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国家理论探析_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国家理论探析_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大国论”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经济论文,大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中国经济大国论”是冷战结束后,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大 国之间的政治与外交斗争空前突出、国际贸易摩擦日趋严重、中国的改 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背景下出现的。其目的是为“ 中国威胁论”制造依据;为遏制中国寻找借口;以此否定中国的发展中 国家地位,使中国在大竞争时代丧失平等竞争的条件;影响中国与周边 国家发展关系。中国还只是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大国。那种“日益繁 荣的大国必将四处施加影响”的说法,是以冷战思维方式看待世界形势 的表现,属西方传统现实主义政治学的老套。

关键词 中国 世界经济大国 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短短几年时间,中国以 惊人的速度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德国的一家报刊曾发表文章说:“ 现在谁都惊奇地睁大了眼睛,正当西方国家的经济停滞不前的时候,中 国却真正地陶醉于经济的增长之中。”中国以其巨大的成就几乎把世界 所有人的眼光都吸引到自己身上。对此,世界舆论大都给予了客观公正 的评价,同时,国际上出现了过高估计中国经济实力的倾向。其中有的 是善意的,但有的却蓄意制造“中国经济大国论”,煽动性地喧嚷中国 经济的崛起将构成对世界的威胁。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评析。

一、“中国经济大国论”是怎样出现的

1989年以后的一段时期内,西方不少人曾明确表示,中国不要说经 济发展,就是政权能否稳固都成问题。1991年年底,世界超级大国苏联 的解体,使西方国家陶醉于“超越遏制”战略获得成功的喜悦之中,同 时,它们还做着中国也将步苏联后尘的梦。但严冬过后是春天,邓小平 南巡讲话后,中国迅即走出1989年后的困境,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这 一与西方某些人的构想大相径庭的事实,引起他们的不安。 于是, 从 1992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说法在西方世界流行 起来。它的始作俑者便是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1992年11月28日它 刊载的中国特辑一下子把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两倍,使中国成为 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与德国并列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从此,有关重新 估价中国经济实力的论调便纷纷出现。

美国《新闻周刊》用“中国经济圈”的概念来扩大中国的经济实力 。1993年2月18日它刊登的《红色资本主义》特辑, 认为中国大陆的国 民生产总值加上台湾和香港的生产总值,到2020年将超过美国,到那时 ,中国不仅可以傲视亚洲,而且也是世界之首。

影响更大的是一些国际经济组织通过对中国经济进行重新评估后得 出的结论。世界银行1993年4月18日发表的《1993 年全球经济展望和发 展中国家》报告,认为1990年由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组成的中国经济 圈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而跃居世界之首。

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美国“兰德公司”对中国大陆国 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即“购买力平价法”,评估出大陆生产总值已达 1.7万亿美元,在全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第三位。 上述统计方法就 是按照同样数量的钱在不同国家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来计算各国的产 值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结果是,美国的 产值占世界产值的22.5%,日本占7.6%,中国占6%,德国占4.3%。

我国政府对此迅速作出反应,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评估数据 高估了中国大陆的经济实力,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与世界发达国家的 经济水平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

夸大中国经济实力的各种说法是在冷战结束后出现的。冷战后时期 ,人们所期待的全面和平的时代并没有来临。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固然 增加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与融合,合作的潮流不可避免。但世界上各 种主要政治力量为了在即将形成的世界新格局的座标体系中占据有利的 位置开始重新整合,它们都在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规划将来。特 别是西方大国把最大限度地实现民族国家利益作为冷战后处理国家关系 、进行国家交往的最高目标。美国图谋确保其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 的地位,致使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大国间的政治与外交斗争空前突出, 国际贸易摩擦日趋严重。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踏步地走向世界,与周边 国家的关系有了显著改善,在亚洲和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在此背 景下,夸大中国经济实力的各种说法纷纷出现,是值得深思的。

二、夸大中国经济实力究竟为了什么

第一,为“中国威胁论”制造依据。西方国家一些人在苏联、东欧 发生剧变后,对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给予了极大关注,近年来,西方国 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损害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干扰中国现代化进 程和向中国施加压力的行动,如美、法向中国台湾出售先进武器,港督 彭定康提出所谓政改方案,西方国家联手阻挠我国申办奥运会,插手我 西藏事务,制造“银河号”事件,在人权、宗教、劳改产品和武器扩散 等问题上大做文章,等等。香港《亚洲周刊》指出,一场针对中国的“ 新冷战”已经来临。“中国威胁论”正是这场“新冷战”的借口。而“ 中国经济大国论”的制造者们则是用所谓的“事实”说明中国已经成为 一个超级经济大国,按西方的逻辑,既然成为经济大国,必定谋求世界 霸权。于是,“中国威胁论”就成为真实存在。可见,“中国经济大国 论”是“中国威胁论”的补充和延伸,是隐蔽的“中国威胁论”。

第二,为遏制中国寻找借口。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是西方国家 不想看到的,特别是中国在一种已被西方人宣判死刑的社会制度下,实 现了经济繁荣,是他们没有想到、也不愿看到的。美国的对华战略的目 标,从短期来看,就是干扰和削弱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从长远来说,就 是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由于西方国家有人认定中国经济上的强大 必定对其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有 关“遏制”中国的论调在今年最近几个月甚嚣尘上,美国的一些报刊接 连发表文章,叫嚣要“全面遏制”中国,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于7 月 29日发表社论,也鼓吹对华采取“遏制”方针。不难看出,如同“人权 牌”、“台湾牌”、“西藏牌”、“武器扩散牌”等一样,两年前开始 炮制的“中国经济大国论”是为对华战略服务的,是实施“全面遏制” 中国的前奏。

第三,以此否认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使中国大竞争时代丧失平 等竞争的条件。中国是公认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蓬勃发 展,对外贸易发展很快,已成为世界大市场之一。与此同时,中国也是 国际贸易摩擦中的多发国家之一。中国由于具有明显的低工资成本优势 ,与发达国家相比,一些劳动密集的工业具有很强的优势。在中国经济 持续高速发展、且富有活力的形势下,一些发达国家担心这会对其构成 威胁。在他们看来,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前景已不再遥远,中国象 现在这样发展下去,今后在各个领域均可与发达国家较量。因此,为了 削弱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便千方百计阻止中国享受发展中国家的有关 待遇。中国既然已经是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并且是经济大国,那么, 中国作为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就不应保留,中国就应以“发达国家 ”、或“新兴工业化国家”、或“特殊”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参与国际经 济活动,中国也只能以发达国家身份复关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因而中 国复关后就不能享受关贸总协定中发展中国家可享受的优惠条款,不能 享受发达国家给予的普惠制待遇,还要承担超出中国能力范围、关贸总 协定为发达国家所规定的全部义务,中国在其他国际经济组织中已有和 将有的优惠待遇也要丧失。显然,其目的就是要限制中国的发展。

第四,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以利实现美国“新亚太构想”战 略。随着全球经济重心的东移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分化整合,亚太地区已 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和最具活力的地区。目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 关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中国在该地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 美国政府鉴于这种形势,加强了“西进”战略指导下对亚太地区的渗透 。克林顿政府提出“新亚太构想”,在1993年西雅图和1994年雅加达的 两次APEC会议上刻意渲染美国的“政治理念,经济思想与文化价值观” ,同时在多种场合子虚乌有地告诫亚太地区国家要防止中国的“大国威 胁”。以此来影响外国、特别是周边国家同中国的往来,影响中国和亚 洲国家发展关系,削弱中国在世界特别是亚洲地区的影响力,实现美国 的亚太战略。

三、中国只是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大国

第一,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得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法律上的承认 ,也包括美国在内的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承认。1979年中美双边贸易协 定明确规定:“鉴于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美国承认中国是一个发展 中国家”。其他20多个发达国家也承认,它们至今一直给予中国以普惠 制待遇。从1979年中美双边贸易协定的签署至今仅十多年,美国政府公 然出尔反尔,违背两国签署的法律文件。诚然,近十多年来,中国经济 的确有了巨大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基础上起步的,纵 观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它们步入 发达国家诸强行列无一不经历了数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对中 国这样一个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实现其“身份”、“地位” 的质变,仅用十几年的时间是不可能的。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国还 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上百年的时间。

第二,联合国、亚洲银行等国际组织均把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并 按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条件和标准,给中国以各种贷款和资助。少数西 方国家操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根据所谓“购买力平价法”公 布“综合实力评估”结果,夸大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其作法遭到包括中 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坚决反对。

第三,中国一直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参加国际经济活动。1984年,中 国是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关于纺织品贸易的“多种纤维协定”。我 国政府在与关贸总协定中国工作组的磋商中,以及在与美国等关贸缔约 方双边会谈中,多次反复强调中国复关的一个基本原则,即以发展中国 家身份复关。并且,中国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参加了乌拉圭回合谈判,在 一揽子文件上签字。

第四,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低收入国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仅高于根据联合国标准确定的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 。尽管我国工业产值已超过农业产值,但农业劳动力仍占全国劳动力的 60%左右,农业目前仍属于第一代生产力——手工型。在工业装备率方 面,美国为5.9万美元/人,为我国1987年的9倍。中国的国际收支存在 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结构上的脆弱性,出口的相当部分集中在石油和纺 织品上,而石油的出口收入极不稳定,纺织品的出口增长又受到很大限 制。从各方面的情况看,目前的中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发展中国家。即 使按所谓的“购买力平价法”估算,中国大陆国民生产总值已达1.7 万 亿美元,人均也不到1500美元,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上万美元 、甚至几万美元相距甚远。

但不可否认,90年代上半期,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经 济在1992—1994年连续3年保持较高的增速。1991—1994年, 我国经济 年平均增长率为11.7%,世界同期平均增长1.9%, 发展中国家平均增 长5.3%,发达国家、 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以及东南亚国家均低于中国 ,就经济增长速度而言,我国在世界上遥遥领先。随着经济高速增长, 经济总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已成为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大国,但并不 是世界经济大国。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九十年代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平均9%的增长率,到2010年, 国内生产总值将 达到8.6万亿人民币,如果人民币保持相对稳定, 届时中国的经济总量 将有可能由目前的世界第10位上升到第3位, 虽然人均收入仍处发展中 国家水平,但可望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因此,过高或 过低估计中国经济实力都是不符合实际的。可见,21世纪中国完成可能 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无论是现在较落后的中国还是将来经济上强大起 来的中国均不会象西方人说的那样对世界构成威胁。

第一,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在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 比存在巨大差距,与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比较也有较大差距,中 国面临着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以上人口的难题, 国家的治 理与建设,改革、稳定与发展,是我们这个落后大国的当务之急。这些 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所有这一切就决定了中国只能奉 行和平的外交政策,专心致志集中精力解决好本国的问题。这些问题的 成功解决对人类的发展无疑是巨大的贡献,很难想象,一个拥有十几亿 人口的大国,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状态,将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第二,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之一,一贯奉行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未在国外驻一兵一卒,就是最好的证明。近年来 ,中国积极推行睦邻外交,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周边国 家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双边存在的边界纠纷、领土争端,在条件不成熟时 ,将这些纠纷、争端暂时搁置起来,先共同开发。中国政府一再声明, 中国绝不谋求势力范围。中国今天不称霸,今后强大了也不称霸,永远 不称霸。

第三,历史已经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守成而非扩张的民族,它信 守“交友胜于结怨”、“和”为贵、“善”为本的格言。中国历史上从 未对别国构成威胁,也无意威胁别人。恰恰相反,历史上屡遭威胁、受 侵害的是中国。

从整体看,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其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的积极 作用,世界舆论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充分肯定。至今仍固守冷战思维方 式、持“中国经济发展威胁论”者,正如一位西方学者所批评的那样, 这只是重复了西方传统现实主义政治学所宣扬的“日益繁荣的大国必将 四处施加影响”的老套。显然,这是与当今世界潮流背道而驰的。

收稿日期:1995-07-10

标签:;  ;  ;  ;  ;  

中国经济国家理论探析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