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教学道德决策-基于对教学、道德及道德决策的解读论文

论教师教学道德决策-基于对教学、道德及道德决策的解读论文

论教师教学道德决策
——基于对教学、道德及道德决策的解读

◎陈 君

摘 要: 基于对教学的本体解读,对道德、决策的词源追溯及对道德决策的概念辨析,教学是麦金泰尔意义上道德的实践;道德的本质在于对利益的调节,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和谐存在与幸福生活;决策是一种动态的思维活动过程。教师教学道德决策指教师在面临教学中的种种道德困境时,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借助于某种或某些价值依据,结合自身及教学情境中的主客观因素,做出道德判断并选择道德行为方案的动态发展的思维过程。这一过程影响着师生的共同发展和德性生活的构建,其目的是解决教学中的道德困境,提升教学的道德性。教师教学道德决策可分为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方面的道德决策,它具有预设性、生成性与鲜明的实践指向性的特点。

关键词: 教学;道德;道德决策;教师教学道德决策

作为一种育人活动,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活动和道德努力。[1]作为决策者的教师,其所做的每一件事几乎都包含着道德的因素并关乎着学生的利益。[2]已有研究表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面临着诸多道德困境却无明确意识,[3]教师教学道德决策能力有待提升。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教学、道德、决策、道德决策等概念进行深入解读,以理解教师教学道德决策的丰富内涵和深刻要义。

一、教学

对教学本质的界定有特殊认识说、实践说、发展说、交往说等,基于不同视角的教学本质观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复杂性与内涵的丰富性。杨启亮认为对教学的界定应遵循底线加延伸含义的逻辑。[4]教学的底线就在于它以认知(认识)为核心、有教师的教(有领导)、以书本知识间接经验为主(间接性)、有教育性等特性。[5]理解教学的底线,我们才能再讨论教学还可以是什么。从德性论的视角看,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是使得一个人好并使得他实现活动完成得好的品质,它只生成于德性的活动。德性就意味着选择,选择除了必须出于自愿,还必须经过预先的考虑,即实践理性的运用。[6]基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理论,麦金泰尔用“实践”来指称任何融贯的、复杂的、通过社会建立起来的协作性的人类活动形式。通过实践,在试图获得那些既适合于这种活动形式又在一定程度上加以限定的优秀标准的过程中,内在于这种活动形式中的善(goods)得以实现。其结果是,人们获取优秀的能力以及人们对其中涉及的目的与善的认识都得到了系统的拓展。[7]一种活动要称得上是“实践”,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这种活动必须具有融贯性、复杂性、协作性。第二,这种活动必须具有内在于自身的善,且这种善是在追求和达到该活动的优秀标准的过程中实现的。第三,通过参与这种活动,参与者本人和共同体在获得优秀的能力和实现这些活动的内在善的方面都得到系统的拓展。[8]尽管麦金泰尔本人否认教学是一种实践,但从教学的特点来看,它是师生基于交往展开的教与学的协作性活动,且促进人的发展与幸福是内在于教学活动的自身的善,通过教与学,教学共同体都获得了各方面的提升。因此,从教学存在出发,从德性的角度去理解,教学就是麦金泰尔意义上的道德性实践。它是师生双方从“此在”出发,以彼此的精神自由为前提,以教与学的对称关系为发生机制和存在方式,共同构建一种可能的德性生活的过程,它是一个“以善至善”的过程,最终将导向师生个体的幸福与完满。

将样品匀浆,装入色差计样品杯中,置于色差计上采用镜面反射模式从不同角度分别测定其L*,a*,b*值[12]。

二、道德

既然教学是一种道德的实践,那么何为道德?本文从词源、现代学术意义及日常生活三个方面对道德的深刻内涵进行解读。

(一)道德概念的词源追溯

春秋之前并无“道德”一词,最早“道”与“德”是分开使用的,各有其含义。道的最初含义是道路。先秦时期儒、道两家对“道”的解释各有侧重。孔子的核心之道是“仁”道,即怎样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道家的“道”是统摄万事万物运行的客观规律,是“天”之道。“德者,得也。”古汉语里,“德”通“得”,也就是对“道”的获取。因此,无论指道德行为准则或自然规律,“道”指的是基本法则,是统率一切的;“德”比“道”似乎低一个层次,而且有实践和行动的含义在内[9]。老子门人文子把“尊道而贵德”合称为“道德”,将道德的内涵从自然运动变化的法则推广至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10]

教师教学道德决策是道德决策在教学领域的具体运用,它是指教师在面临教学过程中的种种道德困境时,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借助于某种或某些价值理据,结合自身及教学情境中的主客观因素,做出道德判断并确定彰显德性的教学行动方案的动态思维活动过程。这一过程影响着师生的共同发展和德性生活的构建。教学道德决策分为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方面的道德决策。每一个具体的决策又分为感知道德困境——识别道德问题——进行道德判断——做出道德决策四个步骤。

但道德不仅仅是一个学术概念,它还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学术研究对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伦理考虑不够,这部分地导致了道德概念界定的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对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进行分析、梳理。

(二)道德概念的现代学术解读

综上,道德就是调节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这三者关系的和谐,最终导向人的幸福生活的行为规范、意识形态、行为活动与个人品质。由此可见,道德的本质在于对利益的调节,其终极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和谐存在与幸福生活。具体而言,它包含以下三层含义:首先,道德作为一种外部行为规范,是社会成员需要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其次,道德是个人内在品质的体现,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最后,道德的生成是一个个人道德品质与外部道德规范相互转化的动态实践过程,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性。道德是人基于自身的意愿,主动选择恰当的方式,在具体的道德实践活动中得以实现的,最终导向人自身的和谐、完满与幸福。

总之,“道”“德”概念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具有动态发展的特征,其层次及结构在变化中不断丰富和扩充。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包含了道德的外部规范与个人的道德品质、价值取向双重含义,道德的实质是一种涵括自然、社会与人生的多层面、多维度的动态生存方式,它强调人的主观体悟、内化与实践,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性。

(三)日常生活中的道德

基于以上分析可得出,道德决策是决策主体在面临道德困境时,依据一定道德行为规范及自身动机、需要、情感等主客观因素,进行道德判断、做出道德选择并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方案的能动性动态思维活动过程。道德决策的前提是道德困境或道德冲突的存在,道德决策的目的是为了产生道德实践,它是道德认识向道德实践转化的中间环节。作为一种意识活动,道德决策是在特定社会关系和个体积极性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客观必然性。道德决策虽然是人的主观意识活动,但道德意识活动的主体却必须尊重客观存在的受特定社会关系制约的道德规范,这是道德决策的基本前提。第二,主观指向性。道德决策的过程,不是决策主体对客观道德规范的被动接受,而是主体在积极主动地选择自己和外界的交往关系,并将这种客观存在着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体系纳入有利轨道,从而做出合理选择。这种主体能动性使道德决策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与自我审视的哲学意味,因为道德决策的过程也是决策主体对自身道德是否符合外在道德规范不断叩问与反思的过程。第三,决策过程的复杂性与整体性。道德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表明,道德决策由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共同组成,人们面对道德困境时做出的决策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现实生活中,面对道德困境人们或凭经验快速做出决策,或经过理性而审慎的思考再做出决策。无论何种决策,其过程一定是内隐而复杂的,它既有理性的参与,也受决策主体自身情感等因素的影响。

金湖县在基本农田以及耕地的保护方面,需要在确保现有基本农田在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的基础上,质量有所提高。建设用地上,金湖县要统筹安排发展用地,实现集聚、集约发展。同时,加强对农业污染的控制,大力发展高效以及生态农业,发展高效规模养殖、无公害立体养殖、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生态养殖技术,提倡有机肥和无机肥平衡使用技术,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大、水平高、带动力强的生态观光农业园,并积极推动绿色、有机食品基地的建设,大力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探索适宜的种养结合等循环农业模式,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4]。

道德作为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其现代学术含义众说纷纭。《哲学大辞典》将道德界定为:“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与规范的总和。”[11]《伦理学大辞典》将其定义为:“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用以调节人际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行为活动的总和。”[12]相关伦理学研究者对道德的界定都未脱离以上范畴。学术界对道德的界定,具有以下共同点:第一,道德的内涵包括原则规范、心理意识与行为行动三个方面,但更指向外部原则规范。第二,道德的功能包括社会调节、规范与自我完善两个方面,但总体强调道德的外部规范与约束功能。第三,在道德的适用对象范围方面,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三个层面。

三、道德决策

现有道德决策理论主要是从管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道德决策进行探讨,如科尔伯格的道德三阶段六水平理论及道德两难测试法,使用的主要是虚拟的道德困境。道德决策在英语文献中的表达为moral decision making或ethical decision making,国内文献使用“道德决策”或“伦理决策”进行表达,但所指基本一致。许淑萍在其《决策伦理学》一书中将伦理决策定义为根据一定文化背景下的道德标准,对决策方案进行伦理分析、判断和选择,从而提高决策伦理性的过程。[14]

肾主骨为作强之官藏精主水,通过刺骨改变肾脏的各项功能,肾主骨生髓寓于元阴元阳,藏精化气与五脏六腑密不可分,任何一个脏腑功能失调都与肾功能有关。最近西医学研究骨是人体最大免疫器官,骨与神经系统密不可分。《素问脉要精微论》,头者精明之府,五脏者之主,身之强也,骨髓海有余,则轻劲有力,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主蛰其充在骨。肾藏精主骨是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也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中医理论基础给我们开发一个反向思维,肾主骨生髓通于脑,通过刺骨补髓,健脑作用改变过去治疗模式,只有改变大脑神经元与下行传导作用起到治疗脑卒中调节人体自稳状态。阻止病情发展,达到康复目的。

《辞海》将“决策”定义为: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以对事物发展规律及主客观条件的认识为依据,寻求并决定某种最优化目标与行动方案。[13]作为一种动态的思维活动过程,它具有鲜明的情境性与实践指向性。道德决策是决策在道德领域的具体应用。相当多的决策行为都是一种道德决策,只是决策者没有意识到其决策中所包含的道德因素。

道德决策具有四个重要特征:一是道德决策是因道德实践和道德问题而产生的;二是道德决策需要借助道德理论(价值依据)来为其辩护;三是道德决策是在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四是道德决策是一种意识(思维)活动。[15]

一般地,人们会在三个层面使用道德:第一,表示人的道德品质。人们经常会说:“这人老是喜欢占便宜,一点都不道德。”这里的“不道德”指的就是某人的道德品质不好。第二,表示社会行为准则规范。人们在排队时,有时会遇到不讲规矩、插队的人,这时,有人就会提醒要“讲道德”。这里的“讲道德”其实就是要遵守大家达成共识并一致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第三,表示思想观念。当人们说“做坏事的人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这样的话时,这里的“道德”更多是指人们的一种道德观念或意识形态。作为观念的道德侧重于主观认识,作为品质的道德则侧重于行为表现。但二者都指向人的内在体悟,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无论在当下还是未来,AT变速器一定还是要走多挡位路线,AT变速器作为最为传统类型的一款有级自动变速器,已经有超过100多年的历史,而电子控制技术也有近40年的历史。现如今AT变速器挡位数已经达到10个前进挡位,因此无论是低端家庭用车还是中高端以上车型,我们都很难再看到新车搭载4AT或5AT的变速器。2018年5月,吉利和广汽与全球知名的自动变速器生产厂家日本爱信签约,为满足市场小排量低端车型的需求,将爱信公司生产的一款6AT生产线拿到国内进行量产,从这一信息来看,未来几年国内低端小排量车型,在AT变速器选择上一定

四、教师教学道德决策

(一)教师教学道德决策的内涵

吴滨:我认为好设计的体现形式表现在它向人们传递出的氛围感受。很多人总认为设计离我们彼此的生活很远,但在我看来产生这样的感受很有可能是设计本身还没有与他们自身的审美与喜好匹配。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间差异很大,每个设计师研究的方向也有不同的差异,所以用更好的设计吸引人们与之交流、沟通才能抹平生活和设计之间的心里界限。

教学道德决策的目的是产生道德实践,解决道德困境,从而提升教学的道德性,最终实现人的发展。其意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教学道德决策是教师对教学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其中,事实判断是前提和基础,价值判断是统领,对教学道德困境的价值判断决定了教师教学行为在方向上是否正确。其二,教学道德决策本身需要进行是否符合德性的价值辩护。这意味着教师对教学的道德决策要符合相关外部道德规范,且决策主体——教师自身要具有德性。由于道德本身有层次之分,因此,教学道德决策以教师对职业道德底线的遵守为最低标准,以对“德性人”的追求为最高标准。其三,由于道德的产生是为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教师教学道德决策的实质是教师对利益的权衡,决策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学生的最大利益”。那么在现实教学中如何确定教师所做出的决策是教学中的道德决策呢?下面以一个案例进行分析与说明。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首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诗——《宿新市徐公店》,其内容如下: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对诗的理解写一段话。一位孩子的作业如下: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叫杨万里。有一天他在玩的时候看见了一只黄色的蝴蝶。他说:“真好看呀!”追着追着,他来到了一片油菜花丛中,蝴蝶却再也找不到了。后来,杨万里长大后就把这首诗写了下来。

在该例中,教师面对的是如何对孩子的作业进行评价的问题,评价的关键就在于诗中的儿童可不可以是杨万里。因为不同的评价会给孩子的认知、情绪等带来不同的影响与后果。教育学中通常使用广义的道德困境概念,即任何带有道德特性的困难或问题[16]。因此,教师所面对的不是一般的问题而是道德困境。决策是一个内隐的思维过程,它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行得以体现,而教师教学道德决策的效果又是由其言行的可能后果决定的。本例中,教师的道德决策通过其评语展现出来:“人物不对!诗的背景没有了解!修改!”基于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本例中的孩子后来在研究者的询问中也坚决否认了自己之前的认知,认为诗中的儿童不可能是杨万里,因为老师说“人物不对!”儿童特别是低龄段的儿童具备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给孩子的身心带来极大的影响。为什么诗中的儿童不可以是杨万里呢?按照成人的思维我们一般不会将其认定为是诗人本身,而儿童却完全可能认为这首诗是诗人长大以后对童年的一种回忆。但这是否恰恰说明成人的思维被固化,而儿童的思维却充满想象力呢?本例中教师的评语使得孩子否定了自我先前的认知,长此以往可能使孩子的思维慢慢地被固化。因此,对教师教学道德决策评价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它是否是一个“以善至善”的过程,是否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教师教学道德决策的特征

教师教学道德决策具有预设性、生成性与鲜明的实践指向性等特点。第一,教师教学道德决策具有很强的预设性,这由教学的育人目标所决定。教学实践有着明确的目的性,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当下则体现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到某一学科、某一单元、某一堂课,教师教学都有其具体的目标。第二,教师教学道德决策具有生成性的特点。决策的生成性由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策主体的能动性所决定。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身心均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他们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师的决策随时需要依据学生的反应进行调整,所以教师的教学道德决策既是教师理性思考的结果,也有即时性决策的结果。另外,教学活动本身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最后,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的决策主体、学生作为学的决策主体,彼此在互动中促进着相互的调适和德性的建构,以上因素使得教师教学道德决策过程具有了很强的生成性特点。第三,教师教学道德决策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性。教学与道德的双重实践性及决策的实践指向性使得教师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道德困境,需要不断进行道德判断并做出道德选择。决策只能在师生教与学的特殊交往中得以实现。教师教学道德决策能力的提升、自身的和谐对学生的善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教师自身的善、内心的和谐导向学生的善与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 HANSEN D T.Teaching as a moral activity. In V. Richardson(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M].4th ed. Washington DC: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2001:828.

[2] 周坤亮.教师专业伦理决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8.

[3] JOSEPH P B, EFRON S.Moral choices/moral conflicts: teachers’ self-perceptions[J].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1993(1):45-49.

[4] 杨启亮.教学的教育性与教育的教学性[J].教育研究,2013(5),21-26.

[5] 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14-130.

[6]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

[7] [美]麦金泰尔.追寻美德:道德理论研究[M].宋继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238-239.

[8]程亮.教学是麦金泰尔意义上的实践吗?[J].教育研究,2013(5):119-128.

[9] 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78.

[10] 于洪燕,易连云.传统“道德”概念的历史演变对学校德育的现代启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83-87.

[11] 冯契.哲学大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601.

[12] 朱贻庭.伦理学大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5.

[13]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046.

[14] 许淑萍.决策伦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8.

[15] 苏启敏.教师专业道德决策:概念、依据及实践推理[J].教育研究,2015(1):90-97,107.

[16] 罗肖泉.社会工作伦理教育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85.

基金项目: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博士项目“卓越教师教学道德决策研究”(编号:2018PY88)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19)10-0035-04

(陈君,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0047)

(责任编辑:谢先成)

标签:;  ;  ;  ;  ;  

论教师教学道德决策-基于对教学、道德及道德决策的解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