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创新性研究与实践论文_车方圆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创新性研究与实践论文_车方圆

摘 要: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基本素养,不仅是计算机专业而且是非计算机专业的的基础必修课,在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更新及整合教学资源、深化“三教”改革、制定课程综合评价机制、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培养、积累项目经验构建实践创新基地等五个方面,指出了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创新性研究与实践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创新性研究;“三教”改革 ;综合评价机制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生产、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且综合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成为中职学校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重点。与此同时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学科在中职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其它学科的更好的学习和应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中职学校应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人才培养要求,强化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创新。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的变革,本文着重探讨了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课程改革创新性研究与实践的方法。

1、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分析

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也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综观现阶段“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

1.1学生基础水平不一,教学难度加大

由于城乡区域经济水平发展水平不同,城乡教育资源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学生来自于城市,在小学、中学时期就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且大部分同学家里拥有计算机,对于计算机并不陌生,并且对于计算机的软硬件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具备了计算机的简单操作技能。而一部分同学来自于农村,受硬件资源影响,他们很少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及基本操作比较陌生。由于学生基础水平不一,想要达到教学目标,这就加大了教学难度。

1.2教学资源过时,教学形式单一

在现阶段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开始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充满兴趣,上课时注意力比较集中,但是随着课程逐步深入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注意力集中程度大不如前。究其原因,计算机基础课程通常包含理论实践课两部分,在教授基础理论的过程中,课堂资源主要以文本资料和PPT为主,教师的教学模式固定,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计算机思维的培养[1]。在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练习为主,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不一,而教师在设计练习资源时,往往是所有同学都是相同的练习任务,对于有些同学来说很容易,迅速完成任务,而对于另外一些学生则觉得很困难,迟迟难以准确的完成练习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资源过时,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

1.3考核模式单一,缺乏综合评价机制

现有的计算基础课程考核的方式以一张笔试试卷或者上机操作为主要考核方式,通过一张试卷考核,并不能很好地考核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而仅仅通过一次上机考核又不能全面的体现出学生计算机基础综合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无论是一张试卷还是上机操作都不能全面的考核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现有的考核模式过于单一,缺乏对学生平时实践操作能力的关注,缺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机制。

1.4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资源,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学习的热情;并且采用单一的以传统讲授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未利用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等方式合理组织教学;同时缺乏综合评价机制,使学生过于重视考试的成绩而忽视学习过程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

2、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创新性研究及实践方法

2.1更新、整合教学资源

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手机,他们上网一般都是漫无目的的浏览,未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制作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比如利用Flash制作交互式动画、利用混合式的方法制作微课以及发布课前练习、交流讨论帖、课后拓展等资源,同时将资源发布到移动学习平台,供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手机进行学习交流,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课程知识点逐项梳理,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分级教学模式,以模块化教学组织课堂实施,从而更好的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对上机实践的练习资源进行整合,并且按照“从易到难”的规律对每一次的上机操作任务进行细化并设置不同的分数级别,使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自己选择相应难度的任务进行闯关,这样既不会打击基础薄弱学生的信心,也会激发基础好的学生对难关进行突破。通过以上方式整合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形成一套完整的“共融、共享”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体系。

2.2深化“三教”改革

不断推进“三教”改革即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加强计算机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改进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职业性、实用性。教师更应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比如合理运用移动学习平台。教师课前在移动学习平台发布预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且开通自主讨论功能,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识;课堂教学采用全方位互动式教学方式[2],比如通过翻转课堂展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知识的认识过程,进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课中教师在移动学习平台上推送测试题,实时查看学生的在线答题情况,把控学生的掌握情况;还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对项目进行细化,逐步实施,以小组技能比拼的方式组织课堂实施,教师巡回指导,并做问题解决方案的总结。我们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并且合理运用,才能够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互动。

2.3制定课程综合评价机制

在考核内容和形式上,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突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及创新思维的培养[3]。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给与不同难度层次、不同考核形式的考核内容,对于基础理论知识应以笔试为主要考核形式,对于实践操作应以上机为主要考核形式,在日常项目式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给与平时成绩。结合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课堂表现、日常上机练习等合理分配比例作为考核成绩,形成计算机基础课程综合评价机制。

2.4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以实例为主的项目式教学,通过案例导入学习任务,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加强课堂的组织实施,例如小组技能比拼的形式,小组明确分工,将一个总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子任务,引导学生根据子任务逐步实施,遇到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教师协助指导,遇到共性问题教师集中讲解,在边做边学边教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解决教学重难点,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互助学习,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课后为学生布置课后拓展,完成知识迁移,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5积累项目经验,构建实践创新基地

为了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水平,应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其他交叉学科的项目实践活动,了解计算机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对课程进项设置,同时积累项目实践经验,从而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4]。构建实践创新基地,安排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学习,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真正的上岗工作提供“实战演练”的机会。

3结语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中职一年级学生进入中职阶段学习的基础课程,目的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等基础必备知识,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我校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课程改革创新性研究与实践的方法,给下一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提供了思路。虽然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困难,我们依然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深化“三教”改革,构建“共融、共享”的课程资源体系,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分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8)

[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探索,2014,(03)

[3] 公共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18)

[4]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2,(02)

论文作者:车方圆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3批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  ;  ;  ;  ;  ;  ;  ;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创新性研究与实践论文_车方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