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散寒补血通络止痛膏治疗癌痛的临床观察论文_周妍 王晓婷 郑欢欢 崔云 王君红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

[摘要]目的:观察化瘀散寒补血通络止痛膏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临床研究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哈尔滨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就诊的住院及门诊治疗的具有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共62例,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镇痛疗效、疼痛计分改善情况、体力状况(卡氏评分)改善情况的不同。结果:62例患者随机入组,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以后,癌痛患者治疗组的整体疗效评估及计分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体力状况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结论:化瘀散寒补血通络止痛膏在治疗癌性疼痛中配合三阶梯止痛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癌性疼痛 化瘀散寒补血通络止痛膏 中医药

癌痛是恶性肿瘤病人最痛苦的症状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全世界癌症患者已超过1400多万,70%—8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我国癌症发病人数约500万,约半数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癌痛严重影响中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WHO已将癌痛的有效治疗作为癌症综合规划中四项重点之一。目前,WHO推荐三阶梯止痛方案,在此方案中中医药的应用极大的丰富了一阶梯(非吗啡药物)治疗的内容,首先中药有升高痛阈,减低机体对不良刺激反应程度的作用,其次可以改变精神内环境来延缓及减轻疼痛的发生,作用的病理生理基础可能与改善组织缺氧有关。癌痛的中医药治疗,尤其是外用膏剂的应用前景广阔,值得努力挖掘。

祖国医药治疗癌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研制方剂临床疗效确切,并得到广泛认可,充分显示出中医药的优势。但对其作用机理上缺乏深入的认识。因此,从北方地域实际出发,充分认识中医药防治癌痛的优势,从而开展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们对化瘀散寒补血通络止痛膏治疗癌痛进行了多指标的临床观察,通过研究探讨其确切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至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哈尔滨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就诊的住院及门诊治疗的具有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1.2纳入病例标准

纳入患者均经病理学、细胞学或者临床确诊为恶性肿瘤。有明确的疼痛部位,按照数字评估表法(NRS)评价分级。

1.3排除病例标准

身体一般情况差;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不能按照要求进行治疗者;有智力障碍或精神病患者;不能自主判断疼痛程度者;预计生存期不足一个月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参加其他临床实验者。

1.4剔除或中止标准

凡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患者;观察期间因毒性反应严重,被迫中断治疗者;放弃治疗,自动退出者;观察期间受到社会和心理意外因素影响,如家庭变故,心理创伤,财产损失等及身体受到意外伤害者。

2、研究方法:

2.1治疗方法

化瘀散寒补血通络止痛膏的组成及制作方法:止痛膏的组成:乳香、没药、元胡、木瓜、当归、乌头、皂角刺、冰片、铅丹等药物。制作方法:香油将药浸泡十天(冰片除外),文火煎熬至药色枯,去渣,将药油加热至滴水成珠,将铅丹粉徐徐筛入搅均成膏,离火,待药温将冰片放入搅均取起,出火气(备用),将膏药摊于膏药纸上,半径约为5厘米,厚约3毫米圆形膏药(为患者用)。上述膏药密封备用。所有癌痛患者均按三阶梯止痛方案给予止痛治疗.

实验组患者痛处外敷伤湿止痛膏(西安强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61020272),两天换药一次,连用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对照组痛处外贴伤湿止痛膏,两天换药一次,连用1 个月为1 个疗程。所有癌痛患者均按三阶梯止痛方案给予止痛治疗。

2.2观察方法

2.2.1有关指标评估标准

治疗前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分析,以数字化评估量表法(NRS)让患者在自己认为感觉的疼痛程度相应数字处打“X”。0:无痛;1-3:轻度疼痛;4-6:中度疼痛;7-10:重度疼痛。

依据能否正常活动、病情、生活自理程度,KPS把病人的健康状况视为总分100分,10分一个等级。为了病人能够方便地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我们对卡氏评分标准作了简化。100分 身体正常,无任何不适。90分 能进行正常活动,有轻微不适。80分 勉强可进行正常活动,有一些不适。70分 生活可自理,但不能维持正常生活或工作。60分 有时需人扶助,但大多数时间可自理。50分 常需人照料。40分 生活不能自理,需特别照顾。30分 生活严重不能自理。20分 病重,需住院积极支持治疗。10分 病危,临近死亡。0分 死亡。得分越高,健康状况越好,越能忍受治疗给身体带来的副作用,因而也就有可能接受彻底的治疗。得分越低,健康状况越差,若低于60分,许多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即无法实施。

2.2.2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①疼痛缓解情况②治疗前后卡氏评分③治疗前后NRS评分2.2.3临床疗效评定:根据NRS疼痛缓解程度可以分为;

完全缓解(CR ):治疗后完全无痛。NRS法减少8分以上;

部分缓解(PR ):疼痛较给药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NRS法减少5一7分;

轻度缓解(MR ):疼痛较给药前减轻,但仍然感到明显疼痛,睡眠仍受干扰。NRS法减少3一4分;

无效(NR ):与治疗前相比疼痛无减轻。NRS法减少2分以下。

3、研究结果:

3.1入组情况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首先采用SAS软件,由计算机产生随机对照排列表进行分组,根据随机对照表将入选病例62例随机分为两组:化瘀散寒补血通络止痛膏组31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37~69岁。平均56.74岁;伤湿止痛膏组31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38~74岁。平均58.33岁。两组性别、病种、疼痛部位及疼痛持续时间的比较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3.2临床疗效评定

3.3疼痛缓解情况评定

3.4卡氏评分

3.4.1治疗前后组内自身比较

3.4.2治疗后疗效的比较

4、结论

中医学认为癌症的形成是因人体先有正气亏虚,而后邪毒入侵所致。疼痛是因为“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气滞血瘀是造成“不通”的主要因素;“瘀结成块”或“癥瘕积聚”是局部不通的后果[1]。正气不足,邪客经络,筋脉失养,则致“不容则痛”。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结合我院所处地域差异,因地制宜研究化瘀散寒补血通络止痛膏,用于治疗癌痛。

化瘀散寒补血通络止痛膏是以中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及因地制宜的理论为指导,经大量临床实践,认真研究总结的中药制剂。“不通则痛”是由于外邪侵犯机体,正邪交争于脏腑经络,影响机体的功能,使气体升降失常,气滞血瘀,瘀阻脉络,凝聚成块,不通则痛,即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则是因为肿瘤日久,邪伤正气,气血虚弱,无法荣养脏腑经络,不荣则痛,即气阳不足,不荣则痛。该药即针对疼痛的不通与不荣,通过外用贴敷起到止痛作用。北方地区天气寒冷,肿瘤患者易伤津耗气、脾胃受困,心脏负担加重,免疫力下降,而这时“四处游走”的肿瘤细胞便会乘虚而入,导致转移、复发和疼痛加剧。因此该癌痛患者更应该注意袪散寒邪,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方中乳香辛、苦、温,归干、心、脾经。既能活血化瘀止痛,又能活血消痈,去腐生肌,为外伤科要药。西医药理研究本品含树脂(主要为游离α、β-乳香脂酸、结合乳香脂酸,乳香树脂烃),树胶,挥发油,既少量苦味质。有镇痛作用。没药苦、辛、平,归心、肝、脾经。芳香走窜、活血行气,不仅可宣通经络,还可透达脏腑,起到良好的活血止痛作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 。元胡性辛、温、、苦,入心、肝、脾经,可活血行气止痛,李时珍曰本品“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作用广泛持久,为止痛佳品。木瓜性温,除湿舒筋,善通挛痹。当归补血活血,通补兼施。《金匮要略》谈到乌头特点:乌头为散寒止痛要药,既可祛经络之寒,又可散脏腑之寒。冰片味辛,开窍醒神,清热解毒,防腐抗菌。铅丹止痒,解毒敛疮,内服截疟,镇劲制狂。诸药相合,共奏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此外,中药外用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药物通过经络,激发经气,促进气血运行,调整人体脏腑功能,将体内寒湿瘀邪气拔除出来或攻而散之,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中药经皮肤吸收,就近作用于患病局部,避免了口服经消化道吸收所遇到的多环节灭活作用,从某种意义上,增加了疾病治疗效果。

综合分析本试验研究的结果,证实了化瘀散寒补血通络止痛膏外用显著的镇痛作用,表明化瘀散寒补血通络止痛膏在治疗癌性疼痛中配合三阶梯止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近年来我们对其治疗癌痛进行了多指标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充分肯定了其治疗癌痛的可靠疗效。我院率先根据本病“不通,不荣”及北方地域寒冷之特点提出通补兼施治疗法则,为中药应用范围的扩大提供了技术保证。化瘀散寒补血通络止痛膏是我科室传承老一辈医家临证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观察评估后制定的处方。治疗中在辨证基础上把经方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提高。目前我科室诊疗水平已达到国家水平,并省内先进。

参考文献:

[1]李佩文.中西医临床肿瘤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415.

论文作者:周妍 王晓婷 郑欢欢 崔云 王君红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7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  ;  ;  ;  ;  ;  ;  ;  

化瘀散寒补血通络止痛膏治疗癌痛的临床观察论文_周妍 王晓婷 郑欢欢 崔云 王君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