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分析_教育评价论文

中小学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分析_教育评价论文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业论文,中小学论文,原因论文,负担过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造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学校内部教学内容太多太难,教学方法局限于知识灌输,以机械操练为主等问题,也有整个社会在毕业生就业、公众(家长)价值取向和传统文化等外部环境方面的影响;既有现行制度、教育行政和管理方面有待改革改善的地方,也有教育内外人士声称“不可避免地要这么去做”的思想观念的支持。这些因素相互牵制、交叉,又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了十分错综复杂的关系。

本文从“社会的思想观念”、“宏观教育机构”、“办学体制与学校质量”、“招生制度”、“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监控”、“教育大纲与教材”、“教学过程”、“教育评价”八个方面,提出较为系统、全面的归因分析,以期能对大家深入思考该问题有所帮助。

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学科中心主义的传统教育,以及东方文化圈所特有的现象。因此,社会奉行的教育思想与文化观念是可能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最深层次原因。

从教育思想角度看,近代教育提倡的学科中心主义教育思潮强调学科知识的神圣权威性与完整系统性,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就是为了被动地学会这些学科知识,能掌握的,就是好学生,可以进一步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更复杂更高级的知识。不能掌握的,是差学生,他们将被淘汰而去从事非脑力劳动职业。在这个教育系统里,学科知识是第一位不可改变的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学生只能顺应学科知识,并接受能否掌握它的考验,既无主动性,又无选择权。有兴趣的要学,没有兴趣的也要学;愿意的要学,不愿意也要学,课业负担因此而生。

这种传统教育思想在西方,早在本世纪初就被进步主义教育提倡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所批评。现代教育思想在重视知识文化传授的同时,更强调人格的全面充分和谐地发展,学校就是为每个儿童的发展提供他需要的各种教育内容与形式,学生在学校里享有充分的主动性与选择权,他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因此,学习成了一种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教育思想支配的教育系统里,由于学习是学生的自发行为,课业负担就不会很重。

我国中小学教育受种种因素影响,学科中心主义的传统教育痕迹还很重。尽管这几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已经注意到小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与选择权,增加了课程的弹性与多样性,以适应学生的各种差异。但总体上一刀切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离开完全适应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难以在教育思想层面上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另外,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知识爆炸,新技术革命对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一个人光靠年青时在学校所学的东西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怎么办?传统的教育模式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学习、工作和退休三个截然分明的阶段,学生时代必须把今后要用的文化知识全部学完。按这种模式去适应“知识爆炸”、就只能增加课程内容,做加法,使学生学习的知识起来越多,起来越难。我们国家1977年以后的中小学教育,基本反映了这种走向,国际上,许多国家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集以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为首的国际委员会提出了“学会生存”的教育对策,其实质是“终身教育”的理论,即学习将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并不需要把人一生需要的文化知识都在学生时代学完,学生时代的主要任务是为他今后的终身教育打下必要的学习能力与文化知识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以后需要的各种新知识,新技术,随时都可以通过继续教育学习。这一理论极大解放了基础教育,使它从繁重的知识传授中摆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读、听、写等本学习能力方面。按终身教育的理论,学生在基础教育时期的关键是:一要学会做人,二要学会学习,因此,核心课程主要解决学生的基本做人规范以及读、听、写等基础学习能力的培养,其他的社会性知识、人文知识、科学知识、艺术知识都作为以后继续学习的背景,只需学生有所了解就可以了。因此采用综合课的形式以讲为主,并不要求学生象学术性基础课一样掌握。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无限的知识与有限学习时间之间的矛盾,从基础教育的职能上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

但这种教育思想在我国还远远没有受到普遍的重视与体现。既没有相应的课程出现,更没有作为一种教育思想的革命深入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绝大多数教师还是抱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校里多学一点知识,似乎只有这样,才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这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又一种教育思想方面的原因。

在文化传统方面,东方人把读书看作是最高尚、神圣的事,“科举正途”、“学而优则仕”等观念根深蒂固地扎根在每个人的心目中。学生家长的普遍心态是“多读书总是好的”,“与其让孩子空着,做其他事,不如让他们做做题目,多读读书。”“孩子做其他事,家长不放心,只有做作业,家长最放心。”凡此种种,都可以在他们对学生负担表现出较大的宽容度中得到印证。这是使相当大一部分人明知道学生负担重,却又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

加上“独生子女”政策,许多家长都把子女的教育问题看作家庭生活的头等大事,投入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的热情和关注,不少人甚至把自己当年未实现的理想,改变家庭社会地位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这就更加剧了学生学习与升学竞争的压力。

二、三大差别的客观存在与我国目前的就业制度,造成了不同学历的人社会地位、生活水准的差异,使得绝大多数学生都追求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光明仕途”。但由于我国宏观教育结构不尽合理,真正能实现这一目的的只是极少数人。这场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竞争是形成中小学应试教育,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社会原因。

我国由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因此,基础教育的规模是很大的。但由于经济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因此很难支持一个比例合式的宏观教育结构。1992年,我国小学的招生数是2183.20万人,而初中招生数只有1465.01万人,加上职业初中招生的26.68万人,也只有1491.69万人,相当于小学招生数的68%。普通高中招生数234.73万人,加上中专、技校、职校招生的355.48万人,共590.21万人,相当于初中招生数的40%。而高等学校本专科的招生数75.42万人,仅相当于普通高中招生数的32%,整个高中阶段招生数的13%,由此可见各级升学竞争的淘汰率之高。在100名小学一年级新生中,将来能升入大学的只有3名多一点。

这几年,为了使我国的宏观教育机构更贴近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国家在宏观教育结构方面已经作了相应的改革,加大了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力度,调整了初中毕业生分流的比例,控制普通高中规模,减少高中升大学的竞争压力。但由于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的双轨制教育机构尚未真正形成,特别是在中、高等教育层次上尚未做到学制相通与接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匮乏,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政策不到位,加上就业市场对职校毕业生的轻视,使得初中毕业时的普职分流不是建筑在学生兴趣志向、能力特长的基础上,仍然是以考试分数高低论英雄,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竞争。而只要这种高淘汰率的宏观教育结构存在,升学竞争、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就很难得到彻底的根治。

三、我国教育投入的不足还表现在国家拿不出足够的钱办好所有的小学和初中。而社会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收入增长,家长希望子女进好学校,接受好教育的期望值日益高涨。这方面的供需矛盾加剧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当前社会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普通中小学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学校布局趋向合理,九年制义务教育正在有步骤地实施。师资队伍得到了充实和加强,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原来的基础太差,加上规模过大,在办学水平方面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1992年全国普通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只有82.7%、55.6%,理科教学仪器配备达标率只有14.5%,其中中学29.5%,小学12.7%。即使是上海,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达标率也只有91%,小学只有63%。可见,离开国家制定的基本办学标准尚有很大的距离,更不用说高起点,第一流的办学水平了。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是一味强调义务教育的政府行为,期望国家继续提高教育投入,拿出更多的钱来办好中小学,解决学校之间的差距问题,还是树立效益观念,利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包括国家,集体和个人,开辟多种办学渠道,引进多种办学机制,尽快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提高整体办学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消费欲望?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可喜的是上海在多渠道办学体制问题上已经突破了原有的僵局,出现了兼并、联办、承办、民办公助、特色收费等多种办学形式的试验,以缓解人们想进好学校问题上的供需矛盾。但目前这方面的改革规模还不够大,相应的政策也没有到位。因此,还无法大幅度解决供需矛盾。相信随着这方面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小学升初中的问题上的供需矛盾是会得到明显缓解的,那时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会随之而得到改善。

四、教育办得再好,学校之间总是有差距的。怎样让不同学习潜能的学生进入不同的学校,招生问题一直是困扰教育的一大难题。日前,用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标准虽然满足了一部分学校选择学生的需要,但它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俗称考试是“指挥棒”,考试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学中根深蒂固的习惯性传统做法。加上考试成绩也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学质量,体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因此,就难怪教师与学生要采用种种手段追求好分数,甚至不惜违背教学规律,采用种种不正当手段走捷径。如:搞大运动量训练,题海包围战术,争取考试试题都能复习到,题目都曾似相识。这样做的结果,学生课业负担怎么会不重呢。目前,升学考试的考前复习至少达到三个月,有的学校更是长达半年,甚至更长。而这些时间都是靠平时加班加点,加快教学进度,挤出来的。所以看上去学生课业负担最重的是考前复习阶段,其实从一进入学校起,正常的教学进度就被打乱,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开快车的教学节奏中,学习高度紧张,很少有喘息的机会,课业负担一直很重。

因此,招生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缓解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方面。问题是怎么改。走宽进严出的路,把对学生的选拔建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而不是通过一次性集中书面考试解决问题,固然是一种好办法,但这有待于好学校规模的迅速扩大,与日常教学管理的标准化,实现这些意味着教育投入的几十倍增加,这在我国目前除少数高校能试点外,对大多数高校与中小学是不可能做到的。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就近入学,历史经验证明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削弱每所学校已有的教学长处,打乱教学力量的现行平衡状态,降低效率造成整体教学质量下降。因此,最有希望突破的还是考试改革。随着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崛起,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可以几十倍的提高考试效率,不仅容量增大,而且作答方式也会极大地丰富,使考试真正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学生素质的全面考核。在这场考试革命到来之前,目前能做的工作还是积极进行招生制度改革试验,一方面用扩大好学校的办法缓解供需矛盾,另一方面进行考试改革,使它能尽可能全面地指挥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五、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职责不清,对教育全局的宏观管理与监控不到位,对中小学不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随意加班加点,乱办“班”,乱编乱印、乱订复习资料和练习册等现象制止不力,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教育行政部门的原因。

上海实行基础教育分级管理改革以来,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划分还不十分清楚,相应的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信息沟通与联系网络还不健全,因此,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管的事,没有很好的管起来;该市教育行政部门宏观调控的问题,也因为缺乏有力的调控手段而无法进行。使得这一年人民群众对中小学出现的乱收费,乱办“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意见较大。

另一个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是分级管理后,区县领导对搞好中小学教育的责任加强了。为了对付客观存在的区、县之间的教育质量竞争,。不少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下属机构(教育学院、教研室等)自觉不自觉地、不同程度地卷入了违反教育规律,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做法中。如:有的区直接把高考升学率写入区的发展规划作为考核区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目标,而区教育行政部门只能把升学指标层层落实到学校,甚至学生身上。不少区教育学院带头搞“竞赛班”、“提高班”,区教研室则热衷于编写各种复习与练习册。面对这种情况,市教育行政部门更是手中没有“尚方宝剑”,缺少强有力的宏观管理监控手段。因此,难以进行全局性的调控与治理。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并不等于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市教育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可以不问不管。而是必须通过建立必要的行政法规与加强督导的办法进行宏观调控。只要这方面的职能真正建立起来,并且落实到位,那么通过行政部门的工作还是可以对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起相当大的作用的。

六、课程是国家落实教育方针,干预教育的最主要手段。教学计划与教材容量的多少,难易程度直接与学生课业负担有关。建国以来,曾经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多次进行课程改革,关键是尚未取得国家对未来人才的基本要求与学生负担之间的平衡,使大多数学生仍感到课业负担过重。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十分重视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人民教育出版社先后编写了六套中小学教材,其中影响较大的三套分别于1956年、1963年和1980年颁布使用。这几套教材为我国造就了大批的政治、经济、科技人才,为各行各业培养了亿万合格的劳动者,推动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及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但也存在几个问题,主要是统一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国情不相适应。课程和教学内容以升学的主要目标设计,教学要求偏难、偏深,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才能的发展,忽视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就业的需求。有些教材内容比较陈旧,课程结构单一,缺乏灵活性与弹性。因此学生感到吃力,学习及格率低。即使是上海市区,本次调查反映,仍有25%的校长认为三年级以上的现行教材太难,学生掌握有困难。

1988年开始的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因此,各学科都对教学内容与要求作了较大幅度的删减。从新教材试验的情况看,学生课业负担确实有所减轻。因此,在上海地区加快推广新教材的步伐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力措施之一。

但在进行教材改革时必须注意的另一个倾向是如何保证每个学生的充分学习。学生学习潜能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普遍降低教材难度的前提下,必须设计出满足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的内容,不能简单地用新的“一刀切”代替原来的“一刀切”。课程改革的关键不仅在于选择一个能为最大多数学生接受的程度,而且要体现课程结构的灵活性与弹性。一套课程,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演绎出程度与特色不同的多种方案,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上海的课程教材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发展与提高。

七、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线,其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课业负担。当前,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思想停留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学生的人格发展,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机械操练,并不断用各种测验检查学生,使学生学得又苦又累,缺少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这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教学内部原因。

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学生课业负担的关系极大。好教师教学内容少而精,抓住重点,要言不繁,讲深讲透,训练得当,教学任务当堂完成,学生学得有劲,练习负担也不重,差的教师抓不住重点,内容多而滥,什么都讲,什么都练,不但造成学生大量机械操练,疲于应付,而且教学任务课内完不成,经常要加班加点。据我们调查,后一种教师目前仍占有一定比例,他们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具体做法有:1.加重学习任务。这是绝大部分教师普遍的做法,除教科书规定作业外,他们总要多找些题目给学生做,题海战术是他们应付目前教育管理与考核体制的主要法宝。2.用加快学习进度的办法变相延长学习时间。大多数重点中学的教师一方面用题海战术,另一方面尽可能加快教学进度,以便在升学考试前留出更多时间复习、操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3.相当部分的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主要靠机械操练的办法使学生掌握知识。4.一部分教师教学思想不端正,仍然把做作业当作惩罚学生的手段之一,动辄就罚抄、罚背、罚默。5.少部分教师热衷于家教、第二职业,课堂教学马马虎虎,质量极差,听不懂反正可以上补习班,请家教,加剧了课外校外的课业负担。

因此,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要从端正教师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着手。这几年上海市中小学教师队伍新旧交替,大量新教师补充,使整体教学水平有下降的趋势,更需要加强师范教育与在职教师的培训。只有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才能从教学过程中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真正让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八、科学的教育评价说了多年,一直难以在教育实际中发挥作用,使得分数仍然简单而片面地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依据,指挥着教育的方方面面。家长、学生、教师、社会都把眼睛盯住分数,难怪学生要为分数而搏命,课业负担难以减轻。

正确与效率一直是困扰教育评价的两难问题。正确的评价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做深入细致的信息收集、取证和分析。但实际中的教育评价常常要求快速高效,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对一大批对象作出可比较的价值判断。在没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智能计算机)可以替代的前提下,书面考试不失为一种两者兼顾的办法。因此,分数肯定是衡量教育质量的一个方面。问题是除了分数以外,其他体现教育质量的方面是否可以一概不顾?教育评价是不是因为要快速高效,而不得放弃全面深入的取证分析,只能用简单的分数代替全面价值判断。关键是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对科学的教育评价缺少积极的探索与试验,讲得多,坚持实践与研究得少,也没有造成社会评价参与教育问题诊断与治疗的氛围与条件,加上技术因素的困扰,使得科学的教育评价一直难以在教育实际中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冲淡分数的干扰,进而缓解学生的课业压力。

其实,科学的评价完全可以在教育中发挥其积极的导向作用。尤其是教育系统内部,只要坚持衡量教育质量指标的全面性,把正确的评价所需要的大量信息收集、取证工作通过建立标准化教育档案、教育统计报表、教育信息网络等办法分散到日常工作中,则比单一的分数科学得多的教育评价是可以做得到的。一旦科学的教育评价有了成功的范例,并且确立起在教育运行中的应有地位,则它一定会对片面追求分数的应试教育起制约作用,引导教育全面关心学生的发展,把他们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标签:;  ;  ;  ;  

中小学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分析_教育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