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西南医院神经内科 重庆 400038
【 中 图 分 类 号 】 R47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550 -1868( 2016) 04
摘要 统计神经内科2015年住院病人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相关因素,总结神经内科常见护理安全问题及发生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做好人员培训管理、护理工作环节质控、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作等能有效的减少和控制护理安全问题。
关键词 安全问题 护理 措施
护理安全问题是各个医疗机构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神经内科收治的急诊病人多、危重病人多,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大小便障碍病人多,收治的患者年龄偏大、常合并多系统疾病,治疗效果不理想,整体预后较差,护理工作面临更大的难度和挑战,基础护理工作量大,病人配合度差,护理安全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统计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住院患者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共10例,其中跌倒4例,非计划性拔管事件3例(自拔尿管2例,自拔胃管1例),走失2例,烫伤1例。
2.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2.1 发生的时间 4例跌倒病人2例发生在中午、2例发生在晚上;管道事件2例尿管自拔事件发生在晚上,1例胃管自拔事件发生在上午交接班时;2例走失事件均发生在凌晨;1例烫伤事件发生傍晚。
2.2 发生地点 4例跌倒病人中2例发生在卫生间,1例下床时在床旁,1例在医院公共区域;3例管道事件中2例尿管自拔事件发生在监护室,1例胃管自拔事件发生在普通病房;2例走失和1例烫伤均发生在普通病房。
2.3 相关因素分析
2.3.1 患者自身因素 4例跌倒病人跌倒/坠床评分均在2分以上,属跌倒/坠床高风险人群;2例尿管自拔事件病人在重症监护室均有意识障碍;2例走失病人均有认知功能障碍;1例胃管自拔病人意识清楚但不能忍受留置胃管、配合度差;1例烫伤病人有感觉功能减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2 护士因素 对病人的评估不到位,如1例监护室尿管自拔病人意识呈模糊状态,护士未能预见病人拔管风险,未进行有效地约束。护士对病人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不到位,如烫伤病人护士未能指导病人和家属如何正确准备及使用热水。几例跌倒病人风险评分均在2分以上,病人跌倒时均有家属在侧,家属未能掌握防跌倒相关知识。
2.3.3 环境因素 病人住院环境改变,病房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病人物品摆放是否合理,护士是否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设施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等均会影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3.4 环节管理因素 各项护理工作制度是否落实到位,医护患的沟通是否有效,护理人员排班是否合理,护理安全管理体系运作是否有效也直接影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防范措施
3.1 加强对护理队伍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对病人风险评估的预判能力;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护理安全知识、相应规章制度 、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安全意识以及防范处理不良事件的能力。
3.2 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和家属对自身情况有充分地了解,掌握防止不良事件发生的方法,提高其依从性,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3 加强医护患沟通,培养护士沟通技巧,通过团队协作,营造安全管理氛围。
3.4 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作: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且落实到位,加强制度落实的督导;人员培训到位,对护士进行分层级培训;基础设施、环境安全完备;不良事件上报流程通畅,主动上报,实行非惩罚性上报;合理安排各时间短上班人员,实行弹性排班,确保重点时段、重点环节护理安全;有报道开展“护理不良事件分享日”,系统分析所发生的不 良事件 ,每月组织讨论学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流程,规范制度,避免下次发生类似事件[1]。如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按照护理不良事件分级不同,我们会在不同的时间内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每月进行科室层面总结,每季度进行院级层面的讨论分享,总结经验,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4.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扩大,人们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于患者来说, 护理的质量和安全就显得特别重要[2]。神经内科因收治病人的特殊性更容易发生护理安全问题,护理工作中只有做好环节质控、人员管理、安全体系有效运作才能有效的减少和控制护理安全问题,使护理工作安全、优质。
参考文献:
[1] 权明桃,李晓娟,奉丽敏,等.护理安全文化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践研究[J].全科护理,2011,8(9) :24.
[2] 屈雅婷,马宝山,罗红丹,等.护理安全文化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5):96.97.
论文作者:陈真芳,夏晓林,汪萃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界》2016年4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事件论文; 病人论文; 发生论文; 不良论文; 家属论文; 发生在论文; 神经内科论文; 《医药界》2016年4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