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山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黑龙江省 密山市,158300)
摘 要:目的:针对梗阻性胆汁淤积患者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收集200例梗阻性胆汁淤积患者有关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胆汁淤积主要有细胞因子介导炎症反应;毛细胆管顶端膜破裂;与结构改变紧密连接及细胞旁路径增加通透性;囊泡由毛细胆管膜形成;肝胆分流;降低胆汁酸合成,增加血液转运等6方面的发病机制。结论:患者病理生理变化对于机体肝细胞中的胆汁酸降低具有重要作用,使肝损伤程度明显降低。针对该疾病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对上述6方面的发病机制进行综合考虑,以提高治疗方案的针对性,进而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关键词:胆汁淤积;发病机制;梗阻性
1. 前言
梗阻性胆汁淤积主要是指因肝外或肝内存在的胆管狭窄、阻塞等原因导致,临床中常见黄疸表现。很多原因引发梗阻性胆汁淤积,为深入了解梗阻性胆汁淤积的发病机制,收集200例梗阻性胆汁淤积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现将有关情况进行总结。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
收集200例梗阻性胆汁淤积患者中有115例男性,年龄在6—85岁之间,平均年龄(61.2±2.5)岁,85例女性,年龄在7—91岁之间,平均年龄(68.7±2.2)岁。
2.2 方法
对患者采取血、尿、粪便常规、AFP、CEA、CA19-9及肝功能等常规检查方法,CT、MRI、腹部B超等影像检查方法,一些患者采取胃镜、胆道镜、腹腔镜、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经十二指肠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病理检查等其它检查方法。对患者病情及发病原因进行确定,进一步探讨梗阻性胆汁淤积的发病机制。
3. 结果
经分析本研究的200例患者有关资料可知,胆汁淤积主要有细胞因子介导炎症反应;毛细胆管顶端膜破裂;与结构改变紧密连接及细胞旁路径增加通透性;囊泡由毛细胆管膜形成;肝胆分流;降低胆汁酸合成,增加血液转运等6方面的发病机制。
4. 讨论
本研究收集的患者中老年患者的比例相对较高,在平均年龄上,本研究的男女患者超过60岁,近年来患者发病年龄逐渐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平均发病年龄方面,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相比较延迟4年左右。在各类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发病患者中,男性患者都比女性患者略高一些。在患者各种病因中,最多见的是因胆总管结石导致的肝外梗阻,在良性胆道梗阻患者中占80%,在患者总数中占64%,其次为肿瘤导致的恶性胆道梗阻,占患者总数的20%。肿瘤部位最常见的是位于肝外胆管,其次位于胰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根据有关研究报道显示,炎症、结石及肿瘤是最常见的梗阻性胆汁淤积病因,老年胆道梗阻患者中比较多见的是结石、肿瘤,观察结果基本与以上观点相符。在肝胆外科中,梗阻性胆汁淤积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也被称为外科性黄疸,本研究收集的患者中,经普外诊治患者有140例,占70%,其主要原因是结石、肿瘤与梗阻常见病因具有一定关系。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在梗阻性胆汁淤积患者中,胆道寄生虫感染有19例患者,占9.5%,寄生虫主要是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中男性较为多见,与男性经常外出应酬高于女性等因素具有一定关系。一些感染华支睾吸虫患者还同时存在胆管炎性狭窄、胆石症、胆囊癌或胆管癌等疾病,主要是因华支睾吸虫虫卵或成虫反复刺激胆管,对胆管上皮细胞直接破坏,使其坏死而逐渐脱落并增生,导致增厚胆管壁而使其狭窄,典型患者利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结果显示末梢胆管扩张为小球状。吸虫容易使患者产生胆管阻塞进而导致胆汁淤积,在胆石核心中的死虫和虫卵易引发患者胆道细菌感染。另外,分泌自华支睾吸虫的黏稠样黏液团是其引发梗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针对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导致的严重后果,在临床治疗中,应对梗阻性胆汁淤积患者采取胆道寄生虫是否存在的常规检测,特别是华支睾吸虫感染。因查找患者粪便中是否存在虫卵具有较低的阳性率,有条件患者应尽可能查找胆汁,收集胆汁后利用下列获取方法: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ERCP放置鼻胆管引流,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胆汁引流。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知,在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是具有较广泛面积流行、较高感染率的一种寄生虫病,对于群众身体健康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目前已逐渐成为我国最严重的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为使产生华支睾吸虫病的比例明显降低,医务人员应加强向大众宣传饮食健康方面的内容。胆囊管或胆囊颈结石嵌顿可导致患者胆总管狭窄或胆囊胆管瘘,以及胆管炎、胆囊炎及梗阻性胆汁淤积等疾病反复发作,术前还存在较大的诊断难度。胆管压力作用可进一步发挥,有关研究结果显示,结扎后不超过2小时的胆总管,采用活体激光成像技术能够发现由毛细胆管膜通过的胆汁使囊泡形成并向肝细胞进入。但炎症反应对胆汁性梗死病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肝细胞受影响后,其顶端膜破裂前产生丧失线粒体膜电位,造成应激肝细胞引发炎症反应。此部分细胞因子对于顶端膜破裂及丧失线粒体膜电位具有一定作用,否则对于经基因或药物对促炎因子的抑制使胆汁性梗死明显降低的原因难以准确解释。
5. 结语
综上所述,患者病理生理变化对于机体肝细胞中的胆汁酸降低具有重要作用,使肝损伤程度明显降低。针对该疾病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对上述6方面的发病机制进行综合考虑,以提高治疗方案的针对性,进而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柯,姚炜,常虹等.梗阻性黄疸224 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16
[2] 焦健,盛传伦,王江滨.梗阻性胆汁淤积[J],中国社区医师,2018.5
[3] 周晓初,蔡焕武,熊沛等.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梗阻性黄疸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J],罕少疾病杂志,2017.3
[4] 贺强,杨翔,郑毅等.老年胆道梗阻的特点及治疗[J],肝胆外科杂志,2017.12
[5] 杨六成,黄宝裕,薛桂芳等.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肝胆胰外科疾病的关系(附650例临床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8.5
论文作者:桑晓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胆汁论文; 患者论文; 胆管论文; 吸虫论文; 胆道论文; 方法论文; 肝胆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