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学在初级阶段的地位_经济学论文

论经济学在初级阶段的地位_经济学论文

论初级阶段经济学的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级阶段论文,经济学论文,地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学地位的研究,直接关系着经济学的研究,直接影响着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是否顺利的问题。一些观点认为,经济学的科学地位不存在,“支流观点否认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注:顾海兵:关于经济学地位、方法及未来发展的审视《学习》(京)1995,11。)另一些观点认为中国没有经济学,“毋庸讳言,中国没有自己的经济学,中国经济学从来都是‘泊来品’。从客观条件看,中国至今尚未形成能够孕育和产生经济学的市场土壤。”(注:李怀、高良谋:21世纪中国经济学的道路选择的价值取向《经济学动态》1997,3。 )一些国外学者则认为:“我们的经济学是‘no-heart ’经济学。 ”(注:刘辉:现代经济哲学:迈向新世纪的经济学和哲学联盟《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8,4 。)这些用自然科学的标准,或用西方经济学的标准作评价依据,或虚无主义论,都是不恰当的,从中国初级阶段的现实出发,来看经济学的地位,将会得出初级阶段的经济学的地位是客观存在的,其价值作用也是独特的。

一、初级阶段经济学的历史地位

历史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构成了初级阶段经济学科的历史地位界定。

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由此产生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的新时代的经济学科,历史赋予初级阶段经济学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转折时期经济学科的建构特征。旧体制的改革需要新体制的建构,旧经济体制的理论替代需要经济学科的理论创新,旧体制的有价值的东西需要新经济学科扬弃式的继承发展。面向初级阶段的问题,经济学科的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发展经济的能力,均衡经济矛盾的作用,建构设计合理的经济运行机制模式作用,都成为历史转折时的迫切需求,而这一切可以总括为经济范式的转换,或“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换脑筋’。”(注:陆家骝:经济学的范式与范式转换《红海学刊》1996,2。 )因为“任何试图从传统理论解释改革的努力都是徒劳的,而且是有害的。”(注:陆家骝:经济学的范式与范式转换《红海学刊》1996,2。)

经济主体的政府化行为向政企分开的企业化经济行为过渡,形成新时代经济学科的经济活动主体的独立性。政府主导的分化,本身就是经济学科的实践、创新,经济企业化,为微观经济的发展确立了实践主体,从而也将使政府站在更高、更远的地位,规划经济、调控经济,为经济的发展指明方向,企业家经济行为自主化,为经济学科的独立性,以及与政治经济学科的区别化,创立了活动的空间,继而形成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理论经济学科的创立实践基础,从而也为生产力经济学科的发展拥有自己的空间舞台为现实。经济学科的实践历史地位,以新的经济主体的独立、创新性而反映自己的时代特征。

二、初级阶段经济学科的现实地位

宏观经济的调控功能及规律的探索,微观经济的竞争发展,构成初级阶段经济学科的现实地位,研究、设计、阐释这些现实问题,就形成了初级阶段经济学科的现实地位。

宏观经济调控的模式,或政府主导、或经济主导,或社会式,而中国的宏观调控应为怎样的形式?这不仅需要经济学科描述已有的图式,还应阐释中国的合理调控的图景。行政的手段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它的极端是经济活动单一化,经济的手段在国外,以美国为主,但它具有相当强大的经济资本,而对于发展中国家,很少能达到和具备这种条件,它的借鉴意义在于可以以国家资本的形式调控,从而形成一种国家经济行政调控,从而改变纯政府的政治调控,这无疑是经济学科探索的内容。社会式是德国的特点,它以相当素质的国民经济为基础,并以民营经济的相对成熟为条件。而目前中国民营经济处在起步的阶段,还无法承担宏观调控的能力,它参考的价值在于相对平等的对待已发展的多种经济形式,使其在发展的未来具有弥补调控能力,增强国家宏观调控的辅助。而“十五大”关于公有制理论的发展,为此也提供了理论依据。总之,无论何种形式宏观调控都具有权威性,象邓小平所言:“中央要有权威,说话要算数。”(注:唐国僧、刘运河:论经济学的创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7。)

微观经济的竞争发展,是初级阶段的经济生机和活力所在,也是经济市场化的主体特征。然而长期以来的经济主体的非独立性,经济活动的预期规范性,以及经济经营的单一化,都为微观竞争发展的主体素质要求所制约。正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缺乏训练有素的具备现代经济知识的专门人才,正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瓶颈制约之一。”(注:洪远明、金伯富: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中国社会科学》1997,3。 )如何提高微观经济主体、经营主体、经济行为主体的素质,素质的竞争化品格,意识的发展性,这些素质在经济活动中形成规律,这些素质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经济竞争、经济资源配置,如何生产?怎样生产?无疑需要经济学科在人的素质方面的经济化,在竞争方面特色化,在发展方面创新化作出经济理论的创新、阐释,研究和设计。而“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拥有足够多的具备现代化经济知识和其它科技知识的专门人才和通用人才,是一国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备条件之一。”(注:洪远明、金伯富: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中国社会科学》1997,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实践,也为经济学科提供了相当的实践资料,为微观经济的经济学科的现实地位界定了不可缺少的地位。

由此可见,组成经济网络的各经济主体的地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并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核心,将是经济学科现实发展的内涵。

三、初级阶段经济学科的地位

初级阶段经济学科的科学地位,在于能对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规律的反映,在于具有自己相对系统的理论体系。发展生产力构成初级阶段经济发展规律探索的主线,这已为研究者们所共识,“中国经济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从理论上阐明社会主义中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规律。”(注:洪远明、金伯富: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中国社会科学》1997,3。)以往经济学也探索生产力, “但它只是为了更好地研究生产关系,才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注:刘诗白:中国经济学构建的若干问题《经济学家》(成都)1997,1。)生产力探索只是一种辅助。 将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本质,也是初级阶段的理论基础。生产力发展规律是多方面的,而将其深层次的内涵的分析研究,确成了经济学新领域的开拓意义。尤其是与经济智能方面的生产力相关的人的经济领域几乎处在空白状况,由此造成宝贵的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以人力资源利用为价值取向的生产力发展,既包括精神生产力,又包括物质生产力,与此相关的还有个体生产力、集体生产力、组织生产力、智能生产力等,就经济价值的社会效益而言,有科技第一生产力、有科教兴国的国民经济生产力,有生活生产力,还有趣味生产力等等。而对这些具体生产力的发展规律的探索,也必然形成初级阶段经济学科的经济发展规律探索的具体内容。

“十五大”阐述的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构画了经济学科理论的系统结构。在制度方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为经济制度理论的系统化提供了研究与发展的方向。在体制方面,创造性的操作实践,允许一部分人先富、一部分人后富,经济的体制非均衡微观与共同富裕的整体观的区别,以及辩证统一,反映了经济体制发展的实际规律,并为理论的推进,实际的创新,设计了合理的理论发展脉络。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为经济自然规律的理论反映,创建了实验场所,经济观察性向经济实证性的理论体系整合迈进了关键的一步。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素质教育模式的新教育观,为人力资源经济价值的开发建构的运行机制,为人力资源经济理论化的客观性,系统性开拓了认识实践的新领域等等。这一系列的经济建设实践,经济活动,都为经济学的按照科学所要求的客观性与系统性及人文科学要求的价值性,创造了实现保证。

四、初级阶段的经济学科的应用地位

解决经济问题,以及解决不断提出的新经济问题,构成经济学的应用地位,具体说,即经济价值生产问题,经济价值实现的市场问题。

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是生产价值实现的问题关键。就初级阶段而言,应以解决以工业为中心的合理产业结构的安排。中国不同于发达国家,工业结构已向信息产业推进。然而中国目前还不是总结工业文化的弊端的时候,而应是如何发展经济效益式的工业经济的时期。一段时期产业结构所出现的问题是或商业强调过渡化,导致泡沫经济的短期行为;或“囿于农业,产业结构将不能升级”;(注:朱登潮:李斯特的经济理论及其观点意义《殷都学刊》(安阳)1996,12。)国防式的重工业模式,又缺乏效益,缺乏产业结构的合理替代升级,工业无反哺农业的能力,只能导致工业结构萎缩。这些现象表明,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并非易事。很显然,以寻求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又有经济效益的工业产业结构,并能促使传统的农业结构步入现代工业化农业的产业结构是中国产业所迫切需要的,这就为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应用价值实现找到了落脚点。市场作为价值实现领域,在合理的产业结构基础上,如何实现价值的合理流向,消费的合理分配,具有促进良性产业循环意义,在一段时期,市场的过于自由化的混乱,以及过于垄断化的停滞,或价值被价格扭曲的畸型市场状况下,所引起的经济问题,都不得不归咎于经济学科应用理论滞后的相关,经济学科应用地位的市场价值实现观也就显得日益突出。

五、初级阶段经济学科的发展地位

经济学科的发展分为学科理论发展与学科实践发展,学科理论发展以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论发展为主,学科实践以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为主。

经济学科的理论发展,是经济学科的基础发展,在基础发展,应以基础理论为主,并以对政策理论研究、对策理论研究等多方面的对象展开为扇面,从而形成经济学发展的特色。基础理论在于发展经济学科的服务对象主体多元化,从而改变以政府为主体服务对象的计划经济时期的政治经济学科的体系,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多样化,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宏观图式,各个体制的经济发展都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总目标直接或间接地奋斗。从而形成经济发展合力的强大,多种合力的主体都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经济高速发展的路径,自然也需要多样化经济发展的经济学科。多样化的经济基础理论,必然产生多元化的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就目前来说,一是注重量化的研究方法。这一点学术界是有共识的,“经济科学研究方法论方面更加注重量化。”(注:尹玉洁:经济科学论纲《文史哲》1997,5 。)这也适应了国内经济研究的客观性和精确性的潮流,以往往重规范化,过于强调定性化,逻辑化,从而使量化的研究处于十分薄弱的境地;二是实证化与建构化研究方法。使实际反映与实际发展推进相结合,这是独立的经济主体所需要借助的经济脑智慧;三是选择的对策化的研究方法。对策化是以选择理论为建构的,而独立的各个主体都面临着经济选择,因此,对策化将延长了主体化的需求,同时也使经济对策向科学理性对策化转化,向价值对策化转化,更加接近客观规律和需求。

经济学科实践发展,以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定位,一则源于体制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观表明体制创新与变迁成为主流,任何经济的发展,都将促使经济形式由完善到封闭失效,再到新组织的形式寻求。这个循环过程是体制发展的常规,如私有制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到目前的股份制,已有了不同的精神起点,跨国公司与以往托拉斯也不相同。同样在倡导新体制的初级阶段,在将体制作为经济发展的资源的今天,体制的创新将处在主流地位,这是无可争议的。然而怎样的体制更经济,更效益,这不得不求助于经济学科的研究与阐释创新。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化形式,新理论的设定,并不一定就解决了经济增长的问题,它需要经济学科从实践中,从实践的创新,实践领域的开拓,新领域的推设,从而指导或预见性引导经济主体的人们去实践,去促进经济增长,然而这又是经济学科所无法推脱的责任所在。

综上所述,对经济学的初级阶段的地位探讨,无疑将更加清晰经济学科的时代责任与使命,从而也将明白经济学科的地位,是处在中国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核心状况,经济学科的建设将影响或推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反之,将经济学科视为一种形而上学的教条,或一种纯概念的推理,或虚无主义的全盘否定,都是与初级阶段中国经济学科所起的作用是不相符合的,都是与初级阶段急需科学经济学科理论指导的经济建设实践不相一致的。

标签:;  ;  ;  ;  ;  ;  ;  

论经济学在初级阶段的地位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