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集体教育活动发展幼儿思维的有效策略论文_吕亚琴

幼儿园数学集体教育活动发展幼儿思维的有效策略论文_吕亚琴

摘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也是幼儿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因此,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初步具有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以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数学学习与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发展密切相关,它对儿童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有积极的影响,还能促进儿童空间想象力和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幼儿园数学集体教育活动发展幼儿思维的有效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集体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发展幼儿思维的有效策略

引言

教师要利用活动,让幼儿反反复复操作各种材料,在操作的过程中把感知动作转化为内部的心理活动,这时数的概念一步一步印在幼儿的脑海当中,就形成了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幼儿的数学想象思维能力。

1、幼儿园数学集体教育活动发展幼儿思维的意义

数学研究的是事物与事物之间抽象的关系,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存在矛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而数学教学正是一种致力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镶嵌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幼儿“境中学、境中体验”,变抽象的、枯燥的知识学习为具体的、形象生动的感知过程。

2、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目标方面

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纲领性条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园数学教学目标有明确规定。即: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创设数学教育情境,引导幼儿开展观察、猜想、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对照以上目标要求,反观目前幼儿园数学教学目标,我们会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目标结构失调的问题。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划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板块,幼儿园数学教学目标也应该涵盖这三个方面。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更多的关注幼儿掌握了那些具体知识,忽略掉在这些数学教学活动中幼儿养成了什么样的思维习惯、培养了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形成了什么样的学习兴趣。

2.2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不同学龄的儿童对教学方法的要求不尽相同。目前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和启发性,单一性趋势明显。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幼儿数学教师为了更好的传递知识、完成教学目标达成度,总会把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然后以讲解演示的方法,使幼儿快速获得答案。这样做虽然有助于知识的传授,目标的达成,但容易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无助于幼儿整体思维观念、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幼儿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趋于单一。

3、幼儿园数学集体教育活动发展幼儿思维的有效策略

3.1运用新技术手段

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将幼儿看不见的、抽象的数学关系,进行直观的、形象化的演示,所以,依托新技术开展的集体交流活动能使数学教学游戏化更加精彩。《拯救孙悟空》一课,幼儿在玩了“看谁赢得多”游戏后,大屏幕出现“孙悟空”,请幼儿说出比较两根小棒粗细的办法。幼儿能够找到方法,但表达还不完整,这时,“孙悟空”演示出两根木棒重叠时的动画,让幼儿清晰地看到当两根木棒前端的圆形重叠在一起时,一个圆形完全重叠在另一个圆形上,另一个圆形还露出了一些,幼儿从而得出结论。将动画、ppt等新技术手段与有趣的游戏情境结合起来,使数学游戏化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对促进幼儿建构全面完整的数学经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核心经验

以中班数学活动《拯救孙悟空》一课为例,教学目标是“区分物体的粗细,能给4个物体进行粗细排序”。核心经验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会用重叠或并放的方法比较粗细。重叠比较的方法是,将2个物体前端的圆形重叠在一起,能露出圆形的那根木棒是粗的,完全看不到圆形的那根是细的。并放比较的方法是,将2个物体横向平放到同一水平面上,高的那根木棒是粗的,矮的那根是细的。二是能按照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的顺序给4根木棒排序,并发现快速排序的方法。快速排序的方法是:先从4根木棒中选出最粗(最细)的那根,再从剩下的3根中选出最粗(细)的,最后从剩下的2根中选出粗(细)的,这是一种方法;还有一种方法是,幼儿先从4根木棒中选出最粗的和最细的,放在第一个和第四个位置上,再比较剩下的另外2根,选出相对粗(或细)的排在第二个位置和第三个位置上。三是正确运用语言表达粗细,幼儿能说出“红色的木棒最粗,绿色的木棒最细”的结论。

3.3注重操作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是幼儿自己构建起来的,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让幼儿操作、摆弄具体实物,并促使其将具体的动作内化于头脑,是发展幼儿思维的根本途径。2012年教育部正式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3.4规范教学语言,启发引导幼儿思维

教师提问是师幼互动的主要方式,幼儿园数学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问的开放性。纵观教学实践,教师的提问存在大量的封闭的识记性提问、重复性提问,使数学活动显得刻板、枯燥,教师提问不但没有启发幼儿的思维,反而束缚了幼儿的思维和童趣。教师的提问应是引发幼儿思考的发散性问题,引导幼儿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进行思考。

3.5注重培养幼儿数学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促进幼儿思维发展是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杜威认为“思维需要一些具体的情境或事件来激发。如果我们只是笼统要求儿童思考,而不考虑他自己体验到的、令他感到烦恼的某种困境的存在,以及这些困境对其思想平衡状态造成的困扰,那么就不可能产生思维。”如此看来,通过创设数学情境开展数学教学的方式,如果运用合理,有利于激发幼儿思维,促进思维产生。此外,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思维的产生与发展,需要留给幼儿自由时空去想象、推理、判断等。为此,数学情境教学,不仅要能成功诱导幼儿进到“眼前之境”中,同时还要能引导幼儿突破眼前之境进入到“心中之境”,也即激发幼儿的想象与思考,以拓宽幼儿的思维空间;二是,需要关注个体思维水平差异,留有充足的时间供幼儿思考,否则“即使学生形成了快速的反应习惯,也只能做出快速且肤浅的判断。对问题和难题感知的深度会逐渐的固化,这决定了学生之后的思维品质。”简而言之,数学情境教学是能诱导幼儿卷入高级思维,让幼儿获得智慧的教学活动。

结束语

幼儿园数学集体教育活动发展正是试图从改变教师孤军作战的传统工作观念入手,以每位教师的既有教学经验为出发点。通过开展教师之间的经验层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每一位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重构,凸显经验合作教学。

参考文献

[1]邢运兴.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生活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李芳芳.幼儿园中班数学区域活动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3]唐玲.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中新老教师提问的观察访谈研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05):11.

[4]刘海潮.幼儿数学操作活动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8.

[5]张小雨.幼儿园小班集体教育活动中游戏化情景创设的个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论文作者:吕亚琴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  ;  ;  ;  ;  ;  ;  ;  

幼儿园数学集体教育活动发展幼儿思维的有效策略论文_吕亚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