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房产住宅局
摘要:在近年的经济发展中,建筑行业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也推动了各地区的城市化建设。但是由于从业人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方面的不足,因而在施工作业阶段也无法避免地产生安全事故。对此,我国监管部门也提高了对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力度,安全生产条件也在不断改善,但是安全生产的实现需要对施工全过程以及细节的全面把握。本文基于现阶段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问题总结了一些可行的施工管理与技术对策,希望可以给相关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安全措施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筑行业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所应用的技术与设备也在不断改进,虽然给工程质量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对于施工作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外形以及功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给施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较大的难度。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对于建筑安全生产也更加重视,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相对应地,施工作业过程中有关于细节上的不足也容易导致施工事故的出现。
一、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成因
(一)沟通不畅
沟通不畅是各施工企业中广泛存在的问题,很多工程管理人员对于工程本身的关注仍然停留在施工进度方面,但是在安全生产层面的认识则相当有限,同时也较少地深入到一线施工工地上对施工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工程管理人员也就不会听取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所遇到的意见。在施工过程中也会过多地要求施工人员服从安排,保证施工进度,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在有关于安全生产的重点环节上没有进行相应的说明,在施工前也仅仅是告知作业任务,并没有针对作业人员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安全生产要点予以告知。
同时安全教育方面与技术交底工作也仅仅流于形式,存在一定的资料代签现象。部分新进入施工场地的作业人员对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没有足够的了解,如果在工作的节点上遇到安全问题,往往反馈无门,基于施工进度的压力,也大多会采取违规作业的形式,这就形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果处理不当极易酿成事故。因而作为工程管理人员来说,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生产,就需要对沟通问题予以重视,建立起沟通渠道,对现有的问题进行反馈,从而及时地消除安全隐患,避免事故。
(二)安全意识上的缺陷
为了保证工程施工工作的开展,不仅仅需要工程施工人员对这些技术问题予以重视,同时工程管理人员更要应用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但是现在很多施工场地都存在着预防预控措施不足、应急方案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因而形成了不安全因素。同样,在施工现场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边打电话边作业的现象,有些作业人员更是“艺高人胆大”在作业过程中不按照规定要求佩戴配发的安全防护用品,或是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赶抢进度在缺少防护设施的情况下进行上下作业层面的交叉作业,甚至在安全防护范围外搭设没有防护措施的人员通行便道,这些现象充分暴露了作业人员在施工作业中安全意识的淡漠,表面上看这样做是节省时间方便工作,但确带来了极高的安全隐患。
(三)忽略安全细节
在施工作业中,各单位大都能严格的遵守国家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但大多还是只是停留在了纸面上的理解而忽略了一些细小的环节,认为无足轻重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在悬挑脚手架搭设荷载的计算方案中,为了满足承载的要求,在数据计算中把一些辅助的卸荷的措施都计算进去,但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3.8.2悬挑钢梁前端应采用吊拉卸荷,结构预埋吊环应使用HPB235级钢筋制作,但钢丝绳、钢拉杆卸荷不参与悬挑钢梁受力计算。这样即使最终的计算数据有较大的安全冗余也会给现场的实际施工作业人员带来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现场作业人员在实际作业的过程中对一些安全细节的问题考虑不到位,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中就已经明确了火线、零线和保护零线的线色标识,但在实际作业中,为了节省材料作业人员往往会用其他颜色的电线去代替正常线色的电线,造成火线和零线无法通过线色来区分,这就给后续的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埋下了触电的安全隐患。同样《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中对施工电梯标准节的连接螺栓也做了明确的要求。
二、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对策分析
(一)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国家在安全生产法中就已经明确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在安全培训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听取作业人员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的反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积极有效的双向交流沟通,提高作业人员在培训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才能更好的发挥安全培训教育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形成上下联动,全员抓安全的局面,让广大作业人员在内心深处由被动的要我安全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安全。
(二)完善规章制度和技术措施
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技术措施也要随着技术发展的状况进行改进,不能依旧停留在原来的水平,相应的条款要紧跟技术发展的脚步,真正做到工程未动,制度措施先行,对工程项目要加强预防预控,做好事前控制,在进场施工前就对整体的施工过程进行综合的分析评判,区分重点的安全监管部位,有针对性的做好适合该工程项目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工程的特点组织制定安全施工措施,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确保项目全过程的安全生产。
(三)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制
把安全工作不打折扣的贯彻落实到位,就要把责任严格落实到人,多种举措并举充分调动参建各方人员的积极性,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对发现的各类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应当立即制止,真正做到:小隐患立即改,大隐患不过夜,不断改善安全生产的条件,确保整个项目时时刻刻有监管,每项整改有落实,各个环节都在掌控之中。
三、总结
经过前文总结,可以发现建筑安全生产需要对施工中各个细节进行严格控制,并在事故处理工作中对事故发生时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反推,及时明晰事故的起因。对建筑行业进行的调查与研究也不难看出,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较好,安全技术不断进步,相关措施也不断完善,但是实际上在部分细节上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因而作为施工企业来说,需要对施工工作进行全过程管理,提高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程江. 浅谈关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措施[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8):52-53.
[2]郑贤来,吴维,吴明,et al. 浅谈目前建筑施工管理中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7):106-107.
[3]李红铁. 基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管理浅谈[J]. 科技风,2015(24):168-168.
[4]潘伟良. 浅析施工期水工混凝土裂缝处理程序[C]// 2014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 0.
论文作者:邱秀艳
论文发表刊物:《房地产世界》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作业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人员论文; 过程中论文; 措施论文; 工程论文; 工作论文; 《房地产世界》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