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民族工作的地位和作用_民族问题论文

论城市民族工作的地位和作用_民族问题论文

试论城市民族工作的地位与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地位论文,作用论文,民族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633 C912.5

随着党的民族政策逐步落实,民族关系日益改善,社会现代化建设事业逐步发展,各民族间的自由交往愈来愈多。而在城市中,民族杂居和散居的状况也在不断发展,而且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这种大中城市的杂散居状况发展速度还会加快。

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责任,历史地摆在了我们民族工作者的面前。城市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对于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进步,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城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疑将起到重要的龙头作用。因此,剖析城市民族关系的变化,研究城市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各民族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日益加强,城市中少数民族人口还将迅速增加,尤其是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民族成份也将趋向复杂。仅以北京、深圳、宁波民族情况的发展变化为例:

北京市解放初期,全市仅有6个民族成份,9万多人口。到1996年已发展到55个少数民族,近42万人口。而今在北京每天的100 万流动人口中,至少有10万以上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同胞(注:见《中国都市人类学会通讯》1992年第1期, 沙之沅同志在中国都市人类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深圳特区建立后不久,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人口是378人。1990年时隔仅8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常住人口为11276人,有民族成份37个。少数民族人口是1982年28.88倍。1995年10月,深圳市开展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深圳市少数民族人口为3.1万人,这又是5年前少数民族人口的近3倍。 深圳特区创建16年来,特区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现已成为国际性、现代化的大城市,同时深圳市的少数民族人口,也以几何数增加,是特区创建时的100倍。

宁波市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成份6个,总人数130个。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少数民族成份已增加到30个,人口3890人。两次人口普查相比,1990年比1953年少数民族成份增加5倍, 人口增加40倍。

从我们对大都市和沿海开放城市的几次少数民族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来看,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均快于城市总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因而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中的少数民族人口无论是绝对数,还是占城市人口总数的比例都将迅速增加。因此,城市民族工作在全国民族工作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城市日益成为各民族交往、活动的重要舞台。而城市的民族工作也不仅限于原来民族聚居地区的那几个主要方面。随着城市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我国城市民族工作面已远远超过原来民族工作的范围。带有城市特点的民族工作已扩展到外交、影视、服装、建筑、文学、艺术、饮食、教育等等,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城市生活中无一不渗透着民族工作和民族问题。全国城市少数民族人口的增加为民族工作由民族聚居区向城市发展提供了条件,拓宽了民族工作面。

城市民族工作随着城市民族人口的增加,它在整个民族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正确地分析和认识城市民族的现状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把握城市民族发展的规律,是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前提条件。

(一)城市民族的特点

城市民族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一是城市中世居的少数民族。如:回族、满族。他们已是几代人或十几代人在城市居住;二是经商务工的民族流动人口;三是因婚姻迁入的民族人口;四是大学分配制度改革后,双向选择留城的民族人口;五是新上马的大中型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国独资公司招聘的民族职工。城市民族人口因其民族历史不同,来源地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在城市中的分布地点不同等等原因,来自五湖四海的民族聚居到同一城市之后,又开始重新组合起来适应城市环境,逐渐形成了城市民族的民族特点。

(1)人员结构的多层次性。城市中少数民族构成复杂, 人员层次参差不齐。他们中有知识分子、政坛代表人物、社会知名人士、国家机关干部,也有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工作人员,还有小商小贩,经商务工人员。人员遍及城市中的各条战线。

(2)人员数量的不稳定性。 城市少数民族因世居民族已不占多数,而占居主体的是流动人口。因此,在人员数量上没有定数,人数难以固定,但总的趋势呈上升势态。

( 3)人员居住的分散性和聚居性。居住在城市的民族人口分布情况同全国民族分布一样,也是大分散、小聚居。大分散是指城市中各个地区都有民族人口居住。小聚居是指某一民族不论是世居,还是刚进入城市不久的民族,都集中住在一个或几个地方。如,北京的牛街、新疆村等,是回族和维吾尔族聚居的地方。

(4)风俗习惯的融合性。城市民族人口有的通过婚姻迁入城市, 组成复合民族家庭。各民族在同一城市,同一居住区域,各民族在频繁的交往中,从语言、文化、服饰、风俗习惯上都在相互吸收,兼收并蓄,他们的共同性趋强,差异性淡化。

(5)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城市各少数民族随着经济改革浪潮来到城市寻求发展,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各民族在发展经济的实力上也拉开了强弱的档次。有些民族,如:回族、朝鲜族,他们的经济发展较快,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强,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有些产品已经打入国际市场。有些民族在市场上竞争力差,其经济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

(6)民族意识的强烈性。 城市中少数民族政治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他们对于本民族的尊严和民族平等权利是否受到尊重的问题十分重视。他们不仅要求本民族经济文化迅速发展,而且重视本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应有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他们在政治上要求平等的意愿相当强烈。

(7)民族问题的多发性。 城市民族问题不直接表现在民族间的磨擦和纠纷上,而是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在报刊杂志、影视传媒上。近些年,这类民族矛盾的焦点集中在城市,有的还掀起了一定的风波,影响到许多城市和民族地区,严重影响了安定团结。

(8)民族问题的敏感性。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语言文字问题是民族问题上三个最为敏感的因素。在城市民族中对这类问题尤为敏感。一方面城市少数民族知识层次高,对这些问题反映敏感;另一方面城市是新闻单位、外国机构集中的地方;加之现代化信息传递和现代传播媒体发展,这种意识形态领域中出现的民族问题影响范围更大,传播快速,甚至可以引起连锁反映。在城市、在边远民族地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都会引起强烈反响。

(9)民族关系的复杂性。现在各大中城市中, 不但民族人口倍增,民族成份也都翻了几番。一般大中城市的民族成份都在几十个以上。加上一些对外开放城市,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外国友人,更加剧了城市民族关系的复杂性。

鉴于城市民族有以上九个特点,清楚地说明城市民族工作不同于边疆民族工作。城市有城市民族的特点,其民族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了。

(二)城市民族工作的地位

在对待城市民族工作上要转变一个认识,走出一个误区。即看一个地方民族工作的重要与否,不能只简单地以这里少数民族人口多少来下定论,而是要看当前的形势,看社会环境,看少数民族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看这里民族问题影响与作用来定。民族工作的重要与否,与民族人口的多少,占地面积的大小有联系,但不是绝对一致的。单从人口数量上判断整个民族工作那轻那重是不全面的。

城市民族工作首先是城市工作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全国民族工作的一部分,它们是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城市作为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辐射功能影响着城市的周边地区。城市民族工作的好坏最直接影响的是整个城市工作,然后就是全国民族地区。因此,城市民族工作在全国民族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全国民族工作的大形势来看,新中国成立48年来,党的民族政策在民族自治地方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和落实,社会上以公开的形式,直接歧视和侮辱少数民族的现象大大地减少了。我国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经济繁荣、形势发展喜人。然而,城市近些年在意识形态领域,接二连三地出现违反民族政策的事件,这反映出在我国的大中城市民族政策的宣传普及还不够,城市面对民族人口的增加,暴露出我们对城市广大市民在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上还有些滞后。在一些知识分子群体中,部分人对少数民族持有的偏见至今还没有消除,他们的言行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了党的民族政策。城市现已成为改革开放后民族矛盾、民族问题的新焦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的城市化还将不断发展,城市民族工作的地位也随之越来越显得重要。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不仅有利于城市的安定、发展和繁荣,而且也有利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和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全国的稳定。从现在起必须高度重视城市民族工作,加强城市民族工作的力度,把城市民族工作放到重要事议日程上来。

城市民族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不但涉及民族问题,而且还涉及经济、文化、教育等的问题。在城市中要做好这项工作困难还是不少的。随着急剧增加的城市民族人口,城市民族工作量也在成倍地增加,工作千头万绪,怎样抓才能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民族工作的作用呢?

要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充分体现出城市民族工作在整个民族工作中的重要性,就要从两方面入手抓城市民族工作:一是要明确城市民族工作的任务,才能有的放矢的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二是要发挥城市特殊功能,面向全国为民族地区服务。

城市民族工作的任务是:认真贯彻执行《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结合本市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市的民族工作实施细则;加强城市民族管理,保障城市少数民族的各项平等权利;广泛开展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使之更加深入人心;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增强民族法制观念;协调处理各种民族关系,努力化解民族矛盾,维护民族团结。

城市民族工作是一项既重要又十分复杂的工作。我们一方面要围绕城市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城市民族工作,要依靠当地的党和政府的支持,发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来做好城市民族工作。要引导全市人民在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积极支持和帮助城市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民族的大团结。要使全市所有公民都认识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同时,也要帮助各族群众适应城市环境,要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在城市环境中改革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才能真正地保存自己的传统,要在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达到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另一方面就是要发挥城市的窗口示范、经济辐射、牵线搭桥的特殊作用,推动全国民族工作的开展。

(一)要发挥城市民族工作的窗口示范作用。城市是一个国家对内对外宣传的窗口,通过城市的发展变化,可以认识国家的变化。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就是要通过城市这一窗口作用,向世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展示我国各民族人民在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下,各民族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的新面貌,宣传各族人民在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成果。深圳市通过民俗文化村邀请全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文艺团体来深圳表演,举办民族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展示了我国56个民族的精神面貌。

(二)发挥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发挥城市的技术、资金等优势,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宁波市的鄞县是全国百强县之一,与省内贫困山区的景宁畲族自治县结对扶贫,已帮助了12个年头。现在景宁畲族自治县在宁波市的帮助下搞了异地开发,宁波市为景宁县在市内划出的地皮上,建立了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建立以来,在开发区内注册的企业已达128家,注册资金14亿元, 实现税利5000万元,为景宁畲族自治县创财政收入800万元, 成为华东地区唯一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发展支柱。

(三)发挥城市牵线搭桥作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城市已开始向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发展,招商引资,进行经贸洽谈,为偏远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架起一座通向沿海,走向世界的桥梁是城市特有的功能。1992年深圳市举办了新疆、青海、陕西、甘肃、宁夏等七省市穆斯林生产生活用品经贸洽谈会、展销会。来自中东、港澳等地的穆斯林工商界人士,在短短几天的洽谈里成交额达1亿元人民币。 洽谈会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引进资金、技术、项目牵线搭桥作出了贡献。

收稿日期:1997—12—10

标签:;  ;  ;  ;  

论城市民族工作的地位和作用_民族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