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间盘突出症小切口开窗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41例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命名A组、B组,A组21例患者,行小切口开窗术治疗,B组20例患者,行传统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疼痛指数、腰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与B组相比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疼痛指数较低,腰椎神经功能恢复的更优,P<0.05,差异显著。结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小切口开窗术治疗,临床效果更优,值得借鉴并推广使用。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腰间盘突出症;小切口开窗术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5-0167-02
腰间盘突出症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发病原因有多种,遗传、损伤以及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均有可能导致腰间盘突出症,主要症状为腰痛以及下肢放射性疼痛[1]。而腰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对患者的身体损伤更加严重,目前治疗方法有多种,但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治疗疼痛感强烈,需要较长时间恢复,小切口开窗术的应用能够极大程度改善传统手术的缺点,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1.资料与治疗方法
1.1 患者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41例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命名A组、B组,A组21例患者,B组20例患者,A组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患11例,女患10例,年龄48岁~66岁,平均年龄(56.5±3.7)岁,平均病程(4.1±2.5)年,B组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患10例,女患10例,年龄49岁~67岁,平均年龄(56.7±3.5)岁,平均病程(4.3±2.2)年。两组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可对比,P>0.05。
1.2 治疗方法
B组行传统摘除术治疗,主要为半椎板切除结合全椎板切除的方法,麻醉后在患者腰后做正中切口,将变硬增厚的椎板与黄韧带切除,并将突出的椎间盘并扩张神经根管摘除,术后做抗感染处理[2]。
A组行小切口开窗术治疗,麻醉方式为全麻,C型机下透视,椎旁部位做切口,剥离骶棘肌,到达病变椎间隙,行椎板间开窗,显露椎间盘突出部位与神经根,切除突出间盘组织,并取出髓核组织,若发现有明显马尾症状,则去除棘突基底内板,将硬膜外正常脂肪保留,止血后缝合,术后做抗感染处理[3]。
1.3 观察指标
本文观察指标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疼痛指数、腰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共五项,疼痛指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腰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JOA评价[4]。
1.4 数据统计分析
对观察指标做统计处理,采用软件为SPSS18.0,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疼痛指数、腰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行t检验,数据对比P值<0.05,说明有统计意义。
2.实验结果
2.1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A组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出血量较B组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3.讨论
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间盘突出症,使患者的活动受限,并伴随强烈疼痛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腰椎不稳、瘢痕粘连等,影响患者恢复[5]。临床经验显示,采用小切口开窗术治疗方法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本文通过实验证明,小切口开窗术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减轻疼痛感,提升腰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范围使用。
【参考文献】
[1]杨朝峰.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疗效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10):1853-1853.
[2]毕群立.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2):4781-4782.
[3]韩智.小切口开窗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7,5(13):178-178.
[4]崔化天.小切口开窗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间盘突出症临床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3):44-45.
[5]孙跃先,尹威,于晶.用小切口开窗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探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59-61.
论文作者:张华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腰椎论文; 患者论文; 腰间盘突出论文; 时间论文; 管狭窄论文; 小切口论文; 手术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