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753000)
【摘要】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瑞舒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应用(PRS疗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疗效。方法:入选60例经B超证实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PRS组和RS组,随访6个月。其中PRS组30例,给予普罗布考0.25 bid po、瑞舒伐他汀10mg bid po、阿司匹林100mg qd po;RS组30例,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 bid po、阿司匹林100mg qd po。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胆固醇(TC)水平、甘油三酯(TG)水平、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超声检测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厚度。结果:治疗前PRS组及RS组TC、TG、LDL-C、HDL-C、IMT及斑块厚度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PRS组及RS组以上指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治疗在降低血脂的同时,可降低患者的胆固醇、LDL-C水平,疗效较单纯瑞舒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治疗明显,同时也可改善患者的IMT及斑块厚度。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普罗布考;瑞舒伐他汀;阿司匹林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8-0166-02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CVD)的主要发病机制,他汀类药物及阿司匹林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及脑血栓临床疗效已得到公认,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在服药及血脂达标的情况下斑块形成、破裂,造成一系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普罗布考是一种新型抗氧化剂,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多种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将普罗布考、瑞舒伐他汀、阿司匹林三药联合(PRS疗法)与瑞舒伐他汀、阿司匹林二药联合(RS疗法)对比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观察其疗效,评估三联用药是否优于二联用药,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提出更优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改善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以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最终完成试验者60例。PRS组30例;RS组3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颈动脉硬化合并斑块的判定标准。治疗前2组一般情况无差异 (P>0.05)。
1.2 观察指标及检查
胆固醇水平、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超声检测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厚度。
1.3 检查方法
颈动脉斑块斑块的检测部位:使用GE LOGIQ E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0~12.0MHz,检测颈动脉斑块厚度。检查部位包括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及其上、下3.0cm的范围内。实验室指标全部受试患者在治疗前于清晨空腹抽取肘9ml正中静脉血,行血液生化检查。
1.4 分组及治疗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开放式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60例患者根据就诊顺序,按随机分配表分为两组:PRS实验组,RS对照组。(1)PRS组(30例):给予普罗布考片(P,畅泰,承德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0.5 bid;阿司匹林片(A,拜阿司匹灵,拜耳医药有限公司)100mg qd;瑞舒伐他汀(R,舒夫坦,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10mg qn;(2)RS对照组(30例):给予阿司匹林片100mg qd;瑞舒伐他汀10mg qn。两组均连续服药6个月。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均值±标准差 (x-±S)表示,采用 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矿检验。组内自身治疗前后变化比较采用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 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入选患者60例,随访6个月。其中PRS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46~72岁;RS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4~73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和民族组成、吸烟情况、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合并用药情况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
2.2 两组脂代谢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各项观察脂代谢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RS组的TG、TC、LDL-C、HD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RS组的TG、T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HDL-C水平无显著降(P>0.05);与RS组相比,PRS组TC、LDL-C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表1)。
2.3 两组颈动脉超声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颈动脉超声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PRS组及RS组IMT及斑块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下降(P<0.05),PRS组IMT、斑块总积分较RS组降低更明显(P<0.05;表2)。
3.讨论
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最重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是其最常见病因 。稳定和消退斑块是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需要。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联用是目前基础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及防治脑梗死的治疗方案,但部分患者在血脂达标的情况下仍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普罗布考的联合应用给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手段,但还需要大样本的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苗凤玲,姜莉,李小艳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J].中国航天医药杂志,2001,3(3):30— 31.
[2] 王素香,王拥军,尹洪超等.PAS综合疗法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干预[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 ,46 (8) :628— 632.
[3] 华扬.如何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超声检测技术的准确性[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06,3(4):193—195.
[4] 巴玉兰,宝音,杨新玲.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3,1(12):16—20.
[5] 李婷婷,郭媛,普罗布考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9).1390—1392.
论文作者:彭光耀,牛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0
标签:阿司匹林论文; 粥样论文; 普罗论文; 患者论文; 颈动脉论文; 动脉论文; 水平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