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胡开盼[1]2016年在《高中地理“水环境”篇课堂教学德育目标实施策略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德育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地理学科德育目标的建立与课堂实施在课程改革新时期教育总德育目标体系建立的需要,以及地理学科“立德树人”德育要求和学生个体发展要求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中学地理教育中德育教育,如德育目标实施等状况并不如意。本论文对前人研究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德育目标、德育理论与方法和国内地理德育研究内容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梳理了国内地理德育目标发展历程。在教育部市级总课题项目界定的总德育目标体系指导下,本论文以沪教版高中地理“水环境”篇为例,分析“水环境”篇中涉及的德育内容并构建“水环境”篇德育目标。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和课堂观察等方法发现在沪教版高中地理“水环境”篇的课堂教学中德育目标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沪教版高中地理“水环境”篇德育目标实施的策略。本文有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是对论文的一个整体构建,主要阐述研究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德育目标实施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研究的内容;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的方法、思路。第二部分:基于德育总目标的高中地理德育内容与目标分析——以沪教版“水环境”篇为例本部分首先介绍了教育部市级总课题项目关于德育总目标体系的界定内容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地理德育目标体系,通过文献整理和问卷调查,对沪教版高中地理“水环境”篇德育内容分析整理,构建高中地理“水环境”篇的德育目标。第叁部分:高中地理“水环境”篇德育目标实施的现状与分析此部分是论文的重点内容。以沪教版高中地理“水环境”篇的教学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案例收集,对问卷调查结果和收集的教学设计以及课堂实录的分析和比较,得出高中地理教学德育目标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对德育意义认识不足;教师教学缺少有效德育方法;德育评价存在困难等。第四部分:高中地理“水环境”篇德育目标实施的课堂教学策略本部分尝试在对高中地理教学德育目标实施的现状研究基础上,结合理论,从德育目标设计;德育内容选择;关注生活以及教学活动设计四个方面,提出高中地理“水环境”篇德育目标实施的课堂教学策略。第五部分:研究不足与展望本研究仍存在不足和局限,希望能给中学地理德育目标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提供可以参考的经验。

陈果[2]2016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文中指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表面上来看,这两者似乎联系并不大,但事实上却关系密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重视地理教学中的德育,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结合高中地理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德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王亚龙[3]2015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德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阶段的首要教学目标。由于高中课程的结构特点,德育在高中阶段没有专门的德育课程,而是渗透在高中教学的各个学科中。高中地理课程中丰富的德育素材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开展德育的有利条件,本文主要探究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开展的有效途径。

陆林, 卢世伦[4]2001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立足于教学的教育性原理、道德认知发展论、社会学习论,并结合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特点和高中生认知发展规律着重探讨了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有利条件,主要内容和有效途径。通过本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地理学科教育目的的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德育是我们必然的选择。从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方式和目的等方面,阐述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实施德育的有利条件。2.根据德育要求,充分挖掘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明确提出了各章节的德育目标。3.运用道德认知发展论和社会学习论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德育的途径进行系统总结,使其科学化和理论化。在地理教学中使用推理、对比和分析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有效获取地理知识、渗透德育内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促进学生德育发展水平的提高;使用地图、幻灯、录相和社会实践活动又增强德育的直观性和实践性。总之,学科特点、高中生认知发展规律、科学理论是增强学科教学中德育实效性的保证。高中地理教学既让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是实施学校德育的有效途径。

吴宝宏[5]2016年在《中学地理学科的公民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公民教育始终是世界发达国家高度关注的重大教育课题,也是我国教育领域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中学教育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具有广泛的普及性,同时这个阶段也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中学阶段实施公民教育对学生公民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学时期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关键学段。中学开展公民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中学开展公民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其课程与教学。中学地理学科体现非常明显的综合特征,它与公民教育的联系非常紧密,具有独特的公民教育价值。当今困扰世界的许多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等,都与地理有密切的关联,因此,地理教育对于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地理学的公民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个人教育、国际教育、环境和发展教育叁个方面。随着我国中学地理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改革以“以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为宗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基本理念,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中学生的地理公民素养。但是,在公民教育视域下,地理学科具备怎样的公民教育价值?地理学科对公民教育的“贡献”具体是什么?也就是说,在“公民教育”这一理念或框架下,地理究竟能做些什么或者说重点能做些什么?研究发现,无论是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内容,还是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内容,针对这个问题都没有明确而清晰的阐述。进一步讲,无论是地理教育理论研究,还是中学地理教育实践,都没有较为完善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应以公民教育的理念和内容为依托,从深入挖掘地理学科自身的公民教育价值去寻找突破口。研究中学地理学科的公民教育内容体系,能够为中学地理学科实施公民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基础的教学活动内容依据,从教学意义上看,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体系对于地理学科公民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方法论”价值。研究地理学科公民教育要点内容维度的构成,可以有效地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公民素养”这一问题做出解答,为教师驾驭和把握地理公民教育教学提供方法论依据,充分实现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所承载的对于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因此,以“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为逻辑起点,将地理学科中的公民教育内容进行系统地分析与梳理,是一项具有基础意义的研究工作。论文主要围绕着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梳理、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体系构建、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检验、分析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公民教育内容这四部分展开研究。(一)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梳理地理教育研究中系统总结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的文献极少,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通常渗透在众多的地理文献资料中。在纷繁的地理文献中梳理出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要点,特别要把握“适宜作为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要点”这一根本方向。在文献梳理过程中,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确定“地理学科公民教育要点”梳理的基本范畴,即从“公民教育内容”研究和“地理教育价值”研究的两个范畴来做梳理;第二,以这两个基本方面为对象,运用“词频”统计方法,对“公民教育内容”研究文献中,所含的公民教育内容元素,进行筛选和整理,作为“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的第一个层级构成;运用“词频”统计方法对“地理教育价值”研究文献中,所含的地理教育价值元素,进行筛选和整理,作为“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的第二个层级构成;运用比对分析方法,找到公民教育内容元素与地理教育价值元素的“交集”成分,建立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的要点。通过一系列深入、系统地分析,本研究对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梳理,取得了如下成果:“公民政治、公民社会能力和公民伦理”是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的一级核心构成;其中,公民政治包括“家国情怀”和“国际理解”两个方面;公民社会能力包括“认识世界”和“生存适应”两个方面;公民伦理包括“人口伦理”、“资源伦理”和“环境伦理”叁个方面。(二)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体系构建通过对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的分析与梳理,归纳出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体系的层次结构和基本内容,并进一步确定了内容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本研究对于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体系构建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一是通过对梳理和归纳后的内容维度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证明了所有内容维度是可信的,是有效的;二是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内容维度的逻辑结构,通过赋予内容维度权重,明确各内容维度之间的相互定量关系。(叁)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专家认可度验证选择专家意见咨询法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取得专家对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划分的一致认同,以及专家对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选择的一致认同。选择调查问卷为主要咨询工具,同时加以访谈,以提高专家问卷的准确性。(四)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学生适用性验证通过对中学生进行调查,进一步验证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的适用性。选择问卷调查的方法,验证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的适用性。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中学生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的认知情况。(五)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公民教育内容分析本研究以地理学科的公民教育内容体系为依托,统计分析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地理学科公民教育内容在“内容标准”中的呈现状况。从一级维度层面看,在256个“内容标准”描述中,体现公民社会能力最多,其次是公民伦理,再次是公民政治。说明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最侧重公民社会能力,第二是公民伦理,第叁是公民政治。从二级维度层面看,在256个“内容标准”描述中,体现“认识世界”的描述最多。从叁级维度层面看,在256个“内容标准”描述中,体现“用地理视角认识自然”最多,其次为“用地理视角认识社会”,说明地理标准课程内容,最侧重以地理视角认识世界,这与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使学生获取地理的基础知识”是高度一致的。

卢世伦[6]2001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立足于教学的教育性原理、道德认知发展论、社会学习论,并结合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特点和高中生认知发展规律着重探讨了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有利条件,主要内容和有效途径。通过本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地理学科教育目的的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德育是我们必然的选择。从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方式和目的等方面,阐述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实施德育的有利条件。 2.根据德育要求,充分挖掘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明确提出了各章节的德育目标。 3.运用道德认知发展论和社会学习论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德育的途径进行系统总结,使其科学化和理论化。在地理教学中使用推理、对比和分析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有效获取地理知识、渗透德育内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促进学生德育发展水平的提高;使用地图、幻灯、录相和社会实践活动又增强德育的直观性和实践性。 总之,学科特点、高中生认知发展规律、科学理论是增强学科教学中德育实效性的保证。高中地理教学既让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是实施学校德育的有效途径。

彭威[7]2015年在《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文中指出地理是高中学校教育中的一门课程,地理学科的知识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德育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和现实意义。德育教育教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随着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德育教育教学的要求得到提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人生态度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本文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杨大志[8]2016年在《浅谈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将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是每个高中地理教师必须积极践行的任务。浅析了高中地理教育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和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王明友[9]2017年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探究》文中指出在学校教育中学科的独特价值在于育人,在于学生的发展,而不在学科知识自身的创造和突破,学科应具有丰富和发展学生生命的意义。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下的品质与道德,与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十分契合,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显得势在必行。本文立足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提出德育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方式,以供参考。

胡庆玲, 于学工, 刘晓[10]2017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的主要方面》文中提出德育在整个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渗透德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本着符合学生认知需求的原则,通过挖掘教材内容,从各方面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的意义及主要目标进行总结,并列举了高中地理德育教育的典型内容,为高中地理德育渗透构造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 高中地理“水环境”篇课堂教学德育目标实施策略的研究[D]. 胡开盼. 上海师范大学. 2016

[2].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研究[J]. 陈果. 新课程(中学). 2016

[3].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研究[J]. 王亚龙. 学周刊. 2015

[4].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研究[J]. 陆林, 卢世伦. 泸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

[5]. 中学地理学科的公民教育研究[D]. 吴宝宏. 东北师范大学. 2016

[6].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研究[D]. 卢世伦. 西南师范大学. 2001

[7].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 彭威. 高考(综合版). 2015

[8]. 浅谈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 杨大志. 新课程(中学). 2016

[9].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探究[J]. 王明友. 华夏教师. 2017

[10]. 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的主要方面[J]. 胡庆玲, 于学工, 刘晓. 教育教学论坛. 2017

标签:;  ;  ;  ;  ;  ;  ;  ;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