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生态殖民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殖民主义论文,生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WTO,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国家的一员。
经济全球化,简言之就是各国经济活动向全球的扩展,它包括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和金融活动的全球化等许多方面的内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显而易见。但是经济全球化也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接受的多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的低层次产业和“夕阳产业”,导致产业结构的单一性和附属性。另外,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扩大利用外资,往往忽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从而酿成了危害深重的金融危机。更应引起发展中国家注意的是,生态殖民主义将使本来已发生危机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从现实来看,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充分暴露了生态殖民主义和在环境问题上的地方保护主义对人类整体利益所造成的危害。而发达国家否认他们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所应当承担的主要责任,拒绝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应的补偿或提供环境保护技术等方面的援助,企图掩盖自己在环境问题上的生态殖民主义的实质和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设置障碍的行径。总之,生态殖民主义所引起的主要矛盾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利用自然资源上的利益矛盾和冲突。
翻开人类文明史,还不如说是一部侵略史!军事侵略是经济侵略实现的手段,有史以来战争就像恶魔一样,不时吞噬着人类的财富和生命。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的5164年间,全世界共发生14513次战争,其间只有329年处于和平状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又产生了一种新的侵略方式——生态侵略。
生态殖民主义是殖民主义在现实中的翻版,它的表现形式有二:一是把污染密集产业(PIIS)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PIIS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若不加以治理就会直接或间接产生大量污染物的产业的总称。这些产业对生命有害,能迅速导致局部环境恶化或降低环境质量。另外,这些产业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的安全和健康都会受到严重威胁。而严重污染的密集性产业(IMIIS),由于产生的污染更加严重,其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性要求更高,从而对环境的威胁也就更大。二是把危险废物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据报道,现在全球每年危险废物产生量为4亿吨,占全部废物量的1%。由于越境转移废物是一种肮脏行为,所以每年究竟有多少废物被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很难获得精确的统计。譬如说,电子废物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垃圾,这些垃圾中。包含铅、汞、银、镉等有毒物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美国西海岸的两个环保组织发表报告说:美国废弃电脑达到3亿至6亿多台,但是还没有回收利用废弃电脑的解决方案。估计有50%到80%的电子废物最后运到了亚洲国家,并且这些有害的“电子废物”实际上并没有被回收利用,而是进入了当地的河床、池塘、沼泽地和灌溉渠道之中,继续在危害当地的生态环境。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获得大量外资、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也深受生态殖民主义的危害。据1995年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对全部三资工业企业和生产单位的分析发现,外商投资于污染密集产业的有16998家,工业总产值4153亿元,从业人数295.5万人,分别占全国工业企业相应指标的0.23%、5.05%和2.01%,占三资企业相应指标的30%左右。其中投资于严重污染密集产业的企业有7487家,工业总产值984亿元,从业人数118.6万人,分别占全国的0.10%、2.41%和0.81%,占三资企业相应指标的13%左右,占污染密集产业中相应指标的40%以上。从而可看出,污染密集产业,特别是严重污染密集产业是外商投资的重要产业。并且我国的废物入境量也很大,1990年入境量为99万吨,进口额为2.6亿美元,占当年进口总额的0.45%;1993年猛增到828.5万吨,进口额15.75亿美元,占当年进口额的1.5%;1997年废物进口量又创历史最高水平,达1078万吨,进口额达29.5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2.07%。
因此,中国的入世,应该坚持两点论,未雨绸缪,决策者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应具有责任感,具备生态伦理的道德修养。引进外资应权衡利弊、应牢记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人类生存环境的危机,从表面上看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危机,从本质上看其实是人类文化和价值的严重危机。生态殖民主义也恰好证明以上观点!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生态殖民主义有机可乘;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起点低,周期长,为生态殖民主义提供了外部环境。例如:日本人发明了一次性卫生筷而自己不生产,却从中国进口一次性卫生筷!日本拥有6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而中国仅有不足14%的森林覆盖率。从而导致中国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并且日本回收一次性筷子生产高档纸,返销中国赚取的盈利足以超过一次性筷子的原出口值!
我们可以预见,环境问题将是人类长期所面临的问题。随着人口的继续增长,不可再生资源的继续消耗,经济规模的扩张以及人类各种短期性行为所造成的消极影响,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将不断增大。而在一个广泛联系、高度一体化的世界中,没有人类协调一致的行动,环境恶化的趋势将难以扭转,人类的自我救治也难以完成。在生态殖民主义没有根治之前,希望有关部门的决策者们,应避免急功近利,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为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一片”净土、留下“一块”可以供他们繁衍生息、长期生存的美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