌物潴留,腺上皮细胞增殖,在房室内可发现假黏液、浆液、黏液等,病灶内又可分为壁薄、分割规则,边界清晰且有结节,而通过分析以上特点,能够分辨病种。同时利用MRI增强扫描后,能够提高诊断正确率,无需强化,可在盆腔内发现单发、多发厚壁囊性包块,且内部存在环形强化和气泡影,从而提高诊断正确率 [5]。
总而言之,核磁共振成像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诊断正确率高等特点,将其用于盆腔囊性占位病变患者中,能够降低误诊率,清晰显示病变和其周围关系,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拟定,提高临床特异性和敏感性,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龙维.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准确性的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02(7):70-70.
[2]陈哲,马伟忠,何巍等.磁共振成像在女性盆腔囊性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实效性探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2):243-245.
[3]胡静宜,张杰,韩菲菲等.盆腔囊性占位病变的MRI诊断及临床意义探讨[J].影像技术,2017,29(1):38-40.
[4]胡稳.女性盆腔囊性占位病变的 MRI 诊断与临床鉴别诊断[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62(9):56-56.
[5]潘海英,妥渊茹,上展增等.试论磁共振成像在女性盆腔囊性占位病变诊断中的意义[J].临床研究,2017,25(3):1-2.
论文作者:王怀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8
标签:盆腔论文; 患者论文; 卵巢论文; 正确率论文; 核磁共振成像论文; 腺瘤论文; 率为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