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创新案例教学法_案例教学法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创新案例教学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法论文,新课改论文,案例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新型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并逐步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中外学者对案例教学法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舒尔曼从探究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出发,将案例教学法概括为“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的方法与教学案例的联合应用”[1]。科瓦尔斯基从分析其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效果的角度出发,指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研讨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推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舒尔曼和科瓦尔斯基的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普遍的共鸣,也是我们研究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出发点之一。国外学者理论层面分析全面,但对我国一线教学的指导意义有限。近年来,国内学者结合我国教学特点和学生学情对案例教学法这一教学模式做出了多种阐释。郑琼梅从案例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出发,认为“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运用以真实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3]。崔丽华从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实施原则和教学要求三个方面综合对案例教学法做出了研究,注重整体上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活动。[4]国内学者更注重课堂及案例教学过程的分析,对改进传统教学环节有重要借鉴意义。

      近年来,新课改要求我们创新案例教学法。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有效的案例教学法应当借助与教材主题相联系、与学生生活实践相贴近的典型案例,从案例教学事前分析、事中引导、事后反思三个环节入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落实新课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下面以思想品德课为例,研究新型案例教学法。

      二、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案例教学困境

      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新课改强调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发展,而思想品德课程本身关注学生人文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因而是落实新课改的重要领域。目前,案例教学法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传统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倡案例使用的开放性、探索性,较好地实现了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案例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教学资源利用困境

      (1)对教材资源缺乏有效利用

      无论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只是开展教学的一种形式,而教学的最基本出发点应该是对教材理论的分析和阐述。随着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和不断实践,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选择各种丰富多样的案例应用于教学,出现了把备课的重点放在“找故事”上,把课程核心放在“讲故事”上的现象,而没有关注到他们选取的案例和教材理论内容的联系。[5]

      (2)教材案例形式过于单一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首要资源,也是课程内容最重要的载体,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材虽然结构清晰,主线明确,配合着“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这三大教学版块来编写,但是教材中可以有效利用的教学资源却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漫画低幼化、形象和名字固化、画风单一等,无法吸引学生。此外,教材中提供的资源材料过于简单,缺少设疑,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无法实现相关教学目标和课程理论。

      (3)既有的案例不能有效引导学生思考

      教材中提供的教学案例探究性不足,一方面学生对这些知识提不起学习兴趣,使案例失去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案例本身缺乏理论知识支撑,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

      2.师生互动中的角色定位困境

      理论上,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以及学生自主思考、分析、论证的过程。但在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不准确、自说自话、课堂氛围沉闷等现象。教师一人主导课堂、“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参与度比较低、状态沉闷、缺少学习的热情,学生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来,不能跟着老师给出的思路去认真思考问题,不能及时地和老师进行互动。

      3.知行合一实践困境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之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也对课程的实践性提出了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价值观引导和情感态度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讲授案例式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片面地强调学生对知识理论的学习和记忆,而忽视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新型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实施初探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倡使用开放性、探索性的案例教学法。合理地选择案例,不仅能使教学内容开展灵活有效、教学环节衔接流畅自然,还能为教学目标服务。但案例教学本身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新型案例教学法”要求我们始终把握新课改要求的教学目的,并在案例教学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有效落实这一目的(参见图1)。

      

      综合借鉴学者的学术观点和在教学中的研究,本文认为新型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应密切结合教学实际,主动落实新课改要求。

      1.案例教学质量关键——事前分析

      案例教学法不是为了说案例而选案例,案例教学针对的应该是课程标准,分析的应该是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完善的案例分析、选择合适的案例呈现的方式至关重要。

      (1)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新课改推行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新课标也提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案例式教学课前分析应以案例贯穿教学过程,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具体、更形象,方便学生直接地参与到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来,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2)选取典型,启迪思维

      案例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在选取时要考量其典型性,这关系教师是否能够透过案例联系理论,是否引导学生思考,实现教学目标。所谓典型性,就是要求所选取的案例兼具一般性和特殊性,既能够体现事物和规律的共性,又能体现不同原理的个性和特征,这样才能达到案例教学法巧妙阐释教学理论、有效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

      (3)寓教于乐,推陈出新

      一个新颖的教学案例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地将课内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引导学生正确地了解和认识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让他们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案例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找到经济社会的新鲜元素和热点问题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内容上的联系,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选取新颖的教学案例,那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落实要义——事中引导

      (1)师生互动,活跃课堂

      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契合的案例辅助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素材,通过对案例的解读和分析,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破课堂的沉闷,改变教师主导的现象,在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营造出轻松愉快并相对开放的课堂氛围。

      (2)化难为易,学生为本

      教学案例的突出优势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理论形象化,把深奥原理浅显化。案例式教学法实施过程应尽可能生动,使学生们直观地理解知识原理,从而化难为易、降低学习难度。例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认识自我”与“我与他人和集体”这两部分的案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学生易懂,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这部分涉及各种法律知识就比较抽象,有些法律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是很紧密,不易理解,学生们缺乏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和对概念的直观体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更应适时采用案例教学法,降低教学难度。

      (3)理论系统,学以致用

      碎片化的案例是案例教学大忌,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一定时刻把握理论脉络和课标要求。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为导入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而服务的,案例教学法是教学的媒介与手段,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理论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促进学生把课本上所学的知识与案例中获得的启迪运用于实践中,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3.案例教学生命力所在——事后反思

      (1)系统考核,案例反思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对课程性质的定义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初中生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也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好的案例教学一定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这就要求案例教学不应随着课堂的结束而结束,而应不断考核案例教学效果,反思改进空间。

      (2)师生互动,推陈出新

      政治学科的特殊性往往给人枯燥难懂的感觉,灌输式教学会让学生在复杂的知识面前束手无策、倍感困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生动、新颖的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分析和讨论问题,自主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兴趣的指导下,更好地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新型案例教学法的交叉运用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学生获得社会热点案例的方式更加方便和多元。案例教学法并不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专属教学模式,对其他学科教学一定程度上也有着普适性,同时可以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共同开展教学工作。

      1.借力互联网平台

      思想品德课程与社会现实问题结合非常紧密,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也提到“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互联网时代,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网络社交平台已经成为学生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媒介的多元、新媒体的发展以及各种网络平台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途径,也为案例教学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资源。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施应用过程中,可以借助这些资源平台,挖掘其中有价值的、对教学有指导性意义的案例。

      2.选用真实生活素材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教材内容涉及情感、品格、道德、心理、社会与法律等方面。中学生群体是一个身心发展很快的特殊群体,因而要面临成长中的诸多困惑和问题。这要求我们教师要悉心观察和了解学生生活中的经历,并运用到教学中。比如,七年级的《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一课,如果教师能够从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出发,把学生身边的真实经历作为案例来运用,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面对挫折时所应采取的态度,就能够让学生正确地去认识成长中的自我,学会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再比如,八年级上册的《同侪携手共进》一课,如果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他们生活里面对的交友困惑为案例的原型,来设计课程思路,引导他们掌握交友的原则,掌握与朋友交往的正确方式,则可以使学生学会更好地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3.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辅相成

      案例教学法是新课改之后推行的重要教学方法,但是案例教学法并不是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唯一的选择。比如传统的讲授法,它可以被看作所有教学方法的基础,知识的传递始终离不开教师的讲授,作为一种接受型的学习方式,讲授法让教学更加严谨、规范和高效。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广泛应用的还有一种情景分析法,通过具体情景的设置,给学生呈现问题发生的真实环境,立足于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和思考来开展教学,使学生产生切身实际的感受,从而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

      不同的教学方法各有特色,各有优势,如果能够巧妙地将这些有益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共同辅助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能够有利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开展。俗话说得好“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同的教学手段在课程教学中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思想品德课程会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成效。案例式教学方法作为新课改之后推行的重要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提高教学质量。

标签:;  ;  ;  ;  ;  ;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创新案例教学法_案例教学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