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政策对技术创业影响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研究论文,政策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95(2008)03-009-0060
1 引言
技术创业是科技成果商业化的重要方式,是连接技术发明、技术创新与新产品或新服务的桥梁。创业政策是技术创业的重要促推器,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直接或间接促进技术创业的政策,以期促进本国的技术创业活动。以设立各类高科技园区和产业孵化器为代表,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也不断推出相关的创业政策或技术政策,在推动区域技术创业活动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关于创业政策对技术创业的影响以及政府在技术创业活动中扮演的角色,至今学界和业界都没有达成共识。本文试图在界定技术创业和创业政策内涵基础上,建立起创业政策对技术创业影响的关系模式,并利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数据,实证检验这一关系模式,以期为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制定合理有效的创业政策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2 技术创业与创业政策的关系模式
2.1 技术创业
对创业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学术界并没有给创业一个统一的定义。早期学者重点关注个人创业,并主要从特征角度描述创业,如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将创业描述为执行新组合的过程;奈特(Frank H.Knight)和舒瓦茨(Theodore W.Schultz)认为创业是在不确定性条件下所作的决策;米塞斯(Von Mises)、柯兹纳(Israel M.Kirzner)和沙克尔(George Shackle)则认为创业是从不完全信息中套利的活动[1][2]。随着公司创业的出现,创业的特征内涵得到多维度的拓展,Miller和Friesen较早用三个特征维度来描述公司创业,即:产品和服务创新、超前行动、风险承担[3]。此后,许多学者对创业特征进行了多维度探索,如Covin和Slevin对创新性、风险承担和超前行动的三维度研究[4],Lumkin和Dess对自主行动、创新性、风险承担、超前行动和竞争性攻击的五维度研究[5]。以Gartner为代表的学者从创业结果的角度定义创业,认为创业是新组织创造的过程,“随着组织创造阶段结束,创业也就结束了”[6][7]。还有一些学者则将特征和结果结合起来研究,如Guth和Ginberg、Zahra对创新、新业务开创和战略更新三维度的研究[8,9];Atoncic和Hisrich对新业务开创、产品/服务创新、过程创新三维度的研究[10],等等。本文采纳Stevenson和Jarillo的定义,创业是“组织内外的个人追求机会的过程,且该过程与其当下所拥有的资源无关”[11];将技术创业定义为“发现并开发技术的市场机会的过程”。
技术创业的操作化定义则可以结合以上三种关于技术创业的描述,从创业结果的角度,如新创企业数或从事创业的人员比例;或从创业特征的角度,如创新、超前行动、风险意识等;或者结合创业结果和创业特征两个角度。本文正是依据创业结果和特征两个角度、独立技术创业① 与公司技术创业两种创业形式来对地区技术创业活动进行测量,如表1所示。本文第三部分将以此为基础建立地区技术创业测度指标体系。
2.2 创业政策
早期创业政策主要指中小企业政策,但随着对创业认识的深入,人们开始关注创业政策与中小企业政策的区别。Lundstrm和Stevenson认为,创业政策与中小企业政策至少存在三方面不同:聚焦于个人和聚焦于企业的区别;聚焦于支持创业前与支持创业后的区别;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即是否认为制度结构构成了支持环境[14]。但这种对创业政策的界定显然只关注到个人创业,没有包括促进公司创业的政策。本文认为,既然技术创业包括独立技术创业和公司技术创业,促进地区技术创业的政策则应该包括促进独立技术创业和促进公司技术创业的措施。如果说中小企业政策只针对已有中小企业的话,那么创业政策则包括促进潜在创业者和促进已有中小企业的政策在内[15]。
针对这两类政府促进创业的政策,学者们分别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针对促进独立技术创业的政府政策,Lundstrm和Stevenson认为,创业政策是同时影响创业动机、创业机会和创业技能三个方面的措施,目的是使人们更有创业精神[14],其政策框架如图1所示。OECD在比较其成员国创业政策的报告中,将创业政策分为四个主要类别:获得融资、有利于进入与退出的规制、政府支持项目推进、鼓励企业家精神[16]。针对促进公司创业的政策,严志勇等将影响高技术小企业成长的要素分为市场拉力、技术推力、技术创业机制和创业精神等四个方面[17]。
图1 创业政策
资料来源:Lundstrm and Stevenson(2001),Entrepreneurship Policy in the Future,Volume 1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Future Series
借鉴上述关于创业政策内涵的不同理解,并考虑到技术创业的本质在于“发现与开发技术的市场机会”,本文将创业政策界定为主要是围绕有利于机会发现和机会开发而实施的相关政策因素或措施。在技术创业过程中,那些与机会发现有关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市场和技术方面,而那些与机会开发有关的因素则主要表现在人才和资金方面。因此,本文接下来将主要围绕市场、技术、资金和人才四个方面来考察创业政策对独立技术创业和公司技术创业的影响。
2.3 创业政策与技术创业活动的关系模式
尽管创业政策对技术创业活动的影响程度目前还存在争论,但学者们普遍承认,政府在技术创业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政府在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帮助上以及在提供信息、咨询和人才培训服务,减少进入障碍以及提供专项支持等方面,对技术创业都具有积极的作用[12]。不断出现的技术、人才和风险资本是硅谷灵活再循环系统保障,而政府在促进该系统的形成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18]。另外,市场的发育和完善程度对技术创业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在机会发现上,而且在融资、产品销售、合作伙伴等方面都对技术创业发挥作用[19,20]。
基于已有研究不难看出,技术、资金、人才和市场是影响技术创业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建立如图2所示的技术创业与创业政策的关系模式。
图2 技术创业与创业政策的关系
技术创业的第一个要素是技术,没有可以商品化的技术,技术创业无从谈起。新公司更可能在大公司没有技术专长的技术领域里涌现出来[21]。硅谷成功的重要原因是那里的众多可以商业化的技术机会给小公司的不断产生提供了可能[19]。新出现的技术是新产业出现的前提,且政府在新技术出现时利用政策手段促进新产业出现具有重要作用[22]。技术是技术型公司得以立足于市场的根本,也是技术创业的前提条件。无论是技术开发者还是技术购买者,都有一种将技术商业化的本能冲动,这种冲动转化为实际行动就是技术创业。因此,增加市场中技术的供给能增加市场中技术创业的机会。通过发展技术市场,不仅能维持科研人员持续开发新技术的动力,进而不断扩大市场中技术的供给;同时,也能为企业技术成果转化提供商业化渠道,从而为企业进行技术创业活动提供动力。因此,本文假设:
H1a:发展技术市场能促进特定地区个人进行技术创业活动。
H1b:发展技术市场能促进特定地区公司进行技术创业活动。
资金是影响技术创业的第二个因素,缺少资金成为许多掌握技术或拥有技术专利者进行创业的主要障碍。为了促进高科技创业,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都通过政府风险资金项目来支持高科技创业。风险投资项目在高科技公司创业初期发挥着重要作用[23]。Lerner通过研究小企业创新项目发现,政府补贴能促进公司创业活动,获得补贴的公司有更好的成长性[24]。资金影响个人技术拥有者对技术商业开发活动以及企业进行持续技术创新活动,但由于资金投入本身存在较大风险,资金拥有者或企业会对技术创业持谨慎态度。政府的科技资金投入一方面能解决市场失灵导致的企业科技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则能部分抵消资本所有者和企业的谨慎观望态度,促进个人和企业进行技术创业。因此,本文假设:
H2a:地方政府的科技资金投入越强,越有利于该地区的个人进行技术创业活动。
H2b:地方政府的科技资金投入越强,越有利于该地区的公司进行技术创业活动。
具有风险意识和管理知识的创业人才是影响创业的第三个重要因素。必须强调,是“人”来执行创业活动。无论资金多么雄厚,也无论技术市场多么发达,如果某国或地区缺乏具有冒险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人才,将会严重影响技术创业水平。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有利于新技术公司的创建[25]。李新春证明了中国各地高科技创业与各地科技资源系数(包括科技人员数量和科技资源投入)显著正相关[26]。Hayton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即:人力资本存量及人力资本的多样性与高技术公司的创新和新业务开创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27]。创业人才是技术创业的主体,他们承担着合理运用资金对技术进行商业开发的使命。创业人才越多,技术被商业化开发的可能性越大。实践表明,在技术创业者中科技人员占有相当的比重。科技人员掌握着比一般员工更多的技术资源,并具有比普通人员更前瞻的眼光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更强烈需求。科技人员技术创业成为推动地区技术创业的主要力量。尽管科技人员数量与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有关,但地方政府的人才政策也将极大地影响本地科技人员数量。因此,文本假设:
假设H3a:地方政府良好的人才政策有利于提高该地区个人技术创业水平。
假设H3b:地方政府良好的人才政策有利于提高该地区公司技术创业水平。
市场是技术得以商业化的最终载体,也是技术创业的重要机会来源。技术越年轻,市场越细分,越有可能导致公司形成[21]。正是市场中的公司无效、外部性、错误的价格机制和非对称信息等市场失灵给新技术公司的产生创造了机会[28],这种机会与技术源、资金源结合在一起,往往能带来技术创业的繁荣。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交易对象较多,产生技术创业的可能性也较大。如果没有对计算机各种零部件巨大的需求市场,硅谷的那些小公司不可能获得持续发展的空间。正是一些大公司无暇顾及零部件生产而给小公司的产生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创业产业群[20]。由于我国市场化程度还不高,市场的培育往往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一方面,政府对市场的较少干预能促进市场化程度提高;另一方面,政府对市场主体的良好服务将极大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假设:
假设H4a:地方政府积极的市场政策有利于提高该地区个人技术创业水平。
假设H4b:地方政府积极的市场政策有利于提高该地区公司技术创业水平。
3 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3.1 技术创业测度指标体系
建立在表1所示的测量维度基础上,综合人口统计和企业统计两个测量角度,本文建立起如表2所示的技术创业测度指标体系。其中,独立技术创业用独立技术创业规模、独立技术创业活力、独立技术创业强度和独立技术创业意识四个指标来测量,其中,独立技术创业规模用民营科技企业数这一静态指标来表示,独立技术创业活力用1999-2004四年平均增加或减少的民营科技企业数这一动态指标来表示,独立技术创业强度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数来反映,而独立技术创业意识则用每万人个人专利申请量指标来反映。公司技术创业活动则通过公司技术创业规模、公司技术创业活力、公司技术创业强度和公司技术创业意识四个指标来测量,其中,公司技术创业规模用新产品产值表示,公司技术创业活力用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表示,公司技术创业强度用企业R&D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表示,公司技术创业意识则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表示。
3.2 创业政策测量指标体系
创业政策虽然难以直接测量,但通过间接测量,往往也可以获得较好效果。借鉴已有的间接测量指标及以上的分析,本文设计出四个维度共七个创业政策测度指标(见表3)。其中,资金支持政策通过R&D占GDP比重、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两个指标来反映;人才发展政策通过科技活动人员数量占全国科技活动人员数比重、科技人员数量占全国比重、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三个指标来间接测量;技术促进政策用技术市场成交额来反映;市场支持政策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私营企业比重表示。
3.3 数据获取与数据处理
考虑到政策具有滞后效应,本文分别以2004年技术创业的横断面数据和2003年创业政策的横断面数据进行分析,其中民营科技企业数和平均增加/减少的民营科技企业数的有关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网站(www.bjkw.gov.cn);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数的有关数据来源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网站(www.innofund.gov.cn);每万人专利申请数量根据《200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年报》和《中国统计年鉴·2005》的有关数据计算得出;新产品产值、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企业R&D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和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私营企业比重数据来源于各省、市、自治区《第一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R&D占GDP比重和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有关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技术市场成交额、科技活动人员数占全国比重、科技人员数量占全国比重和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等4个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4》。为了消除各数据单位不同造成的差异,所有数据均经过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公式为:
4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4.1 因子分析
为了减少变量过多造成的结果不稳定,首先对技术创业和创业政策数据分别进行因子分析。从KMO和巴特莱特球体检验结果(表4)可以看出,KMO值分别为0.717和0.676,巴特莱特球体(Bartlett's)检验的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均为0.000,适合做因子分析。技术创业提取三个公因子的特征根解释了总体方差的86.094%(表5);创业政策提取两个公因子的特征根解释了总体方差的88.846%(表6)。
为了便于进一步分析,本文构造了技术创业综合因子TTF和创业政策综合因子TPF。综合因子计算方法如下:
4.2 技术创业与创业政策的相关性检验
分别以技术创新主因子、独立技术创业主因子和公司技术创业主因子为因变量,以人才政策因子、资金技术政策因子和市场政策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从t统计值可以看出,(1)基于技术创新主因子、独立技术创业主因子和公司技术创业主因子对市场政策因子的估计系数均不显著,因而不能支持假设H4a和H4b。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私营企业比重与技术创业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私营企业还不是我国技术创业的主要力量;(2)人才政策因子对技术创新主因子和独立技术创业主因子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说明人才仍是我国技术创新和独立技术创业的主要决定力量。由于技术创新是公司技术创业的重要特征,因此人才政策对技术创新因子的正影响部分说明人才对公司技术创业的正影响。因此,支持假设H3a,部分支持假设H3b;(3)资金技术创业政策因子与独立技术创业主因子和公司技术创业主因子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因而假设H1a、H1b、H2a和H2b得到验证,说明资金和技术政策是目前影响我国技术创业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的假设检验结果归纳如表10所示。
以技术创业综合因子为因变量,创业政策综合因子为自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1所示。结果显示,技术创业与创业政策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这说明技术、人才、资金和市场的综合性创业支持政策有利于地区技术创业(包括新技术创业和企业技术创业)活动程度的提高。
5 结论与讨论
地方政府创业政策对技术创业程度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从主因子相关分析结果看出,技术、人才和资金支持政策对于新技术创业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尽管从主因子相关分析结果看,某些政策因子与技术创业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但综合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创业政策与技术创业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创业政策具有整体效应,地方政府在制定创业政策时,应该采取“强调整体而非分块的、项目式的”政策措施[2]。而各回归方程的F检验显著也支持这一观点。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并不在于某一个或几个政策措施如何有效,而在于各个创业政策条件协调配合,并与当地的基础条件匹配,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和谐的“创业生态系统(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18]。另外,从各回归模型的R[2]均小于0.9可以看出,各回归模型拟合情况并不理想,说明除了政策因素外,其他的因素对技术创业也具有重要影响,这与国内外多数研究结果相符。
作为对技术创业与创业政策关系问题的初步探讨,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技术创业测度指标体系设计中,独立技术创业指标用现有民营科技企业数表示并不十分恰当,因为现有民营科技企业中并不都是新创企业;另外,用1999-2004各年民营科技企业数绝对差值的平均表示进入或退出企业(波动率)指标也不全面,因为这样计算忽视了一年内创建又消失的民营科技企业,波动率指标往往忽视高进入与高退出同时发生的影响。对于创业政策测度指标体系的设计,本文也只是反映了创业政策体系冰山之一角。显然,创业政策指标体系比本文设定的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即使文中所涉及的四个方面,现有政策指标也只能反映政策的一部分情况,对于更复杂的创业政策如何进行测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注:本文部分内容在06年4月南开大学《中美创业研究与教育国际研讨会》和06年6月浙江大学《全球创业国际会议》会议上发表。
收稿日期:2006-08-07.
注释:
① 这里独立技术创业并不是指只有一个创业者或创业者独立工作,而是为了区别于公司创业,指该创业是独立于已有公司(Hindle.& Rushworth,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