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与突破论文_刘思慧

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与突破论文_刘思慧

沈阳工学院 辽宁抚顺 113122

摘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内容,只有推动农村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落后的问题,才能充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但由于政策倾斜、各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巨大、农村人口素质较低等问题,导致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了非常严重的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对于我国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发展十分不利。为此,本文主要就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阻碍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村;区域经济;制约因素;突破

引言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也是符合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的国情,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三农”的支撑。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驶上了历史的快车道,但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与整体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开始凸显,特别是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因此,深入研究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找出适合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行之路,是实现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1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

1.1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偏低

现阶段大多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偏低。首先,由于很多农村地区依然采用传统的发展模式,依靠销售农产品或其他农业产业作为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实际上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浮动范围很大,在销售渠道上互联网贸易的发展也使得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和销售价格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很多农村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总量较低。其次,农村人口可支配收入较低,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2014年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89元,远远低于同期城镇居民的28844元②。为了提高收入,很多农村人口选择去大城市打工,这也使得很多农村地区的土地被大量闲置,进而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得更为艰难。

1.2区域农业政策倾斜

如果说自然环境的差异是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先天因素,那么政府在农业政策上的倾斜,则是导致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后天因素。之所以在农业发展政策上对一些地区存在着倾斜的现象,这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有着很大的关系。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想要一下子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政府决定重点发展一部分区域,让一些人先富起来,再由富裕的地区和个人带动较为落后贫穷的地区和个人,逐渐实现共同富裕。所以我国先在几个城市设立了经济特区,之后又设立了沿海开放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最后慢慢转向内陆地区。这也就导致了东部沿海地区无论是在资金还是人力上都能受到更多政府政策的扶持,同时因为处在沿海地区,交通非常方便,对外开放程度也更高,东部沿海地区也因此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更快的信息获取速度。长此以往,东西部之间的地区差异就变得越来越大,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就愈发严重。

1.3区域间要素流通不畅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发展农村区域经济,但从目前看我国农村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还是相对滞后,特别是在生产要素流通上面,农村主要是城市提供大量的生产原材料,而从城市中换取生活必须品,生产要素在农村区域和城市之间往往不能达到对等的交换,这种生产要素的不顺畅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缓慢滞后,只有城市对这种生产要素达到饱和或者是需要转移的情况下,才会向农村转移。结果就是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能根据自身特点发展,而是完全取决于城市生产要素输送或是受政策影响,缺乏自主性,失去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突破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问题的有效路径

2.1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创造优良区域发展环境

要积极通过加强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创造适合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优良环境,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和人才,将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向区域发展落后的地区倾斜。为促进农民专业和提升现有农业产业生产率,要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培训,采取多种方式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强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农民返乡创业的能力。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对于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全力扶持,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优惠政策,合理规划、科学统筹,积极开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为区域协调发展搭建平台。

2.2继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协调发展金融服务支撑

实现农村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着力解决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资金问题,要继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支撑。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切实担负起服务“三农”的发展重任,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按照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规模需求,合理调整金融扶持政策,放低信贷门槛,有效化解农村融资难的问题。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上,要尝试建立农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政府财政部门按照担保资本金的比例,成立农村金融信用担保机构,为金融机构和农民之间构建平台,保证农村发展的资金渠道畅通。金融服务机构要秉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的宗旨,重点做好本地区的农产业化规模发展的信贷支持,一次推动本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3对区域经济发展加以机制协调

在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中,政府部门既是竞争主体又是利益主体,所以往往就会出现一种政府是企业的发言人,代替企业进行各种决策的现象,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不利于区域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更会使市场运行受到限制,所以要想实现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要构建各项协调机制,建立公正、统一的竞争规则,而且这些机制的建立必须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它的巨大作用,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发展。

2.4.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首先,要加速整个区域的城镇化,在城镇建设前,完善规划,形成科学的城市布局。同时要加快棚户区的改造工作,充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在城镇功能建设上,要不断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完善城镇交通体系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对人口的承载力。其次,要加快产业调整和产业转移,允许一部分东部地区的传统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发展,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企业发展,引导农村就业主体回到农村,充分实现农民工就近择业。等到农民在县城中有了稳定的工作,国家就可以根据农民的意愿,将农民在农村的土地和房屋收回,并予以相应的补偿,这样一来既实现了农民市民化,同时也能够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实现农业规模化集中化经营。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帮助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工作和生活的农业人口在城镇安家落户,解决农村人口在城镇上学难的问题。

结束语

总之,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能够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努力提升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解决农村区域经济社会产生各种问题的破题之举。为此,我们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历史的角度来审视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方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畅通农村区域生产要素流通渠道来破解制约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一难题。

参考文献:

[1]徐峰.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2(22):15.

[2]李涛.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3(07):206.

[3]夏菁.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5(01):31-32.

论文作者:刘思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  ;  ;  ;  ;  ;  ;  ;  

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与突破论文_刘思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