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墙浅表裂缝的产生与处理措施论文_袁小中

混凝土墙浅表裂缝的产生与处理措施论文_袁小中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486

摘要:伴随着全国乃至全球的快速发展,钢筋混凝土也随之迅速发展。它不但大量用于桥梁、涵洞、房屋结构,而且也大量用于河道、沉井、水池等构筑物。钢筋混泥土的使用范围不断地被刷新,各种外加剂组合使用,呈多元发展。通过专家、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研究,这些混凝土裂缝产生不但存在主要原因,还存在较多次要原因引诱着主要原因的产生。本次主要提出次要原因的发生引发主要原因几种情况,及针对次要原因采取措施,尽而减少浅表裂缝。

关键词:混凝土;墙;浅表裂缝

引言

伴随着全国乃至全球的快速发展,钢筋混凝土也随之迅速发展。它不但大量用于桥梁、涵洞、房屋结构、梁、板(墙)、柱等,而且大量用于河道、沉井、水池等构筑物。钢筋混泥土的使用范围不断地被刷新。通过专家、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研究,这些混凝土裂缝产生不但存在主要原因,还存在较多次要原因诱导着这主要原因的产生。本次主要提出次要原因的发生引发主要原因几种情况,及针对次要原因采取措施,尽而减少浅表裂缝。

一 结构形式

某现钢筋浇混凝土河道工程,起始K2+225.692,终止K3+209.141,河道长983.449m,东西走向,河道南侧挡墙的截面呈直角梯行:0.6m(下底)*0.4m(上底)*5m(高)*983.449m(长),基础5.6m*0.6m*983.449m;河道北侧挡墙的截面承长方形0.4m(宽)*3m(高)*983.449m(长),基础3.8m*0.6m*983.449m,两挡墙间距20m。基础和挡墙采用C40防腐抗渗混凝土;15米一道变形缝(宽2mm 内填沥青麻丝);25m一道下河阶梯,南北交错;挡墙内预埋PVC管道φ50间距2米,梅花形布置。

钢筋混凝土基础从下向上依次采取10%的灰土翻拌、C20混凝土垫层、C40防腐抗渗钢筋混凝土挡墙基础、钢筋混凝土土挡墙。

二 混凝土产生裂缝原因

1 主要原因

1.1 水泥水化热影响

1.2 混凝土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

1.3 外界气温变更的影响

1.4 混凝土的收缩变更

1.5 混凝土沉降裂缝

以上五个原因是混凝土产生的主要原因,比较常见,一般情况下在书中都有记载。以下是混凝土产生的次要原因,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诱导原因,与混凝土浇筑地域性有很大的关系。

2 次要原因

2.1 光照

天津日照时间较长,年日照时数为2500~2700小时。该项目河道东西走向,钢筋混凝土挡墙南侧,整体、长时间的暴露在太阳照射下,水分蒸发比北侧快,温度南侧比北侧平均高5度左右,与混凝土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叠加,形成内外较大的温差和温度应力,使混凝土产生了浅表裂缝。

2.2 风向

该区域是季风盛行,冬、春季风速最大;夏、秋季风速最小。年平均风速为2~4米/秒,多为西南风,最大7~8级。钢筋混凝土挡墙南侧正好处于迎风状态,风在短时内带走了混凝土附着水分,在混凝土的表层形成了干缩裂缝,

2.3 拆模

钢筋混凝土挡墙拆模时间非常重要。大多施工单位认为钢筋混凝土挡墙是非承重结构,为提高模板周转次数,只要混凝土初凝、拆模后不倒塌,棱角完成,就可以立即拆模。我们在施工某河道挡墙过程中,就是这种心理,拆模后没有任何问题,可是过上一两天后就发现细长细长(长0.15m~1.5m,宽0.03mm~0.05mm)裂缝逐点清晰可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养护

养护的目的是防止表层水流失过快,影响水化热反应中的所需要的20%水,同时还起到保温作用,防止内外温差过大造成的应力裂缝。养护不但在实施性施工组织中,还是在专项施工方案中或平时口头表达中均有所描述体现。大多只停留在口头上或书面中,在实际操作中,各层级管理者往往不够重视,养护落实处,只要混凝土浇筑完成,就等于施工任务已近完成,后续工作无关紧要。因养护不及时不到位诱导了浅表裂缝的产生。

三 浅表裂缝的预防措施

1 模板的安装与拆除

模板在安装过程中要足够精准,加固牢靠并满足规范要求,按照已经评审通过的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精心组织施工。高度重视模板对接、加固、拆除过程,防止模板安装错台,搭接位置漏浆现象,混凝土浇筑前要将模板均匀湿透,并延缓模板拆除时间,杜绝应力的可乘之机。

2 改善混凝土结构形式和浇筑方式

建议设计优化混凝土结构设计,选择细筋密布、在混凝土中添加剂(防止收缩)的方式。在基础与挡墙交接处,加密布筋。

第一阶段浇筑混凝土时,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在混凝土自由落体过程中先用浆液粘满钢筋,振捣合理;然后再浇筑第二阶段混凝土,适当减少混凝土的和易性。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和易性从下向上呈递减状态,有效防止混凝土离析。

3 减少内外温差,减小应力值

内外温差主要由混凝土的水化热、日照、风等原因组合成。科学合理使用水泥,尽量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加入外加剂来缓和水泥热量集中释放。由于混凝土挡墙呈现带状,外界光照和风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热量(光照一侧)或减少了热量(迎风一侧)与混凝土自身热量叠加,从而导致了光照一侧与迎风一侧温差增大,混凝土拉伸应力超出混凝土自身约束了,产生的浅表裂缝。最主要的措施是对凝土挡墙的覆盖,防止光照直射与季风带走混凝土表面热量、水分,缩小东西两侧热量差。

4 重视养护的作用

混凝土的养护,大多数停留的书面上、口头上,并没有落实到现场实物上。混凝土的养护是在拆除模板后,对混凝土进行覆盖,用草帘等具有一定保湿作用的材料,一是防止光照和季风,产生的干缩裂缝;二是防止内外温差过大,产生应力裂缝,三是洒水确保混凝土表面湿润,对防止内外温差与干缩裂缝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5 采用综合措施

控制混凝土初始温度、入模混凝土温度和浇筑后混凝土的温度变化,选择合适的时间浇筑混凝土。引起温差裂缝浇筑时间尽量安排在夜间,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的初凝温度。白天施工时要求在沙、石堆场搭设简易遮阳装置,或用湿麻袋覆盖,必要时向骨料喷冷水。混凝土泵送时,在水平及垂直泵管上加盖草袋,并喷冷水。

6 加强施工工艺和操作的管理

工艺是否合格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工程的质量,混凝土的裂缝的出现也和工艺不合格有很大的关系。在施工的时候需要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施工工艺操作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工艺是按照施工方案进行的,同时模板和浇筑中操作要到位,设计的模板强度要符合施工要求,在拆除时间上要把握好,不能拆的过早,这会极大地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浇筑混凝土时要能振捣得足够充分,越密实的混凝土才具备有更大的强度,才能减少裂缝的出项。

7 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预防

混凝土反应后会产生一些碱性离子,这些离子与某些活性骨料产生化学反应并吸收周围的水而体积增大,造成混凝土酥松、膨胀开裂。主要采取的预防措施:一是选用碱活性小的砂石骨料;二是选用低碱水泥或无碱的外加剂;三是选用合适的掺和料抑制碱骨料的反应。

四 总结

混凝土的裂缝是施工中最容易遇到的问题,需要引起设计、施工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在施工过程中因地制宜,结果现场周围环境,既要考虑引起混凝土的主要因素,也要考虑引起混凝土的次要因素,全面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防护,同时制定混凝土的裂缝处理方案,减少施工中和投入使用后裂缝出现,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国辉.浅谈混凝土裂缝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03).

[2]张声.混凝土裂缝的防治与处理技术[J],山西建筑,2005 05:87-88.

[3]车俊宝.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J],山西建筑,2001 03:89-90.

[4]李进旗,徐伟.混凝土裂缝的成因的分析、修补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1 13:432-433.

[5]王建军.混凝土工程中裂缝的防治措施[J],科技咨询,2009(03).

[6]常景明.混凝土裂缝产生和控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7).

论文作者:袁小中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4

标签:;  ;  ;  ;  ;  ;  ;  ;  

混凝土墙浅表裂缝的产生与处理措施论文_袁小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