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风险识别;防范
1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及风险面临的主要问题
1.1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足
企业的本质在于创造,创造力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和兴衰成败。我国的一些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产业链缺少延伸和衔接,只是简单的产业集中和行业堆积,缺乏关键的核心技术,创新人才匮乏,融资困难,投入创新的资金来源不足,经营粗放、产能落后,企业缺少内在发展的动能,不少企业设备老化,工艺落后,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投入研发的成本过低,创造的知识产权极少,不少企业没有自主研发能力,导致企业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总体而言,我国的企业投入的研发不足,不仅会影响企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同时也会抑制企业的技术革新,就会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也就导致企业拥有的智力创造能力不足、更加剧了企业的发展困境。
1.2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
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过70%,而我国不超过30%,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对其产生的价值与企业投入进行评估,但我国的技术市场机制还不是十分完善,知识产权的运用效果难以用统一性、可操作性的标准来衡量,而且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一般主要专注于专利的申请、商标的注册、企业商业机密的管理等方面,而很少对知识产权的价值进行判断,再加上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市场运行机制不规范,企业的管理者没有将智力成果作为企业生产、生存与发展的珍贵性资源,致使企业的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低下。目前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商品化运营程度比较低,管理措施不健全,企业的二次开发或者专利技术的研发不够成熟以及相关技术管理配套措施不够到位,企业创新的力量和效益难以最大限度地被释放出来,企业的智力成果的转化率不高,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能得到合理的补偿,进而导致了企业的创新动力低下,积极性不高。
1.3法治意识淡薄,侵犯知识产权现象普遍存在
有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经常出现各种知识侵权事件,严重制约了企业自身的良好发展。这不仅不利于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遏制企业的成长,同时也不利于良好市场环境的形成。一些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或因注册商标不及时,结果被其他企业抢注,导致企业在后期商标运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造成侵权现象的发生;或因在申请商标注册时,出现侵犯他人专利权的情况,企业的商业信誉与企业形象受到影响;或因申请商标注册的时间比较长,而在申请商标注册的时间段内,企业的产品开始投放市场,已经在市场上开始使用该商标,由于企业未有获得商标权,其他的企业也可以仿制该商标进行产品销售,这样就会给企业的经营造成混乱和经济损失,也会给企业的智力成果转化带来一定的风险。
1.4保密意识不严,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
企业的商业秘密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以科研成果为核心的商业秘密中倾注了企业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心力,是企业的心脏和生命。不少企业秘密保护意识不严,因失密、窃密对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即使通过法律程序获取赔偿,企业原有的商业价值也会大打折扣。由于企业的商业秘密内容繁多,在诉讼的过程中存在着举证困难、调查不易的情况,很难达成令企业满意的问题解决方案。商业秘密风险主要表现在研发成果泄密、竞争对手窃密、员工随意跳槽侵权、电子数据泄露、经营秘密披露等行为。构建严密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已成为当前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的策略
2.1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内部控制与保护机制
由于现代人力资源的流动比较快,企业就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与控制,防止企业工作人员在流动过程中,出现核心技术、商业秘密外泄,导致企业的关键技术存在缺失的可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失。首先,要求企业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内部监控措施,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与专业工作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不断地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水平,及时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属性的变更进行登记,不仅能够及时解决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利用,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的效率;其次,企业要构建新型文化引领机制,在企业内部构建一个尊重个性、培养与激发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运用科技引领企业创新,在企业内部构建平等竞争、激励探索,善于合作的文化机制,为员工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人文环境。
2.2企业需要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的能动机制
企业结合自身发展的需求,制定详细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强化自身的知识产权意识,培育企业的知识产权文化,将科技创新、知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与人才培养制度,采用多种途径与方式来培养企业的知识产权人才,并运用多种机制引领创新型人才,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与动态化,合理构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能动管理机制。同时,企业还要具有良好的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意识,采用合法的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企业在获得专利授权、注册商标授权之后,要及时在相关的专业领域内对自己的知识产权产品进行跟踪,要能够主动地对企业的知识产权运营进行保护,提高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如果发现侵权的现象,做好相关的证据留存,及时地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知识产权,另外企业还要能够及时地缴纳专利管理费,不能因为缴费不及时而导致企业的知识产权流失。同时,企业还要能够扩大宣传,让市场上更多的人了解到自己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从而也能够有效地对自身的知识产权进行控制与管理。
2.3健全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职能
以企业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为纽带,加强对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监管,并通过立法来规范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行为,要求它们在服务的过程中,能够以企业的发展为中心,明确其服务的性质、范围、权利与义务,规范它们的职责与行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纽带作用,利用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例如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为企业知识产权的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同时中介机构还可以充分地调动各方资源,利用一些非法律化的手段来合理地解决不同企业之间的知识产权纷争,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在知识产权运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3结语
知识产权风险属于风险社会的表现形式之一,任何企业“都无法游离于风险社会这种态势”。故,本文通过对知识产权风险内涵和特征的再认识,从制度与技术维度,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维度,系统识别了各类知识产权风险因子,并厘清了各种因子之间的类型归属和风险事故发生时各种风险因子间的逻辑关系,并针对性的提出了防范对策。
参考文献
[1]张红克,李辉,赵斌.上市后备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2017(12):30-33.
[2]张珂.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评价及防范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7.
[3]曾莉,王明,李成成.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10):176-182.
[4]董新凯.企业“走出去”的知识产权风险及防范[J].现代经济探讨,2017(05):44-48.
论文作者:1李婵擘 2史蕾蕾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