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如何打造慈善公信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信力论文,发达国家论文,慈善论文,如何打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共识
慈善事业是“玻璃口袋”
欧美的很多知名慈善机构之所以能建百年基业,关键在于慈善机制的透明。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前主席卢塞尔曾说过:慈善事业要有玻璃做的口袋。可以说,类似认识在欧美早就成为共识。公众是否给慈善机构捐钱,捐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玻璃口袋”的透明度,慈善事业要获得公众的信任,就必须把这块“玻璃”擦亮,做到高度透明,这是欧美发达国家慈善事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因素。
他山之石
确保透明有四招
任何公民都可以查账。
美国对慈善机构有相当严格的程序,尤其是一些资助项目申请、拨付款项和运营费用的预算等,管理都非常严格。美国绝大多数州都规定,慈善机构必须向州提交年度报告,而且任何美国公民都可以到慈善机构查阅账目。
慈善信息披露如同上市公司。
英国《慈善法》要求慈善组织高度透明和公开,其信息披露不亚于上市公司。比如,慈善机构每年需提交两份报告——年度报告和财务管理报告,民众可以对每笔善款进行监督,如果对某机构的筹款方式不理解或不满,可以投诉。
慈善机构管理“有法可依”。
在法国,公众每年捐款高达数十亿欧元。法国慈善界1989年联合出台了规范慈善机构的《宪章》,确立了四项基本原则:不谋私利、严格管理、规范运作、财务透明。此外,还要求慈善机构领导人员不取薪酬、不从慈善活动中获利。
内部管理专业化、公司化。
在美国,慈善机构已经实现专业化管理。从业人员绝大部分由志愿者构成,但他们大多都曾接受过专业训练;日常运作上援用工商管理制,董事会或托管会是最高决策机构,行政首长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监事会监督行政工作。
监管方式立体化
从国外的经验看,如何对慈善机构做好监管,已经拥有了很清晰的思路,那就是打造“立体化”监管体系,保证慈善事业的公信力。
政府监管
在法国,任何慈善机构都要受到政府的监督和管理。在美国,美国国税局、州检察院等政府有关部门都依法对基金会进行管理。在英国,政府早在1860年就专门成立了“慈善委员会”,监督管理和规范慈善组织的行为。
媒体监督
媒体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具有导向作用和威慑作用,能对慈善公益组织的管理者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比如,1992年美国的阿尔莫尼丑闻,就是由媒体曝光而轰动一时。
社会监督
在西方,社会监督是慈善监督机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这包括捐赠者与公众的监督,每个公民都拥有对捐款使用情况的知情权。
第三方评估制度
发达国家都很重视独立的第三方评估监督。比如,美国有多家慈善评级机构,为超过5300家慈善机构评级,级别从无星到四星不等,同时提供不同标准的排行榜,其中包括了负面排行,比如筹款回扣率排行、财务危机排行、劣等机构CEO薪水排行等。
(节选,原文标题:慈善丑闻成监管拐点法宝就是透明+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