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性艺术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性艺术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的说理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实践性、艺术性、群众性很强的科学,说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重视并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说理,无论是课堂讲授,还是个别谈心,都是为了解决某些思想认识问题,达到一定的目的。但是,如果方法不当,其结果可能事倍功半,效果不佳。那么,在说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虚言累牍。脱离现实生活,不看教育对象,从道理到道理空发议论,套话连篇,空洞抽象,讲些玄而又玄,连自己都不太相信的东西,使人感到那些很好的道理如在云端,可望而不可及,难以把握和琢磨,甚至让人觉得虚伪,难以信服。二是无的放矢。没有摸准被教育者的思想脉搏,没有掌握大家平时非常关心、存有疑虑并希望得到解答的重点难点问题,没有认真分析研究工作对象思想发展变化的规律,没有弄清他们出现情绪波动、产生思想疙瘩的原因所在,钥匙不对就捅锁,症状不清乱下药,道理讲了一大篇,但由于缺乏针对性,没有几句能触动教育者的思想,拨不动人们的心弦,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三是语言干巴。不注意工作对象在年龄、阅历、文化素养、成长环境、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性,忽视语言的运用对说理产生的影响,讲话要么照本宣科,枯燥无味,要么晦涩难懂,令人费解,词汇贫乏,语调呆板,缺乏必要的幽默和风趣,缺少应有的机智和激情,结果是讲者感到吃力,听者觉得乏味。四是缺乏诚意。对工作对象的心理缺乏认真的研究,把做人的思想工作简单地作为一项任务来对待,不够深入、耐心、细致,对教育对象不能敞开心扉,讲真话,交真心,坦诚相待,寓理于情,以情动人,不能真心实意地为工作对象消除头脑中的疑虑,解开思想上的扣子。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说理的效果,损害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形象,应当加以注意,努力克服和改正。

那么,如何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理艺术呢?就此笔者谈几点浅见。

第一,寓理于事,深入浅出。说理就是说明道理,但是,如果从道理到道理空泛议论,大唱高调,说些不切实际、不关痛痒的套话,或者罗列现象,就事论事,缺乏令人信服的分析,都会使人感到空洞乏味。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有这样一首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此来说明和比喻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说理,也是比较贴切的。要让革命的理论、深刻的道理像三月的春雨那样,随风而至,润入人们的心田,那么,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注意学习和运用群众常用的语言和熟悉的事物,通俗地讲明道理。要通过分析教育对象周围发生的或比较熟悉的典型事例,运用鲜明的对比、通俗的语言以及精炼的概括,从人们日常生活比较普遍的现象中引申出深刻的道理,力求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深奥的问题通俗化,以便于教育对象理解和接受,并在头脑中留下较深的烙印。

第二,情理交融,真切自然。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感情是打开心灵之窗的钥匙,具有震撼人心的无形力量。《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许多有经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谈到“没有感情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苍白无力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感情又是形成信任的桥梁和杠杆,是沟通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思想的无形渠道。说理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双向信息传递活动,是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流,因此,教育者必须倾注自己的感情,使人强烈地感受到你的真挚和坦诚,让教育对象真正体会到是在关心爱护他们,是真心实意想给他们释疑解惑,这样,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有少数人受其负面效应的影响,重利轻义乃至见利忘义,为人冷漠,缺乏爱心,面对这些情况,如果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缺乏深厚的感情和耐心的态度,板起面孔说教一通,态度生硬,言辞激烈,那么,即使你讲的道理再好,他也不容易听进去,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有的即使被迫听了,也不能触动思想,导之以行。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说理时,既要讲理,又要动情,情理相互交融,双方情深意切,就会增强说理效果。

第三,把握症结,有的放矢。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思想是由诸多因素促成的,可以说是各种矛盾的综合体,积极与消极熔于一炉,主观和客观汇为一体。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仙丹神药,也没有包开百锁的万能钥匙,做人的思想工作更是如此。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所谓“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钥匙对路锁才开,对症下药病可除,面对思想十分活跃、反应非常敏捷的活生生的人,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说服教育,把理说到教育对象的心坎上,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要想钥匙对路,就必须熟悉各种锁的性能、特点和内部结构;要想对症下药,就必须弄清患者的病历、病因以及病的症状。同样,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言教”,如果不了解实际情况,不熟悉教育对象,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最关心什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对一些问题心中没有底数,那么,即使道理讲得再好,也很难引起教育对象的兴趣和共鸣,起到牵人之心、启人之志的作用。要做到有的放矢,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注重对教育对象的研究,不仅要熟悉他们的个人经历、文化程度和家庭状况,还要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思想情况;不仅要注意掌握他们的共性,善于从表面上千差万别的思想反映中找到本质上的共同点,还要努力把握他们的个性,善于从表面上非常相似的思想反映中找到其不同点,从而找到教育对象思想发展变化的规律,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和疏导工作。

第四、语言生动,通俗易懂。语言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是思想的外壳。教育者给被教育者做思想政治工作,讲授一些道理,主要是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因此,语言运用得如何,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要增强说理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一要表述准确。教育者要努力把道理讲透彻,把事例讲清楚,做到观点正确,条理分明,数据无误,用词恰当。二要循序渐进。教育对象的文化素养、思想觉悟有高有低,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有强有弱,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讲授道理应该区分层次、区别对象,循序渐进地进行。三是通俗生动。一般说来,说理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面对面进行语言交流,照本宣科,言之无物,或者故弄玄虚,卖弄学问,只能使人感到枯燥乏味。应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亲切感人。无论是多么深奥的道理,都应化作朴素、自然的口语,并力求形象、多样、新鲜、幽默,富有鼓动性和感召力。还可适当采用一些成语、谚语、格言、诗句、名人名言等等,使语言丰富多彩。四是引人再思。教育者在对教育对象做思想工作尤其是进行大课教育时,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哪些问题要全面展开、讲深讲透,哪些问题点到即止,寥寥数语,等等,事先都应作一番“构思”,尤其是对开头和结尾,更要认真思考,下一番功夫。开头常用的办法是直接点题,开门见山,或引用典故、典型破题,或巧设妙问、引人注意,等等。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应开宗明义,具有吸引力。结尾要富有哲理,令人回味。有时采用归纳小结的方法,有时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有时提出带启发性的思想,有时用名言警句作为结束语等。但无论运用哪种形式,都要注意既点明说理的要旨,又能发人深省,引人“再思”。

总之,说理是一门学问,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就必须下一番苦功,认真钻研这门学问,努力掌握说理的艺术。只要我们勤于调查,善于研究,反复实践,及时总结,并注意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就会逐渐有所进步,有所提高,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标签:;  ;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性艺术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