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再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教育论文,职能论文,儿童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文章从现实性、超前性和特殊性三个方面阐述了儿童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在培养跨世纪人才上及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宏观的角度探索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改进儿童图书馆在社会教育方面的功能及其对策,从而借助于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促进其自身事业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伴随着知识领域的扩大、延伸,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在社会的急剧变迁中,在全民对知识的关注与需求日渐强烈的大趋势下,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的儿童图书馆,如何面临科学社会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挑战,使自己的工作职责融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这个大环境;寻求儿童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领域,以逐渐形成儿童图书馆的专业地位和完善应有的业务形象,与学校、家庭教育一起,共同推动其教育职能的发展,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现实性
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成熟的产物,其基本职能是在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而又不断发展的,从古代藏书楼到现代图书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不同的国家、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其社会职能有不同的侧重点。在现阶段,由于我国基础教育还比较薄弱,校外教育机构还比较少,人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儿童图书馆在强化其社会教育职能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民族素质的提高
人口众多,文化教育事业落后,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尚未普及初中教育,国民平均受教育不足五年,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大学生和科技人员的比例比印度等国还低。因此,基础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21世纪之初的中国人,多属目前成长中的新生代,这辈新生代将来能否担当领导世界文化的重大责任,取决于这辈成年人有否施予良好教育,以培养其超越的智慧、能力、气魄、品德等人格素质而定。但是要发展教育,光靠学校的正规教育不行,在现代社会,教育的对象无比广泛,接受教育的人数众多,这就势必决定了教育模式不可能是单一的、固定的,因此必须学会多种教育模式的综合应用,开辟多种教育渠道,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好的教育应当是恰当地将逻辑模式与直觉模式(非逻辑模式)有机地组合起来。儿童图书馆以文献服务为中心,以其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少儿读者展开广博的知识世界,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其教育性更多地体现于“潜移默化”之中,强调:“寓教于乐”的功能。据教育工作者对100名青少年科技制作获奖者知识结构的调查反映:他们的知识51.7%来自生活,20.7%来自学校课本,1.7%来自家长、教师、同学处,而25.9%来自课外阅读,这100人中经常去图书馆的有57人,这充分说明在社会教育中,儿童图书馆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
2、儿童图书馆事业自身发展
目前,我国儿童图书馆事业作为一项年轻的、发展中的事业,无论是事业发展水平,还是理论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都不容置疑地存在很大差距。基础薄弱、普及率极低便是其特点,我国有2亿多中小学生,占全国人口的1/5,而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儿童图书馆仅有近百所,且分别集中于经济实力较雄厚的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的部分省市,远不能满足全国乃至这些地区少年儿童阅读需要;在没有独立的少儿图书馆的地区,公共图书馆中设儿童阅览室的也为数不多;有的中小学没有图书馆,而现有的中小学图书馆现状堪忧;有相当数量的儿童图书馆(室),因管理不好,藏书量不足,阅览条件差,图书利用率、流通率极低,“无书可读,有书不读”的问题在全国普遍存在。再则,各图书馆都面临着经费不足,书价暴涨的困境,以我馆为例,每年购书经费不足10万,以全市四百万少年儿童来算,人均2分多钱,一张报纸都买不到。经费紧张是目前图书馆界突出的困难之一。资金不足,新书缺乏,读者人数随之减少,从而制约了儿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使其成为普教事业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极不适应。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除了学校、儿童图书馆是个不可缺少的育人机构,没有这个机构,怎能满足如饥似渴、求知欲强的青少年学生的学习要求?正如李大钊所说:“图书馆和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想教育发展,一定要使全国人民不论何时何地都有研究学问的机会。换句话说,就是要达到这种完美教育的方针,非依赖图书馆不可”。因此,广泛宣传儿童图书馆应从基础抓起,与教育部门、还有家长相配合,从小时候起就受到有关图书馆知识的教育,儿童图书馆应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积极向社会自我宣传,自我推荐。儿童图书馆不仅是藏书馆,而且是多功能的儿童教育馆,让人们了解、利用图书馆,使儿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是强化儿童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有力措施,从而促进儿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事实证明,教育越发达,越离不开图书馆,因为实施学校教育,图书文献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二、超前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未来教育模式面临强大的挑战,新的技术层出不穷,科技的飞速发展加快了知识的“陈旧”过程,未来人才的素质需要适应开放和创新环境。现代教育是终身教育,“学无止境”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口号。20世纪最响亮的教育口号是“学会生存”,那21世纪的最好的教育口号应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因此,今天的中小学生不仅要在智力和技能技巧上得到充分发展,还需要在认知、情感、信念、意志、审美、伦理、体力、实际技能、交际能力等方面得到综合发展。有许多教育家认为,过去工业化社会需要的是“专才”,以适应十九、二十世纪科学门类分工很细和第一、二产业迅速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二十一世纪则要求培养大批“通才”,以满足第三产业(当前已进一步将第三产业概括为知识产业、信息产业)的迅猛扩大和职业岗位经常转化的客观要求。教育的任务主要是让新一代接受广阔而多方面的基本训练,以适应未来社会工种变化频繁的客观形势,基础教育的成败,关系着我们整个下一代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作为培养祖国未来建设人才的儿童教育者,在向儿童读者提供信息文献或在组织举办多种读书活动中,应时刻具有“超前”意识。
1、能力教育
当代科技迅速发展,知识的更新和扩增,将因资讯科技的发展而加速进行。新学科不断出现,各学科之间联系与渗透日益加强,日趋密切,高科技信息已发展成为主导社会的第一生产力。社会机制的高效运作,更需要科学技术信息的快速传递,了解世界变化并具备与多方面沟通的能力已成为必要。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知识的更新周期就越来越短,人人面临“知识半衰期”,人们追求的崇高境界应是:学习即快乐,教育即发展,创造即享受,那种孤立地按学科传授知识的方法,已很难适应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学会如何快速获取最新知识的技能,已经成为当代人们最重要的适应快节奏社会生活的能力了。儿童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机构——社会教育机构,它利用特殊的教育材料——文献,独特的教育方式——阅读,与众不同的手段——书刊流通、文献服务来直观、形象地传播知识,普及文化教育和培养学生利用文献的能力。这些能力仅凭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是不易培养起来的,而通过学生在图书馆自由地选择、浏览、精读书刊文献,可启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促进思维意识的觉醒,从而提高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通过定期向学生提供优秀的书刊资料,让他们及时了解学科基础知识和最新信息,从而认识人类知识的博大精深,提高探索社会科学、科普知识的积极性,促进优秀学生超前学习的兴趣,促使有特长的学生闯入创造发明的科学殿堂。如儿童图书馆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其知识面和写作、阅读能力,配合读书活动,开展读后感征文、读书心得演讲会、百科知识抢答赛、故事大王比赛、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活动,将图书馆由知识存贮主动转向知识的传播与辐射,对儿童教育的重点从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教会学生去寻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上来,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即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开辟了儿童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领域。一位教育家说过:“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在这个“课外”中,儿童图书馆教育是占有很大份量的。
2、方法教育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教育者的手里。”教育界早已公认,人类生而具备三个潜在的特征:智力、好奇心与好胜这三个特征构成教育的生机。智力使人能学,好奇使人求知,好胜使人向上,只要这三个生机滋长发展,多方面的教育就都成可能。儿童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延伸,是提高科学文化、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校外教育阵地。在我国有二亿多少年儿童,约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他们除了在学校接受按步就班的课堂教育外,大量的知识是在图书馆猎取的,广泛的教育活动和大量的学生导致了对图书的强烈需求。早在1972年托马斯·福格尔就提出:①儿童图书馆员是否了解小读者对于图书馆服务知道些什么;②儿童图书馆员是否了解小读者对于图书馆真正需要知道些什么等等问题。为此,儿童图书馆的图情教育应引导学生养成终生利用图书馆的习惯,给学生以基本技能的教育,使之具有广泛的使用资源和服务能力,即应围绕“如何利用图书馆”这一主题展开,从兴趣教育入手,从现实能感知的事物开始,拓展儿童的视野,促使自我教育,提高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的短程线。日本靠教育为本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大国,日本把图书馆利用做为中小学生的一门课程,许多小学课程表中安排“图书馆时间”始终把“对图书馆利用指导”作为活动主线,从小就培养如何利用工具书,利用图书情报资料的技能;德国则规定把“儿童漫游图书馆指南”作为1-5年级学生的必读书;在前苏联对1-8年的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教育大纲规定:“训练学生查阅目录和其它检索工具应从小做起”,美国则安排图书馆员正式给孩子们讲解如何利用图书馆。我馆在帮助西来寺小学创办“红领巾图书馆”的实践中,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了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图书分类、编目、图书馆目录使用方法与借阅图书程序和规章制度以及工具书的使用等,使学生对图书馆产生了极大兴趣,掌握了一些图书馆的基本常识,也初步具备独立选借图书能力,为学生得心应手地利用图书馆,利用资料帮助学习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各国儿童图书馆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教育越发达,儿童图书馆越兴旺。学校教育必须与图书馆相配合,相伴而行,方为完全。
三、特殊性
儿童图书馆作为学校之前和教育之后的终身教育基地,它是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它的价值在于给人们以知识的利用,它是以图书为教育读者的工具,全部的业务开展都与儿童阅读指导工作有关,而“将儿童与图书快乐地结合在一起”和“儿童应享受到最优秀的读物”,是儿童阅读指导的工作中心。儿童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是最大限度地为少年儿童以及其它公众提供最优良的服务,这是儿童图书馆与其它社会教育机构的不同之处,并由此而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1、广泛性特点(文献知识的广泛性、受教育的广泛性):
教育是希望的象征,是进步的标志。就个人与家庭而言,教育能助人成功,教育能使人向上;就社会与国家而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首要条件,是构成国富民强的基本要素。日本为实现面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提出新的教育模式,其要点是:重视个性,适应变化,终身学习。因此,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显然不够。儿童教育是一个母系统,学校教育只是一个子系统,它为了完成计划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受到很大限制,而儿童图书馆藏书包容了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在儿童图书馆内,广大少年儿童读者,可以纵横几千年地吮吸、享用我们祖先共同积累创造的丰富的精神财富,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得到知识的补充,科学的启迪,为其成熟后去进行新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创造奠定下牢固的基础,其教育内容广泛,没有任何限制。
2、导向性特点:
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指出:“教学的首要条件是能善于因势利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读书而越爱读书,因求学而更愿意求学。”他认为人类生而具有两种原始性的动机,一是好奇,二是好胜,这两种天赋特质,不仅是最可贵的教育原动力,而且也是人类生生不息,克服困难,创造文化的原动力。最可悲的是,儿童们好奇好胜的求知动机很多因教育措施的不当而减弱、消失……。当今学校教育,大都是“灌输式”,它使学生一定程度上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儿童图书馆采取宣传、推荐图书、辅导阅读等活动,从正面、带方向性的倾向上,去引导孩子们自由选择书刊资料,正确获取最新知识、未来知识和技能,有效地控制阅读导向,这种引导式教育方法,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多样性特点(不同于学校的多样性、施教手段的多样性):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行为最大特征是个别差异,针对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是教育上的不变原则。重视各个层面的充实和发展,才能面对人类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挑战,儿童图书馆十分重要的特征即教育性和娱乐性并行、共性与个性并重,其教育性更多地体现于“潜移默化”之中,强调寓教于乐的功能,从娱乐中学,从玩耍中学,使教育过程多样多变,引人入胜,从而较好地达到教育目的,受教育者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它的教育优势还在于它的开放性,它以内容丰富新颖健康的读物和活泼多彩具有浓厚童趣的活动方式,根据读者的兴趣爱好,采用不同的指导阅读方法,吸引儿童到图书馆这个知识的海洋里来遨游、求索,通过图书的特有教育性、渗透性和熏陶作用,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既净化了儿童的心灵,又提高了他们逻辑思维力和创造能力。
总之,作为社会文化产物和标志之一的儿童图书馆,其发展的动力不是完全从自身中获得,而要借助于文化系统的其它因素,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教育活动,即强化其教育职能,极大地增加儿童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及对儿童教育的渗透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完善和进步,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童图书馆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占地位必将越来越重要,就象科技作为一种文化隔阂消除剂一样,儿童图书馆使人类和个人所获得的最佳成就结合在一起,在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启迪童智,提高一代民族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育好下一代,事实上就是在缔造未来的历史,尽管目前我国儿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国外先进国家,还比较薄弱、落后,但是随着广泛的儿童教育和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儿童教育从封闭型研究转向开放型研究,儿童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研究必将得到社会的重视与关心,从而使儿童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的发展前景更加灿烂辉煌,这是我们在走向二十一世纪时完全可以预见的。2000年将是儿童图书馆事业的分水岭,将许诺我们的事业在教育职能的发挥方面取得更伟大的进步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