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未成年人的性侵害及自我保护论文_吴俊

论未成年人的性侵害及自我保护论文_吴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5)

摘要: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犯的案例时有发生,导致未成年人受到性侵犯的因素众多,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防备与保护能力已经迫在眉睫。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和栋梁,给与未成年人健康的成长环境是我们国家,社会,家庭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未成年人;性侵害;自我保护

未成年人是指18周岁以下的公民。据统计,仅2016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已达443起,被害人达778人。由于未成年人的心里不成熟,防范意识不足导致其成为受到性侵害的高发群体。

一、未成年容易受到性侵犯的原因

1.处在特殊家庭中,熟人作案。

熟人作案占据未成年性侵案件的很大一部分。据不完全统计,熟人作案的比例占68%。容易发生性侵犯的主要是一些特殊家庭,比如:再婚家庭,母亲缺位的家庭,父母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家庭及收养家庭等。其中留守儿童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留守儿童一般长时间不在父母的身边,而父母等直接监护人在外长时间打工。各方面原因导致受委托的监护人不能尽到应该提供监护义务,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侵犯。在性侵犯案件发生后,留守儿童也因父母不在身边,实际监护人无能为力而不敢声张。由于中国的传统观念,未成年人面对性侵害难以启齿,同时迫于侵犯人的威胁等因素而不敢报案。往往由于未成年人考虑家庭及侵犯人的名声而忍气吞声,但这样反而纵容侵犯者,使未成年人受到更长时间及更深的伤害。

2.校园及周边的治安与校园暴力

校园侵犯主要特点有:1农村学校是性侵犯高发区2作案人员老师,校长占大多数。学校安全制度的不健全及不完善是引发性侵犯案件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农村的区,学校内管理松散,法制意识淡薄,给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有可乘之机。同时由于地方学校保护色彩浓重,在发生未成年人性侵案件时,学校的管理人员第一时间不是报案给予未成年人保护,而是进行打压处理,保护作案人及学校“声誉”。这种管理层的保护行为更是助长了这股邪风妖气。

3.网络等因素

网络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未成年人受到侵犯的介质。随着互联网社会的发展,网络已经进入大部分人的生活,包括许多未成年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方面未成年人由于自我防范意识淡薄,容易轻信网络上的一些网友,受其诱骗而见面被侵害。另一方面,未成年人通过网络接触到色情淫秽信息等不良行为而对其他未成年人造成侵害。

二、未成年面对性侵犯的应对措施及相关保护方法

1.家庭及监护人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关注留守儿童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性教育与自我防范普及,给与未成年人一个温馨安全的家庭是最好的选择。对与长时间不在家的父母,应将未成年人托付与值得信任人,并保持与未成年人的联系。培养未成年人的自我防范意识,有问题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而不是自己隐藏。社区管理人员要做到定期走访所在社区的家庭,留意未成年人的状况,重点关注特殊家庭的未成年人。社区人员同时可以向未成年人科普自我保护措施及遇到紧急情况的解决办法。

2.健全管理校园制度,强化法制意识

学校应建立安全的校园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学校方面应加强对学校人员法制教育和管理,加强校园安全保护措施,加强对学校中易出现问题的场所进行管理,建立完善教师值班,学生宿舍巡查制度,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及自我保护教育,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报案,不留情,不纵容。

3.加强网络监管,绿色健康上网

加强网络监管保护未成年人。一方面严厉打击不良信息的传播,建立相关机构定期排查网络色情,建立有效的举报途径,第一时间调查,处理。对未成年的手机,电脑等工具安装绿色上网软件。有条件的家庭,家长最好陪同使用这些工具。另一方面普及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防范意识。不予网络上陌生人接触,接到陌生信息不要由于好奇心而点开。遇到麻烦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警察寻求帮助,不要自己擅自解决,否则只会要问题越来越严重。有关机构利用网络定期可以向未成年人推送自我保护知识及案例,充分利用网络的普及性及便捷性向未成年人普及性教育等知识,增强未成年人心里健康教育。

总之,随着法制观念与未成年人性教育的安全普及,相信未来有关未成年人性侵害的案例越来越少,祖国的未来的花朵能够健康成长于适合他们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案件统计分析报告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论文作者:吴俊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  ;  ;  ;  ;  ;  ;  ;  

论未成年人的性侵害及自我保护论文_吴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