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实证研究--从产业发展模式的金融视角看温州与苏南的比较_金融论文

民营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实证研究--从产业发展模式的金融视角看温州与苏南的比较_金融论文

民间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实证研究——温州与苏南产业发展模式的金融视角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苏南论文,金融论文,温州论文,产业结构论文,产业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20多年以来,温州区域产业的发展一直是以民间金融为主要推动力量的,其产业组织结构主要是家族制企业。苏南区域产业却主要不是依赖民间金融,而是在政策性金融和集体经济的作用下发展起来的,相应地其产业组织结构也以乡镇企业为主。民间金融机动灵活的优势在温州工业化进程中,为解决民营企业的经营性资金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温州民间金融在机制上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如民间资本的存在方式一直处于非组织的、分散化的状态,民间融资的方式还是传统的民间自由借贷,民间资本的投向基本上是被动服从于企业的需求拉动等等。这些机制性的缺陷限制了企业资本的迅速扩张及规模企业的发展,影响了资本的运作效率,阻碍了金融对生产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从而导致了温州产业结构“低、小、散”的发展格局。事实上,苏南区域产业在规模扩张、技术创新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等方面比温州具有优势。调查显示,2002年以来温州民间金融对改善投融资环境、提升产业层次及提高生产率等方面的贡献正逐年下降[1]。所以,进一步认识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的内在机制,客观分析民间金融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存在的局限性,根据产业新发展的需要,实行民间金融的深化创新,构建民间金融的有效机制,采用民间金融供给引导型的民营产业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工业产业结构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温州金融和产业发展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的内在机制分析

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戈德史密斯(R.W.Goldsmith)、麦金农(R.I.Mckinnon)、肖和格利(E.S.Shaw and J.G.Gurley)为代表的金融发展理论逐步兴起。该理论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中的资源配置和结构变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即金融与以产业结构变动为特征的经济增长间是互为因果关系的。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金融发展理论研究进入以内生增长模型为核心的新阶段,金融因素被逐步融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2]。

资金是保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转换的直接推动力。因为无论是改善产业间的比例,还是提高产业结构的质量;无论是采取以投资倾斜为主的增量调整,还是采取以资源的再配置为主的存量调整,都离不开资金,离不开金融的作用。金融活动主要作用于资金分配,进而作用于其他生产要素的分配;而在资金存量与资金流量的相互作用中,它首先作用于资金流量,进而再作用于资金存量。通过此传递过程,金融对产业结构的形成和调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传递机制可简述如下:金融→影响储蓄、投资→影响资金的流量结构→影响生产要素分配结构→影响资金存量结构→影响产业结构。

从金融与产业结构演化的基本模式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需求拉动型模式。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动往往是渐进的,金融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基本上是适应性的和被动的。金融调整是根据需求被动进行的,故只要政府不干预、不限制金融行为,适当的金融制度就会自动生成,即是需求拉动型发展模式。二是供给引导型发展模式。在实行工业化或产业转型时期,产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已经明确,因而可以将资源引向既定方向,并实行有效的控制,确保达到预期目标。换句话说,产业结构是以一定的固定资产为基础的,固定资产结构的形成是投资积累的结果,所以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通过投资方向来决定。这就是供给引导型发展模式。

金融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影响产业的组织结构。金融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促进资本形成,还在于其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治理结构与控制模式,从而决定了企业的运行机制与行为方式。这将最终影响资本的配置和利用的效率,从而对形成产业的竞争力十分重要。二是影响产业的产出结构。动态地看,资金的运用结构决定了产出结构的变化,而某一时点的产出结构反映的是资金的分布状况。金融正是通过其资金形成、资金导向等作用机制,来改变资金的供给水平和配置格局,从而推动产出结构变迁。三是影响产业的技术结构。金融推动技术进步的机制着重体现在其对技术开发投融资的支持上。为解决资金的困难,除必要的财政扶持手段(如减免税等)及企业自身的积累外,还需要依靠金融体制的发展,促进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机构与渠道的建立和拓展,以此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政策性银行的扶持导向贷款、商业性银行以抵押或担保为条件的贷款,各类基金、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风险投资公司以及债券、股票市场等,特别是专门为技术创新企业融资的风险投资公司的建立,是推进产业技术结构升级的必要手段之一。

三、温州、苏南产业发展模式的金融视角比较分析

(一)金融对产业组织结构形成的绩效比较

金融影响产业的组织结构,即影响企业的治理结构与控制模式,进而决定企业的运行机制与行为方式。温州农村发展商品经济的资金来源,并不是依靠财政、正规金融机构或城市工业的支助,而是依靠农民家庭自我筹集。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温州民间自由借贷非常活跃。无论是小工业、专业市场还是其他各行各业,其原始资金基本上都来自民间的各种信用。以小企业来看,如苍南县宜山区的再生编织品产销基地,1984年该区家庭工业产值1.2亿元,加工再生腈纶衣裤超过1.5亿套,再生布300多万匹,塑料编织袋7400多万只……,这些再生编织品加工业的资金筹集,都是依靠千家万户的积累。再从专业市场看,如温州著名的桥头镇纽扣市场,其原始资金也主要来自各类小商贩的流动资金[3](P11)。由于这种民间借贷双方主要限于彼此熟悉的个人之间进行,融资范围狭小,具有明显的“近缘性”特征,从而形成了以家庭为核心,以亲友、邻里为圈子的家族产业组织结构。至2003年,温州市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22万户,私营企业3.5万家,股份合作企业1万多家,有限责任公司2.8万家。无论是私营企业,还是股份合作企业与有限责任公司,都具有浓厚的家族企业色彩。据估计,温州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约占78%。

比较而言,苏南地区早在计划经济时期,就有搞集体经济的传统和基础,为发展乡镇企业积累了必要的资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社队企业发展明确支持,促使社队企业步入了一个大发展的阶段。因此,历史上的积累为苏南地区工业化的起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的信用扩张,对苏南工业化的发展也起了较大推动作用。所以,苏南区域产业主要不是依赖民间金融,而是在政策性金融和集体经济的作用下发展起来的,相应地,其产业组织结构也以乡镇企业为主。据统计,苏南乡镇企业创造的价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已经占到了60%以上。从产业组织结构的特点看,苏南乡镇企业比温州家族制企业更容易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和建设。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苏南乡镇企业相继进行了产权改制。在短短几年时间中,苏南各市原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改制比例就达80%以上。通过改制,涌现出了一批如华西村、阳光集团、双良集团等名扬全国的企业集团。

(二)金融对产业产出结构形成的绩效比较

温州民间金融具有分散性的特点,同时是一种非组织化的金融形式,难以形成较大的资金借贷规模。如建立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农村工业、商业等,从一户家庭工业或一个经销商的原始资金而言,其数量是很小的。购置一台机器设备或一个小商品经销商的经营资金开始仅几百元、上千元。据统计,从个体工商户情况看,1980年,温州个体工商户1984户,从业人数1584个,资本注册39万元,户均仅0.02万元,经营额426万元,户均0.21万元,其中工业产值仅1万元,户均可以忽略不计。发展到1996年,温州个体工商户214328户,从业人数331368个,资本注册208005万元,户均仅0.97万元,经营额3215214万元,户均1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仅761581万元,户均3.6万元。从私营企业情况看,至1996年,温州户数5328户,雇佣工人52287个,户均9.8个,资本注册283633万元,户均仅53.2万元,商业营业额211444万元,户均39.7万元,其中工业产值仅353603万元,户均66.4万元[3](P253)。目前,温州有各类企业30多万家,其中99%以上是中小企业。总之,因资金因素的限制,农民只能选择设备少、投资小、上马快、易扩散、投资回收期短的“短平快”投资项目,利用自己的房屋,或搭建简易的小厂房,因陋就简进行生产,精打细算,因而成本低,资金利润率高。具体而言,农民组织小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创建民营中小企业,其经营规模小,需要的资本数额不大,小规模的民间自由借贷基本能满足其创业资金需求,二者在低资金规模条件下实现一定的资金供求均衡。所以,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从小商品的流通和生产开始的。形成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以专业市场为纽带,以小城镇为依托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产业产出格局。

相反,苏南地区采取以乡镇政府为主组织资金资源的方式。政府出面组织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出资办企业,并由政府指派所谓的能人来担任企业负责人。这种组织方式将能人(企业家)和政府资本、银行资本结合起来,很快跨越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实现了苏南乡镇企业在全国的领先发展。从苏南乡镇企业数量与规模变动情况看,到1993年,苏、锡、常三市乡镇企业已组建各种企业集团240多家,其总产值达660多亿元,占该地区乡镇企业总产值的40%,出口总额超过100亿元,占35%。此后通过改制,苏南又出现了大批具有相当实力的大企业。1999年,仅江阴一个县级市就拥有企业集团150多家,其中国家级46家,省级集团84家,有12家大集团利税超亿元[4]。不可否认,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政府直接干涉企业,动员和组织生产活动,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因而成为首选形式。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乡镇企业可以从不多的社区积累中获取原始资本,并可以依靠“政府信用”从银行取得贷款,还可以无偿或低成本占用社区内的土地资源,廉价使用社会区内的劳动力,从而带来创业成本的节约。第二,政府组织资源,企业规模一般比较大,可以生产一些资本密集型的产品。第三,由于政企关系不明、社区成员共担风险的特性,客观上也使社区政府和企业决策者敢于大规模举债,使苏南地区在产业结构高级化、企业组织规模化方面领先温州地区。

(三)金融对产业技术结构形成的绩效比较

金融可以通过对技术开发投融资的支持来推动产业的技术进步。温州区域产业的起步主要是靠民间金融发动的。由于民间金融具有资金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等“弱质性”,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难以选择资本密集型、技术含量高、开发风险大的项目。所以,温州农民把拾遗补缺或填补市场空档作为生产经营方向,选择技术含量较低,简单易学的投资项目。70年代是小塑料片和服装,80年代是皮革、电器、塑料,90年代是电器、印刷机械、真空安装等新兴行业。通过多年的发展,温州的“小商品大市场”已形成特色,其中闻名全国的有苍南县宜山再生晴纶市场,金乡牌徽章市场,永嘉桥头纽扣市场,乐清柳市低压电器市场等。纽扣、拉链、眼镜、打火机等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日本、独联体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温州目前30多万家各类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全市有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2家,仅占全省8.09%,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值比重很低[5]。全市GDP中的高科技含量大约只占16%,而深圳则高达65%,厦门也高达45%[6]。温州产业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已成为制约温州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反观苏南主导产业的选择,其技术结构远高于温州。由于苏南产业配置的主体是政府,采用一种供给主导型的强制性产业配置方式。而政府能够动员区域内的各种财力,在资金资源的配置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此时乡镇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控制权均为社区政府掌握。在90年代初期苏南乡镇企业改制中,地方各级政府也扮演着主要角色,从资金筹集、方案酝酿、出台、实施,到科技创新、外资引进方面都起主要作用。所以,敢于上一些技术含量高但风险大的项目。从产业体系看,苏南以采掘业、原料加工、非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形成了纺织、机械、化工、建材四大行业,苏南的高新技术产业相对发达。

四、温州民间金融深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对策

从以上分析可知,温州民间金融具有“近缘性”、分散性和“弱质性”的特点,温州产业结构也相应地处于家族制、小规模、低技术的发展格局。这种状况难以适应温州产业转型和新工业化发展的要求。所以,必须在规范作为最基本的民间融资方式的民间直接借贷的基础上,促进民间金融的深化创新,以有效的形式提高民间资本的组织化程度,实现民间资本的中介化配置,采用民间金融供给引导型的产业发展模式,改变民间资本的供给水平和配置格局,以推动产业的组织结构、产出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完善和高级化。

从温州的实际情况看,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积累的民间资本已非常充足。不仅资本总量逐年扩大,年度资本增量规模也逐年提高,资本年积累率也在上升,每年增幅由近11%上升到近18%,根据资本项目加总法计算,1999年至2003年温州民间资本规模如表1所示。至2004年末,温州民间资本已超过3000亿元。足见温州民间金融的改革,不但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对此,可供选择的主要对策有:

表1 温州民间资本规模统计表[7]

单位:亿元

年度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年末规模

 1660

1840

2030

2350

2770

当年增加规模 180

190

320

420

年度增幅(%)10.8

10.3

15.8

17.9

(一)构建民间金融运行的自组织系统

组织化程度不高是制约民间资本配置效率的内在重要原因。对此,首先要确立民间金融中介组织的功能观,以中介理论为依据,结合实际设计民间金融政策。其次要建立民营企业产权流转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地方性资本市场。第三,适肘组建民营金融机构。第四,鼓励组建民间资本项目公司、投资公司,开展项目融资。另外,可尝试、发展和规范以民资组成财团的新型融资组织形式。还要成立民间资本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主要任务是协调国家有关金融政策,调研民间资本与民营企业资金供求状况,定期发表有关投融资信息。允许该组织成立产业投资基金或信托基金,吸引民间资本流入。

(二)以市场化方式运作民间金融

民间资本不同于国家资本,民间资本追逐经济利益,实现利润最大化,适宜于回报能弥补投入的为社会提供私人物品的领域。民间资本应由市场通过价格配置,根据利润率的高低,在各生产部门、企业之间自由流动。总之,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民间金融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对民间资本的自发作用,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三)重视民间金融的产业导向机制

当前,温州民间资本大量集中于传统产业,导致投资饱和、利润率下降。对此,首先要规范作为最基本民间融资方式的民间借贷的发展,把民间信用的资金引导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上。如建立以民间资本为主的风险投资公司,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进而促进温州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还要打破行业“进入壁垒”,为民间资本提供新的投资机会。如以BOT(建设一经营一转让)方式或“逆向BOT”方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领域,实现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的交替,合理释放民间潜在资本。

(四)建立民间金融投资的服务和保障制度

民间资本首先要求安全性,其次才是赢利性,这是民间资本投入的前提和基础。对此,一是要营造完善的法制环境,特别是对民间资本要有保护投资者资金安全的行业规范,以制度和准则约束侵蚀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二是要建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坚决反对非法套现甚至诈骗活动,合理疏导“地下金融”活动,加大执法力度。三是建立民间资本风险防范系统。尽可能减少投资失误以及投资的非经营性损失,有效保护民间资本的安全运行。此外,还要完善适应民间资本投资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民间金融服务,完善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以信用担保业务为基础,建立包括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担保在内的社会化信用体系,改善民间资本运行的信用环境。

(五)改善民间金融运作的政策环境

民间资本的运作有赖于政府政策的扶持。这就要求国家在制定政策时要把民间资本、民营经济等非国有因素作为重要方面考虑进去,要创建有利于民间资本投资到民营经济中的政策措施,打破国家垄断、部门垄断、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开放式行业准入政策,清除限制民间资本发展的体制障碍,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允许民间资本创办独资、中外合资以及股份制民营金融机构。

标签:;  ;  ;  ;  ;  ;  ;  ;  ;  ;  

民营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实证研究--从产业发展模式的金融视角看温州与苏南的比较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