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两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比较研究_对外直接投资论文

日中两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比较研究_对外直接投资论文

日中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中论文,直接投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国的经济发展遵循着由进口大国→生产大国→出口大国→投资大国演变的规律,这四个阶段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进口大国阶段,一国从国外进口国内需要而又不能满足的商品,进口大于出口,从而出现贸易赤字;生产大国阶段,一国开始实施进口替代战略,贸易赤字下降,国民生产总值有一定增长;出口大国阶段,一国产品出口大于进口,产生大量的贸易盈余,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其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迅速上升,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投资大国阶段,一国在保持贸易大国地位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世界重要的资本输出国。

一、日本经济各发展阶段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及作用

众所周知,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是随着其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而发展起来的。1945年日本战败后,恩格尔系数超过60%,通过近40年的努力,日本凭借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登上了世界金融大国和头等净债权国的台阶。二战后,苏联和菲律宾的经济前景都比较看好,但由于两国没有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几十年后的今天,俄罗斯和菲律宾都大大落后于日本。因此,有必要根据日本经济的发展阶段分析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及其作用。根据日本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我们将其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进口大国阶段(1945~1955年)。在此阶段,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保持年均10.9%的高速增长,年均进口增长速度(18.4%)快于出口增长速度(16.9%),6年中有5年出现贸易赤字,1950~1955年年均贸易收支赤字为3.22亿美元,其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在1948年仅为0.5%,1951~1957年年均对外直接投资额为0.11亿美元。

2.出口大国阶段(1956~1965年)。在此期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保持9.2%的高速增长,出口增长速度(15.3 %)快于进口增长速度(12.1%),10年中有5年出现贸易盈余,5年出现贸易赤字,年均贸易收支净额为2.14亿美元,其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56年的2.4%上升到1960年的3.2%,1958~1965年年均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1.75亿美元。

3.生产大国阶段(1966~1973年)。此阶段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高达10.8%,年均进口增长速度(23.6%)高于年均出口增长速度(20.2%),在此期间,所有年份的贸易收支皆为盈余,年均贸易收支净额进一步扩大,达到4.53亿美元。1965年日本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5%,1970年则上升至6.2%,年均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8.99亿美元。1971年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额突破10亿美元大关, 达到13.5亿美元。

4.投资大国阶段(1974年~目前)。

1974~1991年期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由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两位数下降为一位数,年均进出口增长速度较前一阶段有较大回落,但仍然保持两位数,分别为11.6%和12.8%,所有年份的贸易收支都出现黑字,贸易盈余进一步扩大,年均贸易收支净额为352.85亿美元,1980年日本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5%,1986 年则猛升至9.1%,其年均贸易收支净额为162.03亿美元。至此,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资本来源国。

纵观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 )对外直接投资是经济发展进入较高阶段的产物。当日本经济处于进口大国与生产大国阶段时,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很小;进入出口大国阶段,其对外直接投资初具规模;在投资大国阶段,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膨胀, 1984年超过100亿美元,1989年达到创纪录的675.4亿美元。(2)出口贸易发展在前,对外直接投资是出口贸易发展的产物。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是以其巨额的贸易黑字作为基础的。(3 )日本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快于其经济增长速度,而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又快于其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此外,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其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很大的影响,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日本是把资本积累和出口当作车之两轮来实现经济增长的,并以国内经济增长促进出口的形式进行对外投资。60年代中期以后,投资量迅速增长,投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劳动力出现不足,使得低工资的优势迅速丧失,从而开始向低工资的发展中国家积极扩张。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日本的对外扩张产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较大,在此阶段,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促使日本的产业结构迅速升级,加速了日本经济国际化的进程。

二、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状况及其意义

前面分析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历程,并结合日本经济的发展阶段分析了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与作用,下面笔者将对我国在这几个方面的做法作具体的对比分析。

笔者将1981~1997年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1年至1989年,在此期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9.2 %,8年中只有2年出现贸易收支盈余,其余6年皆为贸易赤字,年均进口增长速度(13.1%)高于年均出口增长速度(11.5%),年均贸易收支赤字为53亿美元,1981年我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比重为1.1%,1989年上升到1.7%。第二阶段是1980年至1997年,此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10.1%,出口增长速度(16.85%)高于进口增长速度(11.6%),8年中有7年贸易收支为盈余,年均贸易收支净额为104.5亿美元,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0年的1.8%上升到1996年的3.0%。现将我国1981~1997年的经济发展情况与日本1945年以来的情况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发展状况以及在国际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来看,我国在1981~1989年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与日本在1945~1955年所处的阶段十分相似,从而判定我国那时处于进口大国阶段;而1990~1997年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则与1956~1965年日本所处的阶段相近,处于生产大国阶段。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判断我国目前正处于由生产大国向出口大国转变的时期。

对外直接投资对日本的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企业通过在工业发达、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地区收购企业或购买股份,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管理,从而吸收其中的先进技术,学习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国家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

2.近几年来,我国一些传统加工产业的国际市场已面临饱和,亚洲金融风暴使我国的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企业进行对外投资,不仅可以避开一些国家对我国产品所设置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带动国内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套设备的出口,而且可以为国内企业提供准确的国际市场行情,减少出口中的盲目性。

3.通过投资于国外资源行业,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国外的自然资源,弥补国内资源的短缺,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始于80年代初,1982年我国在海外兴办的独资与合作企业只有43家,中方投资额仅3700万美元。至1995年上半年,经外经贸部批准或在该部备案的境外投资企业有4739家,中方总投资53.27亿美元,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合。 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始于进口大国阶段,经过生产大国阶段的发展,在出口大国阶段初具规模,并于投资大国阶段得到长足发展,从而跃上世界金融大国的宝座。一方面,与日本相比,目前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另一方面,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所以,现阶段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三、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建议

日本在进入出口大国阶段后,其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直至最后成为世界最大的净债权国,这与日本实施的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不无关系。1969年9月30日日本实施对外投资自 由化政策,1970年9月后,开始了第二次对外投资自由化的改革。在此之后,1971年7月至1972年6月实施了第三、第四及第五次对外投资自由化的改革,从而基本上取消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金额限制。

在促进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日本在税收和金融上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海外投资损失准备金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在对外投资方面,当日本一方的出资达到10%时,可得到以下优惠:(1 )政府将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和融资的50%作为亏损计算,从企业收入中扣除;(2)把对先进国家投资和融资10%的准备金作为亏损计算, 从企业收入中扣除。二是为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进行外汇贷款。政府规定:只要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准备了10%的日元资金,其余部分可以通过日本开发银行、日本进出口银行等政府机构和外汇银行进行贷款,这表明对外投资的大量外汇资金来源于政府和金融机构。三是对中小企业从事对外投资实行无息贷款制度。四是实施对外投资保险制度。五是实行对外投资调查费用的补贴制度。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虽然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1)国家缺乏对外投资的总体规划,行业导向不明确。(2)《外汇管理条例》规定,境外企业所得利润必须汇回国内,工业企业到境外筹积资金实行相当严格的1∶1抵押制度,企业缺乏独立的对外融资权和外汇使用权。以上问题必然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借鉴日本促进对外直接投资自由化的措施,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出发,应采取以下措施保证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健康发展。

1.制订对外投资的宏观产业政策。国家有关部门要制订对外投资的宏观产业政策,明确要求把对外投资的流向和结构与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结合起来;颁布优先发展的对外投资项目,通过关税、外汇、贷款和税收等经济手段加以引导和鼓励。

2.建立和完善对外投资的宏观财政政策。凡属一定时期内国家鼓励的对外投资项目,应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政策倾斜。对通过对外投资而带动出口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实行出口退税;对资源开发型对外投资项目产品的进口给予优惠待遇;大型或特大型资源开发型对外投资项目应在审批时预留进口计划。

3.建立和完善对外投资的金融政策。中国银行对公司的对外投资项目要根据其规模、类型和风险性等情况提供长期的优惠贷款,提供所需外汇,并为海外公司从国际金融市场借货或发行股票、债券筹资提供必要的担保。特别是在海外公司的创业初期,暂无利润可供再投资,这时需要适当放宽外汇管制,允许公司的外汇资金在内部调配,并在追加投资方面有较大的自主权。

4.建立类似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损失准备金制度、对外投资保险制度和对外投资调查费用的补贴制度,鼓励国内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标签:;  ;  ;  ;  ;  ;  ;  

日中两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比较研究_对外直接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