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粮仓”迈向“大厨房”——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崛起的范例与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河南省论文,粮仓论文,加工业论文,范例论文,农产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进一步掌握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问题,日前,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调研组赴河南走访了20余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社等开展了多次座谈。农产品加工业正强力带动河南省实现由“中原粮仓”向“国人厨房”的根本性转变,推动农业大省向工业和经济强省跨越。现将调研结果刊出,以资从业者借鉴。 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给人的最直接、最突出、最具有冲击力的感受是,其发展呈现出集群化、创新化、生态化等新特点。这些特点,符合经济规律和世界潮流,既是发展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 集群化发展打造高效产业链和价值链。近年来,河南省依托农产品主产区优势,加快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化发展,目前,全省规划培育的集群已达457个,涵盖农产品加工领域十一个产业、五十多个子产业,基本覆盖河南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和区域性特色产业。2013年集群实现年销售收入8318亿元。集群集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达4351个,配套生产的专业合作社总数6211个,配套服务的监测、研发、物流等机构总数2050个。 河南省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集群内有一家或多家核心加工企业,农户、合作组织、经纪人、物流商、监测机构等共同围绕核心企业服务,并在集群内保持适度有益竞争,共同推进集群健康发展,这符合发达国家一般产业发展规律,无疑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 创新化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和领导力。目前,在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建有国家级研发机构18个,省级研发机构123个,院士工作站10个,博士后工作站13个。调研发现,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非常重视企业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研发投入多、产品创新快、营销模式新。 从调研情况看,大型企业普遍重视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不仅自身研发能力强大,而且通过企业出资形式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强技术研发,形成战略联盟,成为企业发展长期快人一步、高人一招的重要法宝。 生态化发展着眼重要战略点和效益点。调研中发现,部分企业非常重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形成自己独特的战略性卖点或可观的综合利用效益。木易奇木公司采用节能降耗技术生产的植纤板具有不含甲醛、永久阻燃、防水、结构稳定等优良性能,堪称价廉质优,每立方米板材替代2.5立方米木材,能有效解决当前秸秆乱焚烧问题,并为农民带来可观收入。 我国农业资源和环境越来越呈刚性约束,倒逼我们必须树立“大食物、大资源、大农业、大生态”理念,河南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企业强烈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无疑是值得高度关注、充分肯定和大力提倡的。农业废弃物、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能够大大缓解我国环境压力、能源压力和农民增收压力。通过对农产品资源的深度开发,真正做到“吃干榨净”,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调研中,河南的发展实际向我们昭示,农产品加工业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发挥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就业增收、城乡一体发展、文化传承创新等重要作用。 (一)促进了现代农业升级 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使农业得以大量注入资金、技术、管理、人才、设施等现代生产要素,实现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上下游相关产业、相关环节有机融合,相关配套产业联动发展,农业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白象食品每年消耗面粉90万吨,实现小麦转化120万吨,消化辣椒、大蒜、蔬菜等数万吨,有力促进了原料基地设施条件改善、技术集成配套和标准化生产,并直接带动面粉厂、造纸厂、纸箱厂、机械制造厂、调味料公司、运输公司等相关数千家企业加入经营链条,全国近50万人从事与白象相关的业务。 (二)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 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农产品卖难问题,减缓价格波动,实现农民充分就业、多层次多渠道增收。目前,河南省仅457个规划集群内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就业农民就达到140.5万人,两年共新增农民就业24万人,农民就业工资性收入年人均23856元,农民工资性收入335.2亿元。集群内企业带动农户数量1128万户,户均增收2180元。河南省2013年落实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总投资1.2亿元,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见效,辣椒、食用菌、山药、大蒜等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增长了50%左右,苹果、酥梨、茶叶、洋葱等销售价格增长都在100%以上,增收效果显著。 (三)促进了城乡一体发展 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将农村资源要素留在农村,吸引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回流,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以城带乡、工农互惠,有效缓解农村“三留守”和“空心村”问题。双汇集团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472亿元,年上交税金40亿元,带动300多万人从事与双汇相关的种养殖及原料采购、产品销售等业务,周边农村基本没有外出务工的人员。 (四)促进了文化传承创新 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利用企业经营优势,开展相关产业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好想你枣业收购散落农户的百年以上枣树根进行精雕细琢,实现变废为宝,打造艺术珍品,建成万佛园;移植百年以上枣树,保护种子资源,传承传统种植技术,建立枣树博物园;收集革命抗战时期有关文史资料,以延安地区为主,收藏上万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时期的珍贵文物,建立红枣园革命教育基地。王勿桥醋业利用独特工艺和小麦原料,生产兼容南北口味的食醋,并着手打造王勿桥醋文化展示馆,传承其文化精髓。 2013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16528.63亿元,上交税金685.08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66.1%和41.5%。今年前三季度,河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936家,实现营业收入13288.77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27.8%;实现利润总额1104.98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33.21%;税金总额52194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金总额的33.25%。目前全省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加工企业3300家,超10亿元的235家,超50亿元的21家,超100亿元的7家,有16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其好的做法和经验。 (一)以农为基、立足优势是根本 河南位居中原腹地,人多地少,区位和人才技术等优势均无法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其近年来能够成为新兴的经济大省和工业大省,主要得益于紧紧抓住了“三农”资源富集这个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进而带动了全省经济发展。河南省2014年粮食产量11085亿斤,多年居全国第一或第二,不仅解决了这一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要外调大约二三百亿斤粮食支援外省。为了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增加粮食等农产品附加值,变农业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多年来,河南省坚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动实现由“国人粮仓”向“国人厨房”的根本性转变,加快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强省步伐,GDP连续多年仅次于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从2007年开始工业产值一直位居全国第四或第五,成为内陆农业大省建成全国经济和工业强省的突出范例。 (二)从小培育、做强主业是基础 任何企业都不是一蹴而就变成龙头企业、上市企业的。河南省紧紧抓住企业发展规律,从小培育、从早抓起,积极解决企业困难,逐步将小企业培育成带动一方的大企业、行销全国的知名企业。调研中,三全、双汇、好想你枣业等大型企业负责人均饶有兴致地介绍了其企业如何由小到大的成长过程,特别强调农业企业要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必须专得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受得起诱惑,安心、尽力、几十年如一日把主业放在突出位置,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行业老大,并不断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双汇集团、三全食品在社会资本投资房地产、股市热的时候,不少同行转产转业,但他们一直专注肉制品、速冻食品等产品生产,最终成长为行业第一企业,地位不可撼动。双汇、天冠等企业负责人还深有感触地介绍了十几年前时任省长、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在企业发展起步阶段亲临企业视察指导,以及亲自跑项目申请批复的情况,认为如果没有当时政府的战略布局和大力支持,就没有今天过百亿乃至上千亿的大企业。 (三)领导重视、强化服务是关键 近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发展的政策,将其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增加社会就业、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战略支柱性产业,并纳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考核管理。调研组调研的驻马店市正阳县、南阳市新野县等,都是县委书记亲自挂帅,都能念出一本农产品加工业强农经、富民经,指导、协调当地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目前,全省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机制。 河南省立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着力在改善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一是扩大招商引资。通过在境内举办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原经济区农产品加工业投资对接活动以及其它各类贸易洽谈活动,加强宣传推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仅2014年由省政府主办、农业部支持的中国农加工贸洽会,就有187个重点项目签约,协议投资530亿元。二是加大融资力度。近年来,河南省多种形式开展农产品加工银企对接活动,先后成功对接合作项目3720个,签约贷款金额1043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需求。三是推进科技创新。河南省与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先后在商丘、三门峡等市举办农产品加工科企对接活动;鼓励企业同教学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开展自主创新,有效解决企业技术需求。 (四)集群带动、集聚发展是核心 从2012年开始,河南省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农业产业化集群专项行动方案》等政策性文件,支持集群发展。河南省财政每年拿出2亿元,对集群内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生产线贷款、新(扩)建畜禽养殖基地或原料种植基地的贷款给予贴息,对其新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购置检测仪器设备给予资金补助。 对策与建议 (一)立足发展全局,制定差异化扶持政策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立足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大中城市郊区、关键物流节点及人口、区位、需求等,加强农产品加工业整体战略研究,出台综合政策文件,制定农产品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合理匹配初加工、精深加工能力,对重点加工领域进行全国区域布局。详细梳理农产品加工目录,对符合节能环保等国家战略需求、关乎民生的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对一般性农产品加工业,享受普惠性扶持政策;对产能过剩及不符合战略需求的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甚至加大消费税征收力度。引导各地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布局,有针对性出台扶持政策,不在此范围的坚决予以淘汰,营造公平市场秩序和良好市场环境。 (二)立足食物安全,推进重点领域健康发展 引导粮食安全观念转变,实施大食物安全战略。除传统主粮外,探索推进薯类等替代主粮工业化。加强油、肉蛋奶、果蔬等必需品产业的安全监测,加强兼并重组,提升国有、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防止外资以加工为切入点,逐步控制重点加工领域及相关延伸产业。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生产与加工并重,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投入力度,支持初加工减损增供、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减少土地投入、开展土地休耕,切实提升我国粮食安全整体保障能力。 (三)立足营养健康,加强宣传引导和干预控制 结合支持食品加工业发展,针对我国食物生产还不能适应营养需求,居民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并存,营养与健康知识缺乏等问题,着力保障食物有效供给、优化食物结构、强化居民营养改善。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养教育,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加强主食等必需品营养研究,加速马铃薯等全营养食物主粮化进程,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改善食物与营养结构,着力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摄入过多等问题,预防和控制营养性疾病。 (四)立足关键环节,实现重点突破和跨越发展 深刻认识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高、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现实,在关键环节上实现重点突破、跨越发展,切实降低农业产业生产成本,提升我国农业整体竞争力。立足产后减损,加大农产品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力度,切实建设一批强基富民的烘储设施。立足节能减排,开展贷款贴息、技术补贴等,切实推广一批农业废弃物、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立足产业集群,完善各生产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加强扶持力度,切实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立足技术创新,加强技术集成基地建设,加快“产学研推用”合作机制建设,切实研究推广一批关键技术装备。 联系电话:010-85815522转2655从“大粮仓”到“大厨房”--以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崛起为例_农产品加工论文
从“大粮仓”到“大厨房”--以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崛起为例_农产品加工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