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微创与传统手术应用于脊柱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于2013年6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129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63例)和实验组(66例),对分别应用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参照组,术后最高体温明显低于参照组,骨折部位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92.42% vs. 71.43%],锥体前缘高度比值增加、Cobb角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应用于脊柱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微创;传统手术;脊柱骨折
Comparis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and tradition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spinal fractures
Abstract Objective: minimally invasive and traditional surgery used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fracture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icacy. Methods: in June 2013 - 129 patients with spinal fractures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in March 2016 perio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reference group (n = 63) and experimental group (66 cases), respectivel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surgery an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operative time, ambulation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blood loss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highest postoperative 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excellent rate of fracture recover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92.42% vs. 71.43%],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cone height ratio increases, Cobb angl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pplied to patients with spinal fractures in clinical efficacy very good, it is worth promoting.
Key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traditional surgery; spinal fractures
脊柱骨折这种由于直接或间接外力所致的骨折类型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病情较为严重有可能会殃及骨髓,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或者治疗不当则有可能会导致继发性脊髓损伤、不同程度的截瘫等,给患者带来无法承受的痛苦[1]。本院将微创手术应用于2013年6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中,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6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129例,以上患者均经X线、CT检查以及磁共振检查等影像学检查确定符合该病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根据随机平行对照法将以上患者通过病历号末位号的奇偶数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奇数为实验组66例,偶数为参照组63例。参照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是33例和30例;年龄最小的患者和年龄最大的患者分别为16岁和72岁,中位年龄:(41.65±10.04)岁;致伤原因:23例患者为交通事故伤,18例患者为坠落伤,15例患者为重物砸伤,7例患者为其他伤。实验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是35例和31例;年龄最小的患者和年龄最大的患者分别为17岁和74岁,中位年龄:(41.69±10.06)岁;致伤原因:24例患者为交通事故伤,17例患者为坠落伤,16例患者为重物砸伤,9例患者为其他伤。上述基本资料经检验参照组和实验组患者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本组的63例患者应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即传统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麻醉方式为全麻,为患者再去俯卧位,将前胸及双侧骼嵴作为支点,并将患者的腰部悬空,进行常规的手术消毒后,在病变平面-棘突到平面下-棘突上作正中纵行切口,将皮下脂肪及筋膜沿着皮肤切口,充分暴露棘突和腰背筋膜,从皮质上采用电刀配合骨膜玻璃器对椎旁肌进行骨膜下剥离,以棘突为起始点,以椎间小关节为终点,沿着椎板向下外侧进行剥离,然后采用干纱布进行紧密填塞以进行压迫止血,将椎间小关节的关节囊进行剥除后,使用椎板牵开器向两侧将椎旁肌牵开,将其充分暴露后根据常规的方法置入椎弓根螺钉[3]。
1.2.2 实验组 本组的66例患者应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即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前准备以及体位与参照组相同,采用C臂正侧位定位,在皮肤上作长约1.5cm左右的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并对多裂肌进行钝性分离,使用尖锥将孔开在皮质,然后使用开路器在锥前体和椎弓根之间进行打孔处理,将长导针放置在椎弓根通道内,确定透视位置后,将空心螺钉沿着导针放置在空心椎弓根内,按照上述方法共放置椎弓钉4-6枚。在手术过程中对导针以及螺钉的位置采用C型臂进行监测,在对侧放置导针后安装连杆[4]。
1.3 疗效标准 (1)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最高体温)进行记录并对比;(2)对两组患者术后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采用改良的Prolo功能评分法进行评价,如果术后患者的Prolo功能评分在17-20分之间,则判定为优;如果术后患者的Prolo功能评分在13-16分之间,则判定为良;如果术后患者的Prolo功能评分在9-12分之间,则判定可可;如果术后患者的Prolo功能评分在9分以下,则判定可差[5];计算并比较骨折部位恢复的优良率。(3)对术后两组患者的锥体前缘高度比值增加、Cobb角进行统计并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 ±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2组采用t检验来进行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采用χ2检验来进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98.67±31.78)min vs. (122.33±43.23)min],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参照组[(91.56±53.45)ml vs. (201.34±61.23)ml],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1.67±0.87)d vs. (4.52±3.64)d],术后最高体温明显低于参照组[(37.11±0.36)℃ vs. (38.04±0.63)℃],t=7.67,8.79,6.54,5.2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骨折部位恢复情况对比 术后参照组患者中Prolo功能评分为优的患者28例,良17例,可10例,差8例,则骨折部位恢复的优良率为71.43%;术后实验组患者中Prolo功能评分为优的患者43例,良18例,可4例,差1例,则骨折部位恢复的优良率为92.4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锥体前缘高度比值增加和Cobb角 实验组患者的锥体前缘高度比值增加明显优于参照组[(59.31±11.19)% vs. (48.78±9.43)%],Cobb角明显优于参照组[(9.01±1.07)° vs. (13.02±2.0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脊柱骨折这种临床常见外伤非常严重,大多是由于间接外力所导致的,如果治疗不当或者不及时,不仅会导致患者存在慢性腰痛症状,还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导致不完全或完全瘫痪,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均构成了极大的威胁[6]。临床上对于脊柱骨折主要采用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传统的手术方式以传统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为主,这种手术方式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术区剥离组织范围大,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不利于手术恢复,手术切口延迟复合会导致感染等多种并发症的大大增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医疗科技、微创技术的高速发展,微创手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创伤低、出血少、病程低等诸多优势,使治疗脊柱骨折最安全可靠的手段,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本次研究中,将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分别应用于我院收治的129例脊柱骨折患者中,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参照组,术后最高体温明显低于参照组,骨折部位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92.42% vs. 71.43%],锥体前缘高度比值增加、Cobb角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微创手术应用于脊柱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十分理想,能够使患者的骨折椎体高度和Cobb角得到显著的改善,对于促进骨折部位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临床治疗该病的一种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手术方式,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小红,田晓莉.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2):1650-1651
[2]焦昌明,陈光红,禹红.83例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07):115-116
[3]焦伟,于海洋,梁成民,等.后正中小切口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03):229-230
[4]张文志,尚希福,段丽群,等.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2,05(02):109-110
[5]张超,皮红林,刘家矿,等.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J].医学综述.2015,21(05):899-900
[6]刘军,刘丽霞,王海红,等.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17):2639-2640
论文作者:罗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患者论文; 脊柱论文; 手术论文; 实验组论文; 术后论文; 微创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