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财政资源的建设_市场经济论文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财政资源的建设_市场经济论文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财源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财源论文,市场经济论文,试论论文,地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给地方财源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方理财之道,树立财源建设的新观念,开辟财源建设的新视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财源建设在观念、思路和模式上的突破谈些粗浅的看法。

1.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财源建设的新观念——观念上的突破

多年来,地方财源建设,一般是按照“政府立项、财政投资、银行贷款、税收优惠”的思路来进行。这种财源建设的观念虽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相应地造成了地方财源建设的成本过高、效益不好、后劲不足的弊端,这已成为目前地方财源建设所面临的最大困扰。因此,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地方财源建设首先要实现观念上的突破。具体来看,今后,地方财源建设亟待需要树立五个新观念:

(1)是公共财政观念。随着我国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确立,从根本上解决了财政“定位”不准的问题。建设公共财政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财政要逐步退出竞争性和经营性领域,随之转向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领域。按照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今后地方财源建设也要转到公共财政的观念上来,树立地方财源建设不是单纯的政府行为,更不是单纯的财政行为,财源建设的总体不是政府,而是全社会各类经济成分的市场主体的观念,以彻底扭转过去政府“越位”和“缺位”的现象。政府及其财政部门从加强和优化公共管理出发,着重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改善投资环境,公平收入分配,实行产业政策扶持、弥补市场缺陷,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从而间接地推动地方财源建设。

(2)是经济观念。地方财源建设要始终遵循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经济是“源”的理财观念,充分认识经济持续发展是不断开辟和壮大地方财源的基础。必须改变过去“一讲发展经济开辟财源就想到增加政府投入”的陈旧观念和做法,明确财源建设不等于项目建设,政府资金投入主要是发挥导向作用,特别注重的是其投入的“乘数效应”。即使是直接性财政投入,也要科学决策,全面论证,并向那些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的基础产业和行业投入,向那些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方向且其他投资主体暂时不愿投资的领域投入,向那些市场作用不大或者失灵的领域投入,以真正发挥财政投入在地方财源建设中的作用。

(3)是效益观念。市场经济的实质是效益经济。但多年来,地方在财源建设中一直存在着重速度轻效益的错误观念,这已成为目前地方财源建设的一大障碍。因此,从长远来看,地方必须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衡量财源建设的主要标准,牢固树立“经济发展看效益”的观念,彻底扭转目前经济发展中的高速度、低效益的状况。在政策资金的扶持上要突出重点,择优扶持,彻底改变目前的平均主义,撒胡椒面的做法,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向结构优化、规模经济、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要效益的目标,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从而实现理财观念上的突破。

(4)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成为全人类共同奋斗的目标。毫无疑问,地方财源建设更应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明确依靠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发展是不能持久的,那种认为必须停止经济发展以保护环境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因此,保证财源建设中环境免于恶化,包括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源不污染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从而在治理环境与保护环境中推进财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5)是创新观念。创新就意味着优势。市场经济是一种鼓励分工、鼓励创新的经济。地方财源建设要建立在创新的思想基础之上。为此,地方经济要形成特色就必须挖掘和充分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包括资源、人才等优势,并按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共财政原理生财、聚财、用财。同时也要善于利用机遇。对内蒙古来讲,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向知识经济进军的动向都包含一定的机遇。地方政府应把握其中的机遇,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并积极地创造条件去吸引优秀的人才,促进地方特色经济的形成。

2.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财源建设的新思路——思路上的突破

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在财源建设上要实现由“单腿走路”向全方位发展的转变,要走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财源建设的路子,在更高层次上、更大范围内培植财源。为此,地方在财源建设的思路上要实现五个突破。

(1)现有财源和后续财源应并重。对地方来讲,现有财源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巩固和建设现有财源不仅可以保证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而且也是发展后续财源的条件。同时,要培植新的地方财源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财力。因此,从现实意义上讲,地方财源建设的重点,应放在现有财源的更新改造上,即选择那些符合产业结构演化趋向,能够发挥地区优势,本身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使它形成规模,提高档次,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在加强现有财源更新改造的同时,要注意建设新的财源增长点,即培植后续财源。后续财源往往具有科技含量高,管理水平高,效益高的特点,它甚至代表了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理所当然要去发展和扶持,并为其创造条件,拓展发展空间。总之,要形成新老财源交替、新老财源齐上的财源建设新格局。

(2)数量财源和效益财源应并重。地方财源建设要树立“围绕财源抓经济,围绕效益抓财源”的理财思路。在不放弃财源数量增长的前提下,注重提高理财的质量,实现财源的数量与质量的同步提高。这就要求地方财源建设不仅要抓好收入,而且要严格管好各项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调整财源结构,培植质量和效益型财源上,积极寻找财源建设的创新点和发展点。从内蒙古来看,按照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要求,积极发展基础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并积极寻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产业,争取国家财力和政策优惠支持,推动财源结构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3)直接财源和间接财源应并重。地方财源建设一方面要注重开源节流这种直接财源,另一方面还要注重间接财源。比如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也能间接增加地方财源。因为,一个地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得越完备,企业的后顾之忧才会越小,也才容易吸收到更多的外资到当地投资,从而使当地的财源壮大。另外,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社会公共产品,解决各类产业、各类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为经济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利用破产、兼并、产权转让等多种形式,使国有资本集中到优势产业之中。

(4)单一财源建设和复合型财源并重。既要注重生产领域财源建设,又要注重流通、分配、消费等多领域财源建设;既要注重国有经济财源建设,更要注重非国有经济财源建设;既要注重城市财源建设,更要注重农村财源建设。特别是在地方财源建设中不仅要吸引资本,而且要注重吸引人才。这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财源建设必须要走综合布局的路子,通过对财源规模大小、地位主次、效益高低、新旧程度、时空分布等综合排列,使财源建设呈有序的梯级状态,实现单一财源建设向复合型财源转变,以此推动地方财源建设向新的领域不断拓展。

(5)一般财源和特色财源应并重。地方发展特色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地区要形成特色经济,就必须挖掘本地区的优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地方财源建设在方向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优势。就内蒙古来讲,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草原畜牧业,而且还拥有稀土、煤炭、天然气等优势资源。这些雄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都是潜在的巨大财富。

3.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财源建设的重点——模式上的突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地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市场发育程度等多方面的差异,加上各地已有的经济实力和起点不同,财源建设的模式应各有不同。对于内蒙古这样的民族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来讲,在地方财源建设中,一定要避免简单模仿,应从本地实际出发,立足于本地优势,不断创新理财思想,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财源建设的新模式。

(1)建设高效创税农业,向农业基础要财源的模式。我国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是首要经济问题。坚持把支持农业发展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培植农业财源。为此,地方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并用政策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改革,把发展规模农业和特色农业作为农业财源的突破口;注意农产品的进一步深加工,以提高农副产品的增值率和创税率。这是稳固农业基础财源的需要,也是保证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

(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向国有支柱企业要财源的模式。目前国有企业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地方财源建设的重点。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民经济格局使国有经济战线拉的过长,比重偏大,负担过重,资产占有率和负债率偏高,加之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包袱沉重,改制困难,经济活力不足,影响了经济效益的稳定提升。针对这些问题,今后国有企业的财源建设必须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企业兼并、参股、合资、联合、租赁等产权变动行为,加快对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推动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重组,引导国有资产向高效益领域转移,以利于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避免地方财源的流失。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地方今后建立稳固的财源结构,妥善处理国有企业改革与地方财源建设之间的关系,向公共财政过渡的最佳途径。同时,要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集中力量支持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制定落实鼓励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的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使经济增长和地方财源增长的重点转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上来,并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加快大企业、大集团的组建,发展专业化生产,为地方财源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3)提高支柱产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向高科技要财源的模式。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经济的竞争程度将更加激烈,要取得竞争的胜利,关键是靠人才和产品。人才靠教育,产品靠科技。有了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人才,有了高科技的产品,自然就有了财源,也只有高科技的财源,才是长久的、稳固的财源。这对于内蒙古这样的落后地区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出口竞争力,从而提高地区的经济实力,壮大地方财源。所以,今后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大力增加教育和科技的投入,这是最能增加财源的大市场;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开发,鼓励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实施品牌战略,狠抓拳头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最大限度地增强财源发展后劲。

(4)发挥资源优势,向优势经济要财源的模式。从根本上讲,要使地方财源真正稳固和加速地建设起来,最重要的还是要从地区实情出发,找到扬长避短、趋优避劣的有效途径。而独具特色的资源条件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财源建设的保证。内蒙古的资源优势都非常有特色,有的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占有重要位置,都是非常珍贵的,比如稀土。以往在资源国有的名义下,有些资源以无价和廉价的身份被粗放野蛮地开发利用了,不仅资源受到破坏,国家得不到回报,用于资源保护和恢复的资金也没有来源。因此,必须下决心扭转这种局面,实现资源商品化,有偿开采使用,扩大资源征税,发资源财,开辟新的财源领域。

(5)扩大边境贸易,向外向型经济要财源的模式。利用地域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从内蒙古区域实情来看,内蒙古跨越东北、华北和西北,并与蒙古、俄罗斯等国家相邻,区位优势独特,进一步扩大中蒙、中俄边境贸易,成为地方财源建设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同时,要制定一系列鼓励外资企业发展的政策,努力保护外商的合法权益,在本地区形成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有效载体。

(6)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向新的经济增长点要财源的模式。第三产业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异军突起的新兴财源,潜力很大。为此,必须继续推进城市房地产、旅游、金融、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样,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存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后备力量。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这些中小企业是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是新兴产业的生力军,也是大企业、特大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不注重对这些企业的扶持,必然会削弱地方经济发展的后劲。也可以说,未来地方新的财源增长点将更多地依赖于非国有经济。因此,要按照合法经营、公平竞争的原则,加强对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政策扶持,支持它们的发展。

(7)建立科学严格的管理机制,向强化财政管理要财源的模式。管理出效益,管理可以带来财源的增加。财政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财源建设的效果。因此,在加强财源建设的同时要加强财政管理,特别是财政支出的管理。树立起一手抓开源、一手抓节流的思想,要向抓收入那样重视支出管理。如果不在增收的同时从严控制支出,财政收入增长再多,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

总之,地方财源建设是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之一。地方政府要立足于当地实际,围绕地区优势资源、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更新观念、拓展思路、抓住机遇,树立一种全新的理财思想,努力开创地方财源建设的新局面。

标签:;  ;  ;  ;  ;  ;  ;  ;  ;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财政资源的建设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