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论文_赵诚

简议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论文_赵诚

西安市建总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省 710065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土木建筑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其施工技术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在建筑施工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成为了目前土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主要技术,其实际的应用范围也开始不断的变广起来。大体积混凝土已经由原本的几百立方米转变为几千立方米,甚至还有一些已经上升到上万立方米。这给我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开展形成了挑战,其所提出的要求也变得更高。本文主要就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探究,找出影响其施工技术的质量问题以及各类影响因素,制定出该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案。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就是混凝土构建厚度大于一米的结构,与普通的混凝土结构比较来说,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中更易遭受到水化反应和温度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结构溢水或者裂缝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结构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为保障土木建筑施工的施工质量,加强对土木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提升是必要的。

1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及施工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就是实体最小尺寸在1m以上,同时表面系数相对较小,这一类混凝土通常在基础施工、高层楼房与大型社设备施工之中的运用的范围相对宽泛。和普通混凝土来来进行比较而言,大体积混凝土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体积比相对较大的情况下,体积一般在1m3,且块体的厚度也相对较厚;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之中,和普通的混凝土来进行对比,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要比一般混凝土高出很多;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之中,假使混凝土的厚度在1.5m以上,为了可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之中,就可以运用水平分层的方式来施工。

2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为实体最小尺寸大于1m、表面系数小的混凝土结构,体积一般超出1m3,块体厚度较大,常常在高层楼房及基础施工中得到应用。相较于一般的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需要完成大量混凝土的连续浇筑,结构内部温度高于一般混凝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结构厚度一旦超出1.5m,还要采用水平分层方式保证施工质量。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一般会出现溢水、裂缝等问题。因为这类工程通常需要进行混凝土的分层或分段浇筑,各面层浇筑时间存在间隔,容易导致各层面粘连性差,继而发生溢水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导致结构出现裂缝的因素较多,如水化热作用、温差大等等。完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后,期内部可能出现水化热量,并且难以挥发,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产生内部拉应力,最终导致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而混凝土在初期褪去余热后,后期结构内自由水将慢慢蒸发,硬结时就可能出现收缩变形。在内部钢筋等结构制约下,会形成拉应力,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此外,施工期间遭遇外界温度剧变,将导致结构间应力增加,继而引发裂缝。

3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措施

3.1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

在考量配合比设计时:①要对水泥的品种进行分析,选用水化热比较低的矿渣水泥,其水化热可以保持在32.5或者42.5左右,按照混凝土强度的等级需求进行水化热的选择。通常,矿渣水泥的早期阶段的强度比较低,受到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影响,其水泥水化的速度开始变化,其温度越高,水泥水化的速度就越快,影响到混凝土早期阶段的强度比较小,按照相关设计部门对于混凝土强度的需求,在普硅水泥或者硅酸盐水泥中进行选择;②要控制好水泥的用量,尽可能的降低水泥的投入量,按照水泥厂水泥强度的相关资料,对水泥强度的后期进行调整,降低水泥的使用量,在控制温度的同时,降低混凝土的收缩数值;③要对水灰比进行调整,如果其水灰比的数值比较低,其就可以降低毛细孔的发生率,强化其界面,让整体混凝土的致密性有所提升,还会让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产生变化。在其配置的过程中,要优先考量混凝土的输送方式,无论是泵送还是现场拌制工序,都应当选择坍落度较小的输送方式,一旦混凝土配合比当中需要加入微膨胀剂,就要探究其膨胀以及收缩等效果。除此之外,还要对混合材进行分析,现阶段,我国土木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混合材大多是粉煤灰,这种混合材的活动比较高,会产生微骨料的效用。粉煤灰的参入量需要在水泥重量的20%左右,其上下浮动不超过10%,这一参量比值的控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水泥的用量,还会降低其混凝土的温度;④要对外加剂、砂石骨料,骨料、微膨胀剂进行优化选择,在使用外加剂时,要控制好其减水率的大小,要让其数值始终保持在20~25%之间,不能超过这一数值范围,以此来减小其水灰比,尽可能的满足混凝土的泵送需求,让混凝土抗拉强度得以提升。在选用砂石骨料,骨料时,要控制好其颗粒直径,在规定的石子规格内,选用颗粒直径比较大的砂石骨料,骨料,并配备上良好的石子,利用颗粒直径来降低用水量,让其含泥量保持在1%的数值范围内。其砂子的细度模数要超过2.5,中、粗砂含泥量要低于0.02,如果没有控制好混凝土的含泥量,让其含泥量数值较高,就会导致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受到影响。

3.2大体积混凝土捣注跟浇筑

在结合各种土木工程施工案例后一定要选择一些合适的浇筑方法。在浇筑时一定要依照浇筑施工顺序,在这个之上可以结合坡度将振捣安置在上下两层之中。整个浇筑过程一定要充分选择,同时符合建筑工程中的标准,之后便可以将连续浇筑的方式运用到坡面之上。在浇筑施工完成之后还要进行振捣,可以将混凝土表面上的积水完全排除,同时充分利用木拍进行反复积压,这样减少出现裂缝问题。

3.3混凝土温度应力控制

在工程施工阶段,需加强混凝土温度应力控制。在浇捣前,可以利用温度计进行大气温度及入模混凝土温度的测量和记录。从入模到浇捣完毕期间,在浇筑完6~10h后可以开始测温,即每隔2h进行一次测温,之后每隔4h进行一次测温,直至七天后或温度梯度<20°时可以停止测温。为保障结构质量,可以在内部进行水管埋设,通过排放冷水实现降温,以免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在结构浇筑的过程中,需要避开炎热天气,并通过有效冷却方式降低浇筑温度。在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做好保温工作,降低表面热扩散,以免结构表面出现裂缝。在实际施工时,需要利用麻袋进行混凝土表面覆盖,减少结构表面热量损失。在浇筑72h后,需进行洒水养护。确保混凝土的温湿度满足相关要求,并加强混凝土养护工序管理,则能使混凝土降温速度控制在缓慢水平,因此能够避免混凝土因内外温差过大出现裂缝。

结语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会直接影响到其结构的使用性能,如果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不能精准的调控好其相关的施工技术,就无法保障其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建筑施工单位要深入的钻研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找出更为合理的施工方案,积极主动的应对建筑施工技术的挑战,将其挑战转化为机遇,调整混凝土的使用性能,进一步的推广该结构的使用范围,让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可以达到相应的要求,控制好温度差异,为我国日后土木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乔 亮.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风,2014(19):167.

[2]张海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门窗,2015(10):77~78.

[3]陈观明.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4(24):208.

论文作者:赵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简议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论文_赵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