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妇幼保健站 甘肃 甘南 746300)
【摘要】 目的:本文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OC)对于患者围手术期的甲状腺功能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本院收治的130例需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65例慢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65例,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就两组患者术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的T3、T4以及FT4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术后开始下降,并与24h后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患者在术中的T3、T4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P<0.05),术后24h最低,并在术后5d后恢复正常。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患者甲状腺影响程度要明显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甲状腺功能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101-02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于微创胆囊切除术的研究力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是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手术的切口、术中创伤以及术后恢复情况上面,而对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小,并且没有一致的看法。本文就选取了2014年—2015年所收治的130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就腹腔胆囊切除术以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于患者甲状腺的具体影响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015年的130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65例,男36例,女29例,平均年龄(48.4±5.9)岁,平均病程为(12.7±2.1)d。对照组患者65例,男33例,女32例,平均年龄(48.9±6.1)岁,平均病程为(12.9±2.4)d。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表1。
1.2 方法
1.2.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首先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在患者全麻之后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将压力控制在13~14mmHg,气腹完成之后,在腹腔镜的监视之下,运用常规三孔法来进行切除手术,在腹腔镜的探查之前进行胆囊管、胆囊动脉与胆总管位置关系的确定,并在具备张力的情况下运用电凝钩来对胆囊管与血管进行分离,最后进行胆囊的常规切除。分别取患者的脐下缘、右腋肋下缘以及剑突下做1.0、0.5与0.5cm的切口,再次基础上进行病灶的切除,并将其取出。
1.2.2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在对患者进行麻醉之后,在其右肋缘下部切口,切口的长度一般保持在3.0~5.0这一范围内,入腹之后对患者的胆囊以及周边情况进行探查,并进行胆囊减压以及取石手术,然后将其进行逆行分离,并分离患者的动脉与胆囊管,最后将患者的胆囊进行分离并进行逐个切断,然后在顺行或者逆行切除胆囊,术后运用电凝棒进行止血处理。
1.3 检测方法
分别在术前、术中与术后的4h、1d、2d、3d、5d内采用放射免疫法来对两组患者血肿的T3与T4等甲状腺激素的检测工作,并对其具体的变化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1.4 统计学原理
本次研究中产生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其组间资料通过样本t来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技术均处于正常范围内,在手术之后观察组患者的T3、T4以及FT4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术后的甲状腺水平则开始降低,并在24h内基本恢复到正常值,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之后T3、T4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P<0.05),术后24h后的甲状腺水平降到最低,并在7d内恢复正常。此外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进行对比时,两组患者其在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以及住院治疗时间这三个方面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胆囊切除术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微创手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微创胆囊切除手术的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多,其手术的操作方式也得以不断的完善。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国内临床治疗中作为常用的一种胆囊切除方式,其能够应用于慢性胆囊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以及胆囊息肉等多种病症。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能够在切除胆囊的过程中对患者的这个腹腔脏器进行探查,对于患者的腹腔创伤相对比较小,其对于患者的术后影响也相对较小,但是该手术模式的过程比较复杂,对于医生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则具备有安全可靠以及操作便捷等诸多优点,但是手术事业比较小,与腹腔镜手术相对其切口也比较大,对于患者机体的影响程度也相对较大,其预后效果不佳。
甲状腺激素主要有T3与T4这两种激素构成,并能够促进人体物质以及能量的代谢与生长发育,因为对于患者的预后情况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之中,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其T3、T4以及FT4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并能够在24h内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的T3、T4水平则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其在24h会降到最低程度,并需要7d的时间才能够恢复正常。因此说运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手术时,其对于患者甲状腺水平的影响情况要明显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对于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程度要明显低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P<0.05),并能够有效降低围手术期对于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并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术后的预后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宗军,彭晓云.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多项血清炎性因子及红细胞指标的变化比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1):64-67.
[2]刘新刚,李慎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比较[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48(11):1343-1345.
[3]李志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4):422-424.
[4]李才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153-157.
论文作者:杨锋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胆囊论文; 患者论文; 切除术论文; 术后论文; 腹腔镜论文; 手术论文; 甲状腺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