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 济南 250101)
【摘 要】本文通过对河北省豆村的整治规划,运用产乡融合的分析方法,着重解决土地利用、产业经济发展、居住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管理等问题,并将发展支柱产业转型升级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改造人居环境的问题,以探索乡村的产业、文化与旅游三位一体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特色乡村;产业;生态链;美丽乡村
Study on the Spatial Strategy of Characteristic Rural Industry Ecological Chain - A Case Study of Doucun Village, Wuqiang County, Hebei Province
Zhang Wen-chao Zhou Lu-wei Zhan Chao
【Abstract】I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regulation of Doucun in Hebei Province, this paper focuses on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land use, 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transforming the development of pillar industries into rural Ecotourism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ving environment to explore the new mod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culture and tourism in the countryside.
【Keywords】Characteristic villages; Industry; Ecological chain; Beautiful countryside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6)24-0218-02
1.国内外乡村发展的路径与经验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成功腾飞的案例是位于东南沿海地区的江西娶源和浙江安吉,前者被定位为“中国最美的乡村”的实践案例,后者为“中国美丽乡村”。二者都依靠当地自然资源与优越的地理条件,合理进行多样化的社会资源运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社会资本,并构建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产业,最终实现产业经济收益。1970年,韩国为应对农村地区日益颓败的面貌提出“新村运动”,主张推动工业与农业均衡发展,政府重视村路扩张、桥梁建造,组织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引导村民进行土地整理、复垦、发展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通过逐渐积累的社会资源,打造出一个低成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村庄。
2.产乡融合的内涵
特色乡村建设旨在把全县个性鲜明的行政村建设成“美丽”的现代化新农村,产乡融合的支撑体系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民居整治等,产乡的主要任务是基础与产业配套升级,融合重在创新与共生的联动机制。豆村围绕特色乡村产业链的结构特征,以产业推动村庄的升级发展,通过村庄发展来加速产业的转型,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既可延展农业生产、保护环境、发展农业旅游,又可实现农业经济创收。
3.豆村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3.1 道路
道路系统组织要充分考虑生产运输与游览观光两个功能,豆村位于河北省武强县县境东南部,为乡政府驻地,北距武强县中心城区6公里,东毗谷村,南靠东薛,北接邓庄,地理位置优越。乡道岔杨路东西向穿过村庄,向东连接省道040,可达武强县中心城区、衡水市,向西接307国道,交通优势明显。整个村庄游览路线遵循人车分流,每个景点或者交通节点设置自行车停靠点,以供游客在观赏过程中自由使用。
3.2 土地
通过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将武强县农村总体定义为冀东南地区普通的村庄,其乡村聚落分布均匀,居住空间外围为耕作农田,全村土地总面积101.4公顷,村庄建设用地14.4公顷,耕地公顷76.8公顷,长期以传统农业发展为主导,工农兼业的状态明显,有利于推广农业生产的新技术和集约规模化效应,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供发展条件。
3.3 种植
在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中,豆村乡位于东部特色林果片区,现在村内产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农作物为玉米、小麦,村域主要特色果品为苹果,面积为10.1公顷,现已基本集中成片,农业特色较为明显,准备注册品牌商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发展中的问题
(1)村民住宅用地分散、损毁,林田与非建设用地呈现缩短趋势,工业、生产等建筑用地呈现膨胀趋势,由于农村土地这种不合理分布与无序扩张,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
(2)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环境管理等问题,导致村庄环境脏、乱、差,村民过度追求高产量,忽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种植作物的化肥、农药滥用,使土壤、水、生物资源遭到破坏,造成农村生态链的失衡,短时间内难以修复更新。
(3)村民逐渐向城市搬迁,村内废弃闲置建筑不断增多,甚至由于常年无人居住、修缮已成危房,大面积院落用地利用不充分,建筑外部街巷空间则欠缺活力,缺乏良性交往空间,老建筑的功能结构已无法满足现代乡村生产生活的需要,村庄建设的良莠不齐直接影响到村庄整体环境,破坏村庄整体风貌格局
(4)传统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普通农作物,类型单一,不成规模,所以农业发展中生产效率低,随着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趋势,传统农业种植无法实现经济的高效发展,导致人口外流,空心村现象逐步加剧。
(5)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建设指导,在村里园林绿化率低,部分街道没有硬质路面;现有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设施不完善、配置低,村民物质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卫生设施匮乏,厕所大多为旱厕,缺少安全设施,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乡村旅游发展遭遇瓶颈。
5.产业生态链的空间策略
5.1 产:种植产业升级,旅游产业培育
以“绿色有机产业、精品体闲观光”为主线,优化农业产业格局,开展生态休闲观光园的建设,发展有机现代农业与休闲观光旅游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业。同时扶持村内现有企业发展,依靠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来增加农民收益,同时提高产品市场影响力,打造生态与人文和谐、现代有机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联动发展的美丽乡村。
为对耕地进行合理开发与集中管理,将豆村产业发展布局划分为四个产业功能区,分别为:生活居住配套区、苹果生态休闲观光园、特色林果观光采摘园、果汁产业集聚区。生活居住配套区主要以生活居住、设施配套为主,为村民生活生产的前提。苹果生态体闲观光园分布在岔杨路以北,利用现有的耕地种植苹果,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特色林果观光采摘园分布在村庄的西南部,实行早、中、晚熟多个品种搭配,提供人们长时间采摘、休闲、观光、游乐。村庄果汁产业和其他加工业集中在村庄南部,使之形成规模,便于统一管理。
5.2 乡:精雕细琢布局,盘活村庄产业
规划秉承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对关键要素的整合,旨在打造生态与人文和谐、现代绿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联动发展的美丽乡村,尽显农村自然之美、文化之美、生产生活之美。总体布局结构为“一环、两核、三点、四轴、多片”。“一环”指环村路,“两核”指以乡政府为核心的包含乡政府、公安局、卫生院、党员活动室、人民公园的行政中心,另一个是以村民活动为中心集中设置幸福院、商店、多功能室(含图书室、会议室、村史办公室等)、健身活动广场。“四轴”指村庄三条东西向的主路(乡道岔杨路、健康路、和平路)与两条南北向的纵路(维明街、兴盛街)形成三横两纵四条轴线的道路格局,延续了原有村庄道路方格式路网结构。“三点”指人民公园、清波湖和和乐园;“多片”主要由村庄主路分割成的多个居住片区组成。
5.3 融:功能相融,活力共生
产业生活功能相融提倡政府在满足物质生活的要求下对产业进行多元引导,将单一农业调整为乡村产业旅游多元化发展策略。以农村信息服务站为依托,国家新农村商网作为平台,倡导政府主导下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平台,同时大力发展本地区的物流业,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可以极大地促进电商业的发展,电商业的快速发展也能极大地物流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促进本地农产品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
5.4 合:时空契合,乐创豆村
面对乡村建设多任务目标线、多主体的建设目标,如何在多个项目中实现空间布局有序结合,以及如何在最短周期内打造特色乡镇并取得最好效果成为关键问题。豆村的规划理念是“整体、和谐、共生”,即生活生产整体化、人居田园和谐化、产业市场共生化。其中产业市场共生化是企业负责安置基础设施、街道景观改造等,最后落实在市场中运作,不能只停留在“面子工程”,要尽快完成空间改造升级、人才引进等活动。
6.总结
河北省豆村凭借“美丽乡村”契机走出适合自身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也是“苹果小镇,美食田园”能否实现创建目标的关键。它以点成线、以线成面的建设为路径,正确处理了特色村庄的美丽提升与村民生活、特色富民产业开发的关系,突出人、自然、建筑相融的整体空间环境特色。
参考文献
[1]张泉.王晖.梅耀林等.村庄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黄杉.国外乡村发展经验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探析.华中建筑,2013.
论文作者:张文超,周鲁潍,展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6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3
标签:村庄论文; 乡村论文; 产业论文; 武强县论文; 特色论文; 生态论文; 村民论文; 《建筑知识》2016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