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句容市中医院信息科 江苏句容? 212400)
【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对病案借阅回归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的2400份病案作为对照组,未使用微信平台进行管理;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的2400份病案作为观察组,通过微信平台实现提前预约、复印病案、病案追踪等操作,规范借阅制度,实现人性化借阅操作。对微信使用前后的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有显著差异。结果:对照组的3日内回归率为46.79%、7日内回归率67.63%、14日内回归率80.67%,总回归率98.83%;观察组的3日内回归率为76.00%、7日内回归率90.08%、14日内回归率100.00%,总回归率100.00%,所有结果与对照组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使用微信后,病案借阅归还的平均时间由(6.84±1.78)d缩短到(3.11±0.91)d,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信应用前患者满意度为52.75%,医务人员满意度为66.00%;微信应用后患者和医务人员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分别为92.88%,92.33%,结果均P<0.05。结论:与传统医院病案借阅管理模式相比,微信平台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病案的借阅效率、人员满意度、回归率等,加强对病案资料的管理、保存,值得在各类资料管理和广大医院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信;病案;借阅回归率;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323-03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政策和工作模式正在发生重大改变。在传统管理方式下,病案资料的借阅工作出现了逾期不还、遗失、破损等问题。而微信作为最常见的新媒体工具之一,在医院病案借阅回归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院将就2013年2月—2014年2月和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使用微信管理前后的病案借阅回归率进行对比,以期为微信在医院诸多资料管理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随机数表法,根据借阅病案编号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未使用微信进行管理的2400份病案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用微信进行管理的2400份病案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病案在3日、7日、14日内的回归率和最终回归情况,及两组借阅病案归还所需的平均天数。在两组研究期间分别调查300名医务人员和800名患者的满意度,有效调查率为100%。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的2400份病案管理在传统模式下进行,包括借阅者登记、纸质存档、库房管理等。观察组的2400份病案管理则是在微信平台模式下进行,包括创建公众号,进行大力宣传;精细培训年工作人员,再让其将微信和公众号相关功能推广到医院其他工作人员和患者;微信号进行功能版块分区,创建预约平台、交流平台、资源链接等;扫描病例,将电子资料进行云盘储存;进行资料开放和锁定区,将在预约时期内的资料拷贝到固定版块,到期自动锁定或删除相关内容;设定提醒,要求工作人员定期管理和监督病案借阅情况;在患者及期亲属等要求资料复印件时,可以提前预约,较远地区患者有借阅需求时,则可由医院工作人员复印后提供邮寄服务;在微信公众号上定期发布相关消息,比如季节多发性疾病、生活保健知识、病案资料更新、管理安排等。这些措施可以尽量减少病案的损坏、丢失等,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为病案借阅者提供便捷服务。
1.3 观察指标
对照组为2013年2月—2014年2月随机抽查的2400份病案,未使用微信平台进行管理;观察组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亦随机抽查的2400份病案,用微信平台进行管理。对比分析微信平台使用前后两组病案资料在3日、7日、14日内的回归率和最终回归的所有不完整、不清晰或者遗失的病案资料情况;比较两组在微信使用前后的病案借阅平均归还天数,分析微信使用对归还速率的影响;对比在微信使用前后医务人员、患者等病案借阅者的满意程度(共分为不满意、较为满意、很满意三个等级),进一步分析微信的使用能否有效提高借阅回归率和人性化程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微信平台应用前后病案借阅回归率情况
2013年2月—2014年2月随机抽查的2400份病案未使用微信平台进行管理,其3日内回归率为46.79%、7日内回归率67.63%、14日内回归率80.67%,最终仅能找到2372份(98.83%)完整回归病例,有28份不完整或者不清晰或者遗失的病案资料;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随机抽查的2400份病案且用微信平台进行管理,其3日内回归率为76.00%、7日内回归率90.08%、14日内回归率100.00%,最终未出现病案遗失或不完整或不清晰现象,所有结果与微信平台使用前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结果如表1所示。
3.结论
病案资料管理和借阅是医院非常重要的工作,对医院各项工作的进行具有参考和指导意见。目前,传统的病案资料借阅方式出现了诸多问题[1-4],如在医院工作人员的借阅中,会出现以下情况:为了研究相关病案,借阅后长期不还;借阅后将病案随手放置或者擅自处理,导致病案破损或丢失;科室间相互借阅,甚至包括部分没有权限的人员;借阅后病案出现涂改、笔记等问题。院外人员借阅时,亦会出现多种问题,如:加重伤情、病情用于不实证明;借阅病案后带出并全件复印;较远地区的患者为病案资料的借阅或复印而长途跋涉等。微信作为新媒体时代的重要平台,实现了数据大量共享、信息传播等。已有的诸多资料[5-6]均谈及微信在病案资料管理中的重要应用。本院于2015年初将微信应用于病案借阅管理,实现提前预约、复印病案、病案追踪、时限控制等操作功能,规范病案借阅制度,严格控制病案借阅和归还情况,实现人性化借阅操作,减少因为病案借阅带来的不便、不良行为和纠纷等。
由表1和表2可知,传统管理方式下对照组病案的借阅情况为:3日内回归率为46.79%、7日内回归率67.63%、14日内回归率80.67%,总回归率98.83%;微信管理方式下观察组的归还情况为:3日内回归率为76.00%、7日内回归率90.08%、14日内回归率100.00%,总回归率100.00%。使用微信后,病案借阅回归的平均时间由(6.84±1.78)d缩短到(3.11±0.91)d,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是因为微信平台的应用提供了全新的工作形式,首先鼓舞了医院人员的工作热情,成功实现在全院的宣传和通知。这是许多新型管理模式[7-8]下未出现过的优势情况。其次,这给广大工作人员和患者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减少病案原件直接借出的机会,降低病案破损、修改、丢失的机率。另外,微信平台上可以提供电子档资料并且选择开放时间,等借阅时间到期可以主动停止部分资料的开放权限,有效督促工作人员和借阅者对病案归还时间的把握。如表3所示,微信应用前患者满意度为52.75%,医务人员满意度为66.00%;微信应用后患者和医务人员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分别为92.88%,92.33%,结果均P<0.05。随着微信日渐广泛的使用、功能的逐渐强大,我院为借阅者提供了预约、复印、邮寄等服务,并在平台上定期发布保健知识、借阅规则和管理信息等,为关注者提供咨询交流平台,为工作人员和借阅者营造良好氛围,减少纠纷发生。
综上所述,与传统医院病案借阅管理模式相比,微信平台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病案的借阅归还率、人员满意度等,加强对病案资料的管理、保存,值得在各类资料管理和广大医院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文,田勇.病案借阅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8):94-95.
[2]王岚,李红.浅谈病案借阅制度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病案,2004,5(1):46-46.
[3]徐晓兰,周传军.谈病案借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病案,2012,13(5):8-9.
[4]王瑛霞.病案借阅中存在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病案,2012,13(3):13-14.
[5]冯晓莉,朱健倩,陈斌.微信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5(10):62-64.
[6]李彦辉,蔡艳.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病案预约复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7,12(2):62-64.
[7]钟旋,刘骏峰,刘海燕,等.大型综合医院提高病历回归率的策略[J].中国病案,2012(10):4-5.
[8]邓晓燕.加强住院病案回归环节的管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1,17(5):409-410.
论文作者:丁伟强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病案论文; 日内论文; 资料论文; 平台论文; 满意度论文; 患者论文; 医院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