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飞廷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9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人们对于医院的整体空间环境与功能做出了重新的认识,内部空间环境的质量成为了一个评价综合医院综合实力的标准。本文主要从患者生理和心理特点入手,结合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阐述了综合医院病房的空间构成、病房地面、墙面、门窗设计要点,提出了综合医院病房空间环境的功能要求和设计要点。
关键字:综合医院病房 空间环境 设计要点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病房是患者在医院停留时间最长的医疗空间,具有治疗、生活、康复等多重功能,也是医护人员护理病人的主要空间,同时还兼具探视、会客、家属陪护的功能。每个病人都希望能有一个称心如意的休息和治疗空间。因此,医院病房空间环境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每个患者都想有一个具有充足的阳光、良好的朝向和通风、相对私密的空间、安静的环境、良好的景观的病房空间环境。
1、病人生理和心理特点
首先患者在住院期间会有休息与睡眠的生理需求,这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也是加快病情痊愈的关键。并且很多住院患者由于外科手术后或者其他治疗手段后,行动不便,需要借助轮椅或者拐杖等辅助设施,因此在医院病房空间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应着重考虑患者的行动特点。
其次患者在住院期间往往担心其病情是否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疗,是否能够早些康复,这些顾虑给其心理上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不安、情绪不稳定等,如何通过病房空间环境的优化设计使得患者具有一个积极的心里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2、目前病房环境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病房做为一个患者短期居住的环境,跟平时在家居住差异很大,囿于医院整体发展水平,现在病房以双人间和三人间为主,较少存在单人间及套间。
相比80年代,现在医院病房环境得到了很大提升,然而还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病房空间相对较小
随着患者对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病床的宽度由之前的900mm增加到了1000mm,再加上两侧扶手就更加宽了,导致床与床之间的距离变小,并且现在病床多为可移动式,由于空间较小导致在移出一个病床时需要先将旁边的病床移动后才能出来,往往会影响到同病房的其他患者,加之之前病房设计标准较低,开间方向尺寸也不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2. 无障碍设计考虑不够充分
现有医院病房设计基本考虑了无障碍设计,但考虑的还不够深入,空间界面衔接过渡设计的考虑还欠佳,精细设计考虑的还不够充分。部分医院病房内部空间的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使用轮椅的患者,没有预留足够的轮椅回转空间,卫生间便器和淋浴器周边未设置扶手和警报,给患者的使用带来很多不便。
3. 存在大量安全隐患
由于住院患者大多行动不便,力不从心,之前很简单的行为对他们现在来说都显得十分困难。通过实地考察发现一些医院病房存在的安全隐患在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如家具棱角分明、通往卫生间的门设有门槛。
4. 舒适性设计考虑不充分
病房空间环境设计缺乏人性化设计,舒适度较差。住院患者大都行动不便,自主选择性和控制性较差,因而舒适性设计尤为重要。目前多数病房在设计上忽视了使用对象的特殊性,从而降低了使用的舒适度。主要体现在私密性较差、多人间的非靠窗床位享受大自然的机会很小、灯光过于耀眼、送风口对着床头、开窗面积过小等;
3、病房空间构成和布局要点
现代医院的病房内部空间功能越来越多,一般病房主要由休息空间(病床区)、公共交流空间和辅助空间构成(附图1)。
1. 休息空间
病房根据居住人数往往分为单人间、双人间和多人间。单人间的休息空间的界定如配图所示。双人间和多人间的休息空间往往以垂帘分隔内部为准,一般包括病床和床头柜。
病床的布置应与采光窗户平衡,考虑到离窗最远的床也能相对具有良好视野,单排布置的情况下不宜超过三床,双排布置的情况下不宜超过6床。同时考虑到方便患者活动及医护人员护理,床与床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800mm,靠墙布置的床床边沿到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600mm,针对不同类型患者,病床之间的间距应适当加大,例如妇产科病房和呼吸科病房,会有其他医疗设备占去一定空间。
根据病床的实际大小,考虑到其顺利通行,单排病房通道的净宽建议不应小于1200mm。
①单人间(附图2)
单人间作为病房的一种形式,具有较好的私密性,为患者家属陪护提供足够的空间,尤其是为夜间陪护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居住在单人间。
②双人间(附图3)
大部分病房采用双人间形式,双人间提高了病房使用效率,并且为患者间沟通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相对来说私密性有所降低,但通过灵活隔断的形式一定程度满足了患者对私密性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③多人间(附图4)
多人间的私密性相对双人间就更差些,并且患者之前可能会相互影响,但基于我国医疗建筑发展水平,实际病房多以三人间为主。
2.公共交流空间
病房的公共交流空间主要是医护人员操作空间、病人与探视人员的交流空间和陪护家属的休息空间,部分病房还包括为了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而设置的便捷活动空间,如附图1所示。
3. 辅助空间
辅助空间一般由卫生间、阳台和储藏空间构成,辅助空间环境的设计更能体现病房设计优劣。
①卫生间
卫生间有靠内墙和靠外墙两种布局方式,北方地区多以卫生间靠内墙布置(附图2)为主,部分南方医院将卫生间靠外墙布置(附图5)。两种布置方式各有利弊,靠内墙布置可以减少清洁人员打扰卫生间时对患者的影响,也可以减少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对患者的影响,并且减少室外环境对卫生间的影响程度,但卫生间的自然通风采光条件较差,需要借助电气照明和机械排风等措施;相比而言靠外墙布置的卫生间自然通风采光条件较好,但其却影响病房与室外自然界的接触,并且清洁人员打扫卫生间时会较多的影响到患者休息。
②储藏空间
储藏空间是病房必不可少的,随着人们住院带的日用品越来越多,现有的储藏空间往往不能很好满足患者需求,尤其是三人间和多人间的储藏空间就显得更少。
③阳台
阳台在整个病房环境中的作用是其他空间所不能替代的,良好的视觉环境、舒适的自然风、充足的阳光对治愈患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针对行动不便的患者,不能到医院室外享受大自然环境,能够设置阳台对患者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4、病房空间环境设计要点
1.地面的材质和设计
休息空间和公共空间地面应首先考虑防滑设计,应有一定弹性,耐污性能好,易清洁,图案对比不宜过于强烈,颜色建议选用暖色系,通往其他空间的地面应平滑过渡,不应设置门槛;
卫生间地面也应着重考虑防滑设计,浴室建议有单独空间,尽可能满足干湿分区。
2.墙面的材质和设计
墙面转角应采用圆角处理,如附图2,卫生间突出病房空间的墙面圆角处理,建议离地1500mm以下做护角;治疗带等设备带应与整体墙面设计统一考虑;墙面的颜色应与顶棚和地面有一定的对比性,建议颜色以暖色调为主;
3.顶棚的材质和设计
顶棚的颜色不应过于鲜艳,应结合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辅以图案等元素,改变顶棚设计的单调感;
顶棚设计还应结合机电专业,尤其是电气和暖通专业,灯具和送风口的位置应尽量靠近床尾,灯具的照度不应选用过大,送风口的送风不应吹向床头。
4.门窗设计要点
病房门应设置观察窗,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200mm,实际工程中往往将门洞口宽度设计为1300mm,除去安装需求和门框尺寸,净宽仅仅为1150mm,给实际使用过程中带来很多不便,病房门经常被病床撞坏。
卫生间门宜为推拉门或平开门(外开),一方面方便患者使用,也可以避免发生紧急事故时门打不开。卫生间门的宽度应考虑使用轮椅的患者通行的宽度,建议净宽不应小于800mm
窗户的开启扇不应对着床头,防止风力过大直接吹响患者脑部,窗台高度不宜过高,最好能保证躺着床上的患者能看到室外环境景观
5.内部设备设施设计要点
现在床多为可移动式,往往是成品。其他的家具如储藏柜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使用需求,柜门不宜过高;
电视机建议单人间设置,双人间和多人间不建议设置,因为每个患者喜欢看的节目不同,但可以预留网络电视接口,为日后改造预留条件;
卫生间内的洁具应尽可能考虑患者的无障碍使用要求,淋浴室建议设置折叠式淋浴椅,洁具周边布置扶手,淋浴器和大便器周边设置拉绳式报警系统;
洗手池优先选用台盆,以保证轮椅使用者的方便使用,洗手盆龙头建议选用感应式或掀压式,不建议选用圆形旋钮式;
结语
随着医疗建筑整体水平的发展,医院病房空间环境将会得到不断提升,病房空间环境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患者在医院停留时间最长的空间,在设计上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治愈康复环境。本文只是对病房空间环境的初步研究,为患者提供一个人性化、舒适化的病房空间环境需要我们每个医疗建筑设计师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GB51039-2014
建筑设计资料集6(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7.6 第三版
医院病房适宜性设计研究 邹倩 董黎 华中建筑 2011.03 58-62
病房环境的人性化设计与研究 庄琦珺 同济大学硕士论文 2008.03
论文作者:夏飞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9
标签:病房论文; 患者论文; 空间论文; 卫生间论文; 环境论文; 医院论文; 不应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