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非洲发展的影响_金融风暴论文

金融危机对非洲发展的影响_金融风暴论文

金融危机对非洲发展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非洲论文,金融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从这些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变化中或多或少地可以看到非洲大陆未来发展的走势。政治民主化和良政建设将成为非洲国家政治发展的趋向;经济自由化、多样化和联合自强将成为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然而,2008年发端于美国且很快蔓延到全球的金融危机给非洲大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诸多的负面影响,加剧了非洲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和脆弱性。同时,中非经贸合作的内外环境也有所恶化。

一、国际金融危机加大了非洲国家的政治风险

1.非洲多党民主政体已经确立,和平与稳定是非洲政局的主要特征。非洲国家独立后,为实现国家的政治发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就其政治体制而言,多数国家经历了两次大的变迁,即由民主体制向集权体制,再由集权体制向民主体制的转变。目前,在非洲53个国家中已有50个确立了多党民主政体。多党选举已经成为大多数非洲国家的政权更迭方式和政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民众对国家事务的参与和影响力在增强。

随着政治民主化制度性安排的确立和巩固,非洲整体形势逐步趋于好转。非洲过去的一些热点地区已降温,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战争,安哥拉、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卢旺达、刚果(金)和苏丹走上战后重建和发展的新时代。然而,历史的经验表明,政治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期间难免出现局部反复和动荡。军人干政、部族冲突、宗教矛盾以及不同政治派别、既得利益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等因素还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彻底消除。况且非洲国家的政治民主化也必然带来不少问题,政党林立、政党与政府的矛盾等问题对非洲国家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2008年肯尼亚和津巴布韦先后因大选引发的政治骚乱,2009年3月马达加斯加爆发的政治危机就突出地证明了某些非洲国家的政治体制的脆弱和不稳定的特点。

2.国际金融危机提升了一些非洲国家的政治风险。非洲国家独立后的历史表明,政治的不稳定与经济的不景气密不可分。同样,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上半年国际市场粮食、原油价格飞涨,至少18个非洲国家被推向政经动荡的“临界点”。莫桑比克、喀麦隆、尼日尔、毛里塔尼亚、布基纳法索等国都因此而引发骚乱,伤亡数百人。此外,金融危机向非洲的蔓延,导致一些非洲国家失业人口增加,犯罪和抢劫活动更加频繁,社会治安状况恶化。例如,索马里海盗的日益猖獗,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索马里经济衰退、侨汇减少、人民生活费用增加和贫困状况加剧等不无因果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为应对金融危机,非洲国家的政府内及政党间可能在具体的政策措施上发生分歧,从而威胁到本身已相对脆弱的政治稳定。

二、金融危机加大非洲经济发展的波动性

(一)危机前,非洲经济正处于“持续发展和较低通货膨胀的最佳时期”

21世纪以来,得益于已经起步的经济改革以及相对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非洲国家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步伐。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89至1998年,非洲大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2%,而1999至2007年,非洲经济年均增长达到4.6%,相当于过去10年的2倍。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对2008年及未来几年的非洲发展也持乐观态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8年10月《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非洲经济增长6%,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济增长6.3%。然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拖带全球经济下行,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集体减速导致非洲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日趋恶化。肯尼亚总理奥廷加形象地比喻道:“当美国打喷嚏时,欧洲就感冒,亚洲得肺炎,而非洲的肺结核开始恶化。”①

(二)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非洲经济增长的脆弱性和波动性

1.非洲金融业受冲击程度有限,但汇市波动,股市低迷。非洲国家金融业普遍不发达,市场规模小,占全球份额少。据非洲开发银行统计,非洲股市资本、债券和银行资产总额占全球总额比例分别为1.3%、0.2%和0.8%。②再加上非洲的地区和国家银行对国际金融体系的介入比较少,所以从总体上看,非洲大陆受全球金融海啸冲击的范围和力度相对其他地区有限。受到影响的主要是南非、埃及、摩洛哥、尼日利亚、加纳、肯尼亚、毛里求斯这些开放程度较高、金融业相对发达的国家。例如,埃及的银校及的银行业受到一定影响,主要因资本流动性趋紧而紧缩信贷。南非由于金融机构收支平衡健全而没有受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到目前为止,南非各大银行资本流动情况良好,尚无任何一家银行向国家储备银行提出救援请求。但是,南非的外汇市场却受到严重冲击。众所周知,兰特汇率平日浮动幅度大,吸引了相当多的国际资金买进兰特做套息投资。当金融危机来临时,这些投资机构不得不将资金撤回以应对自身资本流动的需求。为此,国际资金的抽离引发汇率震荡。2008年10月份以来,南非兰特对美元汇率持续大幅贬值,一度跌破1美元兑12兰特。同2006年5月1美元兑6兰特比较,兰特对美元汇率下跌了100%,成为7年来的最低点。汇率暴跌致使进口商损失惨重。此外,一些非洲国家汇率也受到了非常显著的影响,本币对美元贬值的压力近期陡增。肯尼亚、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和毛里求斯等国不动产价值显著下跌。美元外汇的短缺使得许多非洲国家规划的投资项目被搁浅或推迟,增加了项目的成本。

目前,非洲大陆共有24个证券交易所。这表明非洲的一些中等收入国家已经开始通过资本市场来融资。2002年以来,非洲股市表现抢眼,主要股指数普遍攀升,交易日趋活跃,收益率也大幅增加。然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全球股市熊气弥漫,尽管一开始非洲股市没有受到危机的直接冲击,但投资者的信心多少受到影响。随着金融危机蔓延,外资抽逃现象严重,非洲股市也难独善其身。埃及、南非、尼日利亚和肯尼亚等国的股市指数均大幅下跌。2009年初以来,埃及亚历山大证券交易所股指已累计下挫50%。截至2008年底,非洲最大证券市场南非约翰内斯堡股市综合指数较2007年底下降了28%。尽管非洲股市股指下挫、交易低迷有着多种原因,但是外围市场的大幅波动也重创了非洲股民的信心。

2.非洲主要出口产品价格下跌,出口收入急剧下降。据统计,仅2008年7月到12月间,英国北海布伦特油价从每桶147.27美元急跌至每桶40.81美元,五个月里跌幅超过72%,是2005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为此,尼日利亚、安哥拉、加蓬、刚果(布)、苏丹等产油国石油出口创汇大打折扣,从而加大了其投资和国际收支的风险。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下跌,黄金价格自高位下跌了27%,铂金价格比年初下跌了43%。南非是包括黄金、铂金在内的矿产品出口大国。黄金、铂金价格的下跌,导致南非出口收入损失惨重。另外,自2003年以来,国际市场铜价呈现持续上涨态势,屡创新高,到2008年7月初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达到近9000美元/吨的高位;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同年11月份下跌至3500美元/吨左右,在四个月的时间内跌幅达61%,相当于2005年的价格水平。为此,赞比亚、刚果(金)铜出口收益巨损。与铜相似,2003年以来国际市场铝价也呈现持续上涨态势,到2008年7月初伦敦金属交易所铝现货价达到3100美元/吨的历史高位;但此后一路下跌,到11月份跌至1900美元/吨的价格水平,在四个月的时间内跌幅达38.7%。为此,几内亚出口收入遭到重创。

3.国际资本向非洲的流动明显减缓,发展计划受阻。一是油矿产业遭重创。非洲国家储蓄率低,融资困难,过于依赖外部资金,抵御外界冲击的能力有限。近年来流入非洲的外国资本增长迅速,流入的外国资本,尤其是投资石油、工矿业和基础设施等部门的外国资本直接推动了非洲经济的发展。因此,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非洲最具破坏性的潜在影响可能加大包括私人投资、外援和国外侨民汇款等在内的资本流入减少的风险。事实上,国际市场上大宗矿产品价格的暴跌,已经导致一些非洲国家的矿业因资金短缺陷入不景气。在赞比亚,铜价在不到半年时间从每吨8000美元下跌到3100美元,迫使外资经营的卢安夏铜矿及其旗下经营的谦比西金属公司和巴卢巴铜矿于2008年11月停工;投资3.54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投产的穆莱亚西铜矿项目被迫延期。金刚石价格下跌,迫使南非著名的德比尔斯矿业公司压缩在本国的开采量,暂停在博茨瓦纳的开采。而且,刚果(金)、利比里亚和几内亚等国家的矿业项目投资总额面临大规模缩减。非洲开发银行在利比里亚的铜矿项目以及几内亚的铁矿项目的投资总额都较原计划减少了一半以上。可见,非洲国家资金链的紧张直接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降低,再投资和扩大投资减少。

二是外援减少,发展计划遇阻。非洲一直是国际援助的重点地区之一。长期以来,非洲在全球国际援助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约占全球援助总额的1/3。进入21世纪,流入非洲的国际援助呈现增长势头。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发展中地区外援流入量最多的地区。流入非洲的官方发展援助从2001年的低点184.59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新高434.02亿美元。③然而,西方发达国家作为非洲国家官方发展援助的主要提供者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经济刺激救助计划将重点放在拯救本国经济,提供国外发展援助产生的预算压力已经开始导致非洲大陆外援的减少。例如,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加拿大等国已经宣布削减对外援助预算。美国作为非洲双边援助的最大提供方也有可能削减对外援助份额。美国原计划2009-2014年将向撒哈拉以南10个非洲国家提供总额39亿美元的援助,但2010年后的援助,美国政府已表态将重新核定。东欧一些新的非洲援助伙伴因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被迫终止执行大规模增加对外援助的预算。过去,西方发达国家对非洲的官方发展援助就存在承诺与行动的巨大差距,在2005年的八国峰会上,八国集团承诺在2010年前每年增加500亿美元发展援助资金。但由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领导的非洲进步小组证实,截至2007年中,该集团只兑现了其承诺的1/10。西方发达国家对外援助的削减必然会对非洲国家目前实施的减贫规划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再加上不少发达国家奉行的高承诺、缓兑现,甚至不兑现的做法,使得非洲国家依赖外援的一些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可能落空。尼日尔、布隆迪、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这些依靠外援弥补财政赤字的国家已经陷入困境。

三是侨汇减少,脱贫渺茫。非洲的移民在欧美等国打工的外汇收入,成为不少非洲国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过去10年中,非洲国家每年的侨汇收入都在120亿美元到170亿美元之间,仅次于官方发展援助水平。侨汇对于非洲国家至关重要,不仅帮助非洲国家减少了贫困,甚至是一些非洲国家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之一。2007年,非洲大陆的侨汇收入达到231亿美元,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为117亿美元。尼日利亚、肯尼亚、苏丹、塞内加尔、乌干达和南非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收到侨汇汇款最多的国家,而在莱索托汇款多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④然而,金融危机使得欧美发达国家的失业率不断上升,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来自欧美的侨汇骤然减少。在肯尼亚,2008年侨汇收入比上年增长6.6%,达6.11亿美元;但到2009年1月侨汇收入仅为3950万美元,比2008年同期减少36.5%。侨汇减少加剧外汇短缺,也加大了非洲国家的减贫难度。

4.金融危机减缓非洲GDP增长步伐,宏观经济指标恶化。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深度与广度的蔓延,非洲地区的次生影响将日益显现,导致非洲整体经济严重滑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年4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金融危机将导致非洲2008-2009年各种损失共计500亿美元,非洲经济增长将从2008年的5.2%下降到2009年的2%。与此同时,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将从2008年的近5.5%下滑到2009年的1.7%,远低于危机前的水平。虽然与2008年中相比,大多数非洲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有所下降,但依然很高;由于出口下降导致税收减少,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财政收支从盈余转为赤字,2009年财政赤字在GDP中的占比下降到4%;贸易条件的恶化扩大了经常账户赤字,2009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经常账户赤字增长6.75%,在GDP中的占比提升到4%。值得注意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对非洲各国的影响因各国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石油出口国受到的影响要大于石油进口国,经济增长将从2008年的5.9%下降到1.8%,而石油进口国将从4.7%下降到2.1%。

三、非洲国家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第一,非洲各国积极采取自救措施,力争维持国民经济稳定运行。埃及政府为缓解银行系统流动性紧张问题,宣布对个人的银行储蓄进行担保,以防止储户大规模挤兑而导致银行破产。阿尔及利亚政府为应对因石油价格暴跌而导致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动用了一个总额相当于GDP40%的外汇储备调节基金来缓解资金紧张问题。突尼斯政府制订旨在增强国家经济竞争力的计划,加速发展基础和公共设施项目,鼓励出口,吸引外资等,以最大限度减少这场危机对突尼斯经济发展的影响。苏丹政府采取减少政府开支,提高机动车进口关税和电信服务税等税收的办法来应对油价下跌而导致的财政收入缩水。乌干达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调整税收、压缩政府开支、合并或兼并公司、有效管理财政、将问题企业收归国有和金融救市等。坦桑尼亚政府在着手制定名为“B计划”的应急方案,对2008-2009财政年度预算计划进行修正,旨在通过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以减少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坦桑尼亚国民经济的冲击。喀麦隆政府专门成立了抵御国际金融危机计划跟踪委员会,负责提出喀麦隆抵御金融危机影响的有效措施:一是要发展生产,特别是提高特定产品的生产力和购买力;二是政府计划大力投资发展基础设施和能源建设;三是拟成立一个支持高学历青年自主创业基金。⑤

第二,整合区域合力,积极应对。首先非洲联盟和地区组织等有针对性地举行了一系列会议。2008年10月,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南非共同市场和东非共同体举行三方首脑会议,决心建立涉及26个东部和南部非洲国家的统一的地区经济共同体,共同努力振兴经济,加快自主发展的能力;同年11月,非洲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突尼斯举行会议,讨论了国际金融危机对非洲各国经济的影响,并就应对政策形成了统一立场。12月,西非经济共同体15个成员国举行峰会,决定积极参与国际行动,在能源、道路、航空、海运和铁路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力争本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保持在5%左右。同时,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召开成员国央行行长会议,决定调整本地区的金融政策,加强银行对货币储备金和利率等问题的干预,深化区域经济的融合。2009年2月,非盟第十二届首脑会议又着重讨论非洲交通和能源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议题。2009年5月,非洲开发银行宣布,准备注入15亿美元的紧急流动资金和建立10亿美元的贸易基金,以确保一些既定发展项目和商业信贷少受影响。

第三,呼吁发达国家信守援助承诺。不少非洲国家呼吁发达国家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加大对非洲的援助力度。2008年9月,非盟主席、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在联合国会议上表示,尽管当前金融危机可能会削减富国的援助预算,但希望发达国家履行援助穷国的道德义务,希望发达国家完成它们尚未兑现的承诺。基奎特指出,“当前许多非洲经济体强劲增长,需要建设运输网络并增加电力供应,以便产品输往国际市场,因此资金显得尤为重要;虽然非洲石油资源丰富,但许多尚未得到开发;我们会自己计划发展,但我们资本不足,计划实行不了,我们希望能够得到发达国家的协助。”⑥2009年1月,非洲十国同欧盟轮值主席国财政部长会议也呼吁发达国家信守危机爆发前做出的承诺,继续援助非洲,增加投资,严防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帮助非洲国家顺利渡过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重申多样化发展,探索发展新模式。非洲国家在油矿产品价格暴跌、粮食价格飞涨的剧烈冲击下,再次意识到单一依赖于石油、矿业的危险性,从而下决心寻求一条国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可以说,这是国际金融危机给非洲国家带来的惟一正面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一些非洲国家政府和学者开始从理论的高度反思金融危机的根源,进而寻求非洲的发展之路。塞内加尔学者德姆贝莱在《国际金融危机:非洲的经验和教训》一文中指出,金融危机印证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奉行的,完全依赖市场力量的新自由主义主张的失败;国际金融危机为非洲国家提供了摆脱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国际金融机构控制的独特机会;非洲国家应该有勇气和政治意愿,在发展进程中担当重要角色,去探索替代政策,探索一个内源式的、以人为本的发展道路。⑦一些非洲国家也认为,政府对市场适当的调控和干预是必要的,开始加强政府对经济实体的参与力度。赞比亚政府正与铜矿企业协商,将政府在这些公司持股比例从15%上调至25%,以帮助私有企业减轻铜价暴跌所带来的巨大经济负担。

第五,加强“南南合作”,促进共同发展。金融危机的肆虐使非洲国家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中国,更加重视与中国的合作。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让·平表示,希望作为非洲主要贸易伙伴和投资方的中国尽量不要削减对非洲经贸活动和财政援助的规模。胡锦涛主席在2009年2月访问非洲时郑重承诺,尽管中国自身也面临困难,但一定认真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确定的各项援非措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增加对非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扩大对非贸易和投资,帮助非洲国家增强抵御外部经济风险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中国的这些主张受到非洲国家的赞赏与欢迎。

四、中国投资非洲的机遇与挑战

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对非洲大陆的发展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增加了许多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风险;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中非经贸合作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然而,国际金融危机也为中国开展对非合作创造了许多机会。危机造成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下滑,而矿业、电力等行业亟须投资。对于非洲来说,亟须提升基础工业和设施。而中国拥有相应的技术和资金。在中国帮助非洲的同时,非洲也能够提供稳定的资源供应,支持中国发展。因此,可以说目前正是中国企业进入非洲的好时机。俗话说,顺境交友,逆境识友。在非洲国家遭遇严重的资金短缺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和企业更应从长远的、战略的高度扩大对非洲的投资与合作,向世界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第一,抓住机遇,扩大中国市场份额。中国企业是国际对非投资大军中的后来者,近年来在进军非洲的进程中,在许多行业要么受到欧美跨国公司的排斥与非议,要么面临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激烈竞争,处境艰辛。然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上一些跨国公司因资金链紧张不得不从非洲撤离,出现了许多转让或合作项目,而且项目的估值水平也大幅下调,从而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跻身非洲市场的难得机遇。此时,中国企业应选准合作项目,适时出手。

第二,加大矿业勘探和开发力度。“旱则资舟,涝则资车”,这其中包含着古人投资的哲理,同样也适于陷入金融危机的中国矿业企业、地勘行业。虽然国际市场大宗矿产品价格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剧烈下跌,但从经济运行周期自身规律考虑,预计远期矿产品价格仍将走强。为此,近期中国政府和企业可以趁国际市场矿产品价格较低时大量购买所需品种,进行一定数量的储备;同时更应着眼长远,到非洲进行战略投资,力争拿到更多的勘探权和采矿权。

第三,加强对基础设施、农业和制造业的投资力度。近年来,中国对非投资的行业分布特点是涉足领域不断拓宽,资源类大项目明显增多。相比之下,中国在非洲的传统合作领域如农业、制造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明显不足。而发展农业、实现产业升级和完善基础设施,始终是非洲国家优先发展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市场粮价的飙升对非洲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此许多非洲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重新将农业作为今后重点发展的行业,更加凸显农业基础产业的地位。为此,中国企业应秉承互利共赢的原则,抓住“危”中之“机”,加大对非洲农业和制造业等传统领域的投资。这样,不仅能够提升非洲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直接增强非洲国家的经济实力,而且能够推动中非经贸合作稳定、健康发展。

第四,开创对非投资的新领域。中国对非投资不应仅限于传统的投资领域,而且应抓住金融危机时浮现出的诸多机遇,尝试与非洲国家在旅游、金融、科技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投资合作。与非洲国家进行金融合作应非常慎重,但近期可以考虑证券投资的可行性。目前,金融危机已经使得一些非洲国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严重缩水,中国政府和公司可考虑以较低成本购入非洲优质公司股票。

注释:

①G.Holmqvist,"How is Africa Affect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by Global Recession",http://www.nai.uu.se/policy_activitie articles/financial_crisis.

②http://www.afdb.org/portal/page?_pageid=473,1&_dad=

portal&_schema=PORTAL.

③DAC,Development Co-operation Report 2007,Vol.8,No.12007,p.190.

④IOM,World Migration 2008,page 414.

⑤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090424/576702.shtml.

⑥http://gjs.mofcom.gov.cn/aarticle/feihuiyuan/200810/2008

1005840068.html.

⑦Demba Moussa Dembele (Senegal):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Lessons and responses from Africa,PAMBAZUKA NEWS,March 19,2009.http://www.pambazuka.org/en/category/features/54982.

标签:;  ;  ;  ;  ;  ;  ;  ;  ;  

金融危机对非洲发展的影响_金融风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