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学良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论张学良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李明明[1]2004年在《论张学良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张学良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与中国现代历史上诸多重大事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术界对张学良的研究逐渐展开,目前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就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看,主要集中在与他相关的历史事件和问题的研究上,而对张学良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研究还属于薄弱环节。笔者认为,张学良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研究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并有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准确地把握张学良的教育思想,对于深入理解这位与20世纪中国历史息息相关的关键人物的一生是很有帮助的,对我们当前提倡的教育兴国也是有借鉴意义的。鉴于此,本人不揣浅薄,在收集大量史料和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之上,对张学良教育思想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索,以期对张学良的研究,以及中国现代教育史的研究贡献哪怕是点滴之力。本文共分四个部分来论述张学良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第一部分,张学良教育思想形成的渊源。主要从中西文化的双重影响、一些重要人物的客观影响以及反日意识的直接影响,这叁方面对张学良教育思想形成的渊源进行探究。第二部分,张学良教育思想的内涵。这一部分中,笔者主要从教育宗旨、教育原则、育人方针以及他的女子教育观几个方面对其思想内涵作以详细地分析、归纳、总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学良教育思想的系统性。第叁部分,张学良的教育实践活动。笔者运用大量详实的史料,对张学良一生所从事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完整的叙述。从高等教育、中小学基础教育,再到军事教育,最后到社会教育,逐一进行评述。第四部分,对张学良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评价。通过前叁部分的论述,笔者总结了张学良教育思想的特点并分析了张学良教育思想及实践的影响,对其教育思想及实践给予客观、公允的评价。

余迎[2]2017年在《论张学良的美育理念和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质。张学良的美育思想根植于中国土壤,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土壤。为了培养出既具有进步的科学知识、又具有完美的道德情操之新人,张学良主张用美的情怀、美的道德、美的知识去对受教育者进行精神上的陶冶,用艺术美、自然美、技术美来开启其心智,使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具备高尚的精神境界,这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完美人才。

于桂荣, 李正鸿[3]2007年在《论张学良的东北新建设思想》文中研究表明张学良在东北主政期间,提出了东北新建设思想。其主要内容是:革新政务,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休养生息,积极发展地区民族经济;鼓励和兴办各类学校;注重交通、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张学良的改革措施,推动了东北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关梦迎[4]2014年在《张学良青年教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他的一生与中国历史上的几件大事都息息相关。但是,张学良不仅是一名爱国将领,而且在教育上也有很大的建树,并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思想,而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他格外注重青年的教育。张学良的青年教育思想的形成是与当时社会环境、中外文化的熏染和进步人士的影响分不开的,当时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中西文化的影响和张伯苓等进步人士的影响都促成了张学良青年教育思想的缘起。同时他的青年教育思想包含了德、智、体、美、群五种教育思想,注重培养人格的德育,重视学以致用的智育,提倡强身健体以敌外侮的体育,以及强调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的美育和群育,它们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张学良青年教育思想的途径主要体现在创办各层次学校,培养专门人才;发表演说、训词,引领青年拯救国家;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学生的爱国精神;关心爱护青年,支持青年抗日救国这四个方面。同时,他的青年教育思想具有内忧外患的时代性,振兴民族的民族性,教育救国的针对性和注重发展的战略性四个特点。历史证明,张学良的教育以及实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引导他们参与到爱国救亡运动或现代化建设上来。张学良的青年教育思想对现在的青年教育仍有启示,重视青年在实现民族复兴中的战略性地位;当代教育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人才;青年应该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

钱凤欢[5]2008年在《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张学良的国家统一思想是其爱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学良出生在中国社会较为动荡的年代,外有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内有军阀的连年混战,国力衰微,民不聊生。作为奉系军阀中的年轻将领,张学良参加了与其他军阀大大小小的战役,认识到军阀的本质。在与帝国主义列强的接触中,张学良也感受到国家分裂是外敌入侵的重要原因。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国家统一思想逐步形成、发展。张学良的国家统一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核心是“息内争,御外侮”。在他看来,一方面,“内争”有引起“外侮”的危险;另一方面,要想“御外侮”也必须先“息内争”。他强调只有保持国家统一,才能形成抵御外侮的联合阵线。在掌控奉系军阀统治权后,他也开始践行这一思想。东北易帜,张学良登上中国东北的政治舞台,开始贯彻实行他在内战中萌发的国家统一思想,促成了国家形式上的统一。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不可调和,中原大战爆发。张学良从国家统一的大局出发,呼吁停止内战,并出兵助蒋,国家统一思想再一次得到实践。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发展的最高峰,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不惜牺牲个人,甚至东北军,其国家统一思想的境界得到了升华,也标志着他国家统一思想的最终形成。但由于张学良处于特殊地位及特殊历史环境之中,他的国家统一思想中也包含着一些消极因素,带有明显的传统“忠君”思想,也存在着诸多的矛盾之处,如参与内战和息内争等。从总体来看,追求国家统一是张学良一生的主线,他的国家统一思想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钱进[6]1998年在《论张学良在武汉时期(1934—1935年)的思想变化及其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张学良在武汉时期(1934—1935年)思想变化历史的研究目前几乎还是个空白。其实,这一时期是张学良思想变化最活跃的时期,也是其思想逐步升华的时期。从1934年初张学良出国考察归来,到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发生,这叁年中,张学良的思想始终处在矛盾之中。尽管如此,他的爱国、爱民和主张“国家统一”民族主义思想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正如张学良自己所说:“拥护国家统一,可以说是我生平一贯的主张,过去的已有事实证明,今后我更要在这一方面作最大努力!”张学良的这种思想,在后来国内外诸多因素影响之下,终于使之从拥蒋反共嬗变至联共抗日、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当然,这个转变,有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拟从其思想与实践两个方面入手,剖析这个过程。

马尚斌[7]2000年在《论张学良的富国观》文中提出张学良 ,这位深受国人崇敬的世纪老人 ,不仅以其百年言行体现了自己的民族观、统一观和人生观 ,而且还体现了自己的富国观。张学良富国强兵的思想和实践 ,是他不平凡一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他奉献给祖国母亲的又一宝贵礼物。他的这方面言行 ,处处体现了对祖国的

高景生, 宋福财[8]1995年在《论张学良从新军阀到民族英雄的转变》文中研究说明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张学良走的是一条从比较开明的新军阀到为了国家复兴和民族的解放而不惜牺牲自己一切的“千古功臣”民族英雄的人生道路。“九·一八”事变摧毁了张学良做为一个新军阀的基础;“家仇国难”使‘抗日救国”成为张学良的主导思想;为实现“抗日救国”伟大目标的艰苦实践与探索使张学良成为民族英雄。

尹小平[9]1997年在《从拥蒋剿共抗日到拥蒋联共抗日─—论张学良全国抗战思想的转化》文中提出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传奇人物。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身为东北的军政首脑,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他忠实地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致使东北3省在4个多月的短暂时间内迅速沦丧。而到1936年,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蒋介石南京中央政府依然坚持反共

靳方前[10]1995年在《论张学良爱国统一思想及其革命转变》文中研究表明一、张学良的爱国统一思想是社会现实的产物张学良将军是中国近现代史中一位忠诚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虽然出身于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家庭,但是,他的思想却与他的父亲迎然不同。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19hi年6月3日(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

参考文献:

[1]. 论张学良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D]. 李明明. 东北师范大学. 2004

[2]. 论张学良的美育理念和实践[J]. 余迎. 兰台世界. 2017

[3]. 论张学良的东北新建设思想[J]. 于桂荣, 李正鸿.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

[4]. 张学良青年教育思想研究[D]. 关梦迎. 东北大学. 2014

[5]. 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研究[D]. 钱凤欢. 大连理工大学. 2008

[6]. 论张学良在武汉时期(1934—1935年)的思想变化及其影响[J]. 钱进. 民国档案. 1998

[7]. 论张学良的富国观[J]. 马尚斌.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8]. 论张学良从新军阀到民族英雄的转变[J]. 高景生, 宋福财.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9]. 从拥蒋剿共抗日到拥蒋联共抗日─—论张学良全国抗战思想的转化[J]. 尹小平. 武陵学刊. 1997

[10]. 论张学良爱国统一思想及其革命转变[J]. 靳方前.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标签:;  ;  ;  ;  ;  ;  

论张学良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