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基础研究与探讨论文_胡伟华

惠州市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基础研究与探讨论文_胡伟华

惠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东惠州 516001

摘要:在当前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旅游区普遍出现过度开发、容量超载、过分城市化与商业化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充分暴露出国内旅游区开发缺乏相应的标准规范以及监管依据的客观现实。本文以惠州市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为例,对该区的发展规划进行基础性研究探讨。

关键词:滨海资源;旅游度假;控制引导

引言

随着珠三角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人均拥有私家车数量的激增,一向以观光旅游为主导的旅游市场,逐渐被享受型的休闲度假游所取代,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城市率先进入休闲度假时代,而广东海滨旅游资源丰富,气候温暖,以阳光、沙滩、海洋为特点的海滨旅游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首选地。

一、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基本概况

1、区位、背景

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位于惠州市东南部,稔平半岛西部,距深圳约139km、广州约220km,位于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2小时交通圈内,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素有“中国马尔代夫”的美誉,是广东省滨海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海水水质和大气环境均为国家一级标准。

2、交通状况

对外交通有海滨公路南北贯穿全境,向北延伸与324国道及深汕公路相接,向南延伸至港口。通过324国道连接惠州和广州,通过深汕公路连接深圳和汕头。北部跨海大桥连接广惠高速公路直通大亚湾经济开发区。

二、历史文化及旅游资源

1、历史文化

巽寮历史悠久,自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即有人居住,经过几百年的孕育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带有岭南文化特色的质朴渔村文化,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及建筑。其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建筑为位于红螺湾的天后宫(妈祖庙)旧址,北部的天龙寺、中部的玄帝宫、南部的亚妈庙等四庙以及古民居、宗祠。历史文化遗迹主要为红螺湾海岸礁石上保留的众多历代文人墨客题词所形成的独特的海滨摩崖石刻景观。这里汇集了全国书法大家和政界要员的墨宝共有28处。

巽寮民居的最初形式是毛寮草舍,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火灾、岭南文化民居的传入等),逐步形成了今天巽寮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传统民居和宗祠,体现了当地地域独具的风土人情。赤砂村的新村,榄涌村的峦山村、竹园村、新屋村是保留较为完整的历史村落,其中进士第、祠堂、九厅十八井、砖雕、群体格局等要素特色明显。

2、旅游资源

巽寮海岸线迂回曲折,山体延绵秀美,有七山八湾,以“石奇美,水奇清,沙奇白”而著称,被誉为“天赐白金堤”和“动物石景公园”。研究区域内海岸线长约16公里,可供开发的海岸线长约11公里。海滨公路从本区穿过,区内景点沿海滨公路一线展开。其旅游资源总体上可分为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两大类。

三、优劣势分析

1、优势

(1)良好的区位条件。该区域位于珠三角都市圈内,位以于深圳、广州等为中心的2小时交通圈内,区位优势明显。

(2)优越的沙滩资源。该区域拥有约11公里的优质白色海滩,整个海滩无论是总体规模还是观赏度在珠三角都名列前茅。

(3)独特的山海格局。该区域的山海格局层次丰富,具有不同的由滨海到山区的递进关系,形成一场山海景观盛宴。

(4)优良的生态本底。该区域东面的山地是惠东县北部主要的林区、水土涵养带、氧气工厂,区内植被覆盖度高,生态本底优越。

(5)格局完整的古村落。该区域内的新村、竹园村、新屋村、尧峦山村四个古村落格局基本完整,大多古民居有经年不退色的墙画、精美的屋檐砖雕等,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

2、劣势

(1)景点的可识别度不高。该区域内大多数景点的可识别程度很低,单体景点不具备特色,一些景点有名无实。

(2)现状旅游开发过度依赖于滨海资源。目前旅游开发基本上都集中在滨海一线地带,过度的依赖滨海资源,造成滨海一线开发强度太大,而山体景观资源则被忽视与破坏。

(3)公共配套不足。该区域内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相关配套不足。

四、控制原则及控制引导体系

1、控制原则

(1)生态保护优先

滨海岸线是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最重要的生态资源,必须遵循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原则,禁止一切破坏滨海资源的行为。

(2)公共性

滨海岸线应作为公共资源为社会共同享有,保证滨海空间的“公共性”,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随意侵占滨海岸线。

(3)便捷可达性

预留足够的通海廊道,以满足游客及居民的亲海需求。

(4)景观多样性

滨海岸线除保证连贯延续性外,还要有一定的节奏变化,可依据现状自然景观资源的不同特点布置不同景观节点,创造形式优美的,丰富多样的滨海公共空间。

2、控制引导体系

依托“七山八湾”的核心旅游资源格局提出城市设计指引,根据设计指引及特色要素对区域范围进行控制引导。特色要素是指把结构进一步细化的要素,如公共通廊控制、天际线控制、建筑风格控制、建筑体量与高度控制、滨海界面控制、特色古村控制等。

(1)山海通廊

山海通廊是通向海岸的重要公共空间,是保证滨海岸线公共性的重要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山海特征是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的特色,为避免因开发建设而导致山海的背离与割裂以及影响滨海的可达性,必须要有多条联系山海的廊道,强调山海特色和保证滨海空间的可达性。

(2)天际线控制

滨海天际线是滨海区重要的景观资源,也是塑造区域形象的重要感知要素,须重点对影响天际线形成的建筑布局、建筑体量、建筑与背景山体关系等方面进行引导控制。 可依据其不同的开发特点划分区域分别进行研究,各自形成特色鲜明的区段天际线,并最终塑造区域整体优美的天际线。如巽寮旅游度假区可根据现状构成划分为三段控制,

北段以生态型开发为主,重点发展休闲度假、生态教育、生态农庄、生态体验等项目,形象控制应体现生态与绿色,建筑应“嵌入”、“融入”山体,建筑布局宜藏不宜露、建筑体量宜低不宜高。

中段是高强度开发的核心区,未来开发高层建筑多,建筑应高低起伏,且前后层次丰富,尤其是靠近滨海的建筑面宽宜窄不宜宽,避免形成“一堵墙”完全遮挡背景山体和后侧建筑,形成较为通透的视线和丰富的建筑层次。高层建筑风格以宜现代简约为主,建筑色彩宜淡不宜浓。

南段作为高档接待区(目前已建成多家星级酒店),以高星级度假酒店和高档度假别墅为主,建筑应以坡屋顶为主,以活跃天际线。

(3)建筑风格引导

以打造国际性度假区为目标,体现国际性的形象,以“包容”的态度来对待,按照“城市拼贴”的理念,既要有本土文脉延续的风格,又要有新的风格植入,最终形成多种风格的融合统一。该区域建筑可采用简约风格整合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不同建筑文化,实现多元共生的建筑生态格局。

(4)建筑体量与高度控制

各类建筑的体形体量应符合实际使用需要,建筑尺度应与周边环境协调。通过建筑高度控制来保护景观轴线和生态走廊,形成与海滨、山体景观相协调的丰富的空间序列。高度应分区控制,建筑高度控制整体为“中部核心高,南北两侧低”的特征。高层建筑全部集中于中部核心组团,高层塔楼的面宽应严格控制,宜窄不宜宽,避免形成“一堵墙”式开发,地标性建筑高度应控制在100米左右。其它组团控制以多层或低层开发,体量宜小不宜大。

(5)沿海建筑界面控制

无论是界面的开放或者围合,实质上指向的是城市用地内建筑界面所占据的面宽比,可以通过控制面宽比来控制界面的连续性程度。建筑界面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围合方式,将对这些公共空间的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城市生态景观资源(如:水系、山体等)周边地块的建筑形式应该控制出适宜的界面开放率,保证生态走廊和景观的共享。

(6)特色古村落指引

选取现状历史价值较高的村庄打造特色古村落。特色古村落应避免单纯保留式的保护,应植入新的功能进行利用式的开发保护,功能可以包括:博物馆、民俗文化体验、特色旅馆、艺术馆、酒吧、咖啡吧等。其建筑风貌应进行修复设计,“修旧如旧”恢复其历史风貌。

五、实施措施与建议

1、土地利用策略

力求通过引导逐步减少或取消零星开发行为,以避免由此造成的土地资源和的浪费以及开发建设的无序,并树立规划是在旅游度假区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2、土地开发政策建议

(1)加强政府对一级土地市场的控制,通过政府的控制和市场调节,使土地有度、有序地开发建设,从而有效地调节土地的供求关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成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市场机制动态调整和调节旅游度假区发展过程中土地供求关系,优化土地供求关系,促进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的整体利用策略。

(2)生态环境是旅游度假区内游客最为关心的问题,在未来的开发中,应遵循“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合理利用自身资源,营造“天人合一”的度假氛围。

(3)建议以三种控制结合,即刚性控制、弹性控制和指导性控制结合。对公共设施建设实行刚性控制,保障旅游度假区基本运作;对居住、商业开发实行弹性控制,实现对市场环境的适应;对度假区公共空间、环境风貌和建筑意向等实行指导性控制,保障旅游度假区良好空间品质的建立。

(4)增强法律意识,强化城市规划的法律规定性和程序性。对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任何部门何个人不得随意更改经相关部门审批的规划设计,各地块的详细规划应在规划指导下进行。

(5)加强社会监督与公众参与。在编制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应切实重视民主决策与扩大公众参与的机会,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决策的综合平衡能力。

(6)采取更合适的建设资金政策。度假区未来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因此需要更有效地利用政府的有限资金,筹集尽可能多的社会资本,并可以考虑部分基础设施民营化的可能,建立城市公用设施服务的竞争机制,降低运营成本。

3、山体开发建设要求

对于靠近或位于自然山体的已批未建用地,要求利用现状山体进行开发建设的,不得大面积破坏自然山体,项目在规划建设前须进行地质灾害、环境保护方面的评估。

4、滨海建设用地建设要求

对于已出让沿海岸线的地块,开发建设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划要求,并保证沙滩岸线的公共性与连续性,禁止随意侵占沙滩等沿海公共空间;对于已建设的地块并将相临沿海沙滩私有化管理的,当地政府应积极和企业协商,保证沙滩的公共性,以利于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

5、重点村镇建设要求

目前村镇建设较无序,缺乏统一的规划控制,对整体风貌影响较大,为保证整体形象的打造,应尽快进行重点村镇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作为其建设的规划管理依据,引导重点村镇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惠东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2]《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空间发展规划(2013-2030)》.

[3]《惠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

[4]《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5]《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论文作者:胡伟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2

标签:;  ;  ;  ;  ;  ;  ;  ;  

惠州市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基础研究与探讨论文_胡伟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