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闵行分院) 上海 201199
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防范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本院骨科收治的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造成骨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因素有很多,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积极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可以显著降低骨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护理安全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展的前提,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由于骨科患者恢复时间较长,再加上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诸多不安全隐患存在于骨科护理当中,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在某种程度上对患者的心理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若没有最大限度减少护理安全隐患造成的危害,则还会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在医院救治中最主要的是急诊和创伤患者,增加了护理难度,容易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产生影响。主要对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了一些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1-74岁,平均(58.3±2.7)岁;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本院骨科收治的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3-76岁,平均(59.1±2.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护理之前首先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总结,然后制定相应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进行风险护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通过发放自制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统计。问卷发出80份,收回80份。对护理满意度评价分为四个等级,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共发生风险事件8例,主要与护理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等有关,观察组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3.1骨科护理风险因素
(1)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骨科护理工作中,首先是护理规章制度不完善,导致在护理工作中很多制度措施无法落实到位,降低了护理管理质量,而且由于制度体系不完善,对于护理工作的监督机制也存在较大的缺陷,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起到监督效果,因此对于一些护理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了解不真实。这样便导致一些缺乏职业素养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严格按照护理规范操作,为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留下了隐患,导致在护理过程中出现问题。
(2) 护理人员技能欠缺
在骨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是实践者与执行者,因此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很大程度上便决定了护理工作的质量高低。骨科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的护理工作有所不同,由于患者多进行创伤性手术治疗,因此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要求较高。但是由于患者多,工作强度大,而且很多护理人员工作时间不长,还缺乏经验等,导致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比较欠缺,对于一些护理技巧掌握的还不是很到位。另外由于缺乏护理经验,对于临床上的突发事件无法独自应对,很容易在处理过程中出现失误行为。
(3)对潜在风险的预见能力及评估不足
骨科收治的患者大部分都是突发性骨伤或骨折患病,若护理人员过于年轻则可知其工作时间并不长,其可能对专科知识的掌握还不够、较缺乏实践经验,会常发生技术性护理操作失误及处置不恰当等危险情况;另外,因突发性因素造成的骨创伤,患者往往多表现为严重的多发性或复合性创伤,致使伤情复杂,如不及早正确预见和判断其病情变化,极有可能引发潜在的医疗风险。
(4)患者自身危险因素
由于大多患者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且受个人素质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可对骨科医学疾病认知不准确,不愿配合宣教护理指导,且常抵触甚至拒绝配合护理,而易造成护理不良及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的后果。
3.2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1)对护理人员加强技能培训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骨科专业知识水平与操作技能,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每次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培训质量。
(2) 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意识
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意识。同时构建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强化护理主体责任,采用责任倒追机制等方式,提升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主体责任心,做好骨科护理工作。
(3)提升法律意识
定期对骨科护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护理工作过程中一旦发生护理纠纷事件,能够通过法律方式维护自己权益。
(4)健全骨科安全护理的管理制度
重点督查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以尽早发现护理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隐患消除措施;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上报和及时处理,分析讨论并找出护理危险发生的根本原因,以利于提出整改对策。
4结论
综上,通过对骨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解决措施,严格落实,有效改善了临床护理效果,对于促进患者疾病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因而获得了患者的高度支持与认可。
参考文献
[1]王东梅.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1):139-140.
[2]钱小莉.骨科护理的风险因素预防策略探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7):5410,5412
论文作者:许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1
标签:骨科论文; 患者论文; 风险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因素论文; 发生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