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体育游戏在中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间论文,体育游戏论文,中学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笔者以民间体育游戏对中学体育的价值梳理与分析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对浙江省民间体育游戏的生存现状、分布与类型、传承状况等问题进行了调研。笔者认为,民间体育游戏引入中学有助于丰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促进并拓展校本民间体育游戏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一、民间体育游戏对中学生教育价值探析 1.探寻游戏价值 “民间体育游戏”概念是“游戏”的一个下位概念。游戏既是人类重要的文化现象,又是人们非常熟悉的日常活动。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游戏”一词的字面理解略有区别。总体而言,西方(以英语和德语为例)语言中的“游戏”要比汉语中的“游戏”含义丰富些,但是基本含义都是指消遣娱乐及相关活动。相比较,西文对游戏的研究相当深入,有多个游戏理论流派。其中经典的游戏理论包括剩余精力说、松弛说、种族复演说和生活预备说等。[1] 对游戏的解读,国外有很多经典的论述。德国思想家席勒是公认最早研究游戏的学者。他说:“在人的各种状态下,正是游戏,只有游戏,才能使人达到完美。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是真正的人。”大哲学家康德强调游戏的自由性、娱乐性和无目的性。伽达默尔则将游戏归结为生命的自我表现,认为游戏的魅力在于游戏超越游戏者而成为主宰,游戏具有特殊魅力而吸引游戏者。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以代偿方式解决生命矛盾的一种途径,是儿童解决自身矛盾的本能性方法,游戏表现为儿童的一种天性。其他对于游戏的经典论述还有很多。简言之,游戏是一种由内部动机引发的,融娱乐、情感、超越、规则、自律、公平、模仿、虚拟生活体验为一体的自主性活动。[2]因此,游戏对人的一生发展与成长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化现象的、非常特殊的意义。 2.转变观念 传统民间体育游戏种类繁多,可选择的锻炼项目非常丰富。某些民间游戏涉及器具制作,玩的过程本身具有创造性和奇异性。比如打陀螺和滚铁环,每个人的想法、器具和玩法都会有所区别。玩的过程或者玩之前的准备就是一个动脑的过程。这样就将身体活动和智力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中学生处于学习的黄金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身心一体的民间游戏活动将给学生一生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同时转变体育就是玩,较少有智力参与的观念。 3.转变学生角色 当前某些中学实施分层的选项课教学,这符合教学改革的大趋势。[3]然而,大部分为中学生开设的体育选项项目都是成人思想的结果,较难完全做到从学生角度出发。毕竟成人与学生之间存在思想与行为上的代际差异。中学引入民间体育游戏,可以有效调整体育教材结构和教学内容,为中学体育逐步走出教材不够丰富、教学过程技术化、教学组织一体化、教学目标达标化的误区提供一条路子。[4]让学生参与教材建设变得可能,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4.丰富教学形式 为了培养中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技术与技能的教学不可缺乏。但是,中学体育如果过度重视技术传习,忽视教学活动的生动性,无疑会使教学过程显得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心智成熟和全面成长。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的活泼性、多变性,可以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民间体育游戏种类繁多,有些相互之间差异巨大,这就要求组织形式必须灵活多变,因此对丰富体育教学形式大有裨益,也容易形成良好课堂氛围。毫不夸张地说,民间体育游戏是形成学生玩中学、学中玩的良好途径。 5.改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中,中学体育课堂多以技术技能传习为主,与之相配合的教学方法多围绕技术形成和技能掌握来设计。目前常用的教学方法有示范讲解法、完整与分解教学法、重复练习法、条件限制法等。较少能够运用一些较高级别的,诸如发现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由于民间游戏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许多游戏还需要团队协作进行,因此非常适合运用上述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而这些高级别教学方法的运用将有效改变教师主导学生从属的状况,逐步形成有统一有自由、有共性有个性的教学画面。 6.构建家、校、社区一体的课外锻炼平台 民间体育游戏对于大部分家长都是耳熟能详。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基于开展场所可以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类;按照参与人数多少,可以分为单人、双人和多人游戏;从是否使用器具,可分为徒手和器具游戏。因此,许多民间体育游戏可以根据时空特征灵活开展。一块空地,几个伙伴就能组织;找不到伙伴,一人或者与父母长辈亦可游戏;下雨时,又可在室内开展。有些游戏家长可以教授给孩子,一起进行,从而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促进文化认同。并且使构建家、校、社区一体的锻炼体系成为可能。 二、民间体育游戏在中学的教育实践与效果 1.实践对象 本研究与浙江省金华市的婺城中学(初中)和白龙桥小学合作,共同开展传统民间游戏的校园实践。其中婺城中学参与学生1327人,体育教师5人,其他班主任及管理人员38人。 2.实践内容 按时间先后顺序,首先开展体育课堂中的游戏教学。小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分为低、中、高三阶段,每个阶段分别开展基本的4个项目教学。低段项目为翻花绳、挑小棒、抓子、拍火柴盒;中段为:踢毽子、跳房子、滚弹珠、跳皮筋(女)或跳竹竿(男);高段为投壶、袋鼠跳、踩高跷、两人三足。初中也分为三个阶段,初一3个项目(呼啦圈、扭秧歌、斗鸡),初二3个项目(抖空竹、官打捉贼、爬竿),初三3个项目(掰手腕、拔河、三角斗拐)。其二,在大课间和放学前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按行政班级开展相关游戏练习。其三,根据学生在校练习情况,布置游戏家庭作业,要求与家长一起完成。其四,集中时间开展传统民间游戏节(运动会),进行各年级段的比赛交流和展示活动。 3.实践方法 在2014年全年(共两个学期)中,在每节体育课中抽出10-15分钟进行游戏教学。其中初中32周,64节体育课,预计游戏教学时间为650分钟;实践练习配合游戏教学,安排在部分大课间和校内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同时将游戏实践拓展为家庭作业。 4.实践效果 (1)学校统筹,教师落实,学生受益。此次民间体育游戏实践探索,学校统筹管理,教师负责落实教学和活动组织,学生受益。第一,对学校是一次探索,在统筹安排和管理整个活动过程中,没有发生较大的学生安全事件,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学校体育面貌变得生动活泼,精彩纷呈,并且有利于开发特色校本游戏课程。第二,体育教师在此项活动中出谋划策,负责落实课堂游戏教学、大课间和放学前课外锻炼时间的游戏活动组织及家庭游戏作业布置,体现价值,积累游戏教学与活动组织的经验。第三,广大学生(包括许多家长)热情参与,受益良多。其一,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了文化认同感。其二,提高对民间游戏的了解和掌握,培养学习兴趣。开展游戏实践活动前后用自编的《中小学生民间游戏认知、参与和态度调查问卷》分别对两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民间游戏的了解程度直线上升,选择“比较了解”选项以上的比例由43.2%上升到95.7%。学习兴趣方面,选择“比较有兴趣”选项以上的比例由83.4%上升到98.1%。其三,促进了身体智力协调发展,有利于养成终身锻炼习惯。活动前后的问卷调查显示,回家后经常锻炼的学生比例由原来的37.8%上升到96.4%。其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游戏活动中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其五,培养团队协作和专注做事能力,克服独生子女常见的诸如娇气、抗挫折能力弱的缺陷。在活动总结阶段的座谈会中,许多家长代表反映了学生在合作、个性某些方面,甚至在文明礼貌上都发生了良性变化。 (2)初步形成家、校、社区一体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体系。此次游戏实践,以体育课堂教学为基本,大课间和校内课外锻炼活动为支撑,家庭社区为活动拓展,构建了有学习、有练习、有家庭实践作业的民间游戏实践体系。比如,在游戏项目征集过程中得到了家长的支持,部分游戏项目(翻花绳、拍火柴盒)来自家长的建议。另外,在各阶段固定主要游戏练习项目的基础上,建议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经验,与家长商量确定3-4个游戏项目作为家庭实践作业(建议在放学后在家或周末在社区里进行锻炼),并且尽可能在学校游戏节上展示,从而极大调动家长的能动性。这些形式的游戏适合在家庭或社区环境开展,从而初步形成了家、校、社区一体化的课外锻炼娱乐体系。 (3)为开发校本体育课程、丰富教学内容提供实践参考。目前最新版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2001年颁布实施的。《标准》明确提出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校本课程概念由此经常被提及,成为研究热点问题[1]。本研究充分了解学生需要,在学校、家长、教师及学生支持下,先期选择了诸如踢毽子、跳皮筋、呼啦圈等易于开展、健身效果明显、场地要求不高、安全有保障的项目进行实践;充分认证活动开展可行性、制订活动实施方案后,分步推进活动有序开展;最终形成比较完备的民间游戏在中学实践探索的初级模式,走出了一条从理论分析到实践操作的路子,从而为丰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特色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一个来自实践的生动案例。 (4)拓宽了传统民间游戏传承的渠道 原有传统民间游戏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开展空间、时间、人际关系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民间体育游戏呈逐渐消逝态势。其原因可能包括游戏参与者闲暇时间的减少、游戏活动场所的缺失、游戏活动主体环境缺失、现代科技生活的冲击、西方强势竞技体育的进入,等等。[5]对于传统民间体育游戏保护传承,学界逐步形成共识,认为学校是传承民间游戏的一个重要阵地。原因是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要场所,而民间游戏又非常契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需要,并且会给他们带来很多预期的价值[5,6,7]。当然,传统民间游戏在中小学的传承多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很少有人进行实践探索。因此,本研究正好验证这一假设,从实践层面对传统民间游戏的传承进行了尝试。 三、结论与建议 中学民间体育游戏实践探索对于转变体育教学观念,调整教材结构,丰富教学形式,改善教学方法,构建家、校、社区一体的课外锻炼体系方面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它有利于形成中学民间体育游戏特色校本课程;有利于教师发挥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运用到民间体育游戏教学;有利于学生文化认同感的形成,同时促进身心协调发展,提高体育学习兴趣,有利于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1)民间体育游戏引入中学,首先应该甄选合适的民间体育游戏项目,必要时可以改造传统游戏,以提高其适应性,并根据学生年龄和心智发展特点分为几个层面开展。因此,最好建立民间体育游戏的资源库,并将游戏分门别类收集整理。在开展一段时间后,可适当轮换部分项目,并且与学生的游戏再创造活动有机结合。 (2)民间体育游戏在中学的实践,应以体育课堂教学为基本,大课间和校内课外锻炼活动为支撑,家庭社区为活动拓展,从而构建有学习、有练习、有家庭实践作业的民间游戏实践体系。在活动开展前要充分宣传发动,寻求多方支持配合。集中开展一年一度的游戏节(运动会),可以反向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在游戏节中适时加入一些亲子游戏竞赛或展示项目,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3)应当将民间体育游戏教学与原有体育项目的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不能由于开展民间体育游戏而影响其他有价值体育项目的教学。在游戏教学中可以将内容分散到每节体育课中,或者集中时间选择单元教学的方式。游戏教学中教师引导,具体玩法可让学生探究和发现。教学中部分项目先个人,再合作,逐步提高练习难度,会有效提高练习的趣味性。比如,先两人三足,到三人四足,最后到十人十一足。另外,学校重视(最好有专人主管)、统筹管理,教师责任到人,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实施方案成文,安全措施到位是中学民间游戏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民间体育游戏在中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_民间游戏论文
民间体育游戏在中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_民间游戏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