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母亲想做儿子的宠物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想做论文,宠物狗论文,儿子论文,母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母亲节母亲独自在病房过
昨日周末,正逢母亲节,南岸区现代女子医院的护士们特地给住院的母亲们送去了康乃馨。等了一上午,也没等到儿子到来,看着病床前的红色康乃馨,62岁的陈梅神情落寞:“唉,我这个当妈的,还不如一条狗。”
陈梅3天前,因气温变化感冒,她的支气管炎又发了。被儿子刘明(化名)送进附近的女子医院住院。
输液半天后,症状减轻,刘明起身告别:“妈,你现在问题不大了,自己照顾下自己。我要回去带元元到江北输液,这两天可能都不一定有空来看你,有事你打我电话……”儿子口中的“元元”是条狗,花500元买来的博美犬。
为了带宠物狗输液,却不陪生病的亲妈——这让陈梅心里不是滋味,此后几天,她一直跟儿子憋着气,没再联系。
儿子儿媳天天遛狗却从来没有陪她下楼散步
陈梅老家在丰都,早年丧夫,下岗后靠摆早点摊把儿子供上大学。
3年前,30岁的儿子在主城结婚买房,将她接来安度晚年。但因为儿子、儿媳说的陈梅不懂,陈梅说的老三篇儿子又不爱听,平时交流并不多。白天儿子上班后,陈梅除了看电视,就反复拖地抹屋做清洁。儿子夫妇下班后,也多是钻进书房上网,不太说话。陈梅一直认为,儿子儿媳是上班太累,没精神说话。
半年前,陈梅才知道自己错了——儿媳花500元买回一条博美犬,虽然取名“元元”,但两人平时却多以“幺儿”相称。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将元元搂在怀里一边亲,一边问“白天没人陪,在家是不是无聊了?”听到这话,陈梅说“心都凉了”——自己来了3年,每天为儿子儿媳做饭洗衣,从没听他们说过一句这样体贴的话。
除此,每天晚饭后,儿子儿媳雷打不动会带元元下楼溜达一圈——他们几乎从没陪自己下楼散次步;除了价格不菲的狗粮,他们还耗资数百,为元元买磨牙棒、狗拖鞋、狗围巾,甚至时髦的狗坎肩——吃穿玩一样都不少,对元元的考虑,远比对自己周到……
陈梅说,儿子儿媳并非不孝顺,一年四季为她添置新衣,每月除了生活费还会另给零花钱,偶尔还会给她买老年人的营养品——但每次看到跟自己无话可说的他们跟元元亲热地说个不停,就好希望自己是那条宠物狗。
儿子接受采访说孝顺就是让老人吃好穿好
“没想到我妈这么看重这事,还把你们请来了!”昨日,刘明这样解释,这两天确实因为每天要带狗儿到江北输液,没去陪伴母亲。因为自己离开时,母亲病情已经控制下来,并不重,他觉得母亲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而狗儿输液,却必须有人守着才行,主人不在身边,就容易乱动,没法进行治疗。
听了记者转述的陈梅的心愿,刘明有点吃惊。他承认,自己跟母亲平日确实交流较少,主要是没什么共同语言,有时话说多了不投机难免心烦。他意识里觉得,孝顺只是让母亲过上较好的物质生活,一直以来确实忽略了母亲的精神需求,“看来,以后确实应该注意。”
95%老人子女同住,亲情交流成奢侈品
广东省劳动保障部门2006年在对企业退休人员的全面调查中发现,很多老人都有“多余人”的感慨。精神需要的满足已经成为很多老人的第一需求。
成都《天府早报》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0%的为人子女者平时很少与父母进行心灵沟通。与父母分居两处的,53.64%的人平均一周给父母打一次电话;一周至少打3次电话的只有18.79%;89.33%的人通话时间在半小时以内;近三成子女一周都不会跟父母通次电话。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城市老人收入水平10年间增长了3.1倍,但缺乏精神慰藉却使很多老人觉得并不幸福。
真正陪父母的时间不到两年
母亲节,我们来做两道算术题:在中国,大部分子女都被父母抚养至22岁左右,这22年,父母的一切都围着你转。而据调查,当子女成年工作后,平均一个月真正陪伴父母的时间不到24小时,一年下来只有12天。如果你22岁时,父母50岁,他们就算活100岁,子女平均能陪伴他们的时间也只有12×50=600天,不到两年。
一位网友说,自己24岁,妈妈50岁了,参加工作后已经4个月没回家看父母。如果妈妈能活100岁,那还有50年,4个月看一次,这一生还有150次见面机会——这道数学题的答案,让他震惊。
所以,不要觉得父母一直在你身边。小时候,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教你说话、走路、捏筷子、系鞋带……当他们老得走不稳路、捏不稳筷子时,你一定要像小时候他们牵你的手那样,牵住他们的手。
这些话,不妨常对爸妈说
妈(爸),我爱你!
像西方那样把爱表达出来,相信父母听了都会欣慰。
妈(爸),我回来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踏进家门时一句简单的话就能让父母高兴不已。
妈(爸),我来。
当我们享受父母打理的一切时,偶尔是不是也该接过父母手中的活,让她感受一下养儿养女收获时的欢乐?
妈(爸),您辛苦了。
从我们出生,爸妈的一生就永远在为我们操劳,这句话任何儿女都应该对他们说。
妈(爸),我陪您聊会儿。
除了“别唠叨”,“我知道了”,“你别说了”,你也该找个时间好好和爸妈聊会儿天。职场的事同事的事,就算她听不大明白,只要你肯说,他们绝对是最认真的倾听者。
妈(爸),我会想你的。
我们脑袋里总是装着工作、装着自己的小家,是不是却唯独忘了挂念我们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