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校技术创新优势,加快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创新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论文,优势论文,区域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原国家教委商定建立杭嘉湖(绍)科技开发试验区,联合进行经济技术开发,并依托浙江大学,专门创办了“浙江省杭嘉湖技术开发公司”(以下简称“杭嘉湖公司”),负责对全国高校在杭嘉湖(绍)地区进行的科技开发项目提供咨询论证、资金支持和管理工作。杭嘉湖公司始终不渝地坚持依靠高校科技、促进浙江经济开发的宗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运行,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校科技产业化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并为公司自身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公司向该地区推荐了1.2万多项科技成果,有2000 多项成果已在企业转化。优选了195项项目投入3.5亿元科技开发资金,新增产值80多亿元。其中通过项目支持有15家企业产值超过亿元,有6家进入全国1000 家最大乡镇企业,3家进入名牌企业,14家被评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自身每年盈利,实力稳步增强,总资产翻了两番,并建立了4 家科技型子公司。公司培养和锻炼了一支由教授、博士、硕士为主体的高素质精干队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50%。这支队伍在科技开发、项目实施、经贸活动、资金运作、法律保障等方面训练有素。全国各大报刊和电视台先后30余次对公司进行过系统采访和报道。开发试验区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和赞许,1998年7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彭佩云副委员长视察了杭嘉湖公司并题词:“发扬成绩,再铸辉煌。”杭嘉湖(绍)科技开发试验区的工作经验形成了被国内认可的“杭嘉湖科技经济开发模式”。杭嘉湖绍地区已成为备受全国高校关注的科技开发热土,杭嘉湖模式已成为产学研合作成功的一个典型。
1995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1997年针对中国经济发展进程提出了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199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制订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全国迅速掀起了依靠科技发展经济的热潮,形势的迅猛发展对高校提出了更新的要求,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激烈竞争,使杭嘉湖公司受到强大的压力。在中央大政方针的指引下,杭嘉湖公司适时地调整工作思路和运行机制,把发挥高校技术创新优势,加快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公司工作的重心,并积极地发挥公司的中介和桥梁作用。通过近些年来的实践,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和积累了新鲜的经验,进一步充实了杭嘉湖科技经济开发模式的内涵。
一、利用高校先进技术,促进成片现有产业的技术和产品升级
杭嘉湖绍地区是浙江省的经济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密集,市场消费旺盛,经济实现初级阶段发展后有了较雄厚的资本积累;但经济整体素质不高,仍属粗放型增长,产业离散大,技术和装备比较落后。企业急切需要先进技术和更新产品以实现二次创业,地区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后亟需注入高新技术以保持其发展势头。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这一关键阶段,高校发挥自身的优势,肩负起了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重任。浙江大学和杭嘉湖公司牵头,协同清华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了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真空电子有限公司、浙江海宁锦达针织实业公司等10多家行业重点企业,共同制订了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与成套设备研制开发计划,承担了《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技术产品开发系统》的大型项目。杭嘉湖公司担负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的协调任务,并以浙江大学和杭嘉湖公司为主联合组建基于网络的高技术产品创新开发中心。整个计划得到了浙江省政府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的重视及各有关企业的积极参与,将多渠道地投入2亿多元的资金。 目前项目已正式实施并取得成效。项目的总体目标是要针对杭嘉湖绍地区产业发展的特点,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平台,并在此支撑平台上,建立高技术产品开发的技术系统和组织系统,探索高技术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和组织模式。以市场为牵引,技术整合为手段,开发以通信电子、家用电器和轻纺行业为主的一系列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动杭嘉湖绍地区经济素质的提高和产业的升级。项目的实现将为杭嘉湖绍地区提供一个面向市场、资源共享、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高效率新产品开发环境,并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水泥是杭嘉湖绍地区历史悠久的一个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它是建材行业的大户,市场需求量非常大。浙江省的水泥年产量达3000多万吨,中大型水泥厂有10多家,虽然生产规模和产值都很大,但效益不太理想,其主要原因是技术和设备落后。如何充分利用当地低品位石灰石的资源烧制并稳产高标号水泥和如何大幅度降低能耗是当地水泥行业急需解决的两大技术瓶颈和难题。在杭嘉湖公司的中介和资金支持下,浙江大学材料系首先与浙江兆山集团合作,利用高校的技术优势,在深入研究了物料运动和传热传质动态模型的基础上,突破了一些生产上的传统观念,采用了新配方和新工艺,实现了用低品位石灰石稳产高标号水泥的目标,达到了优质、高产、低耗的综合效果。这一技术目前已在浙江尖峰集团等20多家水泥企业推广应用,有效地利用了当地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水泥标号档次,加强是了浙江省水泥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这一科技成果也因此获得了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造纸也是浙江省量大面广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但大多数企业产品档次不高,质量不够稳定。杭嘉湖公司急企业之所急,首先为浙江景兴纸业集团公司引进了浙江大学的变频调速控制技术,仅投入40万元资金,就使一条改造后的生产线效率提高50%,每年新增利税200万元; 而传统的方式则要投入1000万元的技改资金才能获得同样的利益,显示了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巨大威力。公司及时抓住这一典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扶持和大力推广,3年来在杭嘉湖绍地区的30 多家造纸企业采用了这一先进技术,新增产值5亿多元, 一项技术造福于一个行业。现在这项技术已辐射到江苏、福建和广东等外省造纸企业。同时,浙江省海盐建管集团、辽宁本溪轻工机械厂也运用此技术开发出新一代国产的工控机电一体化造纸生产线设备。工业控制技术与机电技术相整合,引发了造纸机械的重大革新。
轻纺是杭嘉湖绍地区最大的传统产业,在地区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与轻纺产业孪生的轻纺市场闻名全国。但由于技术和设备的落后,不少轻纺企业陷入困境,唯一的出路就是靠技术进步。多年来,杭嘉湖公司积极支持在轻纺行业的数十家企业,推广浙江大学的纹版CAD 和印染CAD技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近些年来, 纺织企业又广泛应用了浙江大学的纺织CAM和染印CAM技术,用低成本方式,大批改造了旧的织机和印染设备,并采用计算机和机电一体化技术,设计和生产新一代的国产化织机,其价格只有同类进口设备的1/3。同时,以高校技术为源头,纺织和印染CAD/CAM技术自身也发展成为一个高新技术产业,一批科技人员走出高校,在绍兴、杭州、肖山等地成立了上规模高档次的浙江绍兴金昌印花电脑设计分色中心和开发新型织机的经纬自动化工程公司等企业。杭嘉湖绍地区的轻纺产业在引入了各种适用技术后又显现出了勃勃生机,高校技术创新能力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起了巨大的作用。
二、创业投入,培育高新技术项目和产业增长点
实施科教兴国以来,杭嘉湖绍地区出现了空前的科技热。政府的经济、科技主管部门和成千上万的企业四处奔走,寻找好的科技项目;大批上市公司和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寻求高新技术项目,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增长点。但是,满足企业要求具有一定成熟度的技术项目资源严重匮乏,科技成果已形成了卖方市场的局面,到杭嘉湖公司来要求推荐和提供项目的单位和个人络绎不绝。另一方面,高校的技术成果转化率低下,大量积压而未能很好地产品化和商品化,形成了“一边有人无桃采,一边有桃无人采”的怪圈。究其根本原因是桃子不够成熟,高校的技术成果与企业的要求之间尚有很大一段差距,这就是缺乏项目的培育和产品的中试这一环节。随着技术成果卖方市场的出现,这一长期存在的瓶颈显得尤为突出。
对于高新技术项目,由于其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对企业家既有极大的诱惑力,但又使他们在做出大投入的决策时更为挑剔和小心谨慎。高校的大量高新技术成果处于样品阶段,未经商品化和产品化的,就很难推向企业而形成产业增长点。面对这一情况,杭嘉湖公司义不容辞地将培育高校高新技术成果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职能。
在公司对科技风险投资没有经验的早期阶段,我们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与高校联合开发和培育项目,公司以债权方式进行创业投入。近7 年来,先后提供了9300万元,支持了52个中试项目,其中60%以上获得成功。获得如此高成功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吸收和筛选项目时充分论证和严格把关,对项目的选择十分重视立项的内涵质量、市场成长性和项目负责人,对企业的选择着重考察企业的实力、活力和企业负责人。我们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导向,确定以信息电子、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能源和环保作为重点立项对象。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做法,连续数年给予资金支持和跟踪服务,并逐次增加支持力度,以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浙江亚东制药公司原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厂,他们与湖南医科大学、安徽药物研究所等高校科研单位合作,从产品中试开始,开发了回音必虎梅含片和妇女用的中成药“孕康”口服液。其中“孕康”口服液对先兆流产的总有效率达97.4%,较同类西药高出17%,而且副作用极小,特别适用于东方女性。该厂用现代化的医药生产手段,以新的中成药为增长点,使产品走向产业化。短短的几年时间,发展成为浙江省行业最大经营规模和最佳经济效益的企业之一。目前亚东制药公司生产的品种已有68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回音必”品牌迅速提升,主导产品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浙江名牌”产品。1998年实现产值2.66亿元,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1999年4月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在教育部领导视察亚东制药公司时,该公司的总经理特地深情地表示:杭嘉湖公司在亚东制药公司艰难的创业时期起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在企业与高校联合进行产品中试阶段,杭嘉湖公司向这一幼小企业累计投入了950万元创业资金并提供了技术报务。 “杭嘉湖公司对亚东制药公司的成长功不可没,我们将一直记着他们的帮助。”浙江海盐一星饲料集团是靠原浙江农业大学(现浙江大学)的技术项目和杭嘉湖公司的创业资金共同支持下发家的,企业与浙农大合作的《全价配合饲料》中试项目开发成功并打开市场,从200 万元规模的生产小厂发展成为产值近3亿元的企业集团。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不少。 例如中国恒柏集团和中国纺织大学合作的《精纺苎麻系列产品》项目,浙江联丰集团与上海交大的《高效低噪节能冷却塔》项目,国际香料香精公司(杭州)与复旦大学的《甲醛柏木醚》项目,杭州农药总厂与南开大学的《高效除虫菊酯》项目,浙江卡森集团与四川大学的《仿绵羊猪革》项目等等,在这些企业创业初期的中试项目开发过程中,都最先得到杭嘉湖公司的创业资金的投入,并连续给予累计几百万元的支持。这些项目的培育成功都为企业的创业产品开了先河,成为企业成长的启动点和产业发展的增长点。目前这些企业大多成了产值超亿元的集团公司,其中有14家被评为省级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在企业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与帮助创业的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也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建立了自己的技术开发部门。例如,浙江钱江生化公司、浙江吉佳机电设备公司、浙江上风实业公司、浙江亚东制药公司和浙江湖州链传动公司等企业在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等高校的支持下,都成立了企业内部的研究所或技术开发中心。
随着对科技创业投资认识的加深,在不断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杭嘉湖公司尝试采用股权的方式进行风险投入,培育高新技术项目。首开先例的是浙江富润公司与中国纺织大学合作的《绢丝针织服装面料》中试开发项目的成功,绢丝针织产品获国家发明博览会银奖,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并规模化生产。在产品投产时,我们适时地将其中的一部分债权转为股权,作为发起人之一,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富润股份有限公司继而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连续几年,我们获得了15%~18%回报率的分红,同时所持股权得到了成倍的升值,既培育了科技项目,又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收益。
近几年来,杭嘉湖公司进而采取直接控股或参股与技术方成立项目公司的方式从事科技创业投资,取得了成功的经验。1996年杭嘉湖公司以资金股投入,浙江大学博士生为首的一批技术人员以技术股投入,共同创办了浙江杭嘉湖软件技术公司,开发《税收征管计算机广域网系统》。仅1年的时间,该项目就取得成功,并在全省实施推广和运行。 税收征管软件系统上至省级税务局,下至成千上万的纳税单位,这一“一网打尽,一本万利”的项目,使税收部门得益匪浅,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杭嘉湖公司的知名度。由于征报税务软件的“杭嘉湖”品牌,以至很多企业都把杭嘉湖公司误解为专事收税的单位。杭嘉湖软件技术公司的营业额和资产每年都以成倍的速度递增,成为初具规模的高新科技企业,目前正在进一步开拓领域,开发网上税务局系统,营建管理系统和互联网企业信息大型数据库。企业将制定今后的发展战略,吸纳更大的资金和更多的人才,扩大软件开发领域,保持和加速发展的势头。
1997年杭嘉湖公司投入创业资金与技术方浙江大学计算机系共同创办了浙江力通网络工程公司,开发互联网软件和网上增值业务。浙大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使力通公司在浙江省的网络企业中脱颖而出,杭嘉湖公司在企业策划和管理方面发挥作用。短短的3年时间, 力通公司的营业额已近2000万元,业务范围迅速拓展,企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杭嘉湖公司将以上两个创业投资项目作为试点并全部取得成功,增强了今后进一步加大科技创业投资力度的信心。公司正对今后开展科技创业投资进行全面的策划,并在资金、人才、高校科技项目的调研吸纳等方面制订筹划方案,计划每年以控股或参股的方式创办2~3个高新科技项目公司。2000年的项目业已确定,最近将成立杭州智通机电技术公司,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这些项目公司都将扎根于浙大科技园区或杭嘉湖绍地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利用社会的力量和高新开发区的有利条件,积极培育和孵化高校的科技成果,杭嘉湖公司不仅只做科技红娘,还要做好科技产业的催生婆。
三、在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架桥,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
科技项目的培育和创业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这就有赖于资本市场。目前国内资本金融市场的活跃,浙江省雄厚的资本实力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两者之间的脱节情况十分明显。杭嘉湖公司发挥自身的优势,一手抓高校项目的源头,一手抓资本市场的需求,在两者之间牵线搭桥,为双方合作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年来,杭嘉湖公司主动地学习资本运作知识,参与资本金融市场领域的活动,与各大银行、上市公司、证券公司、著名的投融资公司建立联系和广交朋友,逐步建立与资本金融单位协作的工作网络,为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开拓良好的资本环境。
对于高校比较成熟或创业已有基础的科技成果,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推荐给行业对口的上市公司。1998年杭嘉湖公司与浙江省证券公司投资银行部联手对浙江大学的生物化工项目进行论证后,推荐给上市企业浙江钱江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并参与资产组合的全过程。钱江生化公司出资1200万元与浙江大学二次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在杭州高新开发区组建了浙大钱江生物化工公司,浙江大学占有0 %的技术股份。新公司以浙大为技术背景,共同开发和生产市场前景看好的天然维生素等生化新产品,企业为浙大的科技成果加快了产业化的进程。
另一种做法是杭嘉湖公司受上市公司、投资公司或行业骨干企业的委托,寻求或论证专题科技项目。我们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的相关领域专家联手,先后为香港广大资本管理公司、美国的EDI公司、FKC公司、联合工程公司、日本的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德国的中小企业促进中心、台湾的志成营造有限公司、浙江尖峰集团、浙江信联股份公司、浙江东方集团股份公司等20多家单位进行了受托咨询服务,为30多个项目提供了立项报告或可行性报告,其中有一部分项目已经启动实施。我们通过这种咨询服务业务,不断扩大与投资单位的联系面,同时也提高了自身对项目论证策划的层次水平,为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开辟更多的途径。
与资本市场对接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为杭嘉湖公司自身的科技创业投资探求撤出机制。我们之所以目前不敢放手大胆地进行创业投入,其中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国科技创业(风险)投资的撤出机制没有建立。克服重重困难而投资成功的科技项目不能顺利撤出或回报率不高的撤出风险资本,却不能弥补失败项目的损失,使国内众多的创业(风险)投资公司乐于从事保险的项目,风险投资公司成了保险投资公司。我们意识到,科技创业投资本身就是一项资本业务,它只能靠资本的市场化运作才能实现资本的高回报撤出,科技创业也只能在有形和无形资产的市场化运作中迅速膨胀而实现产业化。争取培育成熟的高新技术企业挂牌上市自然是优选的途径。我们正与浙江亚东制药公司等企业的创业家们共同策划,创造条件在科技板股票市场上市。但是目前国内能争取上市的机会毕竟十分有限,因此我们同时也开辟由投资公司或同行上市公司升值收购创业项目公司股权这一途径。浙江省投资公司以高出浙江杭嘉湖软件技术开发公司净资产数倍的代价收购其50%的股权,投资公司的介入为软件公司的产业化开发火中添薪,大大提升了企业发展的后劲。我们今后还将进一步推动技术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对接和融合,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对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科技创业投资规模化的巨大作用。
四、解放思想,探索有利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
在我们从事依靠高校科技发展地方经济的工作中,遇到了大量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需要我们边探索边实践。有不少问题亟待各高校和其主管部门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在高校的深化改革中逐步解决。
(一)加大高校科技成果市场化运作的力度。科技成果本身就是一种商品,只有适合企业的市场需求,才能进而成为企业的商品而推向市场。我们所接触的大量高校科技成果推广报告的市场分析大多缺乏可行性,这说明市场的调研、判断和开拓正是高校科技人员的薄弱环节。这一方面要求高校采取措施,强化和鼓励科技人员对于市场、经济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更有效的办法是让企业和中介机构提前介入项目的立项和开发。对于那些纵向项目和自选项目,从立项时就要有强烈的市场导向意识,而对于横向项目的选择也必须考虑对行业的影响度。前些年,高校在企业建立了大批的产学研基地或联合体;这些年来,国家又鼓励企业或行业与高校建立联合研究所或开发中心,这都是促使高校科技成果走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而对于量大面广的高校科技成果,还必须建立科技供需信息交流和交易市场。根据科技项目市场化的思路,杭嘉湖公司推动高校和企业紧密的长期合作关系,在项目实施和资金投入政策上推动高校与企业建立各种形式的联合体。公司支持的厂校联合体共25家,其中产值超过5000万元规模的企业19家,这些厂校联合体成了高校科研项目的市场探测器和市场推进机。公司还发挥中介作用,正在引进国外企业与国内的高校建立联合开发机构。为了广泛开展科技需求的对接,公司于1998年在中国公用互联网上建立了“金科信息超市”,为用户提供科技成果、技术需求等10个栏目的服务。自“金科信息超市”上网以来,国内外已有1万多人次来站访问, 其中已有上百个项目进行了洽谈。今后将创造条件,举办网上科技洽谈会和项目招标。金科信息超市不仅局限于单位,而是向项目课题组和科技人员个人开放,公司利用自身与企业的紧密关系和较强的市场操作能力及一定的资金投入,超前介入高校科研项目开发,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公司的中介作用。
(二)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高校科技成果(特别是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瓶颈是成果的孵化培育,在高校的周边建立以高校科技为源头的孵化基地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高校科技园的作用与社会上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或园区应该有所区别,它的功能应定位于高校科技成果的孵化和育成,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园和重要的辐射源。高校凭借自身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在政府支持下,吸引社会的力量,加快高校科技园区的建设,对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必将成为我国科技创业(风险)投资的热土。杭嘉湖公司作为一个高校系统的科技创业投资公司,从事的科技创业投资将主要扎根于高校的科技园和孵化基地。同时我们正在积极筹划与境外的大学建立联合创业育成中心。
(三)加强宏观管理,理顺各种关系。我们在工作中深切地体会到,目前高校现行的一些制度和管理方式已对科技成果起制约作用。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是经济规律起主要作用的领域,高校对经济规律本身就不太掌握,在将经济、科技、教学3种规律交互融合、 相互促进而实现科学的管理就更非易事。我们认为,高校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总的来说还是统得过紧,管得太细,内部和外部关系都没有理顺。而实际上反而出现统不牢管不住的局面,以致于出现大量的科学成果非正规渠道转化,而学校组织重大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也缺乏力度和手段。高校对于产业化的科技成果,大多产权不明晰,待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国家、集体和个人3方面投入估价和利益分配出现明显的矛盾。 知识产权的评估和归属,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等都未形成有利于成果转化的规范,以致经常出现争议。高校与企业合作中由于责权利不清也引发了不少矛盾,甚至造成法律纠纷,严重挫伤了双方合作的积极性。我们认为,高校至今尚未形成一个较满意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有待高校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宏观管理,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当前首要的问题是明晰产权关系和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在我们创业投入与高校成立科技项目公司,或是在参与企业和高校合作开发项目时,都要求做到产权明晰,无形资产量化成资本投入,按公司法成立规范的股份或责任有限公司,从新公司创办时就按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建成制度。为了对创业人员和技术骨干建立激励机制,采用了个人入股,期权分配和全员聘任合同制等措施。我们并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提供法律咨询和保障。在新形式下,我们正在针对带有共性的问题研究和采取可行的对策,在大胆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创新机制的典型经验。
党中央高举科教兴国的旗帜,发出了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号令。高校是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作为高校科技与地方经济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杭嘉湖公司肩负沉重的使命,要不遗余力地去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途径。全国高校技术创新的优势和爆发的能量,必将推动区域经济向更高的目标迈进。21世纪呼唤我们去创造崭新的杭嘉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