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论文_王利华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论文_王利华

烟台信息工程学校 山东 烟台 264000

苏霍姆林斯基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中职数学教学以知识学习与实践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发挥好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一、发挥好教材育人的作用

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教材本身的知识内容和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努力促进学科知识教学和德育的有机结合,寓德育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借助教材相关内容,提升学生数学审美。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能力的应用,引导学生体会欣赏、感悟数学课程中蕴含的正反、虚实、上下、对立、对称、构造等美学元素,学会欣赏、感悟、表达、创造数学所独具的数学美,使数学学科成为学生追求真善美、创造美好生活的教育资源。

例如,在探索学习圆的有关性质的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几何体、室内实物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帮助学生感受圆的对称美、和谐美,体会数学的美学价值。在探索函数单调性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组织专业学生观察投篮瞬间球的运动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一周内温度变化图像等,帮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的美学价值。

借助教材相关内容,养正学生家国情怀。通过有关数学史料,让学生了解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了解我国古今数学家在推动数学发展中做出的杰出贡献;利用教材中的生动素材,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爱国教育,引导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明礼的养正教育。

比如:在学习《圆》时,我向学生交代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这比西方国家要早几百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习三角函数时,说明三角函数在军事、经济、生物、机电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数学的发展与人类文化经济科技的发展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三角函数与客观世界的密切联系及其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让学生充分感悟数学在生活各个领域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下狠功夫学好数学,为学生立下壮志报效祖国起到铺垫作用,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发挥好教师育人的作用

教学活动是我们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途径,也是我们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数学课上我关注学生知识学会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形成良好职业素养奠定基础。

1.基本行为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课前做好学习准备的习惯,课上认真倾听的习惯、仔细观察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课后整理清洁的习惯等,逐渐把行为要求内化为行为习惯。

2.高层次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敢于表达的习惯,协作学习的习惯,相互尊重的习惯,效率做事的习惯等,逐渐把习惯培养内化为个人素养。

比如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里父母溺爱的较多,且大多数都缺乏集体主义观念,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就担负起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任务,使他们较早地形成集体主义观念。在开展本学科合作学习活动时,我采用多种方法激励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发挥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体会集体团结协作的力量,从而增强学生团队意识。

三、发挥好教师示范的作用

“上行下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都说明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在仪表、言行等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教育学生,用为人师表的具体言行感染学生。教师的身教示范是教育的一种内化力,数学课上,我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从服饰、头发、妆容、首饰佩戴等方面严格执行学校对教师仪表仪表要求,对待学生有文明礼貌的态度、循循善诱的感情,有一丝不苟扎实严谨的教风等,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

四、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

教育要学生带走的不仅是书包里的东西,还有超越书本知识的人的素养,数学课程的学习不只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把数学本身的学科意义渗透到学生的思维品质、认知情感当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抽象、公式推导、例题讲解、习题演算等方式,培养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形成有论据、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与表达能力,养成做事条理分明、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等个性品质。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素养,形成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实际问题的能力,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函数的奇偶性一节时,课前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折纸,如“折纸验证偶函数图像及定义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获取新知的过程。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从偶函数到奇函数联系转化的数学思想,体会推理论证在数学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善于观察、推理判断的严密思维,形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培养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和个性品质。

论文作者:王利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9月总第3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  ;  ;  ;  ;  ;  ;  ;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论文_王利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